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類
有63筆,第1頁
序號 | 1 |
---|---|
詞目 | 𧌄蜅蠐 |
音讀 | am-poo-tsê |
華語釋義 | 蟬。動物名。俗稱「知了」。頭短體長,有兩隻突出的複眼,翅膀兩對,薄且透明。雄蟬腹部有發聲器,叫聲尖銳,夏天會連續叫個不停。 |
序號 | 2 |
---|---|
詞目 | 木蝨 |
音讀 | ba̍k-sat |
華語釋義 | 床蝨、臭蟲。身體呈橢圓且扁平,喜愛乾燥,白天大多藏在地板、牆壁或草蓆的縫隙,晚上則爬出來吸食人和牲畜的血,是一種會傳染疾病的寄生蟲。 |
序號 | 3 |
---|---|
詞目 | 蠓 |
音讀 | báng |
華語釋義 | 蚊子。昆蟲名。形體細長,胸部有一對翅膀和三對細長的腳。雄蚊主食花蜜和植物汁液,雌蚊吸人畜的血後產卵。卵產於水面,孵化為水生幼蟲孑孓。 |
序號 | 4 |
---|---|
詞目 | 蠓仔 |
音讀 | báng-á |
華語釋義 | 蚊子。昆蟲名。形體細長,胸部有一對翅膀和三對細長的腳。雄蚊主食花蜜和植物汁液,雌蚊吸人畜的血後產卵。卵產於水面,孵化為水生幼蟲孑孓。 |
序號 | 5 |
---|---|
詞目 | 蠓蟲 |
音讀 | báng-thâng |
華語釋義 | 泛指如蚊蚋之類會吸人畜血液的昆蟲。 |
序號 | 6 |
---|---|
詞目 | 米龜 |
音讀 | bí-ku |
華語釋義 | 米象。昆蟲類。是一種有名的貯穀害蟲,成蟲體長約二點五到三點五公釐,呈現深赤褐色,前胸背面和鞘翅有圓刻點。專門蛀食貯藏中的稻穀、麥粒、玉蜀黍等米糧,其中以幼蟲為害最嚴重。 |
序號 | 7 |
---|---|
詞目 | 米𧉟 |
音讀 | bí-tâi |
華語釋義 | 米蟲。生長在米或者穀類之中的小蟲。 |
序號 | 8 |
---|---|
詞目 | 米蟲 |
音讀 | bí-thâng |
華語釋義 | 蛀米的蟲。 比喻不事生產,徒然消耗米糧的人。 比喻操作米價的糧商。 |
序號 | 9 |
---|---|
詞目 | 尾蝶 |
音讀 | bué-ia̍h/bé-ia̍h |
華語釋義 | 蝴蝶、蚨蝶。昆蟲名。頭上有對複眼,兩隻單眼,複眼間細長的觸角司感覺。頭下方的口器,可伸長吸食花蜜。胸部著生三對步行腳,兩對翅膀。生長週分為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階段。種類繁多,約有九萬種,分布世界各地。 |
序號 | 10 |
---|---|
詞目 | 蜈蚣 |
音讀 | giâ-kang |
華語釋義 | 節肢動物。身體扁長,全身有許多體節,每一節上有對腳。第一對腳有毒爪,可射出毒液。常棲息在朽木或石縫中,捕食昆蟲為生。 |
序號 | 11 |
---|---|
詞目 | 牛螕 |
音讀 | gû-pi |
華語釋義 | 昆蟲名。體形為長橢圓形。胸腹部有花紋,夏季常出現於水邊。會吸食牛、馬血液,對牛、馬家畜為害甚大。 形容吝嗇的人,就像牛螕吸血一樣只有進沒有出。 |
序號 | 12 |
---|---|
詞目 | 牛屎龜 |
音讀 | gû-sái-ku |
華語釋義 | 大牛糞金龜、蜣螂。昆蟲名,全身黑色,胸部和腳有黑褐色的長毛,以動物的屍體或糞尿為食物,常把糞便滾成球形。 |
序號 | 13 |
---|---|
詞目 | 害蟲 |
音讀 | hāi-thâng |
華語釋義 | 會傷害農作物及各種樹木的昆蟲。 |
序號 | 14 |
---|---|
詞目 | 虎頭蜂 |
音讀 | hóo-thâu-phang |
華語釋義 | 胡蜂、黃蜂。昆蟲名。身上有黑黃相間的條紋,腹部尾端的螫針和毒腺相連接,螫人的時候會將毒液注入人體,使人致命。 |
序號 | 15 |
---|---|
詞目 | 胡蠅 |
音讀 | hôo-sîn |
華語釋義 | 蒼蠅。昆蟲名。夏天是繁殖季節,喜歡群集在腐臭的物體上。 |
序號 | 16 |
---|---|
詞目 | 火金蛄 |
音讀 | hué-kim-koo/hé-kim-koo |
華語釋義 | 螢火蟲。昆蟲,身體呈黃褐色,腹部尾端會發出燐光,白天藏在草叢裡,晚上才飛出來。 |
序號 | 17 |
---|---|
詞目 | 蛾仔 |
音讀 | ia̍h-á |
華語釋義 | 蛾。昆蟲名。鱗翅科昆蟲的總稱。與蝴蝶相似,但軀體較肥大、有細長的觸角、翅面多為灰白色、靜止時雙翼平放、大都屬於晝伏夜出等特質,則與蝴蝶相異,種類甚多。 |
序號 | 18 |
---|---|
詞目 | 蝶仔 |
音讀 | ia̍h-á |
華語釋義 | 蝴蝶、蚨蝶。昆蟲名。頭上有對複眼,兩隻單眼,複眼間細長的觸角司感覺。頭下方的口器,可伸長吸食花蜜。胸部著生三對步行腳,兩對翅膀。生長週分為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階段。種類繁多,約有九萬種,分布世界各地。 |
序號 | 19 |
---|---|
詞目 | 蝝替 |
音讀 | iân |
華語釋義 | 尚未長出翅膀的幼蟲。 |
序號 | 20 |
---|---|
詞目 | 虼蚤 |
音讀 | ka-tsáu |
華語釋義 | 跳蚤。昆蟲名。體形很小,暗褐色,後腿長而有力,善跳躍。多寄生在哺乳動物或禽鳥身上,吸吮血液為生。 |
序號 | 21 |
---|---|
詞目 | 虼蚻 |
音讀 | ka-tsua̍h |
華語釋義 | 蟑螂。昆蟲名。頭小下垂,身體扁平,有長絲狀觸角。腳粗有刺,後翅呈薄膜狀,折疊藏在前翅下。尾部有二條具感覺作用的尾毛。繁殖迅速,食害衣物、食品,是家居大害蟲。 |
序號 | 22 |
---|---|
詞目 | 狗蟻 |
音讀 | káu-hiā |
華語釋義 | 螞蟻。昆蟲名。身體小而長,全身呈黑或褐色,腹部為卵形,頭大,有觸角和一對複眼。一般行集團社會生活,有蟻后、工蟻、兵蟻之分。 |
序號 | 23 |
---|---|
詞目 | 狗蝨 |
音讀 | káu-sat |
華語釋義 | 狗蝨、蝨子。昆蟲名。寄生在狗身上的蝨子,體型極小,會吸取狗身上的血液為生,造成身體發癢。 |
序號 | 24 |
---|---|
詞目 | 雞母蟲 |
音讀 | ke-bó-thâng/kue-bó-thâng |
華語釋義 | 土蠶、蠐螬。金龜子的幼蟲。體肥色白,生活在土中,以植物的根莖為食,常危害農作物。因為以前人喜歡捉來餵食母雞,所以叫「雞母蟲」。後來也泛指生活在腐植土中,白白胖胖的大蟲。 |
序號 | 25 |
---|---|
詞目 | 雞𧉟 |
音讀 | ke-tâi/kue-tâi |
華語釋義 | 雞蝨。長在雞等家禽身上的小蟲。 |
序號 | 26 |
---|---|
詞目 | 牽牛 |
音讀 | khan-gû |
華語釋義 | 拉牛前進。 天牛。昆蟲的一種。 |
序號 | 27 |
---|---|
詞目 | 糠𧉟 |
音讀 | khng-tâi |
華語釋義 | 米糠中的小蟲。 |
序號 | 28 |
---|---|
詞目 | 金龜 |
音讀 | kim-ku |
華語釋義 | 金龜子。昆蟲名。背有甲殼,具光澤,前端有觸角。種類繁多,其形狀、大小、顏色及生活習性各不相同。 |
序號 | 29 |
---|---|
詞目 | 金蠅 |
音讀 | kim-sîn |
華語釋義 | 麗蠅。昆蟲名。屬於雙翅目麗蠅科,複眼呈紅褐色,身體為藍色,具有金屬光澤,所以又叫做「金蠅」。臺南玉井地區大多飼養做為幫助芒果花授粉的媒介昆蟲。 |
序號 | 30 |
---|---|
詞目 | 龜仔 |
音讀 | ku-á |
華語釋義 | 甲蟲,鞘翅目昆蟲的統稱。被稱為「龜仔」的通常是金龜子、瓢蟲、甲蟲。 |
序號 | 31 |
---|---|
詞目 | 龜蠅 |
音讀 | ku-sîn |
華語釋義 | 蚜蟲。動物名。喜歡棲息在植物的根、莖、葉上,以吸食汁液維生,而使植物枯萎,因此被視為害蟲。 |
序號 | 32 |
---|---|
詞目 | 躼跤蠓 |
音讀 | lò-kha-báng |
華語釋義 | 大蚊。俗稱長腳蚊,看似蚊子,但相對較大,六隻腳纖細又長。大蚊並不會吸血,有的只吸食水分,有的吸食植物汁液,有的吸食花蜜。 高個子。稱身材高的人。 |
序號 | 33 |
---|---|
詞目 | 娘仔 |
音讀 | niû-á |
華語釋義 | 指蠶。能吐絲,吃桑葉,蛻皮數次後,會作繭成蛹,化為蛾。 舊時稱呼小姐。 指少女。 指少婦或夫稱妻。 指女性的意中人。 |
序號 | 34 |
---|---|
詞目 | 娘仔繭 |
音讀 | niû-á-kián |
華語釋義 | 蠶繭。 |
序號 | 35 |
---|---|
詞目 | 烏蝛 |
音讀 | oo-bui |
華語釋義 | 臺灣鋏蠓、小黑蚊。昆蟲名。體長約一點五公釐,頭部黑色,觸角及口器深褐色,胸部、腹部呈黑褐色,翅脈黑色,翅及翅脈上都有短毛分布。只有雌成蟲才會吸血,症狀較一般蚊蟲叮咬明顯且嚴重。 |
序號 | 36 |
---|---|
詞目 | 烏龍仔 |
音讀 | oo-liông-á |
華語釋義 | 黃斑黑蟋蟀。昆蟲名。黑褐色,觸角很長,後腿粗大,善於跳躍。只有公蟋蟀才被養來做競鬥用。 |
序號 | 37 |
---|---|
詞目 | 蝴蝶 |
音讀 | ôo-tia̍p |
華語釋義 | 蚨蝶、胡蝶。昆蟲名。昆蟲名。頭上有對複眼,兩隻單眼,複眼間細長的觸角司感覺。頭下方的口器,可伸長吸食花蜜。胸部著生三對步行腳,兩對翅膀。生長週分為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階段。種類繁多,約有九萬種,分布世界各地。 |
序號 | 38 |
---|---|
詞目 | 白蟻 |
音讀 | pe̍h-hiā |
華語釋義 | 昆蟲名。產於熱帶及亞熱帶。外形似螞蟻,但是體色較淺,身體較柔軟,會蛀蝕木造的物品及衣服。 |
序號 | 39 |
---|---|
詞目 | 蜂 |
音讀 | 白 phang |
華語釋義 | 昆蟲名。頭部有兩個大複眼和三個單眼,視力強,有一對觸角。種類多,經常群聚生活,居於蜂巢中,有毒刺,會螫人。 |
序號 | 40 |
---|---|
詞目 | 蝨 |
音讀 | sat |
華語釋義 | 昆蟲名。頭小腹大,以吸食動物血液或植物體液為生,會傳染疾病。 |
序號 | 41 |
---|---|
詞目 | 蝨母 |
音讀 | sat-bó |
華語釋義 | 蝨子。昆蟲名。頭小,口突,腹大,無翅,以吸食動物血液或植物體液為生。會傳染疾病。常會因為音變的緣故而唸成「sap-bó」。 |
序號 | 42 |
---|---|
詞目 | 蟬 |
音讀 | siân |
華語釋義 | 昆蟲名。四翅薄而透明,雄蟬的腹胸交界處有發音器,能連續不斷發出聲音,雌蟬無鳴叫能力。幼蟲生長在土裡,吸食植物根部汁液,成熟後爬上樹幹羽化。 |
序號 | 43 |
---|---|
詞目 | 蟬仔 |
音讀 | siân-á |
華語釋義 | 蟬。昆蟲,雄的腹部有發音器能連續不斷發出聲音,雌的不發聲。幼蟲生長在土裡,長大吃食樹汁。 |
序號 | 44 |
---|---|
詞目 | 蟋蟀仔 |
音讀 | sih-sut-á |
華語釋義 | 蟋蟀。昆蟲名。黑褐色,觸角很長,後腿粗大,善於跳躍。只有公蟋蟀才被養來做競鬥用。 |
序號 | 45 |
---|---|
詞目 | 𧉟替 |
音讀 | tâi |
華語釋義 | 一種會附著於雞、鴨、鵝等家禽羽毛上的小蟲,米或糠放久了也會長出這種小蟲。 |
序號 | 46 |
---|---|
詞目 | 蟲 |
音讀 | 白 thâng |
華語釋義 | 昆蟲的總稱,口語用法中多特指無翅、無明顯足部的長軟小動物。 |
序號 | 47 |
---|---|
詞目 | 蟲豸 |
音讀 | thâng-thuā |
華語釋義 | 昆蟲的通稱。 |
序號 | 48 |
---|---|
詞目 | 蟲 |
音讀 | 文 thiông |
華語釋義 | 昆蟲的總稱,口語用法中多特指無翅、無明顯足部的長軟小動物。 |
序號 | 49 |
---|---|
詞目 | 杜猴 |
音讀 | tōo-kâu |
華語釋義 | 蟋蟀。昆蟲名。體型圓長,為黑褐色,觸角細長,後肢長大,很會跳躍。雄蟲翅膀上有發聲器,是利用兩翅摩擦發出聲音的。生性好鬥、怕光,會躲藏在泥土中或石礫下,以植物為食,是農作物的害蟲。 |
序號 | 50 |
---|---|
詞目 | 杜伯仔 |
音讀 | tōo-peh-á |
華語釋義 | 螻蛄。昆蟲名。身長約三公分,全身為褐色,體形較圓。前肢粗扁有力,擅長掘地,生活在泥土中。除了捕抓小型蟲子為食,也會吃農作物的嫩莖,因此被視為害蟲。 |
序號 | 詞目 | 音讀 | 華語釋義 |
---|---|---|---|
1 | 𧌄蜅蠐 | am-poo-tsê | 蟬。動物名。俗稱「知了」。頭短體長,有兩隻突出的複眼,翅膀兩對,薄且透明。雄蟬腹部有發聲器,叫聲尖銳,夏天會連續叫個不停。 |
2 | 木蝨 | ba̍k-sat | 床蝨、臭蟲。身體呈橢圓且扁平,喜愛乾燥,白天大多藏在地板、牆壁或草蓆的縫隙,晚上則爬出來吸食人和牲畜的血,是一種會傳染疾病的寄生蟲。 |
3 | 蠓 | báng | 蚊子。昆蟲名。形體細長,胸部有一對翅膀和三對細長的腳。雄蚊主食花蜜和植物汁液,雌蚊吸人畜的血後產卵。卵產於水面,孵化為水生幼蟲孑孓。 |
4 | 蠓仔 | báng-á | 蚊子。昆蟲名。形體細長,胸部有一對翅膀和三對細長的腳。雄蚊主食花蜜和植物汁液,雌蚊吸人畜的血後產卵。卵產於水面,孵化為水生幼蟲孑孓。 |
5 | 蠓蟲 | báng-thâng | 泛指如蚊蚋之類會吸人畜血液的昆蟲。 |
6 | 米龜 | bí-ku | 米象。昆蟲類。是一種有名的貯穀害蟲,成蟲體長約二點五到三點五公釐,呈現深赤褐色,前胸背面和鞘翅有圓刻點。專門蛀食貯藏中的稻穀、麥粒、玉蜀黍等米糧,其中以幼蟲為害最嚴重。 |
7 | 米𧉟 | bí-tâi | 米蟲。生長在米或者穀類之中的小蟲。 |
8 | 米蟲 | bí-thâng | 蛀米的蟲。 比喻不事生產,徒然消耗米糧的人。 比喻操作米價的糧商。 |
9 | 尾蝶 | bué-ia̍h/bé-ia̍h | 蝴蝶、蚨蝶。昆蟲名。頭上有對複眼,兩隻單眼,複眼間細長的觸角司感覺。頭下方的口器,可伸長吸食花蜜。胸部著生三對步行腳,兩對翅膀。生長週分為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階段。種類繁多,約有九萬種,分布世界各地。 |
10 | 蜈蚣 | giâ-kang | 節肢動物。身體扁長,全身有許多體節,每一節上有對腳。第一對腳有毒爪,可射出毒液。常棲息在朽木或石縫中,捕食昆蟲為生。 |
11 | 牛螕 | gû-pi | 昆蟲名。體形為長橢圓形。胸腹部有花紋,夏季常出現於水邊。會吸食牛、馬血液,對牛、馬家畜為害甚大。 形容吝嗇的人,就像牛螕吸血一樣只有進沒有出。 |
12 | 牛屎龜 | gû-sái-ku | 大牛糞金龜、蜣螂。昆蟲名,全身黑色,胸部和腳有黑褐色的長毛,以動物的屍體或糞尿為食物,常把糞便滾成球形。 |
13 | 害蟲 | hāi-thâng | 會傷害農作物及各種樹木的昆蟲。 |
14 | 虎頭蜂 | hóo-thâu-phang | 胡蜂、黃蜂。昆蟲名。身上有黑黃相間的條紋,腹部尾端的螫針和毒腺相連接,螫人的時候會將毒液注入人體,使人致命。 |
15 | 胡蠅 | hôo-sîn | 蒼蠅。昆蟲名。夏天是繁殖季節,喜歡群集在腐臭的物體上。 |
16 | 火金蛄 | hué-kim-koo/hé-kim-koo | 螢火蟲。昆蟲,身體呈黃褐色,腹部尾端會發出燐光,白天藏在草叢裡,晚上才飛出來。 |
17 | 蛾仔 | ia̍h-á | 蛾。昆蟲名。鱗翅科昆蟲的總稱。與蝴蝶相似,但軀體較肥大、有細長的觸角、翅面多為灰白色、靜止時雙翼平放、大都屬於晝伏夜出等特質,則與蝴蝶相異,種類甚多。 |
18 | 蝶仔 | ia̍h-á | 蝴蝶、蚨蝶。昆蟲名。頭上有對複眼,兩隻單眼,複眼間細長的觸角司感覺。頭下方的口器,可伸長吸食花蜜。胸部著生三對步行腳,兩對翅膀。生長週分為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階段。種類繁多,約有九萬種,分布世界各地。 |
19 | 蝝替 | iân | 尚未長出翅膀的幼蟲。 |
20 | 虼蚤 | ka-tsáu | 跳蚤。昆蟲名。體形很小,暗褐色,後腿長而有力,善跳躍。多寄生在哺乳動物或禽鳥身上,吸吮血液為生。 |
21 | 虼蚻 | ka-tsua̍h | 蟑螂。昆蟲名。頭小下垂,身體扁平,有長絲狀觸角。腳粗有刺,後翅呈薄膜狀,折疊藏在前翅下。尾部有二條具感覺作用的尾毛。繁殖迅速,食害衣物、食品,是家居大害蟲。 |
22 | 狗蟻 | káu-hiā | 螞蟻。昆蟲名。身體小而長,全身呈黑或褐色,腹部為卵形,頭大,有觸角和一對複眼。一般行集團社會生活,有蟻后、工蟻、兵蟻之分。 |
23 | 狗蝨 | káu-sat | 狗蝨、蝨子。昆蟲名。寄生在狗身上的蝨子,體型極小,會吸取狗身上的血液為生,造成身體發癢。 |
24 | 雞母蟲 | ke-bó-thâng/kue-bó-thâng | 土蠶、蠐螬。金龜子的幼蟲。體肥色白,生活在土中,以植物的根莖為食,常危害農作物。因為以前人喜歡捉來餵食母雞,所以叫「雞母蟲」。後來也泛指生活在腐植土中,白白胖胖的大蟲。 |
25 | 雞𧉟 | ke-tâi/kue-tâi | 雞蝨。長在雞等家禽身上的小蟲。 |
26 | 牽牛 | khan-gû | 拉牛前進。 天牛。昆蟲的一種。 |
27 | 糠𧉟 | khng-tâi | 米糠中的小蟲。 |
28 | 金龜 | kim-ku | 金龜子。昆蟲名。背有甲殼,具光澤,前端有觸角。種類繁多,其形狀、大小、顏色及生活習性各不相同。 |
29 | 金蠅 | kim-sîn | 麗蠅。昆蟲名。屬於雙翅目麗蠅科,複眼呈紅褐色,身體為藍色,具有金屬光澤,所以又叫做「金蠅」。臺南玉井地區大多飼養做為幫助芒果花授粉的媒介昆蟲。 |
30 | 龜仔 | ku-á | 甲蟲,鞘翅目昆蟲的統稱。被稱為「龜仔」的通常是金龜子、瓢蟲、甲蟲。 |
31 | 龜蠅 | ku-sîn | 蚜蟲。動物名。喜歡棲息在植物的根、莖、葉上,以吸食汁液維生,而使植物枯萎,因此被視為害蟲。 |
32 | 躼跤蠓 | lò-kha-báng | 大蚊。俗稱長腳蚊,看似蚊子,但相對較大,六隻腳纖細又長。大蚊並不會吸血,有的只吸食水分,有的吸食植物汁液,有的吸食花蜜。 高個子。稱身材高的人。 |
33 | 娘仔 | niû-á | 指蠶。能吐絲,吃桑葉,蛻皮數次後,會作繭成蛹,化為蛾。 舊時稱呼小姐。 指少女。 指少婦或夫稱妻。 指女性的意中人。 |
34 | 娘仔繭 | niû-á-kián | 蠶繭。 |
35 | 烏蝛 | oo-bui | 臺灣鋏蠓、小黑蚊。昆蟲名。體長約一點五公釐,頭部黑色,觸角及口器深褐色,胸部、腹部呈黑褐色,翅脈黑色,翅及翅脈上都有短毛分布。只有雌成蟲才會吸血,症狀較一般蚊蟲叮咬明顯且嚴重。 |
36 | 烏龍仔 | oo-liông-á | 黃斑黑蟋蟀。昆蟲名。黑褐色,觸角很長,後腿粗大,善於跳躍。只有公蟋蟀才被養來做競鬥用。 |
37 | 蝴蝶 | ôo-tia̍p | 蚨蝶、胡蝶。昆蟲名。昆蟲名。頭上有對複眼,兩隻單眼,複眼間細長的觸角司感覺。頭下方的口器,可伸長吸食花蜜。胸部著生三對步行腳,兩對翅膀。生長週分為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階段。種類繁多,約有九萬種,分布世界各地。 |
38 | 白蟻 | pe̍h-hiā | 昆蟲名。產於熱帶及亞熱帶。外形似螞蟻,但是體色較淺,身體較柔軟,會蛀蝕木造的物品及衣服。 |
39 | 蜂 | 白 phang | 昆蟲名。頭部有兩個大複眼和三個單眼,視力強,有一對觸角。種類多,經常群聚生活,居於蜂巢中,有毒刺,會螫人。 |
40 | 蝨 | sat | 昆蟲名。頭小腹大,以吸食動物血液或植物體液為生,會傳染疾病。 |
41 | 蝨母 | sat-bó | 蝨子。昆蟲名。頭小,口突,腹大,無翅,以吸食動物血液或植物體液為生。會傳染疾病。常會因為音變的緣故而唸成「sap-bó」。 |
42 | 蟬 | siân | 昆蟲名。四翅薄而透明,雄蟬的腹胸交界處有發音器,能連續不斷發出聲音,雌蟬無鳴叫能力。幼蟲生長在土裡,吸食植物根部汁液,成熟後爬上樹幹羽化。 |
43 | 蟬仔 | siân-á | 蟬。昆蟲,雄的腹部有發音器能連續不斷發出聲音,雌的不發聲。幼蟲生長在土裡,長大吃食樹汁。 |
44 | 蟋蟀仔 | sih-sut-á | 蟋蟀。昆蟲名。黑褐色,觸角很長,後腿粗大,善於跳躍。只有公蟋蟀才被養來做競鬥用。 |
45 | 𧉟替 | tâi | 一種會附著於雞、鴨、鵝等家禽羽毛上的小蟲,米或糠放久了也會長出這種小蟲。 |
46 | 蟲 | 白 thâng | 昆蟲的總稱,口語用法中多特指無翅、無明顯足部的長軟小動物。 |
47 | 蟲豸 | thâng-thuā | 昆蟲的通稱。 |
48 | 蟲 | 文 thiông | 昆蟲的總稱,口語用法中多特指無翅、無明顯足部的長軟小動物。 |
49 | 杜猴 | tōo-kâu | 蟋蟀。昆蟲名。體型圓長,為黑褐色,觸角細長,後肢長大,很會跳躍。雄蟲翅膀上有發聲器,是利用兩翅摩擦發出聲音的。生性好鬥、怕光,會躲藏在泥土中或石礫下,以植物為食,是農作物的害蟲。 |
50 | 杜伯仔 | tōo-peh-á | 螻蛄。昆蟲名。身長約三公分,全身為褐色,體形較圓。前肢粗扁有力,擅長掘地,生活在泥土中。除了捕抓小型蟲子為食,也會吃農作物的嫩莖,因此被視為害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