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
|
梨
|
白
lâi
|
木本植物。落葉喬木,開白花,果實可吃,木材可做木刻之用。
|
352
|
梨仔
|
lâi-á
|
梨子。瓜果類。梨樹的果實。
|
353
|
栗子
|
la̍t-tsí
|
栗樹子。可以烤熟來吃,也可以用作料理食物的佐料。
|
354
|
粩替
|
láu
|
一種年節食品。將芋頭加糯米蒸熟製作粿糕,再切條風乾,經油炸後,即成米果,將米果裹上麥芽糖,再黏上花生、芝麻等,便可做成各種口味。
|
355
|
檸檬
|
lê-bóng
|
瓜果類,產於熱帶,果實為橢圓形,味道酸,可作飲料,也可以作藥。
|
356
|
李仔
|
lí-á
|
李子。李樹的果實,味甘而酸,可作蜜餞或釀酒。
|
357
|
李仔鹹
|
lí-á-kiâm
|
蜜餞、鹹李子。用李子製成的一種蜜餞。
|
358
|
鯉魚
|
lí-hî/lí-hû
|
魚類。嘴的外觀呈鈍圓形,有長短觸鬚各一對。脊鰭長、尾鰭分叉。以水草及魚蝦貝類為食物。現在大多以人工飼養為主,主要做為食用魚。
|
359
|
膁肚
|
liám-tóo
|
魚肚肉。這個部位的肉有豐富的油質,肉質特別可口。
|
360
|
蓮霧
|
lián-bū
|
水果名。葉對生,呈長橢圓形或披針狀長橢圓形。表面暗綠色,裡面黃綠色。花色白,花序呈聚繖狀。由花托變成,呈扁倒圓椎形,有青綠、深紅、粉紅和白色等,一般供觀賞,果、葉、種子可為解熱劑。借自馬來語jambu。
|
361
|
鰱
|
liân
|
魚名。身體側扁而高,鱗細,色灰白者稱為「白鰱」。色較黑者稱為「黑鰱」,因頭較大,亦稱為「大頭鰱」。均以浮游生物為主食,棲息在淡水河川或湖泊中。是臺灣重要的淡水養殖魚類之一。
|
362
|
鰱魚
|
liân-hî/liân-hû
|
白鰱、黑鰱。魚類,身體側扁,鱗細,背部青黑色,腹部白色,為臺灣重要的淡水養殖魚。魚頭適合用來做沙鍋魚頭。
|
363
|
蓮花
|
liân-hue
|
荷花。花卉名。莖是地下莖,有明顯的節,生長在淤泥中,葉子圓大,夏天開淡紅、淡紫、黃色或白色的花。花朵可供觀賞,果實和莖可以食用,葉子則可以用來包裹東西。
|
364
|
蓮藕
|
liân-ngāu
|
根莖類。生於水底汙泥中,肥大而長,有明顯的節,節間多縱行管狀空隙。可食用和入藥。
|
365
|
蓮子
|
liân-tsí
|
蓮的果實。呈橢圓形、乳白色。除食用外,尚可入藥。
|
366
|
涼水
|
liâng-tsuí
|
清涼的飲料。
|
367
|
綠豆仔
|
li̍k-tāu-á
|
豆類。葉子呈卵狀菱形,開黃色蝶形花,花謝後結線形莢果。莢果內含綠色種子,種子可供煮湯或磨粉製成食品。
|
368
|
綠竹筍
|
li̍k-tik-sún
|
根莖類。一種體積比麻竹筍小,前端略微彎曲,肉質細嫩的竹筍。夏季很受歡迎的食材,煮湯、炒食、涼拌皆宜。
|
369
|
啉酒
|
lim tsiú
|
喝酒。
|
370
|
奶替
|
ling/ni
|
哺乳動物的乳房。
由乳房所分泌出來的汁液。
用穀物所磨製的乳狀飲品。
|
371
|
龍眼
|
lîng-gíng
|
木本植物。樹皮為黃褐色或灰褐色,四月開花,果實為黃褐色,肉白色透明,甜美可食。
|
372
|
龍眼乾
|
lîng-gíng-kuann
|
龍眼乾。曬乾的龍眼果肉,也可指曬乾的龍眼(含殼),可直接食用或泡茶等。
|
373
|
龍蝦
|
lîng-hê
|
動物名。節肢動物,以甲殼類、貝類等為食,棲息於近海。身長七、八寸至一尺許,體赤褐色,眼一對,觸角兩對。是餐廳高級的食用蝦類。
|
374
|
菱角
|
lîng-kak
|
菱的果實,水生,秋天成熟。有二角或四角的外形,外殼為紫黑色,內部果肉為白色,生食或熟食皆可。
|
375
|
靈芝
|
lîng-tsi
|
蕈菇類。實體有一長柄,上面有一腎形菌蓋,呈現黑褐色,有環形雲紋。蓋上有許多細孔,呈白色或淡褐色。古代以靈芝為仙草,服食後可駐顏不老,具起死回生的神效。
|
376
|
柳丁
|
liú-ting
|
瓜果類。呈圓球形,果頂有圓圈,表皮有溝紋,果肉為深黃色,汁多味甜。
|
377
|
柳丁汁
|
liú-ting-tsiap
|
柳丁所榨成的汁。
|
378
|
榴槤
|
liû-liân
|
瓜果類。為榴槤樹之果實。形狀為球形或長橢圓形,表面有許多硬刺,果肉嫩甜綿蜜,口感像冰淇淋,有一股特殊的濃郁氣味,屬於熱帶水果,被稱為果王。
|
379
|
滷肉
|
lóo-bah
|
用滷汁烹煮的肉。
|
380
|
滷肉飯
|
lóo-bah-pn̄g
|
普遍常見的小吃。將紅蔥頭切碎爆香,再加入豬絞肉拌勻,後以醬油、五香粉、冰糖、胡椒粉、米酒等佐料燜煮,後加入鹽調味,即成淋料。並將其淋在白飯上,即是臺灣中北部之「滷肉飯」,惟此食物在臺灣南部則慣稱之為「肉燥飯」。
將白飯配上一些當令的菜餚,再加上一塊用滷料燉煮過的五花肉,在臺灣南部多稱之為「滷肉飯」,惟此食物在臺灣中北部則慣稱之為「炕肉飯」。
|
381
|
滷麵
|
lóo-mī
|
以羹湯加以芶芡的湯麵。
|
382
|
滷卵
|
lóo-nn̄g
|
滷蛋。把蛋用水煮過,去殼,加入醬油、香料等煮成褐色,就是滷蛋。
|
383
|
鱸鰻
|
lôo-muâ
|
鰻魚。魚類。體為圓柱狀而細長,頭尖。皮厚,富黏液。鱗片柔細。背面黑,腹側白。背鰭、臀鰭和尾鰭連在一起,沒有腹鰭。生活在淡水中,游至海裡產卵。
流氓。破壞社會秩序或組織幫派的不法分子。
|
384
|
蘆筍
|
lôo-sún
|
草本植物。葉子呈鱗片狀,濃綠細長,六月開白色小花。嫩莖可食用。
|
385
|
蕗蕎
|
lōo-giō
|
薤。一種像大蒜的植物,生長初期葉片像細蔥,莖端像韭菜;後期根莖鱗片結球像珠蔥。大多用來醃漬做成醬菜。
|
386
|
馬鈴薯
|
má-lîng-tsî/má-lîng-tsû
|
洋芋。根莖類。含有豐富澱粉,味道甘美。因為地下塊莖圓形如馬鈴狀,所以稱為「馬鈴薯」。在歐美為主食,臺灣則多作為蔬菜來搭配食用。
|
387
|
麵
|
白
mī
|
由麥子研磨成粉之後再加工而成的長條狀食品。
|
388
|
麵粉
|
mī-hún
|
用小麥磨製成的粉,通常為烘製食品的基本材料,依蛋白質含量分為高筋、中筋、低筋。
|
389
|
麵粉粿仔
|
mī-hún-kué-á/mī-hún-ké-á
|
麵疙瘩。一種麵食,將一小塊一小塊的麵團放入滾水中煮熟,再加入配料就可食用。
|
390
|
麵猴
|
mī-kâu
|
麵疙瘩。
|
391
|
麵龜
|
mī-ku
|
一種用麵粉作成的食品。外皮染紅,且做成像龜的形狀,一般多用來祝壽。
|
392
|
麵包
|
mī-pau
|
在麵粉中加入水、酵母等調勻,揉成麵團,等待發酵後烘烤而成的食品。
|
393
|
麵線
|
mī-suànn
|
麵粉製成的線狀食品。代表長壽、吉祥,常在慶祝生日及去除霉運時食用。
|
394
|
麵線糊
|
mī-suànn-kôo
|
把麵線煮熟,加入小肉塊、蛋和蝦米,勾芡成黏糊狀,用湯匙舀著吃。為鹿港著名小吃。
|
395
|
麵茶
|
mī-tê
|
將麵粉加油炒熱後,拌以細糖或芝麻粉等而成。要吃的時候加入開水,攪拌成糊狀,可當點心。
|
396
|
麵麶
|
mī-thi
|
麵筋。一種麵製的食品。麵粉調水攪拌後形成一個具有彈性的麵糰,把麵糰放置一段時間,使溼筋網狀結構形成後,再進行洗筋。洗筋是在流動水中搓洗麵糰,以把澱粉及水溶性物質洗出,剩下的蛋白質凝結成球團狀的,就是「麵麶」。
|
397
|
麵桃
|
mī-thô
|
祝壽時所用的桃形麵粉製品。
|
398
|
麵炙
|
mī-tsià
|
長條形的麵筋。類似腸子般長條形,可以分切成塊狀。
|
399
|
物配
|
mi̍h-phuè/mn̍gh-phè
|
配菜,吃飯時的下飯菜。
|
400
|
物食
|
mi̍h-tsia̍h/mn̍gh-tsia̍h
|
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