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典附錄

由於辭典本文所收詞目有限,為增加辭典內容之豐富及多樣化,於本文外增設「附錄」資料,以擴大及充實辭典內容。以下分述附錄中之各項目內容:

姓名查詢說明

為配合《國家語言發展法》通過,及外交部《護照條例施行細則》第14條規定:「外文別名應有姓氏,並應與外文姓名之姓氏一致,或依申請人對其中文姓氏之母語讀音音譯為英文字母。」考量護照姓名可改以「國家語言讀音」逐字音譯,教育部於108年起規劃「姓名查詢功能工作計畫」,並提供音檔,供各界參考使用。

閩南語姓名的傳統音讀,「姓」多從「白讀音」、「名」多從「文讀音」,僅為多數情況,並非為絕對原則,傳統上的通則為「名從主人」,不過也要兼顧古今音,並且尊重各方音差。因姓名發音受各地腔調、家族、個人影響,若與本網站有所出入,以姓名原主的發音為準。

字姓 jī-sènn/lī-sìnn 音讀

本網頁整理內政部目前所收1832個姓氏,再加上本辭典所收錄的,但內政部目前未登錄的姓氏,共計1843個姓氏。

本網頁姓氏的音讀標注,以本辭典「百家姓」之常見姓氏以臺灣現今生活慣用音讀為先,附錄常見之又讀音,並兼顧漳泉各方音差音韻對應規律。未載於前揭「百家姓」中但閩南語傳統韻書有記錄姓氏音讀者,照閩南語傳統韻書之記載;閩南語傳統韻書未記載的姓氏,則羅列其漢字正讀供國人參考;閩南語傳統韻書未記載的漢字,參考中古韻書反切音讀;異體字照正字音讀;非漢源姓氏(如藏人、回人、傣人、日人)僅記文讀。

本資料庫姓氏參考來源如下:《彙音妙悟》、《彙集雅俗通十五音》、《廈英大辭典》、《Ē-MN̂G IM Ê JĪ-TIÁN》、《廈門音新字典》、《增補廈英大辭典》、《臺日大辭典》、《鹿港方言語彙初稿》、《臺灣閩南語辭典》、《當代泉州音字彙》、《高雄閩南話語彙集》、《嘉義縣方言志》、《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金門縣方言志》。

人名 lâng-miâ 音讀

名字大多照文讀,但某些字習慣上讀作白讀,如:城(siânn)、樹(tshiū)、泉(tsuânn)、枝(ki)、妹(muē/bē/bēr/muāi/māi)、好(hó)、巧(khá)、惜(sioh)、腰(io)、養(iúnn)、抱(phō);甚或讀作訓讀者,如:葉(hio̍h)、仔(á)、不(m̄)、田(tshân)、嘴(tshuì)、呆(phái)、甑(sn̂g)、萍(phiô)、陳甜(Tinn)、黃土(thôo)水、林濁(lô)水;亦可見「雙名」兩字文白交雜。此外,某些字文白讀皆有人說,如:蔣介石(si̍k/tsio̍h)、蔣渭水(suí)、顏水(tsuí)龍;或往昔白讀、今日文讀,如:益(iah)春、陳益(ik)源、張聰明(Tshang-miâ)、林聰明(Tshong-bîng);或方音習慣文讀或白讀,如:「亭」泉腔習慣白讀「tân」;某些音讀在漳廈腔為白讀,但在泉腔傳統即為文讀,如:施雲軒(Hûn-ian),而「雲」字,人名不論漳泉習慣上讀作「hûn」;甚或有男性文讀、女性白讀,如:富(hù // pù)、松(siông // tshîng/tsîng)、有(iú // ū)。

其他有讀作白讀的實例,如:蔡培火(hué/hé)、黃烈火(hér)、鄧小(sió)平、陳甲庚(Kah-kinn)、羅福星(tshinn)、許丙(piánn)丁、蔡阿(a)信、林是好(hó)、高玉樹(tshiū)、許水(tsuí)德、陳水扁(Tsuí-pínn)、陳水湖(Tsuí-ôo)、許石(Tsio̍h)、黃石城(Tsio̍h-siânn)、林洋(iûnn)港、李長(tn̂g)榮、施江北(pak)、曾仲影(iánn)、李江却(khioh)、許秀年(nî)、洪秀柱(thiāu)、李勤岸(huānn)、張屏(pîn)生、林雙(siang)不、鄭良光(kng)、李老城(Lāu-siânn)、林茶娘(Tê-niû)、王招弟(Tsio-tī)、劉萬得(tit)、陳天送(sàng)、陳秀綿(mî)、許溪(khue)江、許大(tuā)廷、陳妙帆(phâng)、許蔣(Tsiúnn)、許鴛鴦(iunn)、許池亭(tân)、許臺閣(koh)、許秀巧(khá)、許幼麵(mī)、顏竹籃(Tik-nâ)、蘇秧(Ng)、周勸(Khǹg)、陳圓(Înn)、賴鐵羊(Thih-iûnn)、翁嘉聲(siann)、梁龍河(Lîng-hô)、盧敧頭(thâu)、吳字(Lī)、張山鐘(Suann-tsing)、吳闊(khuah)嘴、蔡寶玉(gi̍k)、林曾纏(tînn)、魏鑽(tsǹg)除……。

本網頁整理11000餘筆漢字,其中3700餘筆來自本辭典單音字,標音以本辭典為基礎參酌《廈門音新字典》,並參考其餘閩南語傳統韻書所記音讀標注,兼顧漳泉各方音差音韻對應規律;其餘本辭典單音字未收的漢字,多為相對較為罕見的漢字,另以《廈門音新字典》所收漢字補其文讀音。

臺羅標注原則

「姓」和「名」分寫,「姓」和「名」的開頭字母大寫。「複姓」時,第一個姓氏開頭字母大寫;「雙姓」時,兩姓氏開頭字母大寫。

百家姓

以《臺灣閩南語辭典》及《常用漢字臺語詞典》為依據,收錄各家姓氏,並參考戶政資料酌予補收,音讀亦以此二書為參考,但以高雄腔為主音讀,酌收第二優勢腔,並以「/」呈現。

節氣

收錄一年中之二十四節氣名,呈現節氣名之音讀及釋義。音讀則以高雄腔為主音讀,酌收第二優勢腔,並以「/」呈現。

外來詞

所收錄詞目是日語中無漢語字形及非漢語發音者。聲調以「逆推本調」標注。

俗諺

參考多本俗語及諺語相關書籍,收錄較為常用及熟知之俗、諺語,並提供釋義及例句。

地名

舊地名

參考多本關於臺灣舊地名之書籍,收錄各縣市及鄉鎮市區之部分舊地名,並列出舊地名現屬之行政區或縣市名。當地讀法若與字面讀法有異,則以當地讀法為主。

山脈名

收錄臺灣各主要山脈及支脈。有異稱者呈現其別名;當地讀法若與字面讀法有異,則以當地讀法為主。

河川

收錄臺灣各主要河川及支流。當地讀法若與字面讀法有異,則以當地讀法為主。

海港

收錄臺灣各主要海港。當地讀法若與字面讀法有異,則以當地讀法為主。

文教處所

收錄國內較大型之公共建築場所。有異稱者呈現其別名;音讀則以高雄腔為主音讀,酌收第二優勢腔,並以「/」呈現。

廟宇名

收錄國內較大型之廟宇通稱,有異稱者呈現其別名;當地讀法若與字面讀法有異,則以當地讀法為主。

臺灣縣市行政區名

收錄臺灣及外島之縣市行政區,當地讀法若與字面讀法有異,則以當地讀法為主。

火車線站名

以臺灣鐵路管理局之列車線及站名為依據,收錄各主要幹線、支線及大小站名。當地讀法若與字面讀法有異,則以當地讀法為主。

捷運站名

以各捷運公司之公定站名為依據,收錄各線站名。音讀則以其所提供之廣播資料為主,酌收第二優勢腔,並以「/」呈現。

方言差

分為〔語音差異表〕及〔詞彙比較表〕二部分,〔語音差異表〕呈現各地區單字音讀的差異;〔詞彙比較表〕則呈現各地區詞彙與音讀的差異。

為調查字、詞於各地不同之唸法及詞彙所得之結果,共呈現有鹿港、三峽、臺北、宜蘭、臺南、高雄、金門、馬公、新竹、臺中等十個地方。在標音部分,為確實呈現各地之實際音讀,方言差中臺南與高雄地區的音讀,以實際音值標示,如:本文中音讀為「o」者,此處則標為「or」;本文音讀為「io」,此處則標為「ior」。

親屬關係

以《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所收之親屬關係圖為參考依據,再予以擴充,特別是閩南語裡的特殊稱謂;本表並不以男性為主體,同時呈現出男、女在各自家庭關係中的各種稱謂。為便利民眾參照,每個稱謂先標出華語,底下再呈現該稱謂的閩南語講法及其臺羅音標,並酌予補充特殊關係的講法(例如「同姒仔」)。

人體器官

分為〔人體外觀圖〕、〔內部器官圖〕、〔人體骨骼圖〕、〔手指名稱圖〕四部分。

〔人體外觀圖〕主要呈現人體外在之部位及器官;〔內部器官圖〕呈現人體內部器官;〔人體骨骼圖〕呈現人體骨骼名稱;〔手指名稱圖〕呈現手指及手掌名稱。部分名稱因閩南語未有相對之唸法,則僅呈現其華語名稱,如:〔內部器官圖〕中的「直腸」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