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有238筆,第1頁
| 序號 | 1 |
|---|---|
| 詞目 | 下港 |
| 音讀 | ē-káng |
| 釋義 | 指臺灣南部地方。 |
| 序號 | 2 |
|---|---|
| 詞目 | 外位 |
| 音讀 | guā-uī |
| 釋義 | 外地。本地以外的地方。 |
| 序號 | 3 |
|---|---|
| 詞目 | 海 |
| 音讀 | hái |
| 釋義 | 地球上鄰接大陸的水域。 |
| 序號 | 4 |
|---|---|
| 詞目 | 海面 |
| 音讀 | hái-bīn |
| 釋義 | 海水的表面。 |
| 序號 | 5 |
|---|---|
| 詞目 | 海岸 |
| 音讀 | hái-huānn |
| 釋義 | 海濱。銜接海洋邊緣的陸地。 海堤。隔離陸地與海的堤防,用以防止波浪的侵蝕及其他災害。 |
| 序號 | 6 |
|---|---|
| 詞目 | 海洋 |
| 音讀 | hái-iûnn |
| 釋義 | 大海。海與洋的總稱。 |
| 序號 | 7 |
|---|---|
| 詞目 | 海峽 |
| 音讀 | hái-kiap |
| 釋義 | 兩塊陸地之間連接兩片海域的狹窄水道。 |
| 序號 | 8 |
|---|---|
| 詞目 | 海墘 |
| 音讀 | hái-kînn |
| 釋義 | 海邊、海濱、海岸。鄰接海洋邊緣的陸地。 |
| 序號 | 9 |
|---|---|
| 詞目 | 海埔 |
| 音讀 | hái-poo |
| 釋義 | 海埔地、潮埔。潮流搬運沙泥堆積於潮間帶,所形成寬闊平坦的泥地。 |
| 序號 | 10 |
|---|---|
| 詞目 | 海沙埔 |
| 音讀 | hái-sua-poo |
| 釋義 | 海灘。泛稱海邊的沙地。 |
| 序號 | 11 |
|---|---|
| 詞目 | 海底 |
| 音讀 | hái-té/hái-tué |
| 釋義 | 海洋的底部。 |
| 序號 | 12 |
|---|---|
| 詞目 | 海島 |
| 音讀 | hái-tó |
| 釋義 | 海洋上的島嶼。 |
| 序號 | 13 |
|---|---|
| 詞目 | 荒埔 |
| 音讀 | hng-poo |
| 釋義 | 荒地。沒有開墾或已經荒蕪的土地。 |
| 序號 | 14 |
|---|---|
| 詞目 | 河 |
| 音讀 | hô |
| 釋義 | 流水、水道的通稱。 像河一樣的物體。 |
| 序號 | 15 |
|---|---|
| 詞目 | 磺水 |
| 音讀 | hông-tsuí |
| 釋義 | 溫泉、溫泉水。臺灣北部的溫泉多為硫磺泉,所以稱溫泉為「磺水」。 |
| 序號 | 16 |
|---|---|
| 詞目 | 府城 |
| 音讀 | Hú-siânn |
| 釋義 | 古時候比縣高一級的地方政府所在地。 臺南市的舊稱。清朝臺灣府設在現今的臺南市。因為臺南市具有文化古都的地位,現今仍有人沿用舊稱。 |
| 序號 | 17 |
|---|---|
| 詞目 | 岸 |
| 音讀 | 白 huānn |
| 釋義 | 水域邊緣高出水面的地方。 田地周圍高出的邊界。 |
| 序號 | 18 |
|---|---|
| 詞目 | 火山 |
| 音讀 | hué-suann/hé-suann |
| 釋義 | 因地熱作用,使地下岩漿所噴出的熔岩、岩塊及其他物質堆積在地面而形成的錐形山。 |
| 序號 | 19 |
|---|---|
| 詞目 | 鹽埕 |
| 音讀 | iâm-tiânn |
| 釋義 | 海邊曬鹽的地方。 |
| 序號 | 20 |
|---|---|
| 詞目 | 沿海 |
| 音讀 | iân-hái |
| 釋義 | 靠近海邊的地區。 |
| 序號 | 詞目 | 音讀 | 釋義 |
|---|---|---|---|
| 1 | 下港 | ē-káng | 指臺灣南部地方。 |
| 2 | 外位 | guā-uī | 外地。本地以外的地方。 |
| 3 | 海 | hái | 地球上鄰接大陸的水域。 |
| 4 | 海面 | hái-bīn | 海水的表面。 |
| 5 | 海岸 | hái-huānn | 海濱。銜接海洋邊緣的陸地。 海堤。隔離陸地與海的堤防,用以防止波浪的侵蝕及其他災害。 |
| 6 | 海洋 | hái-iûnn | 大海。海與洋的總稱。 |
| 7 | 海峽 | hái-kiap | 兩塊陸地之間連接兩片海域的狹窄水道。 |
| 8 | 海墘 | hái-kînn | 海邊、海濱、海岸。鄰接海洋邊緣的陸地。 |
| 9 | 海埔 | hái-poo | 海埔地、潮埔。潮流搬運沙泥堆積於潮間帶,所形成寬闊平坦的泥地。 |
| 10 | 海沙埔 | hái-sua-poo | 海灘。泛稱海邊的沙地。 |
| 11 | 海底 | hái-té/hái-tué | 海洋的底部。 |
| 12 | 海島 | hái-tó | 海洋上的島嶼。 |
| 13 | 荒埔 | hng-poo | 荒地。沒有開墾或已經荒蕪的土地。 |
| 14 | 河 | hô | 流水、水道的通稱。 像河一樣的物體。 |
| 15 | 磺水 | hông-tsuí | 溫泉、溫泉水。臺灣北部的溫泉多為硫磺泉,所以稱溫泉為「磺水」。 |
| 16 | 府城 | Hú-siânn | 古時候比縣高一級的地方政府所在地。 臺南市的舊稱。清朝臺灣府設在現今的臺南市。因為臺南市具有文化古都的地位,現今仍有人沿用舊稱。 |
| 17 | 岸 | 白 huānn | 水域邊緣高出水面的地方。 田地周圍高出的邊界。 |
| 18 | 火山 | hué-suann/hé-suann | 因地熱作用,使地下岩漿所噴出的熔岩、岩塊及其他物質堆積在地面而形成的錐形山。 |
| 19 | 鹽埕 | iâm-tiânn | 海邊曬鹽的地方。 |
| 20 | 沿海 | iân-hái | 靠近海邊的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