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阿不倒仔
|
a-put-tó-á
|
鳳頭潛鴨、澤鳧。禽鳥類。身長約四十公分,體型屬於中、小型,身體特徵有清晰的黑白兩色對比,頭頂羽冠明顯。
指不倒翁玩具。
|
2
|
尪替
|
ang
|
泛指所有的人偶。
|
3
|
尪仔
|
ang-á
|
泛指所有的人偶。用土、木、金屬等材料製成的人像或圖像。
|
4
|
尪仔面
|
ang-á-bīn
|
像人形玩偶的臉蛋。
面具。
|
5
|
尪仔物
|
ang-á-mi̍h/ang-á-mn̍gh
|
玩具。可供遊戲玩弄的人偶。
|
6
|
尪仔標
|
ang-á-phiau
|
一種直徑大小約五公分的圓型紙牌,上面印有各種漫畫人物或明星照片,為臺灣早期的童玩之一。
|
7
|
尪仔頭
|
ang-á-thâu
|
玩偶的頭。
面孔、五官長相。
瞳孔。
|
8
|
尪仔冊
|
ang-á-tsheh
|
漫畫。一種有故事情節的連接畫頁漫畫。以圖為主,文字對話為輔。
|
9
|
馬戲
|
bé-hì
|
原來專指在馬上所做的表演,現在泛稱各種雜技表演。
|
10
|
謎猜
|
bī-tshai
|
影射文字或事物,供人猜測的隱語。
|
11
|
覕相揣
|
bih-sio-tshuē/bih-sio-tshē
|
捉迷藏。一種遊戲。玩的時候,大家選出一個人當鬼來負責抓人,其他的成員就躲起來讓這個人去找,被找到的就換他當鬼。
|
12
|
明星
|
bîng-tshenn/bîng-tshinn
|
一般指的是演藝界出眾的人物,也泛指某些行業傑出者。
|
13
|
舞台
|
bú-tâi
|
劇場內供演員表演的地方。
|
14
|
舞廳
|
bú-thiann
|
供人跳舞的娛樂場所,大多具有營業性質。
|
15
|
樂
|
ga̍k
|
和諧動人且有規律、有節奏的聲音。
|
16
|
藝
|
gē
|
才能、技術。
趣味、消遣。
|
17
|
孽譎仔話
|
gia̍t-khiat-á-uē
|
歇後語。
戲謔嘲諷的話。
|
18
|
外場
|
guā-tiûnn
|
賭博中,稱莊腳為「外場」。
劇場、店家直接面對觀眾、客人的場所及人員。
|
19
|
海水浴場
|
hái-tsuí i̍k-tiûnn
|
設有安全設施及適當管理,專門提供人游泳玩水的海灘。
|
20
|
幌韆鞦
|
hàinn-tshian-tshiu
|
盪鞦韆。
|
21
|
嘻嘻嘩嘩
|
hi-hi-huā-huā
|
嬉鬧、喧嘩。
|
22
|
戲院
|
hì-īnn
|
劇場。供人演戲的地方。
電影院。
|
23
|
戲劇
|
hì-kio̍k
|
透過演員將某種故事或某種情節,以動作、歌唱或對白等方式表演出來的藝術。
|
24
|
魚餌
|
hî-jī/hû-lī
|
釣魚或捕魚時,用來誘騙魚上鉤或進網的食物。
|
25
|
翕
|
hip
|
照相、拍照。
|
26
|
翕相
|
hip-siòng
|
拍照、攝影。
|
27
|
翕相機
|
hip-siòng-ki
|
照相機。
|
28
|
風吹
|
hong-tshue/hong-tshe
|
風箏、紙鳶。以竹子做骨架,並糊上紙張,用線牽引,利用風力飛升上天,可以做為遊戲的一種玩具。相傳是春秋戰國時代公輸般或墨子發明的,用來偵探敵情。
|
29
|
風吹輪
|
hong-tshue-lián/hong-tshe-lián
|
風車。有葉片,靠風力轉動可以帶動機器運轉。
掌上型的風車玩具,有如小電扇。亦稱「風吹輪仔」(hong-tshue-lián-á)。
|
30
|
奕替
|
ī
|
玩耍、遊戲。如象棋、圍棋等有競賽、有規則、有輸贏的活動。
|
31
|
煙火
|
ian-hué/ian-hé
|
一種用火硝夾雜其他藥物製成的物品,燃燒時噴射出各種變幻燦爛的形狀,可供遊戲觀賞。
|
32
|
演員
|
ián-uân
|
從事表演工作的人員。
|
33
|
鉛子
|
iân-tsí
|
子彈、彈丸。
指釣餌上的鉛垂,為使浮標變直浮出水面。
|
34
|
影戲
|
iánn-hì
|
電影的舊稱。
|
35
|
影片
|
iánn-phìnn
|
電影。
拍攝成電影的底版膠片。
|
36
|
營
|
白
iânn
|
軍隊駐紮的地方。
活動聚集的場所。
計算編制單位。
|
37
|
搖鼓瑯
|
iô-kóo-long
|
波浪鼓。一種兒童玩具。在小鼓兩邊用短線各拴一顆墜子,握住手把轉動,鼓面會因墜子敲擊而發出咚咚的聲響。以前賣貨郎也拿來搖弄,以代替叫賣。
|
38
|
遊
|
iû
|
漫遊、四處玩。
|
39
|
攘替
|
jiāng/giāng
|
猜拳。一種遊戲,彼此同時伸出食指和中指代表「剪刀」,握拳代表「石頭」,手掌張開代表「布」,以相較勝負。借自日語「じゃんけん」。
|
40
|
傀儡
|
ka-lé
|
線控木偶。
臺灣南部漢人對山地原住民的稱呼。
|
41
|
較車
|
kà-tshia
|
飆車。
|
42
|
干樂
|
kan-lo̍k
|
陀螺。一種玩具,形狀像海螺,用木頭等材料製成。下面尖端有金屬釘,玩時用繩子纏繞,再用力拋出、抽繩使直立旋轉。
比喻忙碌。
|
43
|
工藝
|
kang-gē
|
消遣。
|
44
|
猴戲
|
kâu-hì
|
耍猴兒。用猴子來進行表演的雜耍。
|
45
|
雞鵤仔車
|
ke-kak-á-tshia/kue-kak-á-tshia
|
推走式的學步車,讓幼兒推著走以保持平衡,木製,移動時裝飾的小公雞會敲打木板,發出喀喀聲。
|
46
|
雞胿
|
ke-kui/kue-kui
|
雞的嗉囊。上接食道,下連砂囊,呈囊狀,為食物暫停之處。
指誇大不實的話。
|
47
|
雞胿仔
|
ke-kui-á/kue-kui-á
|
氣球。
|
48
|
鬮
|
khau
|
用紙條做成的籤,憑運氣抽取以決定做法。
|
49
|
蹺替
|
khiau
|
高蹺。
|
50
|
抾紅點仔
|
khioh-âng-tiám-á
|
撿紅點, 一種撲克牌玩牌的方式。
|
51
|
呼觱仔
|
khoo-pi-á
|
吹口哨。
|
52
|
呼噓仔
|
khoo-si-á
|
吹口哨。
|
53
|
棋
|
kî
|
一種鬥智的遊戲。有棋盤、棋子,下棋者依規則移動棋子,以定勝負。
|
54
|
棋子
|
kî-jí/kî-lí
|
一種在下棋時所使用的工具。因為遊戲內容不同,所用的棋子也不一樣。
|
55
|
棋盤
|
kî-puânn
|
畫有許多格子,可以排列棋子以供下棋的板子,通常用紙、木板或壓克力等材料製作。
|
56
|
行棋
|
kiânn-kî
|
下棋。
|
57
|
行春
|
kiânn-tshun
|
拜年。過年時到親友家拜訪。這是較古雅的說法,現在也用「拜年」(pài-nî)。
踏青。春天時到郊外散步遊玩。
|
58
|
筊
|
kiáu
|
賭博。
|
59
|
筊間
|
kiáu-king
|
賭場。專門供人賭博的地方。
|
60
|
筊鬼
|
kiáu-kuí
|
嗜賭如命的人。
|
61
|
筊岫
|
kiáu-siū
|
聚賭的地方。
|
62
|
筊東
|
kiáu-tong
|
賭博的主頭、莊家。
|
63
|
球
|
kiû
|
圓形立體物。
|
64
|
講笑
|
kóng-tshiò
|
說笑。說說輕鬆的話題以帶來歡笑。
|
65
|
講笑詼
|
kóng-tshiò-khue/kóng-tshiò-khe
|
打諢、逗笑、講笑話。
|
66
|
古書
|
kóo-tsu
|
善本書、二手書、古舊的書籍。
故事書。
|
67
|
歌手
|
kua-tshiú
|
以唱歌為業的人。源自日語「歌手(かしゅ)」。
|
68
|
過通關
|
kuè-thong-kuan/kè-thong-kuan
|
學業或技藝等各種考試、比賽都能順利通過。
打通關。一種划拳名稱。在酒宴裡與在場賓主們一對一划拳,贏則過關,輸則罰飲酒再划,如此輪番一個巡迴。
|
69
|
君
|
kun
|
皇帝、君王。一國之主。
對人的一種尊稱,多數指男性。
對丈夫的尊稱。
下象棋時,攻擊對方的將、帥。
|
70
|
蟧蜈車
|
lâ-giâ-tshia
|
坐式的學步車,底座為一圓框,下有輪子,幼兒坐在中央吊座上,可站可坐,藉以學習走路。
|
71
|
內場
|
lāi-tiûnn
|
賭博中,稱莊家為「內場」。
在戲劇演出中,負責演奏樂器的人。
店家不直接面對客人的場所及人員。如餐廳的廚房。
|
72
|
弄
|
白
lāng
|
把玩、戲耍。
調戲、逗、哄。
抖動。
戲法。
|
73
|
離手
|
lī-tshiú
|
下好了賭注,不得再變更。
放手。
|
74
|
拈田嬰
|
liam-tshân-enn/liam-tshân-inn
|
捉蜻蜓。悄悄的走近蜻蜓後面,輕輕的用雙指捉住蜻蜓尾巴。是從前夏天常見的小孩子遊戲。
|
75
|
撚匼笑
|
lián-khap-tshiò
|
轉動銅板以停止時的正反面定輸贏的一種賭博方法。
|
76
|
撚寶
|
lián-pó
|
賭具的一種,用銅製的盒子裝骰子,加上蓋子,搖動後看骰子的數目來決定輸贏。
|
77
|
撚骰仔
|
lián-tâu-á
|
擲骰子。一種賭博的方式,以骰子的點數多寡來決定輸贏。
|
78
|
捏麵尪仔
|
lia̍p-mī-ang-á
|
捏麵人、米雕。一種傳統民間技藝。蒸熟的糯米團加入色料、糖或鹽搓揉均勻,再用手或器具,捏出各種人物、動物等樣子。
用麵糰捏出人或動物形狀。
|
79
|
玲瑯鼓
|
lin-long-kóo
|
波浪鼓。一種兒童玩具。在小鼓兩旁用短線各拴一顆墜子,握住手把轉動,鼓面會因墜子敲擊而發出咚咚的聲響。以前賣貨郎也拿來搖弄,以代替叫賣。
|
80
|
流籠
|
liû-lông
|
索道及其吊掛的裝載平台,是早期人工渡河用的工具。
電纜車。利用電纜輸送,以電力傳動的交通工具。多用在山勢陡峭且交通不便的山區。
升降機。升降式的箱形電梯。
|
81
|
落注
|
lo̍h-tù
|
下注。出錢賭輸贏。
|
82
|
樂園
|
lo̍k-hn̂g
|
幸福安樂的園地。
供人遊樂的場所。
|
83
|
挵球
|
lòng-kiû
|
撞球。一種球類運動。起源於法國的一種草地木球遊戲,經過改良演變,目前的遊戲方式為在長方形的球檯上放置一或二顆白色母球以及數顆紅色或其他顏色的子球,擊球者以球桿直接撞擊母球來碰撞其他子球,進入球檯四周的袋子而得分。
|
84
|
露營
|
lōo-iânn
|
一種在野外搭設帳篷或簡便草屋為臨時居所的露宿活動。
|
85
|
輪鬮
|
lûn-khau
|
按抽籤的次序下去輪流。
|
86
|
門票
|
mn̂g-phiò
|
入場券。進入某限制場所時,所必須持有的通行票券。
|
87
|
魔術
|
môo-su̍t
|
藉著各種道具,以祕密且快速的手法,做出看似超乎常理的表演。
|
88
|
麻雀
|
muâ-tshiok
|
麻將。一種骨牌遊戲,共有一百四十四張牌。四個人玩,可供消遣,也有人用來賭博。
|
89
|
麻雀子仔
|
muâ-tshiok-jí-á/muâ-tshiok-lí-á
|
麻將牌子。指一個一個的麻將牌。
|
90
|
掩咯雞
|
ng-ko̍k-ke/ng-ko̍k-kue
|
捉迷藏。一人矇住眼睛,其他人在旁邊發出聲音,由矇眼的人循聲捉人的遊戲。
|
91
|
軁狗空仔
|
nǹg-káu-khang-á
|
身材較矮小的小孩子騎著大人的腳踏車,將一腳穿過車前的橫槓下,以便踩到踏板的騎法。
|
92
|
學人
|
o̍h--lâng
|
模仿別人。
|
93
|
王
|
ông
|
一個國家最高統治的人。
在同類之中最強、最好的。
姓氏。
象棋中的將帥。
|
94
|
牌
|
pâi
|
揭示板或標誌。
麻將牌或紙牌。
|
95
|
牌仔
|
pâi-á
|
指賭具或娛樂的用品,如紙牌、骨牌。
總稱有標示功能的牌子。如貨品貼、結貨牌或價牌等。
|
96
|
放粉鳥
|
pàng-hún-tsiáu
|
放鴿子。指養鴿者把鴿子帶到遠方去放飛,和其他養鴿者比賽。
不照原來的約定之行程或過程,中途拋棄或爽約。
|
97
|
𬦰山
|
peh-suann
|
爬山、登山。
|
98
|
拍麻雀
|
phah-muâ-tshiok
|
打麻將、打麻雀。用麻將牌來消遣或賭博。
|
99
|
拍滂泅
|
phah-phōng-siû
|
指小孩子戲水或是游泳時打水花。
|
100
|
炮
|
phàu
|
一種發射鐵石彈丸或炮彈的重型兵器。
爆竹、鞭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