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飲料、煙酒

有910筆,第10頁

序號451烏麻油
序號 451
詞目 烏麻油
音讀 oo-muâ-iû
釋義 胡麻油。從胡麻的種子中所提煉出來的精製油。可以做為製藥輔助劑、肌肉注射劑的溶媒,具有營養補助、助瀉、滑潤、潤膚的功效。
序號452烏梅仔酒
序號 452
詞目 烏梅仔酒
音讀 oo-muê-á-tsiú/oo-m̂-á-tsiú
釋義 烏梅酒。以李子、梅子為材料釀製的酒。帶有甜味。酒精濃度為百分之十六。
序號453烏璇石
序號 453
詞目 烏璇石
音讀 oo-suān-tsio̍h
釋義 黑鑽石。瓜果類。一種蓮霧的品種。產於高雄市六龜區,果形大,無子多汁,果色深紅,甜度高,為了與屏東產的「烏真珠」(oo-tsin-tsu)一別苗頭,故命名為「烏璇石」。
序號454烏豆
序號 454
詞目 烏豆
音讀 oo-tāu
釋義 黑豆。草本豆科植物。莢果有短柄,扁平線狀呈長橢圓形。可製成醬油做為調味料,或於中醫入藥,有解毒利尿的功效。
序號455烏糖
序號 455
詞目 烏糖
音讀 oo-thn̂g
釋義 紅糖。糖的一種,深褐色,可供食用。
序號456烏糖粿
序號 456
詞目 烏糖粿
音讀 oo-thn̂g-kué/oo-thn̂g-ké
釋義 黑糖糕。主要以黑糖漿做成。原是澎湖人用來祭祖或拜神的節慶食品,和臺灣的「發粿」(huat-kué)意思相同,象徵發財。是澎湖很受歡迎的名特產。
序號457烏甜仔菜
序號 457
詞目 烏甜仔菜
音讀 oo-tinn-á-tshài
釋義 龍葵。草本植物。葉互生,橢圓形,葉緣也有呈波狀,花白色,漿果球形,成熟時為黑色。可用做藥物。嫩葉為一種野生蔬菜,炒或作湯皆可。
序號458烏鯧
序號 458
詞目 烏鯧
音讀 oo-tshiunn
釋義 黑鯧魚。魚類。身體的形狀像白鯧魚一樣呈現菱形,顏色為灰黑色。是立夏時節的重要漁獲品,主要的捕獲地點是在彰化附近的海域。
序號459烏醋
序號 459
詞目 烏醋
音讀 oo-tshòo
釋義 黑醋。顏色呈黑色的醋。成分包括釀造醋、糖、鹽、麥芽、蔬菜、果實、香辛調味料等。
序號460烏真珠
序號 460
詞目 烏真珠
音讀 oo-tsin-tsu
釋義 黑珍珠。瓜果類。一種蓮霧品種的外號。盛產於屏東縣林邊鄉。因汁多,味甜,果皮顏色紅中帶黑,而且發亮,所以稱為「烏真珠」,是名貴的水果。
序號461烏棗
序號 461
詞目 烏棗
音讀 oo-tsó
釋義 黑棗。瓜果類。呈球形或橢圓形,原色為黃色,貯藏一段時間後就會變成黑褐色,味甜。可食及作藥用。
序號462芋仔
序號 462
詞目 芋仔
音讀 ōo-á
釋義 植物名。多年生草本。地下莖呈圓形或橢圓形,俗稱「芋頭」,含有豐富的澱粉質,為一般我們食用的部分。其地上莖稱芋稈(ōo-kuáinn),可做蔬菜。
序號463芋圓
序號 463
詞目 芋圓
音讀 ōo-înn
釋義 臺灣著名的小吃。將地瓜粉加入芋泥中製成。芋圓以滾水煮熟後,通常加入糖水之中食用。
序號464芋粿
序號 464
詞目 芋粿
音讀 ōo-kué/ōo-ké
釋義 臺灣小吃的一種。以米漿和芋頭為主要材料,蒸熟後食用。
序號465芋粿曲
序號 465
詞目 芋粿曲
音讀 ōo-kué-khiau/ōo-ké-khiau
釋義 用芋頭、在來米、紅蔥頭、蝦米等,蒸製而成的一種食品。形狀如弧形而得名。
序號466芋泥
序號 466
詞目 芋泥
音讀 ōo-nî
釋義 把芋頭去皮蒸熟後,加入糖、油等調味料搗成泥狀而成的一種食品。
序號467芋冰
序號 467
詞目 芋冰
音讀 ōo-ping
釋義 指用芋頭製成的冰棒或冰品,或者特指芋頭口味的冰淇淋。
序號468巴郎
序號 468
詞目 巴郎
音讀 pa-lang
釋義 竹筴魚、四破。魚類。為「真鰺」(竹筴魚)和「藍圓鰺」(四破)的混稱,成魚長度大約為三十公分,以小型蝦蟹類為食,棲息在海底礁石上方的水面海域,一般以外銷日本鮮售為主。
序號469排骨酥
序號 469
詞目 排骨酥
音讀 pâi-kut-soo
釋義 一種食品。將小塊排骨醃過之後,再裹粉油炸即成,但通常會再加工煮成羹湯。
序號470斑節蝦
序號 470
詞目 斑節蝦
音讀 pan-tsat-hê
釋義 甲殼類動物。蝦子的一種。身體上有黑褐色和白色斑點,尾鰭上有藍色和黃色條紋,肉質鮮美,蛋白質豐富。
序號471板膋
序號 471
詞目 板膋
音讀 pán-lâ
釋義 板油。豬的體腔內壁呈板狀的脂肪。
序號472放屁豆
序號 472
詞目 放屁豆
音讀 pàng-phuì-tāu
釋義 豆類。可採食,也可榨油。多分布在印度東部和埃及,臺灣各地也常可見到零星栽培。因為食用過後,會使人放屁,所以在南部又叫「放屁豆仔」。
序號473八珍
序號 473
詞目 八珍
音讀 pat-tin
釋義 漢方藥劑的名稱,包含:當歸、川芎、白芍、熟地、人參、白朮、茯苓、甘草。 三八。形容人的言行不莊重。
序號474包仔
序號 474
詞目 包仔
音讀 pau-á
釋義 包子。用麵皮包餡,蒸熟可吃的食品。
序號475鮑魚
序號 475
詞目 鮑魚
音讀 pau-hî/pau-hû
釋義 黑鮑、石決明。軟體動物。外殼為橢圓形,肉為扁平形狀像耳朵,生活在淺海岩礁底,肉可食,外殼可入藥。
序號476包種茶
序號 476
詞目 包種茶
音讀 pau-tsióng-tê
釋義 一種半醱酵茶。茶葉經烘焙製程後,以方形毛邊紙兩片內外相襯,放入茶葉四兩,包成長方形細方包,包外蓋上茶名及行號印章,此為包種茶之由來,以「文山包種茶」而聞名。
序號477八角
序號 477
詞目 八角
音讀 peh-kak/pueh-kak
釋義 八角茴香的果實。茶褐色,呈星狀排列,一般多用作食品的佐料。
序號478白肉
序號 478
詞目 白肉
音讀 pe̍h-bah
釋義 肥肉。 形容皮膚白。
序號479白木耳
序號 479
詞目 白木耳
音讀 pe̍h-bo̍k-ní
釋義 銀耳。蕈菇類植物。性喜潮溼多雨之處,形體呈雞冠形或耳狀,外表有平滑柔軟的膠質褶襞保護著。
序號480白柚
序號 480
詞目 白柚
音讀 pe̍h-iū
釋義 瓜果類。一種肉白汁多的柚子品種,形狀渾圓,體積比文旦大。
序號481白仁
序號 481
詞目 白仁
音讀 pe̍h-jîn/pe̍h-lîn
釋義 眼白、白眼球。 蛋白。
序號482白韭菜
序號 482
詞目 白韭菜
音讀 pe̍h-kú-tshài
釋義 韭黃,葉菜類。以遮光方式培育出來的韭菜,因為未行光合作用,所以顏色偏白黃,因此得名。
序號483白滾水
序號 483
詞目 白滾水
音讀 pe̍h-kún-tsuí
釋義 不添加其他物而且經過煮沸的開水。
序號484白麻
序號 484
詞目 白麻
音讀 pe̍h-muâ
釋義 白芝麻。
序號485白麻油
序號 485
詞目 白麻油
音讀 pe̍h-muâ-iû
釋義 芝麻油。用白芝麻的種子所榨取的油。
序號486白腹仔
序號 486
詞目 白腹仔
音讀 pe̍h-pak-á
釋義 臺灣馬加鰆。魚類。體型長而扁,魚腹部位呈銀白色,魚身長大約三十至四十公分左右,是一種經濟價值高的食用魚。
序號487白飯
序號 487
詞目 白飯
音讀 pe̍h-pn̄g
釋義 白米飯。
序號488白糖
序號 488
詞目 白糖
音讀 pe̍h-thn̂g
釋義 白砂糖。
序號489白糖蔥
序號 489
詞目 白糖蔥
音讀 pe̍h-thn̂g-tshang
釋義 一種古早的小吃,用特選白糖,加一點檸檬,即可拉出延展性極高的黏糖膠,風乾變硬後再將其切成段,即可食用。
序號490白菜
序號 490
詞目 白菜
音讀 pe̍h-tshài
釋義 大白菜。葉菜類,又稱結球白菜。一種可食用的蔬菜,莖扁薄而白,葉闊大,呈淡綠色。
序號491白鯧
序號 491
詞目 白鯧
音讀 pe̍h-tshiunn
釋義 白鯧魚。魚類。體為側扁橢圓形,上下頜有細齒,主鰓蓋骨有鋸齒緣,或光滑。有背鰭一枚,尾鰭深分叉。非純白色,背部為淡淡的青黑色,腹部色較淡。
序號492白醋
序號 492
詞目 白醋
音讀 pe̍h-tshòo
釋義 顏色透明的醋,成分包括米、酒精等。
序號493白汫無味
序號 493
詞目 白汫無味
音讀 pe̍h-tsiánn-bô-bī
釋義 指食物味道淡,沒什麼滋味。 平淡無奇。指事物平凡,沒什麼特別。
序號494白帶魚
序號 494
詞目 白帶魚
音讀 pe̍h-tuà-hî/pe̍h-tuà-hû
釋義 魚類。體特長,兩側扁平,如同帶子,色銀白,無腹鰭。
序號495拍某菜
序號 495
詞目 拍某菜
音讀 phah-bóo-tshài
釋義 茼蒿。植物名。菊科茼蒿屬,一年生草本。高至70公分,葉互生,邊緣有不規則羽狀分裂。頭狀花序,花黃色或白色。嫩莖及葉可食,為臺灣地區冬季盛產蔬菜之一。一般常用來搭配火鍋或鹹湯圓,由於莖葉的水分多,煮過後會大量失水,只剩一點點,會讓丈夫誤以為被妻子吃掉,所以舊時又稱之為「拍某菜」。
序號496覆菜
序號 496
詞目 覆菜
音讀 phak-tshài
釋義 梅干菜。原料是新鮮大芥菜,經日曬、鹽醃,裝在缸中倒立貯放,經長期發酵作用,使其成為獨特風味的鹹酸菜。
序號497蜂蜜
序號 497
詞目 蜂蜜
音讀 phang-bi̍t
釋義 蜜蜂採花液所釀成的黃白色黏稠蜜汁,可供食用和藥用。
序號498芳瓜
序號 498
詞目 芳瓜
音讀 phang-kue
釋義 香瓜。瓜果類。一年生蔓生草本,原產於熱帶地方的印度和非洲一帶,可以食用。因為果實帶有香氣,所以稱「芳瓜」。
序號499芳料
序號 499
詞目 芳料
音讀 phang-liāu
釋義 香料。含有香味的配料。
序號500冇蟳
序號 500
詞目 冇蟳
音讀 phànn-tsîm
釋義 沒有蟹黃的蟳。
有910筆,第10頁
序號 詞目 音讀 釋義
451 烏麻油 oo-muâ-iû 胡麻油。從胡麻的種子中所提煉出來的精製油。可以做為製藥輔助劑、肌肉注射劑的溶媒,具有營養補助、助瀉、滑潤、潤膚的功效。
452 烏梅仔酒 oo-muê-á-tsiú/oo-m̂-á-tsiú 烏梅酒。以李子、梅子為材料釀製的酒。帶有甜味。酒精濃度為百分之十六。
453 烏璇石 oo-suān-tsio̍h 黑鑽石。瓜果類。一種蓮霧的品種。產於高雄市六龜區,果形大,無子多汁,果色深紅,甜度高,為了與屏東產的「烏真珠」(oo-tsin-tsu)一別苗頭,故命名為「烏璇石」。
454 烏豆 oo-tāu 黑豆。草本豆科植物。莢果有短柄,扁平線狀呈長橢圓形。可製成醬油做為調味料,或於中醫入藥,有解毒利尿的功效。
455 烏糖 oo-thn̂g 紅糖。糖的一種,深褐色,可供食用。
456 烏糖粿 oo-thn̂g-kué/oo-thn̂g-ké 黑糖糕。主要以黑糖漿做成。原是澎湖人用來祭祖或拜神的節慶食品,和臺灣的「發粿」(huat-kué)意思相同,象徵發財。是澎湖很受歡迎的名特產。
457 烏甜仔菜 oo-tinn-á-tshài 龍葵。草本植物。葉互生,橢圓形,葉緣也有呈波狀,花白色,漿果球形,成熟時為黑色。可用做藥物。嫩葉為一種野生蔬菜,炒或作湯皆可。
458 烏鯧 oo-tshiunn 黑鯧魚。魚類。身體的形狀像白鯧魚一樣呈現菱形,顏色為灰黑色。是立夏時節的重要漁獲品,主要的捕獲地點是在彰化附近的海域。
459 烏醋 oo-tshòo 黑醋。顏色呈黑色的醋。成分包括釀造醋、糖、鹽、麥芽、蔬菜、果實、香辛調味料等。
460 烏真珠 oo-tsin-tsu 黑珍珠。瓜果類。一種蓮霧品種的外號。盛產於屏東縣林邊鄉。因汁多,味甜,果皮顏色紅中帶黑,而且發亮,所以稱為「烏真珠」,是名貴的水果。
461 烏棗 oo-tsó 黑棗。瓜果類。呈球形或橢圓形,原色為黃色,貯藏一段時間後就會變成黑褐色,味甜。可食及作藥用。
462 芋仔 ōo-á 植物名。多年生草本。地下莖呈圓形或橢圓形,俗稱「芋頭」,含有豐富的澱粉質,為一般我們食用的部分。其地上莖稱芋稈(ōo-kuáinn),可做蔬菜。
463 芋圓 ōo-înn 臺灣著名的小吃。將地瓜粉加入芋泥中製成。芋圓以滾水煮熟後,通常加入糖水之中食用。
464 芋粿 ōo-kué/ōo-ké 臺灣小吃的一種。以米漿和芋頭為主要材料,蒸熟後食用。
465 芋粿曲 ōo-kué-khiau/ōo-ké-khiau 用芋頭、在來米、紅蔥頭、蝦米等,蒸製而成的一種食品。形狀如弧形而得名。
466 芋泥 ōo-nî 把芋頭去皮蒸熟後,加入糖、油等調味料搗成泥狀而成的一種食品。
467 芋冰 ōo-ping 指用芋頭製成的冰棒或冰品,或者特指芋頭口味的冰淇淋。
468 巴郎 pa-lang 竹筴魚、四破。魚類。為「真鰺」(竹筴魚)和「藍圓鰺」(四破)的混稱,成魚長度大約為三十公分,以小型蝦蟹類為食,棲息在海底礁石上方的水面海域,一般以外銷日本鮮售為主。
469 排骨酥 pâi-kut-soo 一種食品。將小塊排骨醃過之後,再裹粉油炸即成,但通常會再加工煮成羹湯。
470 斑節蝦 pan-tsat-hê 甲殼類動物。蝦子的一種。身體上有黑褐色和白色斑點,尾鰭上有藍色和黃色條紋,肉質鮮美,蛋白質豐富。
471 板膋 pán-lâ 板油。豬的體腔內壁呈板狀的脂肪。
472 放屁豆 pàng-phuì-tāu 豆類。可採食,也可榨油。多分布在印度東部和埃及,臺灣各地也常可見到零星栽培。因為食用過後,會使人放屁,所以在南部又叫「放屁豆仔」。
473 八珍 pat-tin 漢方藥劑的名稱,包含:當歸、川芎、白芍、熟地、人參、白朮、茯苓、甘草。 三八。形容人的言行不莊重。
474 包仔 pau-á 包子。用麵皮包餡,蒸熟可吃的食品。
475 鮑魚 pau-hî/pau-hû 黑鮑、石決明。軟體動物。外殼為橢圓形,肉為扁平形狀像耳朵,生活在淺海岩礁底,肉可食,外殼可入藥。
476 包種茶 pau-tsióng-tê 一種半醱酵茶。茶葉經烘焙製程後,以方形毛邊紙兩片內外相襯,放入茶葉四兩,包成長方形細方包,包外蓋上茶名及行號印章,此為包種茶之由來,以「文山包種茶」而聞名。
477 八角 peh-kak/pueh-kak 八角茴香的果實。茶褐色,呈星狀排列,一般多用作食品的佐料。
478 白肉 pe̍h-bah 肥肉。 形容皮膚白。
479 白木耳 pe̍h-bo̍k-ní 銀耳。蕈菇類植物。性喜潮溼多雨之處,形體呈雞冠形或耳狀,外表有平滑柔軟的膠質褶襞保護著。
480 白柚 pe̍h-iū 瓜果類。一種肉白汁多的柚子品種,形狀渾圓,體積比文旦大。
481 白仁 pe̍h-jîn/pe̍h-lîn 眼白、白眼球。 蛋白。
482 白韭菜 pe̍h-kú-tshài 韭黃,葉菜類。以遮光方式培育出來的韭菜,因為未行光合作用,所以顏色偏白黃,因此得名。
483 白滾水 pe̍h-kún-tsuí 不添加其他物而且經過煮沸的開水。
484 白麻 pe̍h-muâ 白芝麻。
485 白麻油 pe̍h-muâ-iû 芝麻油。用白芝麻的種子所榨取的油。
486 白腹仔 pe̍h-pak-á 臺灣馬加鰆。魚類。體型長而扁,魚腹部位呈銀白色,魚身長大約三十至四十公分左右,是一種經濟價值高的食用魚。
487 白飯 pe̍h-pn̄g 白米飯。
488 白糖 pe̍h-thn̂g 白砂糖。
489 白糖蔥 pe̍h-thn̂g-tshang 一種古早的小吃,用特選白糖,加一點檸檬,即可拉出延展性極高的黏糖膠,風乾變硬後再將其切成段,即可食用。
490 白菜 pe̍h-tshài 大白菜。葉菜類,又稱結球白菜。一種可食用的蔬菜,莖扁薄而白,葉闊大,呈淡綠色。
491 白鯧 pe̍h-tshiunn 白鯧魚。魚類。體為側扁橢圓形,上下頜有細齒,主鰓蓋骨有鋸齒緣,或光滑。有背鰭一枚,尾鰭深分叉。非純白色,背部為淡淡的青黑色,腹部色較淡。
492 白醋 pe̍h-tshòo 顏色透明的醋,成分包括米、酒精等。
493 白汫無味 pe̍h-tsiánn-bô-bī 指食物味道淡,沒什麼滋味。 平淡無奇。指事物平凡,沒什麼特別。
494 白帶魚 pe̍h-tuà-hî/pe̍h-tuà-hû 魚類。體特長,兩側扁平,如同帶子,色銀白,無腹鰭。
495 拍某菜 phah-bóo-tshài 茼蒿。植物名。菊科茼蒿屬,一年生草本。高至70公分,葉互生,邊緣有不規則羽狀分裂。頭狀花序,花黃色或白色。嫩莖及葉可食,為臺灣地區冬季盛產蔬菜之一。一般常用來搭配火鍋或鹹湯圓,由於莖葉的水分多,煮過後會大量失水,只剩一點點,會讓丈夫誤以為被妻子吃掉,所以舊時又稱之為「拍某菜」。
496 覆菜 phak-tshài 梅干菜。原料是新鮮大芥菜,經日曬、鹽醃,裝在缸中倒立貯放,經長期發酵作用,使其成為獨特風味的鹹酸菜。
497 蜂蜜 phang-bi̍t 蜜蜂採花液所釀成的黃白色黏稠蜜汁,可供食用和藥用。
498 芳瓜 phang-kue 香瓜。瓜果類。一年生蔓生草本,原產於熱帶地方的印度和非洲一帶,可以食用。因為果實帶有香氣,所以稱「芳瓜」。
499 芳料 phang-liāu 香料。含有香味的配料。
500 冇蟳 phànn-tsîm 沒有蟹黃的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