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
|
鯊魚
|
sua-hî/sua-hû
|
魚類。身體為紡錘形,稍扁,胸、腹鰭大,尾鰭發達。生活在深海中,性凶猛,行動敏捷,經濟價值高。
|
602
|
鯊魚煙
|
sua-hî-ian/sua-hû-ian
|
將鯊魚煙薰製成的食品。
|
603
|
檨替
|
suāinn
|
芒果。瓜果類。長橢圓形,熟時黃色,五月下旬開始成熟。有「金煌」、「愛文」等品種。
|
604
|
檨仔
|
suāinn-á
|
芒果。瓜果類。葉在小枝上為螺旋排列,嫩時帶暗紫色,老則呈暗綠色,長橢圓形或長披針狀。圓錐花序頂生,花小形,黃色。果實也叫做「檨仔」,長橢圓形,熟時黃色,五月下旬開始成熟。有「金煌」、「愛文」等品種。
|
605
|
檨仔青
|
suāinn-á-tshenn/suāinn-á-tshinn
|
情人果、青芒果。採尚未成熟的青芒果,切片醃鹽後再醃白糖,冷凍結冰後,是一道又酸又甜的消暑食品。
|
606
|
蒜
|
suàn
|
草本植物。葉色青,長而扁平,根稱「蒜頭」(suàn-thâu),是常見辛香料,莖葉稱「蒜仔」(suàn-á),是常見配菜。
|
607
|
蒜仔
|
suàn-á
|
蒜苗。生吃味道略帶辛辣,適合搭配香腸、烏魚子等食物,或者和其他肉類爆炒,都非常爽口。
|
608
|
蒜仔花
|
suàn-á-hue
|
蒜薹。根莖類。青大蒜於留蒜種結成鱗球時,會先長出花,當花梗長達五十到七十公分處,會另生花薹,長出花苞。花梗細長,呈青綠色,梗莖實心不中空,在花苞未開時採此株花梗食用,此梗即為「蒜仔花」。是近來才有的食用菜種,價格昂貴。
|
609
|
蒜茸
|
suàn-jiông/suàn-liông
|
蒜泥。將大蒜去皮磨碎而成的調味料,加入醬油調和之後,可用來做沾醬。
|
610
|
蒜頭
|
suàn-thâu
|
大蒜。草本植物。多生於暖地原野間,葉長而有微稜,色多淺綠,氣微臭,大蒜的鱗莖各瓣攢聚為一,形如頭狀,所以稱為「蒜頭」。
|
611
|
山苳蒿
|
suann-tang-o
|
昭和草。草本植物。莖葉鮮綠柔軟,葉緣呈鋸齒狀,花為紅褐色,果實被絨毛。春季為最佳的採集季節,可以食用。遭蟲咬傷或擦傷,也可將莖葉搗碎敷於患部。
|
612
|
山東白仔
|
suann-tang-pe̍h-á
|
包心白菜、山東白菜。葉菜類。營養豐富,具有清熱利尿、降血壓、預防感冒、健胃整腸等功效。
|
613
|
鱈魚
|
suat-hî/suat-hû
|
常見食用魚。產於寒冷的深海,肉為雪白色,質細而嫩。清蒸、煎炸皆宜。
|
614
|
筍
|
sún
|
竹子的地下莖生出的嫩芽,可食用。
|
615
|
筍仔
|
sún-á
|
筍子。
|
616
|
筍乾
|
sún-kuann
|
將竹筍煮熟後,先裝桶壓實,再取出晒乾而製成的食品。
|
617
|
筍絲
|
sún-si
|
切成絲狀的竹筍。
|
618
|
焦料
|
ta-liāu
|
指乾燥處理過的食品,如魷魚、香菇、木耳等。
|
619
|
秮仔
|
tai-á
|
小米。穀類。高約一點五公尺,花小而密集,呈圓錐花序。可以食用,也可以入藥,有清熱、解毒、滋補等療效。
|
620
|
𩸙
|
tāi
|
鯉魚。魚類。嘴的外觀呈鈍圓形,有長短觸鬚各一對。脊鰭長、尾鰭分叉。以水草及魚蝦貝類為食物。現在大多以人工飼養為主,主要做為食用魚。
|
621
|
𩸙仔
|
tāi-á
|
鯉魚。魚類。嘴的外觀呈鈍圓形,有長短觸鬚各一對。脊鰭長、尾鰭分叉。以水草及魚蝦貝類為食物。現在大多以人工飼養為主,主要做為食用魚。
|
622
|
大同仔
|
tāi-tông-á
|
青椒。瓜果類。主莖呈木質化,為低木狀,形狀像辣椒,可以食用。
|
623
|
啖糝
|
tām-sám
|
解饞、淺嚐,為消遣用。
零食、零嘴。
|
624
|
冬瓜
|
tang-kue
|
瓜果類。一年生攀緣草本。莖上有捲鬚,葉子分裂如掌狀,開黃花,雌雄同株。果實也稱為「冬瓜」,呈球形或長圓柱形,結實大者徑尺餘,長二、三尺,表面有毛和白粉,可供煮食。
冬瓜加糖做成的甜食。
|
625
|
冬瓜茶
|
tang-kue-tê
|
用冬瓜和冰糖熬成的飲料,具有生津止渴、解熱的作用,是臺灣地區夏天常見的甜味飲料。
|
626
|
苳蒿
|
tang-o
|
茼蒿。植物名。一年生草本植物。莖葉皆可食用,一燙即熟,常用來搭配火鍋或煮湯圓。由於莖葉的水分多,在煮過之後,會大量失水,只剩一點點,所以又叫「拍某菜」,是冬季重要的蔬菜之一。
|
627
|
冬筍
|
tang-sún
|
冬筍。
|
628
|
冬節圓
|
tang-tseh-înn/tang-tsueh-înn
|
冬至湯圓、冬節湯圓。冬至那天吃的湯圓,閩南習俗認為吃過冬至湯圓後就年長一歲。
|
629
|
冬菜
|
tang-tshài
|
經過曬乾、加蒜、鹽漬的山東白菜,可以供烹飪煮食用。
|
630
|
筒仔米糕
|
tâng-á-bí-ko
|
竹筒米糕。著名的臺灣小吃。將米糕放在切成杯狀的竹筒中蒸煮,會有竹子的香氣,十分美味,現多已改用金屬杯子來蒸煮。
|
631
|
擔仔麵
|
tànn-á-mī
|
一種臺南小吃。以油麵加上少許由沙鍋燉出的肉燥而成。因為早期是以擔子挑著沿街販賣,所以稱為「擔仔麵」。
|
632
|
豆
|
tāu
|
所有豆類的總稱。
|
633
|
豆仔
|
tāu-á
|
豆子。總稱豆類植物所結的果實。
|
634
|
豆仔薯
|
tāu-á-tsî/tāu-á-tsû
|
豆薯。根莖類。地下生有肉質的大塊根,形狀像甘薯,薯肉呈白色,味道甜而多汁,富含養分,可以生吃。莢果扁平線狀,有毛,種子紅褐色,約十粒,近扁圓形,有毒,種子油可以製殺蟲劑。
|
635
|
豆餡
|
tāu-ānn
|
把豆子煮熟搗爛後,加入糖、油等調味料所做成的食品,經常用來做糕餅點心的餡。
|
636
|
豆腐
|
tāu-hū
|
黃豆磨成豆汁之後,再加工製成的食品。
|
637
|
豆腐鯊
|
tāu-hū-sua
|
魚類。鯨鯊,體長在八到十五公尺之間,有時可達十八公尺,是現存最大型的海洋魚類。因肉質白而細嫩如豆腐,在臺灣稱之為「豆腐鯊」。
|
638
|
豆花
|
tāu-hue
|
在豆漿中加入少量的鹽滷或石膏,使能凝結成比豆腐還嫩的食品。通常加糖水和花生,當作甜食。
|
639
|
豆油
|
tāu-iû
|
醬油。用黃豆、鹽等發酵製成的黑色液體調味品。
|
640
|
豆油膏
|
tāu-iû-ko
|
醬油膏。
|
641
|
豆乳
|
tāu-jú/tāu-lú
|
豆腐乳。閩南地區常見的一種傳統醃製食品,以豆腐醃製、發酵後食用,口味柔軟甘醇。
|
642
|
豆鹹
|
tāu-kiâm
|
豆腐乳。
|
643
|
豆乾
|
tāu-kuann
|
豆腐乾。
|
644
|
豆乾糋
|
tāu-kuann-tsìnn
|
油炸過的豆腐,即油豆腐。
|
645
|
豆奶
|
tāu-ling/tāu-ni
|
豆漿。以黃豆磨成的漿汁。
|
646
|
豆皮
|
tāu-phuê/tāu-phê
|
豆腐皮。
|
647
|
豆酺
|
tāu-pôo
|
豆麴。把黃豆或黑豆浸在水中泡透,然後蒸熟或煮熟,經過最後的發酵即完成。再加工便可製成醬油或味噌。
|
648
|
豆沙
|
tāu-se
|
將豆子煮熟搗成泥狀,再添加糖、油等佐料所製成的食品,常用作糕餅的餡。
|
649
|
豆豉
|
tāu-sīnn
|
食品。把黃豆或黑豆泡透煮熟後,經過發酵而製成。可當菜肴的調味料。
|
650
|
豆菜
|
tāu-tshài
|
豆芽菜、豆芽。指黃豆或綠豆等豆類植物的種子浸在水中所發的芽,可以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