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器具、活動

有414筆,第7頁

序號301粽
序號 301
詞目
音讀 tsàng
釋義 端午節節慶食品,以竹籜或月桃葉包裹糯米及餡料,綁成角錐形,蒸煮之後撥開竹籜食用,有多種口味。
序號302走赦馬
序號 302
詞目 走赦馬
音讀 tsáu-sià-bé
釋義 喪家在喪禮中請道士做法事的時候,道士手裡拿著紙馬紙人,在法壇四周來回遊走,是一種為死者超渡的儀式。
序號303祭
序號 303
詞目
音讀 tsè
釋義 配合典禮、儀式,並用牲禮來拜鬼神,或已經往生的人。
序號304祭獻
序號 304
詞目 祭獻
音讀 tsè-hiàn
釋義 供奉物品以祭祀神靈。
序號305祭孤
序號 305
詞目 祭孤
音讀 tsè-koo
釋義 祭祀無主的孤魂野鬼。 吃、祭五臟廟。是一種比較粗魯的說法。 喻難看、見不得人。
序號306祭祀
序號 306
詞目 祭祀
音讀 tsè-sū
釋義 敬拜鬼神和祖先。
序號307制煞
序號 307
詞目 制煞
音讀 tsè-suah
釋義 鎮煞、鎮邪。
序號308祭祖
序號 308
詞目 祭祖
音讀 tsè-tsóo
釋義 祭祀祖先。
序號309坐向
序號 309
詞目 坐向
音讀 tsē-hiòng
釋義 堪輿學上的專業術語,指陽宅或陰宅的座落位置及主要出入口面對的方向。
序號310坐禪
序號 310
詞目 坐禪
音讀 tsē-siân
釋義 學佛的人盤腿閉目靜坐的修行方法。
序號311柴頭
序號 311
詞目 柴頭
音讀 tshâ-thâu
釋義 木柴、木頭。 呆板。形容一個人木訥、不解風情。 棺材。 指祖先的牌位。
序號312踩街
序號 312
詞目 踩街
音讀 tshái-ke/tshái-kue
釋義 遊街、繞境。舉辦廟會活動時或戲劇開演前,常在街上或場地附近盛裝遊街,來慶賀或宣傳。
序號313菜粽
序號 313
詞目 菜粽
音讀 tshài-tsàng
釋義 素粽子。
序號314祀
序號 314
詞目
音讀 tshāi
釋義 設立神佛、祖先牌位。
序號315抄寫
序號 315
詞目 抄寫
音讀 tshau-siá
釋義 照原文謄寫。
序號316籤詩
序號 316
詞目 籤詩
音讀 tshiam-si
釋義 神廟的竹籤所對應的詩,上面編有號碼,卜者抽籤,然後依號碼尋查對應的詩句,依詩意卜吉凶。
序號317籤筒
序號 317
詞目 籤筒
音讀 tshiam-tâng
釋義 用來裝籤的竹筒。
序號318請神
序號 318
詞目 請神
音讀 tshiánn-sîn
釋義 迎神。
序號319超生
序號 319
詞目 超生
音讀 tshiau-sing
釋義 佛教用語。指人死後靈魂投胎為人。 脫離困境而獲得新生。
序號320超度
序號 320
詞目 超度
音讀 tshiau-tōo
釋義 佛教用語。指藉由唸經或作法事,幫助鬼魂脫離苦難。
序號321清茶
序號 321
詞目 清茶
音讀 tshing-tê
釋義 用綠茶沖泡的茶水。 不太濃的茶水。 指用來供奉神佛的淨茶。
序號322笑桮
序號 322
詞目 笑桮
音讀 tshiò-pue
釋義 陽筊。祭祀或占卜擲杯筊,兩個都是平面向上的情況。「笑」是借音字,為「面朝上」之意。民間則有「說明不清、神佛主意未定,所以微笑以對」的詮釋。
序號323沖
序號 323
詞目
音讀 tshiong
釋義 用水澆注或調和。 冒犯鬼神或相剋。 術數用語。命理學上指厄運的破解。 向上直升。
序號324菖蒲
序號 324
詞目 菖蒲
音讀 tshiong-pôo
釋義 水菖蒲、石菖蒲。草本植物。葉從根莖發出,呈劍狀線形,全株呈蒼綠色。一般民間習俗大多在端午節時懸掛菖蒲來趨邪避毒。
序號325七娘媽生
序號 325
詞目 七娘媽生
音讀 Tshit-niû-má-senn/Tshit-niû-má-sinn
釋義 農曆七月初七。七星娘娘誕辰。「七娘媽」就是七星娘娘,傳說是孩童的保護神。以前農業社會醫藥不發達,孩子常夭折或生病,所以人們會祈求「七娘媽」保佑小孩平安長大,因此等到孩童十六歲(舊時十六歲即成年)七月初七當天,便舉行祭祀以酬謝「七娘媽」。
序號326七夕
序號 326
詞目 七夕
音讀 tshit-sia̍h
釋義 農曆七月初七夜晚。相傳天上的牛郎、織女會在當晚相會。對臺灣人來說,七月初七是「七娘媽生」(Tshit-niû-má-senn),臺南還有「做十六歲」(tsò tsa̍p-la̍k huè)的習俗。
序號327搶孤
序號 327
詞目 搶孤
音讀 tshiúnn-koo
釋義 一種民俗活動。中元節超渡孤魂野鬼,在廣場用竹子搭一高臺,設一木架,擺供品祭孤,稱為「孤棚」,祭拜過後,由民眾攀爬,並爭奪孤棚中的供品,相傳搶孤中搶得祭品,可在來年有好運氣,這叫做「搶孤」。
序號328搶頭香
序號 328
詞目 搶頭香
音讀 tshiúnn-thâu-hiunn
釋義 燒頭香。在農曆大年初一或是其他重要的節慶時,信徒們爭相禮神拜佛並在香爐中插下第一柱香,以示虔誠和祈求賜福。 拔頭籌、捷足先登。原意是指信徒爭燒第一柱香,後來比喻為搶先一步得到先機。
序號329𤆬路雞
序號 329
詞目 𤆬路雞
音讀 tshuā-lōo-ke/tshuā-lōo-kue
釋義 帶路雞、引路雞。在臺灣閩南傳統上,結婚禮俗中,新人第一次從娘家做客回家時,娘家會贈送新人一對雞,希望這對雞能常常帶新人回娘家做客。
序號330春仔花
序號 330
詞目 春仔花
音讀 tshun-á-hue
釋義 日日春、長春花。花名。 草本植物。莖細長而強健、葉痕明顯,葉子呈橢圓形,為濃綠色。花有五瓣,顏色多,全年都能開花。 年節在供桌上所插的人造花也稱為「春仔花」。 喜慶時,婦女在頭上裝飾用的花。
序號331春牛圖
序號 331
詞目 春牛圖
音讀 tshun-gû-tôo
釋義 上面繪有牧童(即芒神)手持柳枝,鞭牛前行的圖案,為舊時民間簡要的年曆,標有十二月份及農事二十四個節氣的日期,同時可藉著圖畫裡春牛及芒神的顏色、形態,而看出四季變化、農桑收成的情形。
序號332春聯
序號 332
詞目 春聯
音讀 tshun-liân
釋義 門聯。農曆新年時,以紅紙書寫的吉祥話,常張貼在門的兩側。
序號333春飯
序號 333
詞目 春飯
音讀 tshun-pn̄g
釋義 陰曆年過年時,用來供奉神明及祖先的飯。以飯碗盛滿堆高的白飯,並在尖端處插一小朵花,過年期間放在神龕上。
序號334春節
序號 334
詞目 春節
音讀 tshun-tseh/tshun-tsueh
釋義 過年、新年。
序號335出家
序號 335
詞目 出家
音讀 tshut-ke
釋義 離開家庭生活,專心修持正道。多為佛、道用語。
序號336出巡
序號 336
詞目 出巡
音讀 tshut-sûn
釋義 出外巡視。
序號337食菜
序號 337
詞目 食菜
音讀 tsia̍h-tshài
釋義 吃素、茹素。有人因宗教或健康等因素而不攝取肉類蛋白,稱作吃素。 吃蔬菜。 吃菜、配菜。吃飯時配菜餚。
序號338食祖
序號 338
詞目 食祖
音讀 tsia̍h-tsóo
釋義 在冬至時,宗親齊聚在祠堂內舉行冬祭,按照長幼尊卑的次序來祭拜祖先。祭拜完後,便利用祠堂宴請宗客,稱為「食祖」。
序號339正月正時
序號 339
詞目 正月正時
音讀 tsiann-gue̍h-tsiann-sî/tsiann-ge̍h-tsiann-sî
釋義 指農曆過年,春節的時候。
序號340接骨
序號 340
詞目 接骨
音讀 tsiap-kut
釋義 接合脫臼或斷裂的骨頭,使它逐漸復原。
序號341節
序號 341
詞目
音讀 tsiat
釋義 節日。 計算時間段落的單位。 各種演出活動進行的程序。 節制、節要。
序號342招魂
序號 342
詞目 招魂
音讀 tsiau-hûn
釋義 指招回生者或死者之魂。
序號343進香
序號 343
詞目 進香
音讀 tsìn-hiunn
釋義 上香。佛教徒、道教徒到遠處的寺廟燒香拜神。
序號344正統
序號 344
詞目 正統
音讀 tsìng-thóng
釋義 指學術、政治、宗教等從創建以來一脈相傳的正式體系。
序號345淨香
序號 345
詞目 淨香
音讀 tsīng-hiunn
釋義 抹香、香料。一種放置在香爐內的焚香。
序號346石敢當
序號 346
詞目 石敢當
音讀 tsio̍h-kám-tong
釋義 舊時民間以為在朝著巷口或為巷陌橋道要衝的家居正門前頭,立一塊小石碑,上刻有石敢當三個字,即可禁壓不祥。
序號347石鼓
序號 347
詞目 石鼓
音讀 tsio̍h-kóo
釋義 抱鼓石。是圓形的大石塊,其形狀如鼓而得名。其功能有二:一用來抵住門柱,以防止門柱鬆動;二用來裝飾,有些鼓面刻有藝術、動物圖案或詩詞。 圓形的大石頭。
序號348石獅
序號 348
詞目 石獅
音讀 tsio̍h-sai
釋義 石獅子。石頭雕刻的獅子,廟宇門口或是古時候官宦人家的門口大多會放置一對石獅鎮邪。石獅的造型多種多樣,有的口中所含的火球可以轉動,有的是母石獅背負小石獅。
序號349咒
序號 349
詞目
音讀 tsiù
釋義 用惡毒不吉利的話罵人。 埋怨、數落別人的不是。 以梵文發音的偈語或咒語。 發誓、立誓。
序號350咒誓
序號 350
詞目 咒誓
音讀 tsiù-tsuā
釋義 發誓、立誓。
有414筆,第7頁
序號 詞目 音讀 釋義
301 tsàng 端午節節慶食品,以竹籜或月桃葉包裹糯米及餡料,綁成角錐形,蒸煮之後撥開竹籜食用,有多種口味。
302 走赦馬 tsáu-sià-bé 喪家在喪禮中請道士做法事的時候,道士手裡拿著紙馬紙人,在法壇四周來回遊走,是一種為死者超渡的儀式。
303 tsè 配合典禮、儀式,並用牲禮來拜鬼神,或已經往生的人。
304 祭獻 tsè-hiàn 供奉物品以祭祀神靈。
305 祭孤 tsè-koo 祭祀無主的孤魂野鬼。 吃、祭五臟廟。是一種比較粗魯的說法。 喻難看、見不得人。
306 祭祀 tsè-sū 敬拜鬼神和祖先。
307 制煞 tsè-suah 鎮煞、鎮邪。
308 祭祖 tsè-tsóo 祭祀祖先。
309 坐向 tsē-hiòng 堪輿學上的專業術語,指陽宅或陰宅的座落位置及主要出入口面對的方向。
310 坐禪 tsē-siân 學佛的人盤腿閉目靜坐的修行方法。
311 柴頭 tshâ-thâu 木柴、木頭。 呆板。形容一個人木訥、不解風情。 棺材。 指祖先的牌位。
312 踩街 tshái-ke/tshái-kue 遊街、繞境。舉辦廟會活動時或戲劇開演前,常在街上或場地附近盛裝遊街,來慶賀或宣傳。
313 菜粽 tshài-tsàng 素粽子。
314 tshāi 設立神佛、祖先牌位。
315 抄寫 tshau-siá 照原文謄寫。
316 籤詩 tshiam-si 神廟的竹籤所對應的詩,上面編有號碼,卜者抽籤,然後依號碼尋查對應的詩句,依詩意卜吉凶。
317 籤筒 tshiam-tâng 用來裝籤的竹筒。
318 請神 tshiánn-sîn 迎神。
319 超生 tshiau-sing 佛教用語。指人死後靈魂投胎為人。 脫離困境而獲得新生。
320 超度 tshiau-tōo 佛教用語。指藉由唸經或作法事,幫助鬼魂脫離苦難。
321 清茶 tshing-tê 用綠茶沖泡的茶水。 不太濃的茶水。 指用來供奉神佛的淨茶。
322 笑桮 tshiò-pue 陽筊。祭祀或占卜擲杯筊,兩個都是平面向上的情況。「笑」是借音字,為「面朝上」之意。民間則有「說明不清、神佛主意未定,所以微笑以對」的詮釋。
323 tshiong 用水澆注或調和。 冒犯鬼神或相剋。 術數用語。命理學上指厄運的破解。 向上直升。
324 菖蒲 tshiong-pôo 水菖蒲、石菖蒲。草本植物。葉從根莖發出,呈劍狀線形,全株呈蒼綠色。一般民間習俗大多在端午節時懸掛菖蒲來趨邪避毒。
325 七娘媽生 Tshit-niû-má-senn/Tshit-niû-má-sinn 農曆七月初七。七星娘娘誕辰。「七娘媽」就是七星娘娘,傳說是孩童的保護神。以前農業社會醫藥不發達,孩子常夭折或生病,所以人們會祈求「七娘媽」保佑小孩平安長大,因此等到孩童十六歲(舊時十六歲即成年)七月初七當天,便舉行祭祀以酬謝「七娘媽」。
326 七夕 tshit-sia̍h 農曆七月初七夜晚。相傳天上的牛郎、織女會在當晚相會。對臺灣人來說,七月初七是「七娘媽生」(Tshit-niû-má-senn),臺南還有「做十六歲」(tsò tsa̍p-la̍k huè)的習俗。
327 搶孤 tshiúnn-koo 一種民俗活動。中元節超渡孤魂野鬼,在廣場用竹子搭一高臺,設一木架,擺供品祭孤,稱為「孤棚」,祭拜過後,由民眾攀爬,並爭奪孤棚中的供品,相傳搶孤中搶得祭品,可在來年有好運氣,這叫做「搶孤」。
328 搶頭香 tshiúnn-thâu-hiunn 燒頭香。在農曆大年初一或是其他重要的節慶時,信徒們爭相禮神拜佛並在香爐中插下第一柱香,以示虔誠和祈求賜福。 拔頭籌、捷足先登。原意是指信徒爭燒第一柱香,後來比喻為搶先一步得到先機。
329 𤆬路雞 tshuā-lōo-ke/tshuā-lōo-kue 帶路雞、引路雞。在臺灣閩南傳統上,結婚禮俗中,新人第一次從娘家做客回家時,娘家會贈送新人一對雞,希望這對雞能常常帶新人回娘家做客。
330 春仔花 tshun-á-hue 日日春、長春花。花名。 草本植物。莖細長而強健、葉痕明顯,葉子呈橢圓形,為濃綠色。花有五瓣,顏色多,全年都能開花。 年節在供桌上所插的人造花也稱為「春仔花」。 喜慶時,婦女在頭上裝飾用的花。
331 春牛圖 tshun-gû-tôo 上面繪有牧童(即芒神)手持柳枝,鞭牛前行的圖案,為舊時民間簡要的年曆,標有十二月份及農事二十四個節氣的日期,同時可藉著圖畫裡春牛及芒神的顏色、形態,而看出四季變化、農桑收成的情形。
332 春聯 tshun-liân 門聯。農曆新年時,以紅紙書寫的吉祥話,常張貼在門的兩側。
333 春飯 tshun-pn̄g 陰曆年過年時,用來供奉神明及祖先的飯。以飯碗盛滿堆高的白飯,並在尖端處插一小朵花,過年期間放在神龕上。
334 春節 tshun-tseh/tshun-tsueh 過年、新年。
335 出家 tshut-ke 離開家庭生活,專心修持正道。多為佛、道用語。
336 出巡 tshut-sûn 出外巡視。
337 食菜 tsia̍h-tshài 吃素、茹素。有人因宗教或健康等因素而不攝取肉類蛋白,稱作吃素。 吃蔬菜。 吃菜、配菜。吃飯時配菜餚。
338 食祖 tsia̍h-tsóo 在冬至時,宗親齊聚在祠堂內舉行冬祭,按照長幼尊卑的次序來祭拜祖先。祭拜完後,便利用祠堂宴請宗客,稱為「食祖」。
339 正月正時 tsiann-gue̍h-tsiann-sî/tsiann-ge̍h-tsiann-sî 指農曆過年,春節的時候。
340 接骨 tsiap-kut 接合脫臼或斷裂的骨頭,使它逐漸復原。
341 tsiat 節日。 計算時間段落的單位。 各種演出活動進行的程序。 節制、節要。
342 招魂 tsiau-hûn 指招回生者或死者之魂。
343 進香 tsìn-hiunn 上香。佛教徒、道教徒到遠處的寺廟燒香拜神。
344 正統 tsìng-thóng 指學術、政治、宗教等從創建以來一脈相傳的正式體系。
345 淨香 tsīng-hiunn 抹香、香料。一種放置在香爐內的焚香。
346 石敢當 tsio̍h-kám-tong 舊時民間以為在朝著巷口或為巷陌橋道要衝的家居正門前頭,立一塊小石碑,上刻有石敢當三個字,即可禁壓不祥。
347 石鼓 tsio̍h-kóo 抱鼓石。是圓形的大石塊,其形狀如鼓而得名。其功能有二:一用來抵住門柱,以防止門柱鬆動;二用來裝飾,有些鼓面刻有藝術、動物圖案或詩詞。 圓形的大石頭。
348 石獅 tsio̍h-sai 石獅子。石頭雕刻的獅子,廟宇門口或是古時候官宦人家的門口大多會放置一對石獅鎮邪。石獅的造型多種多樣,有的口中所含的火球可以轉動,有的是母石獅背負小石獅。
349 tsiù 用惡毒不吉利的話罵人。 埋怨、數落別人的不是。 以梵文發音的偈語或咒語。 發誓、立誓。
350 咒誓 tsiù-tsuā 發誓、立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