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器具、活動

有414筆,第4頁

序號151捏麵尪仔
序號 151
詞目 捏麵尪仔
音讀 lia̍p-mī-ang-á
釋義 捏麵人、米雕。一種傳統民間技藝。蒸熟的糯米團加入色料、糖或鹽搓揉均勻,再用手或器具,捏出各種人物、動物等樣子。 用麵糰捏出人或動物形狀。
序號152龍
序號 152
詞目
音讀 lîng
釋義 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異動物。十二生肖排序第五的生肖。 人工仿製之龍形器物,節慶時由多人耍弄之陣式。
序號153靈驗
序號 153
詞目 靈驗
音讀 lîng-giām
釋義 有奇效、能應驗。
序號154靈聖
序號 154
詞目 靈聖
音讀 lîng-siànn
釋義 靈驗。
序號155龍船
序號 155
詞目 龍船
音讀 lîng-tsûn
釋義 龍舟。龍形的船,端午節時用來做競技比賽。
序號156農民曆
序號 156
詞目 農民曆
音讀 lông-bîn-li̍k
釋義 民間常用的一種曆書,記載陰陽兩種曆法,以及節氣、忌宜、命理等各種生活所需的資訊。
序號157爐
序號 157
詞目
音讀 lôo
釋義 可供烹飪或取暖的設備。 火鍋。 放香火的器具。
序號158爐丹
序號 158
詞目 爐丹
音讀 lôo-tan
釋義 香灰。燒香之後殘餘在香爐中的灰燼。迷信的民眾以為對疾病有療效。
序號159路沖
序號 159
詞目 路沖
音讀 lōo-tshiong
釋義 房屋正前方有道路直來,據云在風水上屬大凶的格局。
序號160輪迴
序號 160
詞目 輪迴
音讀 lûn-huê
釋義 佛教用語。指所有還沒有得到解脫的眾生,由於罪業的關係,永遠在六道內轉化不休。
序號161媽祖生
序號 161
詞目 媽祖生
音讀 Má-tsóo-senn/Má-tsóo-sinn
釋義 農曆三月二十三日為媽祖誕辰的日子。
序號162麵頭
序號 162
詞目 麵頭
音讀 mī-thâu
釋義 指父母百日忌的饅頭。
序號163命運
序號 163
詞目 命運
音讀 miā-ūn
釋義 人天生注定的貧富禍福。
序號164毛呼
序號 164
詞目 毛呼
音讀 môo-honn
釋義 農曆七月盂蘭盆會祭鬼用的一種沒包餡料的糕點。
序號165迎鬧熱
序號 165
詞目 迎鬧熱
音讀 ngiâ-lāu-jia̍t/ngiâ-lāu-lia̍t
釋義 迎神賽會時,成群結隊的人抬著神像上街遊行。通常都是人潮洶湧,場面十分熱鬧。
序號166迎神
序號 166
詞目 迎神
音讀 ngiâ-sîn
釋義 民間在神明誕辰的那一天,會扛神轎沿途擊鼓鳴鑼,以通告民眾迎接神祇。
序號167迎燈
序號 167
詞目 迎燈
音讀 ngiâ-ting
釋義 提燈遊行。
序號168涼傘
序號 168
詞目 涼傘
音讀 niû-suànn
釋義 古代皇帝或高官出巡及現今神明出巡所撐的圓柱形傘。 陽傘。遮陽乘涼的傘。
序號169王梨
序號 169
詞目 王梨
音讀 ông-lâi
釋義 鳳梨。瓜果類。原產南美洲,臺灣於清代康熙末年開始栽培。鳳梨一年四季都有生產,但生產旺季在四至八月。依照民間習俗,在商家開市拜拜或候選人競選時,大家總是拿鳳梨來祈福,因為它除了食用外,還存有閩南語「旺來」的吉祥含意。
序號170烏鴉喙
序號 170
詞目 烏鴉喙
音讀 oo-a-tshuì
釋義 烏鴉嘴。在漢文化裡,普遍認為烏鴉是不祥之兆,故由烏鴉嘴裡說出來的話,即指不吉利、壞兆頭而不被喜歡。 紋面。
序號171烏糖粿
序號 171
詞目 烏糖粿
音讀 oo-thn̂g-kué/oo-thn̂g-ké
釋義 黑糖糕。主要以黑糖漿做成。原是澎湖人用來祭祖或拜神的節慶食品,和臺灣的「發粿」(huat-kué)意思相同,象徵發財。是澎湖很受歡迎的名特產。
序號172百日
序號 172
詞目 百日
音讀 pah-ji̍t/pah-li̍t
釋義 一百天。 百日祭。
序號173拜公媽
序號 173
詞目 拜公媽
音讀 pài kong-má
釋義 祭拜祖先。
序號174拜拜
序號 174
詞目 拜拜
音讀 pài-pài
釋義 祭拜。
序號175拜佛
序號 175
詞目 拜佛
音讀 pài-pu̍t
釋義 禮佛,參拜神佛。
序號176放符仔
序號 176
詞目 放符仔
音讀 pàng-hû-á
釋義 施展邪術或符咒迷惑或施害。
序號177放水燈
序號 177
詞目 放水燈
音讀 pàng-tsuí-ting
釋義 一種民俗,源於佛教。中國佛教徒於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盂蘭盆會,普施一切餓鬼。民間以放水燈通知水中鬼魂和餓鬼,來接受拖捨。水燈一般都以色紙作成蓮花形。在臺灣是用竹條和紙糊製,有圓形燈或小屋形的紙厝。在普渡的前一天,由僧人或道士引導遊行,持圓形燈在前頭,拿紙厝在最後。行至河邊將燈置在水燈筏上,放入水中,稱為「放水燈」。
序號178八卦
序號 178
詞目 八卦
音讀 pat-kuà
釋義 術數用語。易經中八個基本卦名的合稱。相傳為伏羲氏所作,由陽爻和陰爻組成。後來也用來指稱八角形物品。 椰子蟹。甲殼類動物。可以爬上椰子樹,用兩隻螯剝食椰肉,故命名為「椰子蟹」。又因為體型碩大,個性凶蠻,頭胸部如八卦圖紋,俗稱「八卦」。
序號179八仙桌
序號 179
詞目 八仙桌
音讀 pat-sian-toh
釋義 一種用來祭祀的方桌。通常置於大廳,祭祀時用來陳列祭品,與用來供奉神明或祖先牌位的「尪架桌」(ang-kè-toh)合稱「頂下桌」(tíng-ē toh)。
序號180八仙綵
序號 180
詞目 八仙綵
音讀 pat-sian-tshái
釋義 繡有八仙過海的紅色彩幔,在喜事節慶時懸掛在門楣上。
序號181扒龍船
序號 181
詞目 扒龍船
音讀 pê-lîng-tsûn
釋義 划龍舟。端午節的慶祝活動。按照習俗,農曆五月五日這天,眾人組成船隊,划動雕刻成龍形的木舟,彼此競賽,以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序號182八字
序號 182
詞目 八字
音讀 peh-jī/pueh-lī
釋義 中國傳統命相學家,用人出生的年、月、日、時,以天干、地支配合成八個字,來推斷一生的命運。
序號183蜂仔炮
序號 183
詞目 蜂仔炮
音讀 phang-á-phàu
釋義 源自臺南鹽水地區於元宵節時,為解除瘟疫,迎請神明遶境之民俗活動。早期使用傳統的鞭炮,後來出現多面向發射模式的「蜂炮」。
序號184辟邪
序號 184
詞目 辟邪
音讀 phik-siâ
釋義 驅除邪惡。 能夠辟邪除魔的。
序號185普渡
序號 185
詞目 普渡
音讀 phóo-tōo
釋義 一種民間習俗。一般民眾認為農曆七月是鬼門大開的時候,所有的孤魂野鬼都會在此時被放出來,因此會擺設供品來祭拜他們。
序號186庇佑
序號 186
詞目 庇佑
音讀 pì-iū
釋義 保佑。
序號187逼籤詩
序號 187
詞目 逼籤詩
音讀 pik-tshiam-si
釋義 解靈籤。將善男信女抽中的籤詩,依當事人當時的情境,予以解釋。
序號188保庇
序號 188
詞目 保庇
音讀 pó-pì
釋義 保佑、庇佑。保護幫助。
序號189卜
序號 189
詞目
音讀 poh
釋義 試試看。
序號190卜
序號 190
詞目
音讀 pok
釋義 卜卦、占卜。
序號191卜卦
序號 191
詞目 卜卦
音讀 pok-kuà
釋義 占卜。推斷未來的吉凶禍福。
序號192補冬
序號 192
詞目 補冬
音讀 póo-tang
釋義 冬令進補。臺灣北部人的習俗,會在「立冬」(li̍p-tang)這天食用補品,認為可以藉此增強體力,抵禦寒氣,而南部人則在「冬節」(tang-tseh)這一天進補。
序號193補運
序號 193
詞目 補運
音讀 póo-ūn
釋義 求神拜佛,將不好的運氣補強去衰。
序號194補運錢
序號 194
詞目 補運錢
音讀 póo-ūn-tsînn
釋義 改年真經、改年經。兩旁寫有消災咒和其他經文,用於命運不佳時,向大眾爺和王爺祈求幸福時燒化,通常會夾在改運紙人中和本命錢一起燒化。
序號195跋桮
序號 195
詞目 跋桮
音讀 pua̍h-pue
釋義 擲筊。丟擲以木頭或塑膠做成二片半月形狀的杯筊求神問卜,藉此與鬼神對話。
序號196桮
序號 196
詞目
音讀 pue
釋義 呈片狀的物品,可以用來撥開或刮取東西。又唸作pe。 杯筊。占卜用的工具,兩個為一組,新月形,一面為平面,另一面凸出,可以用來請示神、鬼的旨意。
序號197培墓
序號 197
詞目 培墓
音讀 puē-bōng/puē-bōo
釋義 掃墓。
序號198本命錢
序號 198
詞目 本命錢
音讀 pún-miā-tsînn
釋義 買命錢。一種印有小人圖形的錢幣或紙錢。和改年經、補運錢的作用相同,都是解運錢的一種,為求本命陰陽福氣。
序號199佛龕
序號 199
詞目 佛龕
音讀 pu̍t-kham
釋義 佛壇。供奉神像的櫃子。
序號200佛祖生
序號 200
詞目 佛祖生
音讀 Pu̍t-tsóo-senn/Pu̍t-tsóo-sinn
釋義 紀念釋迦牟尼佛誕生的節日,又稱「浴佛節」,在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一般訂為農曆四月初八。
有414筆,第4頁
序號 詞目 音讀 釋義
151 捏麵尪仔 lia̍p-mī-ang-á 捏麵人、米雕。一種傳統民間技藝。蒸熟的糯米團加入色料、糖或鹽搓揉均勻,再用手或器具,捏出各種人物、動物等樣子。 用麵糰捏出人或動物形狀。
152 lîng 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異動物。十二生肖排序第五的生肖。 人工仿製之龍形器物,節慶時由多人耍弄之陣式。
153 靈驗 lîng-giām 有奇效、能應驗。
154 靈聖 lîng-siànn 靈驗。
155 龍船 lîng-tsûn 龍舟。龍形的船,端午節時用來做競技比賽。
156 農民曆 lông-bîn-li̍k 民間常用的一種曆書,記載陰陽兩種曆法,以及節氣、忌宜、命理等各種生活所需的資訊。
157 lôo 可供烹飪或取暖的設備。 火鍋。 放香火的器具。
158 爐丹 lôo-tan 香灰。燒香之後殘餘在香爐中的灰燼。迷信的民眾以為對疾病有療效。
159 路沖 lōo-tshiong 房屋正前方有道路直來,據云在風水上屬大凶的格局。
160 輪迴 lûn-huê 佛教用語。指所有還沒有得到解脫的眾生,由於罪業的關係,永遠在六道內轉化不休。
161 媽祖生 Má-tsóo-senn/Má-tsóo-sinn 農曆三月二十三日為媽祖誕辰的日子。
162 麵頭 mī-thâu 指父母百日忌的饅頭。
163 命運 miā-ūn 人天生注定的貧富禍福。
164 毛呼 môo-honn 農曆七月盂蘭盆會祭鬼用的一種沒包餡料的糕點。
165 迎鬧熱 ngiâ-lāu-jia̍t/ngiâ-lāu-lia̍t 迎神賽會時,成群結隊的人抬著神像上街遊行。通常都是人潮洶湧,場面十分熱鬧。
166 迎神 ngiâ-sîn 民間在神明誕辰的那一天,會扛神轎沿途擊鼓鳴鑼,以通告民眾迎接神祇。
167 迎燈 ngiâ-ting 提燈遊行。
168 涼傘 niû-suànn 古代皇帝或高官出巡及現今神明出巡所撐的圓柱形傘。 陽傘。遮陽乘涼的傘。
169 王梨 ông-lâi 鳳梨。瓜果類。原產南美洲,臺灣於清代康熙末年開始栽培。鳳梨一年四季都有生產,但生產旺季在四至八月。依照民間習俗,在商家開市拜拜或候選人競選時,大家總是拿鳳梨來祈福,因為它除了食用外,還存有閩南語「旺來」的吉祥含意。
170 烏鴉喙 oo-a-tshuì 烏鴉嘴。在漢文化裡,普遍認為烏鴉是不祥之兆,故由烏鴉嘴裡說出來的話,即指不吉利、壞兆頭而不被喜歡。 紋面。
171 烏糖粿 oo-thn̂g-kué/oo-thn̂g-ké 黑糖糕。主要以黑糖漿做成。原是澎湖人用來祭祖或拜神的節慶食品,和臺灣的「發粿」(huat-kué)意思相同,象徵發財。是澎湖很受歡迎的名特產。
172 百日 pah-ji̍t/pah-li̍t 一百天。 百日祭。
173 拜公媽 pài kong-má 祭拜祖先。
174 拜拜 pài-pài 祭拜。
175 拜佛 pài-pu̍t 禮佛,參拜神佛。
176 放符仔 pàng-hû-á 施展邪術或符咒迷惑或施害。
177 放水燈 pàng-tsuí-ting 一種民俗,源於佛教。中國佛教徒於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盂蘭盆會,普施一切餓鬼。民間以放水燈通知水中鬼魂和餓鬼,來接受拖捨。水燈一般都以色紙作成蓮花形。在臺灣是用竹條和紙糊製,有圓形燈或小屋形的紙厝。在普渡的前一天,由僧人或道士引導遊行,持圓形燈在前頭,拿紙厝在最後。行至河邊將燈置在水燈筏上,放入水中,稱為「放水燈」。
178 八卦 pat-kuà 術數用語。易經中八個基本卦名的合稱。相傳為伏羲氏所作,由陽爻和陰爻組成。後來也用來指稱八角形物品。 椰子蟹。甲殼類動物。可以爬上椰子樹,用兩隻螯剝食椰肉,故命名為「椰子蟹」。又因為體型碩大,個性凶蠻,頭胸部如八卦圖紋,俗稱「八卦」。
179 八仙桌 pat-sian-toh 一種用來祭祀的方桌。通常置於大廳,祭祀時用來陳列祭品,與用來供奉神明或祖先牌位的「尪架桌」(ang-kè-toh)合稱「頂下桌」(tíng-ē toh)。
180 八仙綵 pat-sian-tshái 繡有八仙過海的紅色彩幔,在喜事節慶時懸掛在門楣上。
181 扒龍船 pê-lîng-tsûn 划龍舟。端午節的慶祝活動。按照習俗,農曆五月五日這天,眾人組成船隊,划動雕刻成龍形的木舟,彼此競賽,以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182 八字 peh-jī/pueh-lī 中國傳統命相學家,用人出生的年、月、日、時,以天干、地支配合成八個字,來推斷一生的命運。
183 蜂仔炮 phang-á-phàu 源自臺南鹽水地區於元宵節時,為解除瘟疫,迎請神明遶境之民俗活動。早期使用傳統的鞭炮,後來出現多面向發射模式的「蜂炮」。
184 辟邪 phik-siâ 驅除邪惡。 能夠辟邪除魔的。
185 普渡 phóo-tōo 一種民間習俗。一般民眾認為農曆七月是鬼門大開的時候,所有的孤魂野鬼都會在此時被放出來,因此會擺設供品來祭拜他們。
186 庇佑 pì-iū 保佑。
187 逼籤詩 pik-tshiam-si 解靈籤。將善男信女抽中的籤詩,依當事人當時的情境,予以解釋。
188 保庇 pó-pì 保佑、庇佑。保護幫助。
189 poh 試試看。
190 pok 卜卦、占卜。
191 卜卦 pok-kuà 占卜。推斷未來的吉凶禍福。
192 補冬 póo-tang 冬令進補。臺灣北部人的習俗,會在「立冬」(li̍p-tang)這天食用補品,認為可以藉此增強體力,抵禦寒氣,而南部人則在「冬節」(tang-tseh)這一天進補。
193 補運 póo-ūn 求神拜佛,將不好的運氣補強去衰。
194 補運錢 póo-ūn-tsînn 改年真經、改年經。兩旁寫有消災咒和其他經文,用於命運不佳時,向大眾爺和王爺祈求幸福時燒化,通常會夾在改運紙人中和本命錢一起燒化。
195 跋桮 pua̍h-pue 擲筊。丟擲以木頭或塑膠做成二片半月形狀的杯筊求神問卜,藉此與鬼神對話。
196 pue 呈片狀的物品,可以用來撥開或刮取東西。又唸作pe。 杯筊。占卜用的工具,兩個為一組,新月形,一面為平面,另一面凸出,可以用來請示神、鬼的旨意。
197 培墓 puē-bōng/puē-bōo 掃墓。
198 本命錢 pún-miā-tsînn 買命錢。一種印有小人圖形的錢幣或紙錢。和改年經、補運錢的作用相同,都是解運錢的一種,為求本命陰陽福氣。
199 佛龕 pu̍t-kham 佛壇。供奉神像的櫃子。
200 佛祖生 Pu̍t-tsóo-senn/Pu̍t-tsóo-sinn 紀念釋迦牟尼佛誕生的節日,又稱「浴佛節」,在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一般訂為農曆四月初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