食物、飲料、煙酒

有910筆,第3頁

序號201櫻桃
序號 201
詞目 櫻桃
音讀 ing-thô
釋義 木本植物。適合栽培於稍冷的地區,多生於山地。高約十公尺,葉橢圓形而闊,有鋸齒,嫩莖與嫩葉背面密生茸毛。春夏間開白色或淡紅色小花。果實也稱為「櫻桃」,色紫紅,味甘,可供食用。
序號202蕹菜
序號 202
詞目 蕹菜
音讀 ìng-tshài
釋義 空心菜。葉菜類。莖部中空,性喜高溫多溼,分布於熱帶各地,嫩莖發根力極強,隨時可插枝繁殖,是夏季重要蔬菜。
序號203營養
序號 203
詞目 營養
音讀 îng-ióng
釋義 養分。
序號204嬰母仔
序號 204
詞目 嬰母仔
音讀 ìnn-bó-á
釋義 處女蟳。體內飽含卵膏(蟹黃),但是還沒有交配的母蟳,肉質鮮嫩。
序號205圓仔
序號 205
詞目 圓仔
音讀 înn-á
釋義 湯圓。一種以糯米所製成的食品。由糯米粉揉製成圓糰狀,分有餡、無餡兩種,也有分甜鹹兩種口味。
序號206圓仔湯
序號 206
詞目 圓仔湯
音讀 înn-á-thng
釋義 湯圓湯。
序號207圓仔粞
序號 207
詞目 圓仔粞
音讀 înn-á-tshè/înn-á-tshuè
釋義 糯米團。糯米漿脫水之後的塊狀物,是製作湯圓的基本原料。
序號208腰內肉
序號 208
詞目 腰內肉
音讀 io-lāi-bah
釋義 小里肌肉。腹腔內腰骨兩旁的肌肉。這裡的肉最好,常用來燉煮中藥。
序號209油
序號 209
詞目
音讀
釋義 動植物中所含的脂肪製造出來的液體。 調味用的醬料。 形容油脂多、油光發亮的樣子。 比喻為利益、好處。 身上某些部分分泌出的油脂。 化妝品或保養品。 石油。
序號210油魚
序號 210
詞目 油魚
音讀 iû-hî/iû-hû
釋義 薔薇帶鰆。魚類。體型長而扁,背部及腹部的輪廓則略成弧形,因為油脂多,所以一般人多稱此種魚類為油魚,魚卵在加工後製成油魚子則是屏東東港地區的三寶(黑鮪魚、櫻花蝦、油魚子)之一。
序號211油飯
序號 211
詞目 油飯
音讀 iû-pn̄g
釋義 用糯米做成的一種乾飯,把糯米蒸熟,再攪拌蝦米、肉絲、豬油、香菇、油蔥等配料。一般是在年節、小孩彌月來備辦請客食用,目前一般傳統市場經常買得到,是很受歡迎的一種小吃。
序號212油菜
序號 212
詞目 油菜
音讀 iû-tshài
釋義 草本植物。根際葉大,呈倒卵形,邊緣有缺刻。夏季開黃花,果實為長角,圓柱形,種子可榨油,供食用或工業用。嫩葉部分可以作蔬菜。
序號213油蔥
序號 213
詞目 油蔥
音讀 iû-tshang
釋義 一種作料。用熱油把剁碎的紅蔥頭爆香而成。
序號214油蔥粿
序號 214
詞目 油蔥粿
音讀 iû-tshang-kué/iû-tshang-ké
釋義 加了油蔥一起蒸製的粿類米食。
序號215油臊
序號 215
詞目 油臊
音讀 iû-tsho
釋義 油腥。較為油膩葷腥的食物。
序號216油炸粿
序號 216
詞目 油炸粿
音讀 iû-tsia̍h-kué/iû-tsia̍h-ké
釋義 油條。用高筋麵粉加上發粉、鹽,和好之後,再把麵條切成小條,將兩個小條疊壓拉長之後放入油鍋炸。可直接食用、或拿來包在燒餅裡面。
序號217柚
序號 217
詞目
音讀
釋義 木本植物。常綠喬木。枝條粗大,帶刺。葉大而厚,呈長卵形。初夏開白花,花形為柑橘類中最大者。果實即柚子,皮淡黃或黃綠色,質厚而粗,球形或梨形,果肉白或淡紅,可食。
序號218柚仔
序號 218
詞目 柚仔
音讀 iū-á
釋義 柚子。柚樹的果實。
序號219羊
序號 219
詞目
音讀 iûnn
釋義 哺乳動物。如綿羊、山羊、羚羊等。皮、毛、角、骨都具利用價值,肉、乳可供人食用。十二生肖排序第八的生肖。
序號220羊角豆仔
序號 220
詞目 羊角豆仔
音讀 iûnn-kak-tāu-á
釋義 決明、望江南。豆類。莢果狹長,種子較綠豆小,有清肝明目、健胃潤腸之效。原產於美洲,清末時引入臺灣地區種植。嫩苗葉必須熟食,否則有毒素。
序號221楊桃
序號 221
詞目 楊桃
音讀 iûnn-tô
釋義 楊桃。瓜果類。為漿果,於七月至十二月成熟,呈黃色或黃綠色,多汁,味道甘酸,氣味芳香,可供食用及藥用。
序號222洋蔥
序號 222
詞目 洋蔥
音讀 iûnn-tshang
釋義 草本植物。原產在地中海東岸、西亞細亞、伊朗。葉子中空,形狀像蔥但很細。花小,色白。長在地下的鱗莖也稱為「洋蔥」,為扁球狀,紅紫色或白、褐等色,可供食用。
序號223鱙仔魚
序號 223
詞目 鱙仔魚
音讀 jiâu-á-hî/liâu-á-hû
釋義 俗名為「鱙仔」。魚類。體延長成圓筒狀,腹部圓而無稜鱗,吻尖圓,上頜短,延長止於上鰓蓋骨前緣,腹鰭位於背鰭起點前方,臀鰭短,鰓耙細長發達。背青黑色,腹面銀白,各鰭半透明。多製成魚乾,炒辣椒或煮湯調味用。
序號224鰇魚
序號 224
詞目 鰇魚
音讀 jiû-hî/liû-hû
釋義 魷魚。軟體動物。身體呈圓錐形,有側鰭,共十隻腳。以觸腕的吸盤捕捉小魷類、甲殼類及魚類為食。遇到危險時,會從肛門附近的墨囊噴出墨汁,趁機逃生。時常從腹腔剖開,去除內臟後曝曬成乾,做為料理的提鮮食材之一。
序號225鰇魚羹
序號 225
詞目 鰇魚羹
音讀 jiû-hî-kenn/liû-hû-kinn
釋義 一種小吃,用魷魚作成的羹湯。
序號226潤餅𩛩
序號 226
詞目 潤餅𩛩
音讀 jūn-piánn-kauh/lūn-piánn-kauh
釋義 春捲。將麵糰攤薄烙熟後,捲包五花肉絲、豆芽、香菜、紅蘿蔔絲及筍絲等製成的食品。
序號227加網魚
序號 227
詞目 加網魚
音讀 ka-bāng-hî/ka-bāng-hû
釋義 魚類。有黑加網魚和紅加網魚,為深海魚類,肉質細,少刺的高級魚類,為屏東縣東港鎮的特產之一。
序號228茄茉菜
序號 228
詞目 茄茉菜
音讀 ka-bua̍h-tshài
釋義 葉甜菜、厚皮菜。葉菜類。二年生草本,葉柄長,葉面平滑有光澤,葉肉很厚,果實為褐色,嫩葉略帶甜味,可以食用,一般民間多用來餵豬。因為外形像飯勺,所以有的客家話叫「勺菜」。
序號229嘉鱲
序號 229
詞目 嘉鱲
音讀 ka-la̍h
釋義 魚類。腹部呈白色,體側扁而鮮紅,身體多處部位有黃色斑點或斑紋。身長約二十到二十五公分,遍布臺灣四周的海域,以小魚、小蝦及透抽等為食。是屬於比較高級的魚類。
序號230咖哩
序號 230
詞目 咖哩
音讀 ka-lí
釋義 用胡椒、薑黃、番椒、茴香、陳皮等的粉末所製成的調味品。色黃、味香而辣,以印度所產最為著名。借自英語curry。
序號231咖啡
序號 231
詞目 咖啡
音讀 ka-pi
釋義 木本植物。常綠喬木。原產於東非阿比西尼亞,現多栽培於熱帶地區。高約四至六公尺,花白色。核果橢圓形,成熟時呈黃紅色或紫紅色,內含兩顆種子,即為咖啡豆,處理後再經烘焙並研磨成咖啡粉,可沖泡為飲料,有興奮神經之效,是一種流行的現代飲品。借自英語coffee。
序號232絞肉
序號 232
詞目 絞肉
音讀 ká-bah
釋義 絞成碎泥的肉。
序號233胛心肉
序號 233
詞目 胛心肉
音讀 kah-sim-bah
釋義 指豬肉或牛肉前腿以上到肩胛之間的部位。肉質較結實,脂肪較少,適合燒烤或紅燒。
序號234芥末
序號 234
詞目 芥末
音讀 kài-bua̍h
釋義 芥末。用芥菜子研磨成黃色細末,味道辛辣,也會有嗆鼻的情況,常作為調味料。這和用山葵磨成的ua-sá-bih不同,ua-sá-bih是綠色的,但是華語都叫芥末。
序號235柑
序號 235
詞目
音讀 kam
釋義 柑橘類的總稱。
序號236柑仔
序號 236
詞目 柑仔
音讀 kam-á
釋義 橘子。植物名。小喬木或灌木。果實也稱為「柑仔」,呈圓形,果皮為黃綠色,果肉多汁,可以食用。
序號237柑仔蜜
序號 237
詞目 柑仔蜜
音讀 kam-á-bi̍t
釋義 番茄。植物名。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呈扁圓形或小球形。成熟時為紅色,味道甜而略酸。 阿仙藥。放在檳榔裡頭吃的土塊樣的藥。
序號238甘蔗
序號 238
詞目 甘蔗
音讀 kam-tsià
釋義 禾本科植物。外形像竹子一樣直立,莖實心有節,含有多量的甘甜水分,為製糖原料,可以生食。
序號239橄欖
序號 239
詞目 橄欖
音讀 kan-ná
釋義 橄欖樹的果實。果實呈橢圓形,初為黃綠色,後轉為黑黃色,可以生吃,也可以用來鹽漬或做成蜜餞。
序號240干貝
序號 240
詞目 干貝
音讀 kan-puè
釋義 蚌類扇貝上的肉經乾燥製成的食品。
序號241酵
序號 241
詞目
音讀 kànn
釋義 一種微生物,為真菌類,可將糖分解為酒精與二氧化碳。
序號242高粱酒
序號 242
詞目 高粱酒
音讀 kau-liâng-tsiú
釋義 由高粱所釀成的酒。
序號243狗母魚
序號 243
詞目 狗母魚
音讀 káu-bó-hî/káu-bó-hû
釋義 魚名。狗母魚科。活動於沿岸沙泥海域,有時會進入河口,因肉質較差,刺又多,常用來做成魚鬆等加工品。
序號244九孔
序號 244
詞目 九孔
音讀 káu-kháng
釋義 貝類。貝葉為橢圓形,上面有九個上下的吸水孔,喜歡棲息在數公尺深的岩礁地形中。有野生採集和人工養殖兩種來源,可以做為海鮮食材,是臺灣東北角、東部海岸及澎湖縣等岩岸地區的著名水產養殖貝類。
序號245九層塔
序號 245
詞目 九層塔
音讀 káu-tsàn-thah
釋義 草本植物,脣形科羅勒屬。花的顏色有白色、紫色等,因為花苞為九層狀,尖端排列成九行,所以稱為「九層塔」。其嫩莖跟葉子可食用,具有特殊香氣。
序號246厚薰
序號 246
詞目 厚薰
音讀 kāu-hun
釋義 味道較重的香菸。
序號247厚酒
序號 247
詞目 厚酒
音讀 kāu tsiú
釋義 酒精成分高的酒。
序號248雞
序號 248
詞目
音讀 ke/kue
釋義 常見家禽的一種。品種多,嘴短,頭部有紅色肉冠,雄雞的肉冠較大,且在清晨破曉時刻會啼叫報時,蛋、肉皆日常食材,飛行能力差。十二生肖排序第十的生肖。
序號249雞摸
序號 249
詞目 雞摸
音讀 ke-bong/kue-bong
釋義 指雞腿及雞腿與身體連接起來的部分。
序號250雞尾脽
序號 250
詞目 雞尾脽
音讀 ke-bué-tsui/kue-bé-tsui
釋義 雞屁股。
序號251雞跤爪
序號 251
詞目 雞跤爪
音讀 ke-kha-jiáu/kue-kha-niáu
釋義 雞爪子。
序號252雞胘
序號 252
詞目 雞胘
音讀 ke-kiān/kue-kiān
釋義 雞的砂囊,可食。
序號253雞卷
序號 253
詞目 雞卷
音讀 ke-kńg/kue-kńg
釋義 用豆腐皮裹肉餡後油炸的一種食物。也叫「肉繭」(bah-kián),又叫「五香捲」,南部的人叫「肉繭仔」(bah-kián-á)。用「網紗油」做的叫做「網紗糋」。
序號254雞卵
序號 254
詞目 雞卵
音讀 ke-nn̄g/kue-nn̄g
釋義 雞蛋。
序號255雞卵卷
序號 255
詞目 雞卵卷
音讀 ke-nn̄g-kńg/kue-nn̄g-kńg
釋義 蛋卷。用雞蛋、麵粉等原料調勻烘培,捲成長圓形的食品。
序號256雞卵糕
序號 256
詞目 雞卵糕
音讀 ke-nn̄g-ko/kue-nn̄g-ko
釋義 蛋糕。用雞蛋、麵粉、糖、香料等和勻製成的糕點。
序號257雞腹內
序號 257
詞目 雞腹內
音讀 ke-pak-lāi/kue-pak-lāi
釋義 雞內臟、雞雜。
序號258雞翼
序號 258
詞目 雞翼
音讀 ke-si̍t/kue-si̍t
釋義 雞翅膀。
序號259雞酒
序號 259
詞目 雞酒
音讀 ke-tsiú/kue-tsiú
釋義 麻油雞。以薑及大量的麻油、米酒燉雞,是一道常見食補,產婦坐月子時必備的藥膳。
序號260芥藍仔
序號 260
詞目 芥藍仔
音讀 kè-nâ-á
釋義 芥藍菜。葉菜類。高二十至六十公分,葉叢生於莖頂,葉柄長,葉形上尖下圓,花為白色或黃色,嫩葉可供食用,富含鈣、磷及鐵質。
序號261羹
序號 261
詞目
音讀 kenn/kinn
釋義 芶芡而成的濃稠湯汁。
序號262茭白筍
序號 262
詞目 茭白筍
音讀 kha-pe̍h-sún
釋義 根莖類。菰的嫩莖,因受黑穗菌寄生而肥大成筍狀,可供食用,也叫「茭白」。
序號263麴
序號 263
詞目
音讀 khak
釋義 將白米或麥蒸熟後,經過發酵再曬乾的酒媒;可用來釀酒。
序號264汽水
序號 264
詞目 汽水
音讀 khì-tsuí
釋義 將碳酸氣溶於水中,再加入糖和果汁而成的飲料。
序號265柿仔
序號 265
詞目 柿仔
音讀 khī-á
釋義 柿子。瓜果類。柿樹的果實,大多為圓形或扁圓形,果皮有大紅、橙紅兩色,果肉則為紅黃色。大致可分為甜柿及澀柿兩類。
序號266柿粿
序號 266
詞目 柿粿
音讀 khī-kué/khī-ké
釋義 柿餅。把柿子壓扁、晒乾後製成的餅狀食品。
序號267柿餅
序號 267
詞目 柿餅
音讀 khī-piánn
釋義 柿餅。把柿子壓扁、晒乾後製成的餅狀食品。
序號268圈仔
序號 268
詞目 圈仔
音讀 khian-á
釋義 掛在物體上的環扣。 一種麵粉製的食品。呈扁平狀,通常無餡。
序號269芹菜珠
序號 269
詞目 芹菜珠
音讀 khîn-tshài-tsu/khûn-tshài-tsu
釋義 切碎的芹菜粒,通常用來做為調味品。
序號270糠
序號 270
詞目
音讀 khng
釋義 穀粒的內、外皮。
序號271洘頭糜
序號 271
詞目 洘頭糜
音讀 khó-thâu-muê/khó-thâu-bê
釋義 湯水很少的稀飯、稠稀飯。
序號272觳仔炱
序號 272
詞目 觳仔炱
音讀 khok-á-te
釋義 一種油炸小吃,先將豆芽菜、韭菜舖在鮮蠔上,再摻上一層麵粉漿,下鍋炸成圓扁形。吃時沾上醬料,口感酥脆,在彰化王功一帶最著名。
序號273炕肉飯
序號 273
詞目 炕肉飯
音讀 khòng-bah-pn̄g
釋義 將白飯配上一些當令的菜餚,再加上一塊用滷料燉煮過的五花肉,為臺灣常見的飯。
序號274礦泉水
序號 274
詞目 礦泉水
音讀 khòng-tsuânn-tsuí
釋義 山泉水。富含礦物質的泉水,有些可以飲用,有些具有醫療效用。
序號275可可仔
序號 275
詞目 可可仔
音讀 khoo-khóo-ah
釋義 可可。可可樹的種子經過烘焙、研磨後所沖泡出來的飲料,可以熱食、冷食,味道微苦回甘。借自英語cocoa。
序號276苦瓜
序號 276
詞目 苦瓜
音讀 khóo-kue
釋義 瓜果類。帶有苦味的瓜類植物,果實是長圓形或卵圓形,兩頭尖,表面有許多瘤狀突起,用來燉湯或炒鹹蛋、豆豉等。也可入藥,做成苦瓜丹。
序號277苦茶油
序號 277
詞目 苦茶油
音讀 khóo-tê-iû
釋義 由苦茶樹的種子壓榨製成的油。具有潤肝、清血、健胃整腸的功用。可當作一般食用油烹煮食物,也可製成護髮劑或治療燙傷的藥膏。
序號278闊腹
序號 278
詞目 闊腹
音讀 khuah-pak
釋義 魚類。臺灣馬加鰆,鯖科,體延長,側扁,中央脊長而高。背鰭前半部為黑色,後面為白色有黑緣。本島各地皆有產,以西部沿岸較多,是經濟價值高的食用魚。
序號279枝仔冰
序號 279
詞目 枝仔冰
音讀 ki-á-ping
釋義 冰棒。在模型中倒入果汁、糖水、紅豆湯或牛奶,並插入竹枝或木條,放置在冰箱中凍結而成的棒狀冰品。
序號280旗魚
序號 280
詞目 旗魚
音讀 kî-hî/kî-hû
釋義 魚類。體長可達一丈餘,呈紡錘狀。嘴尖而細長,無鱗,背鰭大而似旗,故名為旗魚。好游泳於海水上層,每年春季向北洄游,秋季則向南遷徙。肉多刺少,高油質,是重要的經濟魚類。
序號281劍筍
序號 281
詞目 劍筍
音讀 kiàm-sún
釋義 箭筍、箭竹筍。箭竹所生出來的筍子。味道苦中帶甘。
序號282鹹魚
序號 282
詞目 鹹魚
音讀 kiâm-hî/kiâm-hû
釋義 用鹽醃漬過的魚。
序號283鹹圓仔
序號 283
詞目 鹹圓仔
音讀 kiâm-înn-á
釋義 鹹湯圓。湯圓有時有鹹味內餡,通常煮成湯加茼蒿菜吃。
序號284鹹焗雞
序號 284
詞目 鹹焗雞
音讀 kiâm-ko̍k-ke/kiâm-ko̍k-kue
釋義 菜名。將鹽均勻鋪在鍋底,再將雞整隻攤平在鹽上,蓋緊鍋子,用小火乾烤,待六分熟時翻面再烤。起鍋前,用蔥油沾嫩表皮再灑上胡椒粉即可。
序號285鹹粿
序號 285
詞目 鹹粿
音讀 kiâm-kué/kiâm-ké
釋義 點心。指鹹味道的粿的總稱,例如蘿蔔糕、油蔥粿等。
序號286鹹鰱魚
序號 286
詞目 鹹鰱魚
音讀 kiâm-liân-hî/kiâm-liân-hû
釋義 用鹽醃漬的鮭魚。鮭魚又稱「紅鰱魚」(âng-liân-hî)。
序號287鹹糜
序號 287
詞目 鹹糜
音讀 kiâm-muê/kiâm-bê
釋義 鹹稀飯。米飯添加一些食材熬煮成的稀飯。
序號288鹹卵
序號 288
詞目 鹹卵
音讀 kiâm-nn̄g
釋義 鹹鴨蛋。用紅土加鹽包住鴨蛋醃漬而成。通常用來搭配粥吃。
序號289鹹酸甜
序號 289
詞目 鹹酸甜
音讀 kiâm-sng-tinn
釋義 蜜餞。一種用蜜糖浸漬成的食品。
序號290鹹酥雞
序號 290
詞目 鹹酥雞
音讀 kiâm-soo-ke/kiâm-soo-kue
釋義 一種小吃。將雞胸肉切小塊,再用醬油、糖、酒跟五香粉等醃漬入味,然後沾上麵粉或番薯粉在鍋中油炸至金黃色再販售。
序號291鹹菜
序號 291
詞目 鹹菜
音讀 kiâm-tshài
釋義 酸菜。將芥菜先曬軟,再加鹽用手搓揉,或用腳踩踏,把菜裡的汁液濾出,然後醃漬在容器內,等到發酵,顏色轉黃之後即可食用。
序號292腱子肉
序號 292
詞目 腱子肉
音讀 kiàn-tsí-bah
釋義 腱肉。牲畜的小腿上肌肉發達的部分。
序號293桔
序號 293
詞目
音讀 kiat
釋義 木本植物。柑橘類果樹的總稱。
序號294桔仔
序號 294
詞目 桔仔
音讀 kiat-á
釋義 金桔、酸橘。瓜果類。果實為圓形,皮苦肉酸,加工做蜜餞、果醬或茶飲食用。
序號295桔仔餅
序號 295
詞目 桔仔餅
音讀 kiat-á-piánn
釋義 桔餅。將桔仔用糖、麥芽糖等醃漬而成的傳統食品。單吃可以治咳嗽;和薑、蛋合煮可以驅寒及預防感冒。
序號296桔仔汁
序號 296
詞目 桔仔汁
音讀 kiat-á-tsiap
釋義 桔子汁。金桔所榨成的汁。
序號297金含
序號 297
詞目 金含
音讀 kim-kâm
釋義 一種糖果,硬如鐵石,形如彈珠,大小像桔子或酸李,顏色有綠白或紅白等相間,如果不咬破,輕輕的含在嘴裡,可以含上很長一段時間。
序號298金桔仔
序號 298
詞目 金桔仔
音讀 kim-kiat-á
釋義 金桔、酸橘。瓜果類。果實為圓形,皮苦肉酸,加工做蜜餞、果醬或茶飲食用。
序號299金瓜
序號 299
詞目 金瓜
音讀 kim-kue
釋義 南瓜。瓜果類。果實為扁圓或長圓形, 有黃、綠、或紅色等,可以食用。種子另有驅蟲的效用。
序號300金針
序號 300
詞目 金針
音讀 kim-tsiam
釋義 草本植物。葉子細長,花形和百合相似,有橙紅或黃紅色。一般在花尚未全開時就採下來,經過日晒、蒸熟、烘乾後,便是食用的金針。 針灸時用來刺激穴道的長針。
有910筆,第3頁
序號 詞目 音讀 釋義
201 櫻桃 ing-thô 木本植物。適合栽培於稍冷的地區,多生於山地。高約十公尺,葉橢圓形而闊,有鋸齒,嫩莖與嫩葉背面密生茸毛。春夏間開白色或淡紅色小花。果實也稱為「櫻桃」,色紫紅,味甘,可供食用。
202 蕹菜 ìng-tshài 空心菜。葉菜類。莖部中空,性喜高溫多溼,分布於熱帶各地,嫩莖發根力極強,隨時可插枝繁殖,是夏季重要蔬菜。
203 營養 îng-ióng 養分。
204 嬰母仔 ìnn-bó-á 處女蟳。體內飽含卵膏(蟹黃),但是還沒有交配的母蟳,肉質鮮嫩。
205 圓仔 înn-á 湯圓。一種以糯米所製成的食品。由糯米粉揉製成圓糰狀,分有餡、無餡兩種,也有分甜鹹兩種口味。
206 圓仔湯 înn-á-thng 湯圓湯。
207 圓仔粞 înn-á-tshè/înn-á-tshuè 糯米團。糯米漿脫水之後的塊狀物,是製作湯圓的基本原料。
208 腰內肉 io-lāi-bah 小里肌肉。腹腔內腰骨兩旁的肌肉。這裡的肉最好,常用來燉煮中藥。
209 動植物中所含的脂肪製造出來的液體。 調味用的醬料。 形容油脂多、油光發亮的樣子。 比喻為利益、好處。 身上某些部分分泌出的油脂。 化妝品或保養品。 石油。
210 油魚 iû-hî/iû-hû 薔薇帶鰆。魚類。體型長而扁,背部及腹部的輪廓則略成弧形,因為油脂多,所以一般人多稱此種魚類為油魚,魚卵在加工後製成油魚子則是屏東東港地區的三寶(黑鮪魚、櫻花蝦、油魚子)之一。
211 油飯 iû-pn̄g 用糯米做成的一種乾飯,把糯米蒸熟,再攪拌蝦米、肉絲、豬油、香菇、油蔥等配料。一般是在年節、小孩彌月來備辦請客食用,目前一般傳統市場經常買得到,是很受歡迎的一種小吃。
212 油菜 iû-tshài 草本植物。根際葉大,呈倒卵形,邊緣有缺刻。夏季開黃花,果實為長角,圓柱形,種子可榨油,供食用或工業用。嫩葉部分可以作蔬菜。
213 油蔥 iû-tshang 一種作料。用熱油把剁碎的紅蔥頭爆香而成。
214 油蔥粿 iû-tshang-kué/iû-tshang-ké 加了油蔥一起蒸製的粿類米食。
215 油臊 iû-tsho 油腥。較為油膩葷腥的食物。
216 油炸粿 iû-tsia̍h-kué/iû-tsia̍h-ké 油條。用高筋麵粉加上發粉、鹽,和好之後,再把麵條切成小條,將兩個小條疊壓拉長之後放入油鍋炸。可直接食用、或拿來包在燒餅裡面。
217 木本植物。常綠喬木。枝條粗大,帶刺。葉大而厚,呈長卵形。初夏開白花,花形為柑橘類中最大者。果實即柚子,皮淡黃或黃綠色,質厚而粗,球形或梨形,果肉白或淡紅,可食。
218 柚仔 iū-á 柚子。柚樹的果實。
219 iûnn 哺乳動物。如綿羊、山羊、羚羊等。皮、毛、角、骨都具利用價值,肉、乳可供人食用。十二生肖排序第八的生肖。
220 羊角豆仔 iûnn-kak-tāu-á 決明、望江南。豆類。莢果狹長,種子較綠豆小,有清肝明目、健胃潤腸之效。原產於美洲,清末時引入臺灣地區種植。嫩苗葉必須熟食,否則有毒素。
221 楊桃 iûnn-tô 楊桃。瓜果類。為漿果,於七月至十二月成熟,呈黃色或黃綠色,多汁,味道甘酸,氣味芳香,可供食用及藥用。
222 洋蔥 iûnn-tshang 草本植物。原產在地中海東岸、西亞細亞、伊朗。葉子中空,形狀像蔥但很細。花小,色白。長在地下的鱗莖也稱為「洋蔥」,為扁球狀,紅紫色或白、褐等色,可供食用。
223 鱙仔魚 jiâu-á-hî/liâu-á-hû 俗名為「鱙仔」。魚類。體延長成圓筒狀,腹部圓而無稜鱗,吻尖圓,上頜短,延長止於上鰓蓋骨前緣,腹鰭位於背鰭起點前方,臀鰭短,鰓耙細長發達。背青黑色,腹面銀白,各鰭半透明。多製成魚乾,炒辣椒或煮湯調味用。
224 鰇魚 jiû-hî/liû-hû 魷魚。軟體動物。身體呈圓錐形,有側鰭,共十隻腳。以觸腕的吸盤捕捉小魷類、甲殼類及魚類為食。遇到危險時,會從肛門附近的墨囊噴出墨汁,趁機逃生。時常從腹腔剖開,去除內臟後曝曬成乾,做為料理的提鮮食材之一。
225 鰇魚羹 jiû-hî-kenn/liû-hû-kinn 一種小吃,用魷魚作成的羹湯。
226 潤餅𩛩 jūn-piánn-kauh/lūn-piánn-kauh 春捲。將麵糰攤薄烙熟後,捲包五花肉絲、豆芽、香菜、紅蘿蔔絲及筍絲等製成的食品。
227 加網魚 ka-bāng-hî/ka-bāng-hû 魚類。有黑加網魚和紅加網魚,為深海魚類,肉質細,少刺的高級魚類,為屏東縣東港鎮的特產之一。
228 茄茉菜 ka-bua̍h-tshài 葉甜菜、厚皮菜。葉菜類。二年生草本,葉柄長,葉面平滑有光澤,葉肉很厚,果實為褐色,嫩葉略帶甜味,可以食用,一般民間多用來餵豬。因為外形像飯勺,所以有的客家話叫「勺菜」。
229 嘉鱲 ka-la̍h 魚類。腹部呈白色,體側扁而鮮紅,身體多處部位有黃色斑點或斑紋。身長約二十到二十五公分,遍布臺灣四周的海域,以小魚、小蝦及透抽等為食。是屬於比較高級的魚類。
230 咖哩 ka-lí 用胡椒、薑黃、番椒、茴香、陳皮等的粉末所製成的調味品。色黃、味香而辣,以印度所產最為著名。借自英語curry。
231 咖啡 ka-pi 木本植物。常綠喬木。原產於東非阿比西尼亞,現多栽培於熱帶地區。高約四至六公尺,花白色。核果橢圓形,成熟時呈黃紅色或紫紅色,內含兩顆種子,即為咖啡豆,處理後再經烘焙並研磨成咖啡粉,可沖泡為飲料,有興奮神經之效,是一種流行的現代飲品。借自英語coffee。
232 絞肉 ká-bah 絞成碎泥的肉。
233 胛心肉 kah-sim-bah 指豬肉或牛肉前腿以上到肩胛之間的部位。肉質較結實,脂肪較少,適合燒烤或紅燒。
234 芥末 kài-bua̍h 芥末。用芥菜子研磨成黃色細末,味道辛辣,也會有嗆鼻的情況,常作為調味料。這和用山葵磨成的ua-sá-bih不同,ua-sá-bih是綠色的,但是華語都叫芥末。
235 kam 柑橘類的總稱。
236 柑仔 kam-á 橘子。植物名。小喬木或灌木。果實也稱為「柑仔」,呈圓形,果皮為黃綠色,果肉多汁,可以食用。
237 柑仔蜜 kam-á-bi̍t 番茄。植物名。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呈扁圓形或小球形。成熟時為紅色,味道甜而略酸。 阿仙藥。放在檳榔裡頭吃的土塊樣的藥。
238 甘蔗 kam-tsià 禾本科植物。外形像竹子一樣直立,莖實心有節,含有多量的甘甜水分,為製糖原料,可以生食。
239 橄欖 kan-ná 橄欖樹的果實。果實呈橢圓形,初為黃綠色,後轉為黑黃色,可以生吃,也可以用來鹽漬或做成蜜餞。
240 干貝 kan-puè 蚌類扇貝上的肉經乾燥製成的食品。
241 kànn 一種微生物,為真菌類,可將糖分解為酒精與二氧化碳。
242 高粱酒 kau-liâng-tsiú 由高粱所釀成的酒。
243 狗母魚 káu-bó-hî/káu-bó-hû 魚名。狗母魚科。活動於沿岸沙泥海域,有時會進入河口,因肉質較差,刺又多,常用來做成魚鬆等加工品。
244 九孔 káu-kháng 貝類。貝葉為橢圓形,上面有九個上下的吸水孔,喜歡棲息在數公尺深的岩礁地形中。有野生採集和人工養殖兩種來源,可以做為海鮮食材,是臺灣東北角、東部海岸及澎湖縣等岩岸地區的著名水產養殖貝類。
245 九層塔 káu-tsàn-thah 草本植物,脣形科羅勒屬。花的顏色有白色、紫色等,因為花苞為九層狀,尖端排列成九行,所以稱為「九層塔」。其嫩莖跟葉子可食用,具有特殊香氣。
246 厚薰 kāu-hun 味道較重的香菸。
247 厚酒 kāu tsiú 酒精成分高的酒。
248 ke/kue 常見家禽的一種。品種多,嘴短,頭部有紅色肉冠,雄雞的肉冠較大,且在清晨破曉時刻會啼叫報時,蛋、肉皆日常食材,飛行能力差。十二生肖排序第十的生肖。
249 雞摸 ke-bong/kue-bong 指雞腿及雞腿與身體連接起來的部分。
250 雞尾脽 ke-bué-tsui/kue-bé-tsui 雞屁股。
251 雞跤爪 ke-kha-jiáu/kue-kha-niáu 雞爪子。
252 雞胘 ke-kiān/kue-kiān 雞的砂囊,可食。
253 雞卷 ke-kńg/kue-kńg 用豆腐皮裹肉餡後油炸的一種食物。也叫「肉繭」(bah-kián),又叫「五香捲」,南部的人叫「肉繭仔」(bah-kián-á)。用「網紗油」做的叫做「網紗糋」。
254 雞卵 ke-nn̄g/kue-nn̄g 雞蛋。
255 雞卵卷 ke-nn̄g-kńg/kue-nn̄g-kńg 蛋卷。用雞蛋、麵粉等原料調勻烘培,捲成長圓形的食品。
256 雞卵糕 ke-nn̄g-ko/kue-nn̄g-ko 蛋糕。用雞蛋、麵粉、糖、香料等和勻製成的糕點。
257 雞腹內 ke-pak-lāi/kue-pak-lāi 雞內臟、雞雜。
258 雞翼 ke-si̍t/kue-si̍t 雞翅膀。
259 雞酒 ke-tsiú/kue-tsiú 麻油雞。以薑及大量的麻油、米酒燉雞,是一道常見食補,產婦坐月子時必備的藥膳。
260 芥藍仔 kè-nâ-á 芥藍菜。葉菜類。高二十至六十公分,葉叢生於莖頂,葉柄長,葉形上尖下圓,花為白色或黃色,嫩葉可供食用,富含鈣、磷及鐵質。
261 kenn/kinn 芶芡而成的濃稠湯汁。
262 茭白筍 kha-pe̍h-sún 根莖類。菰的嫩莖,因受黑穗菌寄生而肥大成筍狀,可供食用,也叫「茭白」。
263 khak 將白米或麥蒸熟後,經過發酵再曬乾的酒媒;可用來釀酒。
264 汽水 khì-tsuí 將碳酸氣溶於水中,再加入糖和果汁而成的飲料。
265 柿仔 khī-á 柿子。瓜果類。柿樹的果實,大多為圓形或扁圓形,果皮有大紅、橙紅兩色,果肉則為紅黃色。大致可分為甜柿及澀柿兩類。
266 柿粿 khī-kué/khī-ké 柿餅。把柿子壓扁、晒乾後製成的餅狀食品。
267 柿餅 khī-piánn 柿餅。把柿子壓扁、晒乾後製成的餅狀食品。
268 圈仔 khian-á 掛在物體上的環扣。 一種麵粉製的食品。呈扁平狀,通常無餡。
269 芹菜珠 khîn-tshài-tsu/khûn-tshài-tsu 切碎的芹菜粒,通常用來做為調味品。
270 khng 穀粒的內、外皮。
271 洘頭糜 khó-thâu-muê/khó-thâu-bê 湯水很少的稀飯、稠稀飯。
272 觳仔炱 khok-á-te 一種油炸小吃,先將豆芽菜、韭菜舖在鮮蠔上,再摻上一層麵粉漿,下鍋炸成圓扁形。吃時沾上醬料,口感酥脆,在彰化王功一帶最著名。
273 炕肉飯 khòng-bah-pn̄g 將白飯配上一些當令的菜餚,再加上一塊用滷料燉煮過的五花肉,為臺灣常見的飯。
274 礦泉水 khòng-tsuânn-tsuí 山泉水。富含礦物質的泉水,有些可以飲用,有些具有醫療效用。
275 可可仔 khoo-khóo-ah 可可。可可樹的種子經過烘焙、研磨後所沖泡出來的飲料,可以熱食、冷食,味道微苦回甘。借自英語cocoa。
276 苦瓜 khóo-kue 瓜果類。帶有苦味的瓜類植物,果實是長圓形或卵圓形,兩頭尖,表面有許多瘤狀突起,用來燉湯或炒鹹蛋、豆豉等。也可入藥,做成苦瓜丹。
277 苦茶油 khóo-tê-iû 由苦茶樹的種子壓榨製成的油。具有潤肝、清血、健胃整腸的功用。可當作一般食用油烹煮食物,也可製成護髮劑或治療燙傷的藥膏。
278 闊腹 khuah-pak 魚類。臺灣馬加鰆,鯖科,體延長,側扁,中央脊長而高。背鰭前半部為黑色,後面為白色有黑緣。本島各地皆有產,以西部沿岸較多,是經濟價值高的食用魚。
279 枝仔冰 ki-á-ping 冰棒。在模型中倒入果汁、糖水、紅豆湯或牛奶,並插入竹枝或木條,放置在冰箱中凍結而成的棒狀冰品。
280 旗魚 kî-hî/kî-hû 魚類。體長可達一丈餘,呈紡錘狀。嘴尖而細長,無鱗,背鰭大而似旗,故名為旗魚。好游泳於海水上層,每年春季向北洄游,秋季則向南遷徙。肉多刺少,高油質,是重要的經濟魚類。
281 劍筍 kiàm-sún 箭筍、箭竹筍。箭竹所生出來的筍子。味道苦中帶甘。
282 鹹魚 kiâm-hî/kiâm-hû 用鹽醃漬過的魚。
283 鹹圓仔 kiâm-înn-á 鹹湯圓。湯圓有時有鹹味內餡,通常煮成湯加茼蒿菜吃。
284 鹹焗雞 kiâm-ko̍k-ke/kiâm-ko̍k-kue 菜名。將鹽均勻鋪在鍋底,再將雞整隻攤平在鹽上,蓋緊鍋子,用小火乾烤,待六分熟時翻面再烤。起鍋前,用蔥油沾嫩表皮再灑上胡椒粉即可。
285 鹹粿 kiâm-kué/kiâm-ké 點心。指鹹味道的粿的總稱,例如蘿蔔糕、油蔥粿等。
286 鹹鰱魚 kiâm-liân-hî/kiâm-liân-hû 用鹽醃漬的鮭魚。鮭魚又稱「紅鰱魚」(âng-liân-hî)。
287 鹹糜 kiâm-muê/kiâm-bê 鹹稀飯。米飯添加一些食材熬煮成的稀飯。
288 鹹卵 kiâm-nn̄g 鹹鴨蛋。用紅土加鹽包住鴨蛋醃漬而成。通常用來搭配粥吃。
289 鹹酸甜 kiâm-sng-tinn 蜜餞。一種用蜜糖浸漬成的食品。
290 鹹酥雞 kiâm-soo-ke/kiâm-soo-kue 一種小吃。將雞胸肉切小塊,再用醬油、糖、酒跟五香粉等醃漬入味,然後沾上麵粉或番薯粉在鍋中油炸至金黃色再販售。
291 鹹菜 kiâm-tshài 酸菜。將芥菜先曬軟,再加鹽用手搓揉,或用腳踩踏,把菜裡的汁液濾出,然後醃漬在容器內,等到發酵,顏色轉黃之後即可食用。
292 腱子肉 kiàn-tsí-bah 腱肉。牲畜的小腿上肌肉發達的部分。
293 kiat 木本植物。柑橘類果樹的總稱。
294 桔仔 kiat-á 金桔、酸橘。瓜果類。果實為圓形,皮苦肉酸,加工做蜜餞、果醬或茶飲食用。
295 桔仔餅 kiat-á-piánn 桔餅。將桔仔用糖、麥芽糖等醃漬而成的傳統食品。單吃可以治咳嗽;和薑、蛋合煮可以驅寒及預防感冒。
296 桔仔汁 kiat-á-tsiap 桔子汁。金桔所榨成的汁。
297 金含 kim-kâm 一種糖果,硬如鐵石,形如彈珠,大小像桔子或酸李,顏色有綠白或紅白等相間,如果不咬破,輕輕的含在嘴裡,可以含上很長一段時間。
298 金桔仔 kim-kiat-á 金桔、酸橘。瓜果類。果實為圓形,皮苦肉酸,加工做蜜餞、果醬或茶飲食用。
299 金瓜 kim-kue 南瓜。瓜果類。果實為扁圓或長圓形, 有黃、綠、或紅色等,可以食用。種子另有驅蟲的效用。
300 金針 kim-tsiam 草本植物。葉子細長,花形和百合相似,有橙紅或黃紅色。一般在花尚未全開時就採下來,經過日晒、蒸熟、烘乾後,便是食用的金針。 針灸時用來刺激穴道的長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