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有238筆,第3頁
| 序號 | 41 | 
|---|---|
| 詞目 | 崎仔 | 
| 音讀 | kiā-á | 
| 釋義 | 小山坡。 | 
| 序號 | 42 | 
|---|---|
| 詞目 | 金山 | 
| 音讀 | kim-suann | 
| 釋義 | 出產黃金的山。 | 
| 序號 | 43 | 
|---|---|
| 詞目 | 墘替 | 
| 音讀 | kînn | 
| 釋義 | 器物的邊緣。 指位置上處於邊緣的部分。 | 
| 序號 | 44 | 
|---|---|
| 詞目 | 懸低坎 | 
| 音讀 | kuân-kē-khám | 
| 釋義 | 地面有高低落差不平順。 | 
| 序號 | 45 | 
|---|---|
| 詞目 | 懸山 | 
| 音讀 | kuân suann | 
| 釋義 | 高山。 | 
| 序號 | 46 | 
|---|---|
| 詞目 | 內山 | 
| 音讀 | lāi-suann | 
| 釋義 | 深山裡面。 | 
| 序號 | 47 | 
|---|---|
| 詞目 | 內地 | 
| 音讀 | lāi-tē/lāi-tuē | 
| 釋義 | 距離邊界、沿海或港埠較遠的內陸地區。 | 
| 序號 | 48 | 
|---|---|
| 詞目 | 南 | 
| 音讀 | lâm | 
| 釋義 | 方位名。早晨面朝太陽時,右手的一邊。與「北」相對。 | 
| 序號 | 49 | 
|---|---|
| 詞目 | 南洋 | 
| 音讀 | Lâm-iûnn | 
| 釋義 | 中國清末時稱江蘇省等沿海地區一帶為南洋。 群島名,位於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泛指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諸群島。 | 
| 序號 | 50 | 
|---|---|
| 詞目 | 南極 | 
| 音讀 | lâm-ki̍k | 
| 釋義 | 地球的最南端,南緯九十度上。 | 
| 序號 | 51 | 
|---|---|
| 詞目 | 南爿 | 
| 音讀 | lâm-pîng | 
| 釋義 | 南邊。南方。 | 
| 序號 | 52 | 
|---|---|
| 詞目 | 里 | 
| 音讀 | lí | 
| 釋義 | 行政區域名。指居所、居處或聚落。 計算長度的單位。古代以三百六十步為一里,現今一里等於五百公尺,一公里等於一千公尺,也等於三千三百台尺。 | 
| 序號 | 53 | 
|---|---|
| 詞目 | 龍脈 | 
| 音讀 | liông-me̍h | 
| 釋義 | 山脈。 地脈。指土地的脈絡、地形的走勢。後指風水師形容地形的好壞。 | 
| 序號 | 54 | 
|---|---|
| 詞目 | 漉糊糜 | 
| 音讀 | lo̍k-kôo-muê/lo̍k-kôo-bê | 
| 釋義 | 爛泥。稀爛的軟泥。又稱為「漉糊仔糜」。 | 
| 序號 | 55 | 
|---|---|
| 詞目 | 瀨 | 
| 音讀 | luā | 
| 釋義 | 河流中的急流和淺灘。 | 
| 序號 | 56 | 
|---|---|
| 詞目 | 崙仔 | 
| 音讀 | lūn-á | 
| 釋義 | 小山丘、小土坡。 | 
| 序號 | 57 | 
|---|---|
| 詞目 | 嶺 | 
| 音讀 | 白 niá | 
| 釋義 | 有道路可通的山頂。 | 
| 序號 | 58 | 
|---|---|
| 詞目 | 陵替 | 
| 音讀 | niā | 
| 釋義 | 地勢或海面隆起的部分。 某些動物的背部。 | 
| 序號 | 59 | 
|---|---|
| 詞目 | 爛塗 | 
| 音讀 | nuā-thôo | 
| 釋義 | 爛泥巴。 | 
| 序號 | 60 | 
|---|---|
| 詞目 | 爛塗糜 | 
| 音讀 | nuā-thôo-muê/nuā-thôo-bê | 
| 釋義 | 爛泥漿。淤積混濁的泥漿。 | 
| 序號 | 詞目 | 音讀 | 釋義 | 
|---|---|---|---|
| 41 | 崎仔 | kiā-á | 小山坡。 | 
| 42 | 金山 | kim-suann | 出產黃金的山。 | 
| 43 | 墘替 | kînn | 器物的邊緣。 指位置上處於邊緣的部分。 | 
| 44 | 懸低坎 | kuân-kē-khám | 地面有高低落差不平順。 | 
| 45 | 懸山 | kuân suann | 高山。 | 
| 46 | 內山 | lāi-suann | 深山裡面。 | 
| 47 | 內地 | lāi-tē/lāi-tuē | 距離邊界、沿海或港埠較遠的內陸地區。 | 
| 48 | 南 | lâm | 方位名。早晨面朝太陽時,右手的一邊。與「北」相對。 | 
| 49 | 南洋 | Lâm-iûnn | 中國清末時稱江蘇省等沿海地區一帶為南洋。 群島名,位於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泛指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諸群島。 | 
| 50 | 南極 | lâm-ki̍k | 地球的最南端,南緯九十度上。 | 
| 51 | 南爿 | lâm-pîng | 南邊。南方。 | 
| 52 | 里 | lí | 行政區域名。指居所、居處或聚落。 計算長度的單位。古代以三百六十步為一里,現今一里等於五百公尺,一公里等於一千公尺,也等於三千三百台尺。 | 
| 53 | 龍脈 | liông-me̍h | 山脈。 地脈。指土地的脈絡、地形的走勢。後指風水師形容地形的好壞。 | 
| 54 | 漉糊糜 | lo̍k-kôo-muê/lo̍k-kôo-bê | 爛泥。稀爛的軟泥。又稱為「漉糊仔糜」。 | 
| 55 | 瀨 | luā | 河流中的急流和淺灘。 | 
| 56 | 崙仔 | lūn-á | 小山丘、小土坡。 | 
| 57 | 嶺 | 白 niá | 有道路可通的山頂。 | 
| 58 | 陵替 | niā | 地勢或海面隆起的部分。 某些動物的背部。 | 
| 59 | 爛塗 | nuā-thôo | 爛泥巴。 | 
| 60 | 爛塗糜 | nuā-thôo-muê/nuā-thôo-bê | 爛泥漿。淤積混濁的泥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