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沃花
|
ak-hue
|
澆花。
|
2
|
沃肥
|
ak-puî
|
澆肥。為植物澆水肥。
|
3
|
挽草
|
bán tsháu
|
用手拔草。
|
4
|
米
|
bí
|
去殼的稻穀。
細小成粒似米的東西。
指狀如米粒的果實、果肉。
計算長度的單位。
|
5
|
米絞
|
bí-ká
|
碾米機、精米機。將稻穀壓碎或者除去穀殼的機器。
碾米廠、精米廠。將稻穀壓碎或者除去穀殼的場所。
|
6
|
米間
|
bí-king
|
穀倉。存放稻米的地方。
碾米廠。有些碾米廠也兼有穀倉的功能,可以讓米農寄放稻米。
|
7
|
米攕
|
bí-tshiám
|
可以刺穿米袋取出米粒樣本的小工具。
|
8
|
米粟
|
bí-tshik
|
穀物。穀類作物的通稱。
|
9
|
木材
|
bo̍k-tsâi
|
截斷的原木,經過初步的製材加工,成為提供建築和製作器物用的材料。
|
10
|
挨米
|
e-bí
|
礱米、碾米。舊時用塗礱去除稻穀的外皮,現代改為機器去除稻穀的外皮,仍叫做「挨米」。
磨米。將米磨成米漿。
|
11
|
牛杙仔
|
gû-khi̍t-á
|
用來栓牛的小木樁。
|
12
|
牛鼻圈
|
gû-phīnn-khian
|
牛鼻環。用來套在牛鼻子上的器具。外觀為一個鐵環。
|
13
|
牛索
|
gû-soh
|
一端綁在牛鼻環上用來牽牛的繩子。
|
14
|
牛捽仔
|
gû-sut-á
|
趕牛的時候,用來抽打牛的鞭子。
|
15
|
牛擔
|
gû-tann
|
牛軛。一種架在牛背或脖子上以負載牛車或犁的拉力的器具。
|
16
|
牛喙罨
|
gû-tshuì-am
|
用來將牛嘴套住的器具。防止牛在耕作時吃東西。
戲稱口罩。
|
17
|
鄉村
|
hiong-tshun
|
農村、鄉下。鄉下的村落。
|
18
|
荒
|
白
hng
|
荒蕪。
|
19
|
荒埔
|
hng-poo
|
荒地。沒有開墾或已經荒蕪的土地。
|
20
|
風鼓
|
hong-kóo
|
早期一種分離不實稻穀與粗糠的器具。稻穀曬乾後,送進風鼓,經由風力吹送的力道,可分離出飽滿的稻穀、不實的稻穀及灰砂碎屑。灰砂碎屑由後方飛出當垃圾處理,不實穀物稱冇粟,可餵雞鴨,飽滿穀子挑進倉庫儲存。
水果名。或稱「香果」(hiang-kó)。
|
21
|
戽斗
|
hòo-táu
|
農家用來舀水的器具,形狀略似斗狀。
下排齒比上排齒突出的嘴形。俗稱「地包天」。
|
22
|
戽水
|
hòo-tsuí
|
潑水、灑水。
引水灌溉。
|
23
|
掖秧仔
|
iā ng-á
|
播稻種。秧田做好時,將發芽的稻穀撒在秧田裡,數日後便會長出秧苗。
|
24
|
掖種
|
iā-tsíng
|
播種、撒種。散播種子在土壤中,使其生長。
|
25
|
舀肥
|
iúnn-puî
|
指舊式的農業社會中,舀取排泄物做為肥料的行為。
|
26
|
爪仔
|
jiáu-á/niáu-á
|
竹製或鐵製的耙草爪形農具。
爪子。
|
27
|
尿桸
|
jiō-hia/liō-hia
|
農人在施肥時,用來舀水肥的杓子。
|
28
|
茭荖仔
|
ka-ló-á
|
簍。一種用來裝米的農具。
|
29
|
加擔
|
ka-tann
|
牛拉東西時架在牛脖子上的東西。
|
30
|
甲箬笠
|
kah-ha̍h-le̍h
|
用竹葉做成的斗笠。
|
31
|
𩛩肥
|
kauh-puî
|
將糞便、枯葉、垃圾等腐爛的有機廢棄物置於挖好的坑內,加水浸泡一段時間,讓它分解、發酵成為肥料。
|
32
|
鍥
|
keh/kueh
|
用來割草的農具,類似鐮刀。
|
33
|
鍥仔
|
keh-á/kueh-á
|
一種鐮刀,用來收割穀物或割茅草等。
|
34
|
耞仔
|
kénn-á/kínn-á
|
連耞。用以敲打穀物、豆類的農具,用竹、木製成,在頂端穿孔接榫,綁著兩束活動的竹筒。使用時,先把收割下來還連著稻穀的稻子平擺在廣場上,農人拿著連耞在稻穗上拍打,稻穀就會陸續掉落在地上,達到脫穀的目的。
|
35
|
牽牛
|
khan-gû
|
拉牛前進。
天牛。昆蟲的一種。
|
36
|
筧替
|
khiò
|
導水用的竹管,最常用於田裡。通常是竹管劈成兩半,打通各個關節,連接成一條水橋。
用導水管導水。
|
37
|
杙替
|
khi̍t
|
栓繫獸類或車船用的小木樁。
|
38
|
杙仔
|
khi̍t-á
|
木樁。形狀像釘子,下端尖尖可釘入地上。
車船邊木,用於堆高貨物防止掉落。
栓繫獸類或車船用的小木樁。如牧人隨身帶著,可隨時打在地上,方便繫牛繩的木樁。
|
39
|
鋸
|
kì/kù
|
用鋸子鋸物。
用來斷開木頭的工具,邊緣有尖齒。
|
40
|
激腦
|
kik-ló
|
蒸製樟腦油。以前提煉樟腦,是將樟樹皮削掉,再放入大木桶中,再用高壓氣蒸煮,來提煉樟腦。
|
41
|
筧
|
白
kíng
|
引導水用的竹管,最常用於田裡。通常是竹管劈成兩半,打通各個關節,連接成一條水橋。
|
42
|
揀茶
|
kíng-tê
|
篩選茶葉。在一堆烘焙過的茶葉中,挑選並加以分級,並剔除雜屑的工作,現在多為老婦人的副業。
|
43
|
割耙
|
kuah-pē
|
用來耙碎土塊並加以整平的一種農具。
|
44
|
割稻仔
|
kuah-tiū-á
|
收割稻子。
|
45
|
瓜笠仔
|
kue-le̍h-á
|
用竹篾和竹葉做成的斗笠。
|
46
|
六月冬
|
la̍k-gue̍h-tang/la̍k-ge̍h-tang
|
夏稻、夏穫。夏季收穫的農作物、第一期稻作所收成的農作物。
六月的收穫期。
|
47
|
磟碡
|
la̍k-ta̍k
|
用來壓埋土塊、雜草,將田地整平成軟泥的農具。外觀似「曰」字型,中間為一滾筒,軸心有葉片,前由牛隻拖行,人以兩腳於其上前後踩踏,以增加重量。
|
48
|
湳田
|
làm-tshân
|
爛泥田。
|
49
|
犁
|
lê
|
耕地用的農具。
使用犁頭耕地。
引申為猛衝、蠻幹。
低頭的樣子。
|
50
|
犁田
|
lê-tshân
|
耕田。用犁翻攪田土,準備耕種。
摔車、撇輪。騎摩托車摔車。摩托車頭沒控制好而翻覆在地上,很像牛犁在犁田一樣。是近年新創的詞。
|
51
|
笠
|
白
le̍h
|
斗笠。以竹籜或蒲葵製成,可用來遮陽。
|
52
|
農
|
lông
|
指耕種事業。
以耕作為業的人。
|
53
|
農民
|
lông-bîn
|
農夫、農人。
|
54
|
農民曆
|
lông-bîn-li̍k
|
民間常用的一種曆書,記載陰陽兩種曆法,以及節氣、忌宜、命理等各種生活所需的資訊。
|
55
|
農業
|
lông-gia̍p
|
在土地上從事耕耘土地、栽培作物和飼養生物的生產事業。
|
56
|
農具
|
lông-kū
|
農夫耕作時所需的工具。
|
57
|
農場
|
lông-tiûnn
|
大規模栽培農產品或改良品種的場所。
|
58
|
農作物
|
lông-tsok-bu̍t
|
栽種於農田的植物。
|
59
|
秧船
|
ng-tsûn
|
用來放置秧苗的木製平底圓盆,可以飄浮在水田上,隨農夫插秧時移動、取用秧苗。
|
60
|
贌田
|
pa̍k-tshân
|
租田。租用田地耕作。
|
61
|
耙
|
pê
|
一種用來整平地面土塊的舊式農具,亦可用於推送地上物使聚攏或散開,由一條橫木上附平排尖齒,加上長柄構成。
使用耙子將土翻平,或將東西聚攏、散開。
|
62
|
耙仔
|
pê-á
|
耙子。耙草用的小鋤頭。
|
63
|
耙柫
|
pê-put
|
用來扒穀的工具。
|
64
|
耙
|
pē
|
一種用來使地面土塊平整或地上物聚攏、散開的舊式農具,由一條橫木上附平排尖齒,加上長柄構成。
|
65
|
拋荒
|
pha-hng
|
田地棄耕,讓它任意荒廢。
|
66
|
歹年冬
|
pháinn-nî-tang
|
荒年、歉歲。農作物收成不好的年頭。
|
67
|
播
|
pòo
|
放送、傳布。
|
68
|
佈稻仔
|
pòo-tiū-á
|
插秧。將稻的秧苗插植於水田之中,為栽種水稻的過程之一。
|
69
|
佈田
|
pòo-tshân
|
插秧。將稻的秧苗插植於水田中。為水稻栽培的過程之一。
|
70
|
佈田管
|
pòo-tshân-kóng
|
蒔田管。一種用竹管或鐵皮作成,套在拇指上,朝外的部分呈尖刃形,專門用來插秧的農具。
|
71
|
簸箕
|
puà-ki
|
一種以竹篾或柳條等編成的器具,可揚去穀類糠皮,也能用來盛物。
|
72
|
培替
|
puē
|
為植物增土。
|
73
|
瘦田
|
sán tshân
|
瘠田、薄田,貧瘠的田地。
|
74
|
摔粟
|
siak-tshik
|
用力摔成把的稻子,使稻穀脫粒,是脫穀機未發明前的脫穀方式。
|
75
|
芟
|
白
sing
|
除草。
|
76
|
相換工
|
sio-uānn-kang
|
互相幫忙工作,並以工作互抵工資。此詞源自早期農忙時期,鄰里間因應人力不足問題,彼此輪流至他人田裡協助農務。
|
77
|
失收
|
sit-siu
|
歉收。形容農作物收成不好。
|
78
|
收成
|
siu-sîng
|
農作物的收割情形。
泛指各種有形無形的成績或成果。
|
79
|
擔肥
|
tann-puî
|
挑糞。挑糞到田裡當肥料。早期臺灣農村常有的農業活動。
|
80
|
茶園
|
tê-hn̂g
|
種植茶樹的園地、園子。
|
81
|
茶山
|
tê-suann
|
種植茶的山地。
|
82
|
硩枝
|
teh-ki
|
插條、插枝。將植物的枝條斜切,插入水中或是土壤中,保持適當的溫度,使其生根成長的繁殖方式。
|
83
|
鐵牛仔
|
thih-gû-á
|
耕耘機。用來代替牛隻耕地的機械化農具。
|
84
|
糶米
|
thiò-bí
|
出售米糧。
|
85
|
塗礱
|
thôo-lâng
|
礱殼機。能除去穀粒的外殼,使它變成糙米的機具。
|
86
|
鋤頭
|
tî-thâu/tû-thâu
|
用來除草鬆土的農具。
|
87
|
佃戶
|
tiān-hōo
|
租借他人土地耕種,按期納租的農家。
|
88
|
稻埕
|
tiū-tiânn
|
晒穀場。用以曝晒稻穀的場地。
|
89
|
稻草人
|
tiū-tsháu-lâng
|
用稻草做成的假人,樹立在田間,用來驅逐啄食農作物的鳥類。也用來比喻徒具外表,卻無內涵、功用的人、物。
|
90
|
早冬
|
tsá-tang
|
臺灣的稻作一年兩收,「早冬」即第一期的稻作。
|
91
|
栽
|
tsai
|
種植。
樹木的幼苗。
魚的幼苗。
|
92
|
栽培
|
tsai-puê
|
種植。
教養培育人才。
提拔。
|
93
|
在來米
|
tsāi-lâi-bí
|
臺灣稻米類型之一。屬於秈稻型的稻米。臺灣早期由中國大陸引入秈稻品種,日治時代由日本人引進粳稻品種。為了區別起見,改良後的秈稻品種稱作「在來米」;改良後的粳稻品種則稱作「蓬萊米」(hông-lâi-bí)。
|
94
|
柴鍥
|
tshâ-keh/tshâ-kueh
|
柴刀、砍刀、劈刀。砍柴、劈柴所用的刀子。
|
95
|
柴刀
|
tshâ-to
|
砍刀、劈刀。砍柴、劈柴用的刀子。
|
96
|
插枝
|
tshah-ki
|
扦插繁殖法。一種植物無性繁殖的方法。將植物營養器官的一部,如枝、葉、根等由母株切離,插於適宜的床土中,使之發新根、枝葉,而成為獨立的新個體。
|
97
|
菜園
|
tshài-hn̂g
|
種蔬菜的園圃。
|
98
|
菜股
|
tshài-kóo
|
種菜的菜畦。
|
99
|
田替
|
tshân
|
可供耕作或作資源開發的土地。「田」裡有水,在閩南話中,「田」是指「水田」,「園」是指「旱田」。
|
100
|
田園
|
tshân-hn̂g
|
耕地、農田園圃。也引申為表示田地景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