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文字、符號
有190筆,第3頁
| 序號 | 41 |
|---|---|
| 詞目 | 加話 |
| 音讀 | ke-uē |
| 釋義 | 廢話。無意義且多餘的話語。 爭論。 |
| 序號 | 42 |
|---|---|
| 詞目 | 跤模手印 |
| 音讀 | kha-bôo-tshiú-ìn |
| 釋義 | 手印和腳印,因人各不同,易於辨識,所以供狀、契據等文件常以此為憑證。 |
| 序號 | 43 |
|---|---|
| 詞目 | 尻川後話 |
| 音讀 | kha-tshng-āu-uē |
| 釋義 | 閒話、閒言閒語。 |
| 序號 | 44 |
|---|---|
| 詞目 | 歁話 |
| 音讀 | khám-uē |
| 釋義 | 傻話。 |
| 序號 | 45 |
|---|---|
| 詞目 | 口音 |
| 音讀 | kháu-im |
| 釋義 | 各地方所特有的說話方式及腔調。 |
| 序號 | 46 |
|---|---|
| 詞目 | 口頭 |
| 音讀 | kháu-thâu |
| 釋義 | 指用言語表示,不是用文字或者行動來表明。 |
| 序號 | 47 |
|---|---|
| 詞目 | 客話 |
| 音讀 | Kheh-uē |
| 釋義 | 客家話。 |
| 序號 | 48 |
|---|---|
| 詞目 | 忌 |
| 音讀 | khī |
| 釋義 | 禁戒。 |
| 序號 | 49 |
|---|---|
| 詞目 | 徛叉仔 |
| 音讀 | khiā-tshe-á |
| 釋義 | 叉號。用來表示「不認可」、「否定」的意義。 |
| 序號 | 50 |
|---|---|
| 詞目 | 腔 |
| 音讀 | 白 khiunn |
| 釋義 | 口音、說話的聲調和語氣。 |
| 序號 | 51 |
|---|---|
| 詞目 | 腔口 |
| 音讀 | khiunn-kháu |
| 釋義 | 口音、腔調。帶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語音。 |
| 序號 | 52 |
|---|---|
| 詞目 | 記號 |
| 音讀 | kì-hō |
| 釋義 | 用做標記,可以清楚辨別的符號。 |
| 序號 | 53 |
|---|---|
| 詞目 | 供體 |
| 音讀 | king-thé/king-thué |
| 釋義 | 以譬喻或含沙射影的方式罵人。 |
| 序號 | 54 |
|---|---|
| 詞目 | 告示 |
| 音讀 | kò-sī |
| 釋義 | 政府於特定的公共處所張貼的文書或通告。 |
| 序號 | 55 |
|---|---|
| 詞目 | 國語 |
| 音讀 | kok-gí/kok-gú |
| 釋義 | 全國統一使用的標準語。 |
| 序號 | 56 |
|---|---|
| 詞目 | 句 |
| 音讀 | kù |
| 釋義 |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詞組成,含有主語和述語,可以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 押韻。 語言的單位。 |
| 序號 | 57 |
|---|---|
| 詞目 | 句讀 |
| 音讀 | kù-tāu |
| 釋義 | 指文章休止和停頓的地方,書面上用圈和點來標記。 |
| 序號 | 58 |
|---|---|
| 詞目 | 官話 |
| 音讀 | kuann-uē |
| 釋義 | 國語的舊稱。 官場中通用的語言。 |
| 序號 | 59 |
|---|---|
| 詞目 | 弄喙花 |
| 音讀 | lāng-tshuì-hue |
| 釋義 | 花言巧語、油嘴滑舌。 |
| 序號 | 60 |
|---|---|
| 詞目 | 聯 |
| 音讀 | liân |
| 釋義 | 詩文當中成對的兩句。 |
| 序號 | 詞目 | 音讀 | 釋義 |
|---|---|---|---|
| 41 | 加話 | ke-uē | 廢話。無意義且多餘的話語。 爭論。 |
| 42 | 跤模手印 | kha-bôo-tshiú-ìn | 手印和腳印,因人各不同,易於辨識,所以供狀、契據等文件常以此為憑證。 |
| 43 | 尻川後話 | kha-tshng-āu-uē | 閒話、閒言閒語。 |
| 44 | 歁話 | khám-uē | 傻話。 |
| 45 | 口音 | kháu-im | 各地方所特有的說話方式及腔調。 |
| 46 | 口頭 | kháu-thâu | 指用言語表示,不是用文字或者行動來表明。 |
| 47 | 客話 | Kheh-uē | 客家話。 |
| 48 | 忌 | khī | 禁戒。 |
| 49 | 徛叉仔 | khiā-tshe-á | 叉號。用來表示「不認可」、「否定」的意義。 |
| 50 | 腔 | 白 khiunn | 口音、說話的聲調和語氣。 |
| 51 | 腔口 | khiunn-kháu | 口音、腔調。帶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語音。 |
| 52 | 記號 | kì-hō | 用做標記,可以清楚辨別的符號。 |
| 53 | 供體 | king-thé/king-thué | 以譬喻或含沙射影的方式罵人。 |
| 54 | 告示 | kò-sī | 政府於特定的公共處所張貼的文書或通告。 |
| 55 | 國語 | kok-gí/kok-gú | 全國統一使用的標準語。 |
| 56 | 句 | kù |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詞組成,含有主語和述語,可以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 押韻。 語言的單位。 |
| 57 | 句讀 | kù-tāu | 指文章休止和停頓的地方,書面上用圈和點來標記。 |
| 58 | 官話 | kuann-uē | 國語的舊稱。 官場中通用的語言。 |
| 59 | 弄喙花 | lāng-tshuì-hue | 花言巧語、油嘴滑舌。 |
| 60 | 聯 | liân | 詩文當中成對的兩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