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
完全符合 「弟」 有2筆
序號 | 1 |
---|---|
詞目 | 弟 |
音讀 | 文 tē |
釋義 | 稱謂。稱呼比自己晚出生的男子。 |
序號 | 2 |
---|---|
詞目 | 弟 |
音讀 | 白 tī |
釋義 | 稱謂。稱呼比自己晚出生的男子。 |
序號 | 詞目 | 音讀 | 釋義 |
---|---|---|---|
1 | 弟 | 文 tē | 稱謂。稱呼比自己晚出生的男子。 |
2 | 弟 | 白 tī | 稱謂。稱呼比自己晚出生的男子。 |
部分符合 「弟」 有18筆
序號 | 1 |
---|---|
詞目 | 兄弟 |
音讀 | hiann-tī |
釋義 | 男子同胞先出生的稱為「兄」,後出生的稱為「弟」,兄弟即哥哥和弟弟。 泛指意氣相投的朋友。 特指黑社會人物。 |
序號 | 2 |
---|---|
詞目 | 兄弟姊妹 |
音讀 | hiann-tī-tsí-muē/hiann-tī-tsí-bē |
釋義 | 同胞手足。 在對大眾演說、講話時用來稱呼聽眾。 |
序號 | 3 |
---|---|
詞目 | 好兄弟 |
音讀 | hó-hiann-tī |
釋義 | 好朋友。交情深的朋友,彼此情誼深厚,如一家人。 孤魂野鬼、遊魂。 |
序號 | 4 |
---|---|
詞目 | 表兄弟 |
音讀 | piáu-hiann-tī |
釋義 | 稱謂。用來稱呼姑媽、舅舅、姨媽的兒子,年紀比自己大的稱為「表兄」,比自己小的稱為「表小弟」。 |
序號 | 5 |
---|---|
詞目 | 表小弟 |
音讀 | piáu-sió-tī |
釋義 | 表弟。稱謂。用來稱呼姑媽、姨媽、舅舅的兒子,而且年紀比自己小的。 |
序號 | 6 |
---|---|
詞目 | 小弟 |
音讀 | sió-tī |
釋義 | 稱謂。稱最年幼的弟弟或泛稱弟弟。 男人對平輩的自謙稱詞。 稱呼年齡比自己小的男子。 |
序號 | 7 |
---|---|
詞目 | 弟婦仔 |
音讀 | tē-hū-á |
釋義 | 弟媳婦。稱謂。稱弟弟的妻子。 |
序號 | 8 |
---|---|
詞目 | 弟子 |
音讀 | tē-tsú |
釋義 | 學生、門徒。 宗教上指信徒、信者。 |
序號 | 9 |
---|---|
詞目 | 徒弟 |
音讀 | tôo-tē |
釋義 | 門生、學徒。指跟從師傅學習的人。 |
序號 | 10 |
---|---|
詞目 | 姐弟仔 |
音讀 | tsiá-tē-á |
釋義 | 姊弟。 |
序號 | 11 |
---|---|
詞目 | 叔伯兄弟 |
音讀 | tsik-peh-hiann-tī |
釋義 | 堂兄弟。稱謂。稱父親兄弟的兒子。 |
序號 | 12 |
---|---|
詞目 | 子弟 |
音讀 | tsú-tē |
釋義 | 後生小輩。 子嗣。 |
序號 | 13 |
---|---|
詞目 | 子弟戲 |
音讀 | tsú-tē-hì |
釋義 | 由農村子弟組成演出的臺灣傳統戲曲,主要為北管,為業餘性質,在廟宇慶典中伴奏或演出。 |
序號 | 14 |
---|---|
詞目 | 兄弟若仝心,烏塗變成金。 |
音讀 | Hiann-tī nā kāng sim, oo-thôo piàn-sîng kim. |
釋義 | 兄弟若能同心,黑土也能變黃金。意謂兄弟同心耕作,可種出大量作物,賺足金錢,就像是把田裡烏黑的泥土變成黃金一樣。鼓勵手足之間應通力合作,便能得到耀眼的成果。 |
序號 | 15 |
---|---|
詞目 | 好田地不如好子弟。 |
音讀 | Hó tshân-tē put-jû hó tsú-tē. |
釋義 | 擁有良田,不如栽培良好的子孫。意即土地、財富固然重要,但子孫的人品與才學,比財富更有價值。 |
序號 | 16 |
---|---|
詞目 | 拍虎掠賊也著親兄弟。 |
音讀 | Phah hóo lia̍h tsha̍t iā tio̍h tshin hiann-tī. |
釋義 | 打老虎和捉賊都是危及性命的事情,只有親兄弟才能齊力同心,一同出生入死。喻手足之情最為可靠。 |
序號 | 17 |
---|---|
詞目 | 神明興,弟子窮。 |
音讀 | Sîn-bîng hing, tē-tsú kîng. |
釋義 | 神明香火興旺,信徒便窮困。勸人敬拜神明花費要節制,以免導致生活困窘。 |
序號 | 18 |
---|---|
詞目 | 收瀾收離離,明年招小弟。 |
音讀 | Siu-nuā siu-lī-lī, mê-nî tsio sió-tī. |
釋義 | 收口水收得乾乾淨淨,明年又可以招來一個小弟弟。臺灣民間習俗,嬰兒出生滿四個月的那一天,要舉行「收瀾」(收涎)的儀式,當天用紅線把12塊、24塊或48塊中間有圓孔的小餅乾串在嬰兒頸上,由母親抱著到親友鄰居處走動,親友掰下一塊口酥餅,在嬰兒嘴邊擦一、兩下,口中就一邊唸著這句吉祥話。過去農業社會重男輕女,故以「招小弟」祝福其家可再添男丁。 |
序號 | 詞目 | 音讀 | 釋義 |
---|---|---|---|
1 | 兄弟 | hiann-tī | 男子同胞先出生的稱為「兄」,後出生的稱為「弟」,兄弟即哥哥和弟弟。 泛指意氣相投的朋友。 特指黑社會人物。 |
2 | 兄弟姊妹 | hiann-tī-tsí-muē/hiann-tī-tsí-bē | 同胞手足。 在對大眾演說、講話時用來稱呼聽眾。 |
3 | 好兄弟 | hó-hiann-tī | 好朋友。交情深的朋友,彼此情誼深厚,如一家人。 孤魂野鬼、遊魂。 |
4 | 表兄弟 | piáu-hiann-tī | 稱謂。用來稱呼姑媽、舅舅、姨媽的兒子,年紀比自己大的稱為「表兄」,比自己小的稱為「表小弟」。 |
5 | 表小弟 | piáu-sió-tī | 表弟。稱謂。用來稱呼姑媽、姨媽、舅舅的兒子,而且年紀比自己小的。 |
6 | 小弟 | sió-tī | 稱謂。稱最年幼的弟弟或泛稱弟弟。 男人對平輩的自謙稱詞。 稱呼年齡比自己小的男子。 |
7 | 弟婦仔 | tē-hū-á | 弟媳婦。稱謂。稱弟弟的妻子。 |
8 | 弟子 | tē-tsú | 學生、門徒。 宗教上指信徒、信者。 |
9 | 徒弟 | tôo-tē | 門生、學徒。指跟從師傅學習的人。 |
10 | 姐弟仔 | tsiá-tē-á | 姊弟。 |
11 | 叔伯兄弟 | tsik-peh-hiann-tī | 堂兄弟。稱謂。稱父親兄弟的兒子。 |
12 | 子弟 | tsú-tē | 後生小輩。 子嗣。 |
13 | 子弟戲 | tsú-tē-hì | 由農村子弟組成演出的臺灣傳統戲曲,主要為北管,為業餘性質,在廟宇慶典中伴奏或演出。 |
14 | 兄弟若仝心,烏塗變成金。 | Hiann-tī nā kāng sim, oo-thôo piàn-sîng kim. | 兄弟若能同心,黑土也能變黃金。意謂兄弟同心耕作,可種出大量作物,賺足金錢,就像是把田裡烏黑的泥土變成黃金一樣。鼓勵手足之間應通力合作,便能得到耀眼的成果。 |
15 | 好田地不如好子弟。 | Hó tshân-tē put-jû hó tsú-tē. | 擁有良田,不如栽培良好的子孫。意即土地、財富固然重要,但子孫的人品與才學,比財富更有價值。 |
16 | 拍虎掠賊也著親兄弟。 | Phah hóo lia̍h tsha̍t iā tio̍h tshin hiann-tī. | 打老虎和捉賊都是危及性命的事情,只有親兄弟才能齊力同心,一同出生入死。喻手足之情最為可靠。 |
17 | 神明興,弟子窮。 | Sîn-bîng hing, tē-tsú kîng. | 神明香火興旺,信徒便窮困。勸人敬拜神明花費要節制,以免導致生活困窘。 |
18 | 收瀾收離離,明年招小弟。 | Siu-nuā siu-lī-lī, mê-nî tsio sió-tī. | 收口水收得乾乾淨淨,明年又可以招來一個小弟弟。臺灣民間習俗,嬰兒出生滿四個月的那一天,要舉行「收瀾」(收涎)的儀式,當天用紅線把12塊、24塊或48塊中間有圓孔的小餅乾串在嬰兒頸上,由母親抱著到親友鄰居處走動,親友掰下一塊口酥餅,在嬰兒嘴邊擦一、兩下,口中就一邊唸著這句吉祥話。過去農業社會重男輕女,故以「招小弟」祝福其家可再添男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