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民 | bîn | 百姓。
                    
                        相對於政府、官方而言。 | 
        
        
        
        
            | 2 | 民意 | bîn-ì | 多數人對於某種社會公共問題的見解。 | 
        
        
        
        
            | 3 | 民間 | bîn-kan | 指百姓生活、一般社會。 | 
        
        
        
        
            | 4 | 民心 | bîn-sim | 人民的心意。 | 
        
        
        
        
            | 5 | 民俗 | bîn-sio̍k | 民間百姓的風俗習慣和傳統。 | 
        
        
        
        
            | 6 | 民眾 | bîn-tsiòng | 泛指一般人民。 | 
        
        
        
        
            | 7 | 民主 | bîn-tsú | 國家主權屬於全國人民,國家施政以民意為準則,人民得依法選舉民意代表,以控制國家政策的政治體制。 | 
        
        
        
        
            | 8 | 牡丹 | bóo-tan | 木科植物。落葉灌木,葉子呈羽狀,春季發葉後開花,有紅、白、黃、紫等顏色。除供觀賞外,其根還可做為藥用。
                    
                        地名。 | 
        
        
        
        
            | 9 | 議會 | gī-huē | 由人民代表組成的參政機關。可行使立法權。在內閣制國家中,兼有監督政府的權力。 | 
        
        
        
        
            | 10 | 外國 | guā-kok | 指本國以外的其他國家。 | 
        
        
        
        
            | 11 | 元首 | guân-siú | 一國最高的首長。在君主國家,大多為世襲的君主;在共和國家則稱作總統、主席等,大致由直接或間接選舉產生。 | 
        
        
        
        
            | 12 | 夏 | 文
                
                hā | 一年中的第二季。
                    
                        古朝代名。
                    
                        姓氏。 | 
        
        
        
        
            | 13 | 鄉鎮 | hiong-tìn | 地方政府的行政區域為「鄉」和「鎮」的統稱。
                    
                        人口和商業活動規模較小的市鎮。 | 
        
        
        
        
            | 14 | 鄉長 | hiong-tiúnn | 地方政府之行政區域為「鄉」的行政首長職稱。 | 
        
        
        
        
            | 15 | 鄉親 | hiong-tshin | 稱呼同鄉里的人。 | 
        
        
        
        
            | 16 | 鄉村 | hiong-tshun | 農村、鄉下。鄉下的村落。 | 
        
        
        
        
            | 17 | 皇帝 | hông-tè | 在帝制時代,最高統治者(天子)的稱號,開始於秦始皇。 | 
        
        
        
        
            | 18 | 府 | hú | 處理國家事務的機關或者官員辦公的地方。
                    
                        尊稱別人的住宅。
                    
                        臺南市的舊稱,府城的簡稱。 | 
        
        
        
        
            | 19 | 府城 | Hú-siânn | 古時候比縣高一級的地方政府所在地。
                    
                        臺南市的舊稱。清朝臺灣府設在現今的臺南市。因為臺南市具有文化古都的地位,現今仍有人沿用舊稱。 | 
        
        
        
        
            | 20 | 番社 | huan-siā | 早期對原住民聚落的稱呼,今稱為「部落」。 | 
        
        
        
        
            | 21 | 洋 | 白
                
                iûnn | 比海更大的水域。
                    
                        西方的、外國的。 | 
        
        
        
        
            | 22 | 人民 | jîn-bîn/lîn-bîn | 百姓、國民。居住在一國家內具有應享權利與應盡義務的人。 | 
        
        
        
        
            | 23 | 奸臣 | kan-sîn | 私心為己,圖謀非法利益,不顧國家利害關係的臣子。
                    
                        奸險的人。
                    
                        形容人陰險的性格。 | 
        
        
        
        
            | 24 | 家口 | ke-kháu | 家庭、家族。
                    
                        家中人口。 | 
        
        
        
        
            | 25 | 口灶 | kháu-tsàu | 戶、住戶。計算家庭的單位。 | 
        
        
        
        
            | 26 | 區 | khu | 地域、一定的範圍。
                    
                        行政單位名,在縣市之下。 | 
        
        
        
        
            | 27 | 區公所 | khu-kong-sóo | 市以下的地方自治組織,承受市長的命令,辦理自治行政及交辦事項。 | 
        
        
        
        
            | 28 | 金山 | kim-suann | 出產黃金的山。 | 
        
        
        
        
            | 29 | 宮 | 白
                
                king | 廟宇的名稱。 | 
        
        
        
        
            | 30 | 高 | ko | 上下的差距大。與「低」(kē)相對。
                    
                        姓氏。 | 
        
        
        
        
            | 31 | 國內 | kok-lāi | 本國。國家領土以內的範圍。 | 
        
        
        
        
            | 32 | 國際 | kok-tsè | 國與國之間,與各國相關的。 | 
        
        
        
        
            | 33 | 公民 | kong-bîn | 凡年滿二十歲,在某一行政區域內連續居住六個月以上,沒有被褫奪公權,或受禁治產宣告的居民。 | 
        
        
        
        
            | 34 | 公家 | kong-ka | 國家或公眾。
                    
                        屬於政府的、公眾的。 | 
        
        
        
        
            | 35 | 公館 | kong-kuán | 敬稱他人的住所。
                    
                        官吏的辦公室。
                    
                        官方所屬,可讓民眾公開聚集的場所。
                    
                        鄉鎮名。 | 
        
        
        
        
            | 36 | 公眾 | kong-tsiòng | 大眾。指一般人民、群眾。 | 
        
        
        
        
            | 37 | 縣 | kuān | 地方行政單位。 | 
        
        
        
        
            | 38 | 縣長 | kuān-tiúnn | 一縣的最高行政首長。 | 
        
        
        
        
            | 39 | 官職 | kuann-tsit | 官員、官吏的職務、職位、等級。 | 
        
        
        
        
            | 40 | 君 | kun | 皇帝、君王。一國之主。
                    
                        對人的一種尊稱,多數指男性。
                    
                        對丈夫的尊稱。
                    
                        下象棋時,攻擊對方的將、帥。 | 
        
        
        
        
            | 41 | 君王 | kun-ông | 封建世襲體制下的王國,對統治者的尊稱。 | 
        
        
        
        
            | 42 | 鄰 | lîn | 在附近的、旁邊的。
                    
                        行政劃分的最小單位。 | 
        
        
        
        
            | 43 | 領袖 | líng-siù | 本義指衣服的領子和袖子。後來用指國家或團體的領導人。 | 
        
        
        
        
            | 44 | 王 | ông | 一個國家最高統治的人。
                    
                        在同類之中最強、最好的。
                    
                        姓氏。
                    
                        象棋中的將帥。 | 
        
        
        
        
            | 45 | 百姓 | peh-sènn/peh-sìnn | 指一般平民大眾。 | 
        
        
        
        
            | 46 | 部落 | pōo-lo̍k | 人民聚居所形成的單位。通常指具有特定語言與文化的小規模聚落。 | 
        
        
        
        
            | 47 | 西洋 | Se-iûnn | 對歐美各國的泛稱。 | 
        
        
        
        
            | 48 | 西門町 | Se-mn̂g-ting | 地名。位於今臺北市中華路與寶慶路、成都路交叉口及其以西一帶。原為日治時期的都市計畫區之一,仿自東京淺草區的道路設計,主要規劃為娛樂性商業活動的據點。時至今日仍為臺北地區重要的娛樂商圈。源自日語「西門町(せいもんちょう)」。 | 
        
        
        
        
            | 49 | 世俗 | sè-sio̍k | 社會上流傳的風俗習慣。
                    
                        世間、俗世。 | 
        
        
        
        
            | 50 | 施政 | si-tsìng | 施行政務。 | 
        
        
        
        
            | 51 | 社會 | siā-huē | 由人所形成的集合體。
                    
                        某一階級或某些範圍的人所形成的集合體。其組合分子具有一定關係,依此關係,彼此合作以達到一定的目的。 | 
        
        
        
        
            | 52 | 社頭 | siā-thâu | 村落。鄉民居住聚集的地方。原指平埔族聚落,謂之「番社」(huan-siā),今臺灣各地有許多以社為名的地名,如「東社」(tang-siā)、「西社」(sai-siā)、「社頭」(siā-thâu)、「社口」(siā-kháu)等,均與番社有關。
                    
                        地名。在彰化縣境內,當地以蕭為大姓,所以當地有句諺語「社頭蕭了了」(Siā-thâu Siau--liáu-liáu),表示社頭姓蕭的很多。 | 
        
        
        
        
            | 53 | 城 | 白
                
                siânn | 城牆。
                    
                        都市。指範圍大、人口多,為文化、政治、經濟的都市。相對於「鄉」(hiong)。
                    
                        城池。 | 
        
        
        
        
            | 54 | 聖旨 | sìng-tsí | 古代帝王所頒布的命令。 | 
        
        
        
        
            | 55 | 城 | 文
                
                sîng | 釋義參見【城】siânn 條。 | 
        
        
        
        
            | 56 | 首領 | siú-líng | 領袖。 | 
        
        
        
        
            | 57 | 宋 | Sòng | 朝代名。
                    
                        姓氏。
                    
                        國名。周朝位於約今河南省的國家。 | 
        
        
        
        
            | 58 | 所 | sóo | 處所、場地。
                    
                        機關單位。
                    
                        指示代名詞。 | 
        
        
        
        
            | 59 | 宣言 | suan-giân | 政府、政黨、其他團體或個人,用文書宣示對某件事的主張,稱為「宣言」。 | 
        
        
        
        
            | 60 | 逐家 | ta̍k-ke | 大家。眾人。 | 
        
        
        
        
            | 61 | 淡水 | Tām-tsuí | 地名。在臺北市西北,淡水河河口的北岸。早期淡水港為貿易主要出入港,市面繁榮,而今河口淤塞,風光不再,街景多留有昔日色彩,具歷史意義。 | 
        
        
        
        
            | 62 | 東洋 | Tang-iûnn | 亞洲。
                    
                        日本。從清代以來到近代對日本的稱呼。 | 
        
        
        
        
            | 63 | 帝 | tè | 指君權時代的國家領導者。
                    
                        指某一行業之男性翹楚。 | 
        
        
        
        
            | 64 | 地方 | tē-hng/tuē-hng | 區域、地區。
                    
                        對國家或中央政府而言。 | 
        
        
        
        
            | 65 | 土話 | thóo-uē | 粗俗不堪的話。
                    
                        某地的方言。 | 
        
        
        
        
            | 66 | 朝 | tiâu | 某一世系帝王的統治時期,或某位君王的統治時期。 | 
        
        
        
        
            | 67 | 條約 | tiâu-iok | 國與國之間所締結的契約。 | 
        
        
        
        
            | 68 | 潮流 | tiâu-liû | 因潮汐漲落而產生海水流動的現象。
                    
                        時事、人情和社會風氣等變動發展的傾向。 | 
        
        
        
        
            | 69 | 朝代 | tiâu-tāi | 專指一姓帝王所統治的時代。 | 
        
        
        
        
            | 70 | 朕 | tīm | 我。皇帝的自稱詞。 | 
        
        
        
        
            | 71 | 鎮 | tìn | 行政單位,大約等同於鄉。
                    
                        壓制、防禦。
                    
                        占。 | 
        
        
        
        
            | 72 | 頂港 | tíng-káng | 北部。用來稱呼臺灣的北部地區。 | 
        
        
        
        
            | 73 | 都市 | too-tshī | 人口密度較高、工商交通發達的地區。 | 
        
        
        
        
            | 74 | 莿桐 | tshì-tông | 喬木植物,因葉似桐樹而枝上多有黑刺而得名,又叫「雞公樹」,是海邊防風林樹種之一。與平埔族生活很密切,為一種具有傳統文化意義的樹木。
                    
                        鄉鎮名。雲林縣莿桐鄉。臺灣舊地名有很多地方都叫「莿桐腳」,後來因日治時期及光復後政府地名改正計畫,目前僅剩雲林縣莿桐鄉。 | 
        
        
        
        
            | 75 | 市民 | tshī-bîn | 城市中的居民。 | 
        
        
        
        
            | 76 | 清水 | tshing-tsuí | 乾淨的水。
                    
                        地名。清水區,位於臺中市沿海地區。 | 
        
        
        
        
            | 77 | 政權 | tsìng-khuân | 人民管理政府的權力。相對於「治權」(tī-khuân)而言。包括選舉、罷免、創制、複決。 | 
        
        
        
        
            | 78 | 政見 | tsìng-kiàn | 對政治的見解、主張。 | 
        
        
        
        
            | 79 | 眾人 | tsìng-lâng | 大眾、群眾。
                    
                        一般人。 | 
        
        
        
        
            | 80 | 政策 | tsìng-tshik | 泛指某一團體組織為達到設定目標所採取的方法、策略。 | 
        
        
        
        
            | 81 | 掌權 | tsióng-khuân | 掌握大權。 | 
        
        
        
        
            | 82 | 洲 | tsiu | 水中的陸塊。
                    
                        以地球的大塊陸地為主,所劃分的區域稱為「洲」。 | 
        
        
        
        
            | 83 | 主權 | tsú-khuân | 國家的組成要素之一。是國家至高無上的政治權力,對內具有排外的管轄權,對外則有不受他國干涉的權力。 | 
        
        
        
        
            | 84 | 美方 | Bí-hong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 85 | 華裔 | Huâ-è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 86 | 華人 | Huâ-jîn/Huâ-lîn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 87 | 用戶 | iōng-hōo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 88 | 家家戶戶 | ke-ke-hōo-hōo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 89 | 居民 | ki-bîn/ku-bîn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 90 | 國民 | kok-bîn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 91 | 國家 | kok-ka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 92 | 各國 | kok-kok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 93 | 眷村 | kuàn-tshun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 94 | 縣府 | kuān-hú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 95 | 縣市 | kuān-tshī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 96 | 老百姓 | láu-peh-sènn/láu-peh-sìnn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 97 | 里民 | lí-bîn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 98 | 王朝 | ông-tiâu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 99 | 暴民 | pō-bîn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 100 | 衰微 | sue-bî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