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音樂
有245筆,第1頁
序號 | 1 |
---|---|
詞目 | 噯仔 |
音讀 | ài-á |
釋義 | 嗩吶。樂器名,一種吹奏樂器。以木管為身,由細漸粗,上開八孔。木管上端為一細銅管,前端可套以葦製哨子,木管末端套接一個喇叭形的銅管。音色高亢宏亮。 |
序號 | 2 |
---|---|
詞目 | 喉韻 |
音讀 | âu-ūn |
釋義 | 喝茶或飲酒之後所留在口中的餘味。 歌喉。 |
序號 | 3 |
---|---|
詞目 | 後場 |
音讀 | āu-tiûnn |
釋義 | 文武場。指傳統戲劇舞臺上負責伴奏樂器的樂隊。文場負責管絃樂如月琴、臺灣笛、二胡、三弦、洞簫、揚琴,武場則負責打擊樂部分,如鑼、鈸、鼓等。 |
序號 | 4 |
---|---|
詞目 | 民謠 |
音讀 | bîn-iâu |
釋義 | 民間流行的歌謠。由民間流傳下來的純樸音樂,形式簡單,真情流露而感人。 |
序號 | 5 |
---|---|
詞目 | 木魚 |
音讀 | bo̍k-hî/bo̍k-hû |
釋義 | 唸經時用來控制節奏的法器。 |
序號 | 6 |
---|---|
詞目 | 幕 |
音讀 | bōo |
釋義 | 垂掛的簾幔。 計算舞臺戲劇段落的單位。 |
序號 | 7 |
---|---|
詞目 | 舞 |
音讀 | bú |
釋義 | 配合音樂或節奏來活動身體的一種藝術。 引申為忙著做某件事。 |
序號 | 8 |
---|---|
詞目 | 武生 |
音讀 | bú-sing |
釋義 | 指傳統戲曲中擅長武打的男性角色。 |
序號 | 9 |
---|---|
詞目 | 舞台 |
音讀 | bú-tâi |
釋義 | 劇場內供演員表演的地方。 |
序號 | 10 |
---|---|
詞目 | 尾聲 |
音讀 | bué-siann/bé-siann |
釋義 | 原指樂曲或套曲中的最後一樂章。現多用來指活動或事情快要結束的階段。 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
序號 | 11 |
---|---|
詞目 | 挨絃仔 |
音讀 | e hiân-á |
釋義 | 拉胡琴。 |
序號 | 12 |
---|---|
詞目 | 樂隊 |
音讀 | ga̍k-tuī |
釋義 | 為演奏樂曲所組成的隊伍。 |
序號 | 13 |
---|---|
詞目 | 鈃替 |
音讀 | giang |
釋義 | 小搖鈴。 鈴聲響起來。 |
序號 | 14 |
---|---|
詞目 | 囡仔歌 |
音讀 | gín-á-kua |
釋義 | 童謠。兒童唱唸的歌謠。 |
序號 | 15 |
---|---|
詞目 | 月琴 |
音讀 | gue̍h-khîm/ge̍h-khîm |
釋義 | 弦樂器。用木頭製成,琴身為扁圓形或八角形,有四絃或三絃,用撥子彈奏。臺灣的月琴只有兩絃,因為過去有人行乞時會彈奏月琴伴唱,故俗稱為「乞食琴」(khit-tsia̍h-khîm)。 |
序號 | 16 |
---|---|
詞目 | 下山 |
音讀 | hā-san |
釋義 | 常用在戲曲的對白,指修行人要離開修行的地點。 |
序號 | 17 |
---|---|
詞目 | 合奏 |
音讀 | ha̍p-tsàu |
釋義 | 多種樂器聯合演奏。 |
序號 | 18 |
---|---|
詞目 | 合唱 |
音讀 | ha̍p-tshiùnn |
釋義 | 許多人齊聲歌唱。 |
序號 | 19 |
---|---|
詞目 | 喜劇 |
音讀 | hí-kio̍k |
釋義 | 有圓滿結局的戲劇或是用誇張手法引人發笑的戲劇。 |
序號 | 20 |
---|---|
詞目 | 戲 |
音讀 | hì |
釋義 | 戲劇的總稱。 |
序號 | 詞目 | 音讀 | 釋義 |
---|---|---|---|
1 | 噯仔 | ài-á | 嗩吶。樂器名,一種吹奏樂器。以木管為身,由細漸粗,上開八孔。木管上端為一細銅管,前端可套以葦製哨子,木管末端套接一個喇叭形的銅管。音色高亢宏亮。 |
2 | 喉韻 | âu-ūn | 喝茶或飲酒之後所留在口中的餘味。 歌喉。 |
3 | 後場 | āu-tiûnn | 文武場。指傳統戲劇舞臺上負責伴奏樂器的樂隊。文場負責管絃樂如月琴、臺灣笛、二胡、三弦、洞簫、揚琴,武場則負責打擊樂部分,如鑼、鈸、鼓等。 |
4 | 民謠 | bîn-iâu | 民間流行的歌謠。由民間流傳下來的純樸音樂,形式簡單,真情流露而感人。 |
5 | 木魚 | bo̍k-hî/bo̍k-hû | 唸經時用來控制節奏的法器。 |
6 | 幕 | bōo | 垂掛的簾幔。 計算舞臺戲劇段落的單位。 |
7 | 舞 | bú | 配合音樂或節奏來活動身體的一種藝術。 引申為忙著做某件事。 |
8 | 武生 | bú-sing | 指傳統戲曲中擅長武打的男性角色。 |
9 | 舞台 | bú-tâi | 劇場內供演員表演的地方。 |
10 | 尾聲 | bué-siann/bé-siann | 原指樂曲或套曲中的最後一樂章。現多用來指活動或事情快要結束的階段。 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
11 | 挨絃仔 | e hiân-á | 拉胡琴。 |
12 | 樂隊 | ga̍k-tuī | 為演奏樂曲所組成的隊伍。 |
13 | 鈃替 | giang | 小搖鈴。 鈴聲響起來。 |
14 | 囡仔歌 | gín-á-kua | 童謠。兒童唱唸的歌謠。 |
15 | 月琴 | gue̍h-khîm/ge̍h-khîm | 弦樂器。用木頭製成,琴身為扁圓形或八角形,有四絃或三絃,用撥子彈奏。臺灣的月琴只有兩絃,因為過去有人行乞時會彈奏月琴伴唱,故俗稱為「乞食琴」(khit-tsia̍h-khîm)。 |
16 | 下山 | hā-san | 常用在戲曲的對白,指修行人要離開修行的地點。 |
17 | 合奏 | ha̍p-tsàu | 多種樂器聯合演奏。 |
18 | 合唱 | ha̍p-tshiùnn | 許多人齊聲歌唱。 |
19 | 喜劇 | hí-kio̍k | 有圓滿結局的戲劇或是用誇張手法引人發笑的戲劇。 |
20 | 戲 | hì | 戲劇的總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