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環境
有104筆,第2頁
| 序號 | 21 | 
|---|---|
| 詞目 | 環境 | 
| 音讀 | khuân-kíng | 
| 華語釋義 | 周圍地方的狀況。 泛指地表上影響人類及其他生物賴以生活、生存的空間、資源以和其他相關的綜合事物。 | 
| 序號 | 22 | 
|---|---|
| 詞目 | 宮 | 
| 音讀 | 文 kiong | 
| 華語釋義 | 房舍、住宅。 | 
| 序號 | 23 | 
|---|---|
| 詞目 | 公園 | 
| 音讀 | kong-hn̂g | 
| 華語釋義 | 經過規劃處理或保留其自然狀態,以做為民眾戶外遊憩及享受大自然的特定場所。 | 
| 序號 | 24 | 
|---|---|
| 詞目 | 廣 | 
| 音讀 | 文 kóng | 
| 華語釋義 | 寬大、寬闊。 | 
| 序號 | 25 | 
|---|---|
| 詞目 | 里 | 
| 音讀 | lí | 
| 華語釋義 | 行政區域名。指居所、居處或聚落。 計算長度的單位。古代以三百六十步為一里,現今一里等於五百公尺,一公里等於一千公尺,也等於三千三百台尺。 | 
| 序號 | 26 | 
|---|---|
| 詞目 | 涼亭 | 
| 音讀 | liâng-tîng | 
| 華語釋義 | 供行人休息或避雨的亭子。 | 
| 序號 | 27 | 
|---|---|
| 詞目 | 樂園 | 
| 音讀 | lo̍k-hn̂g | 
| 華語釋義 | 幸福安樂的園地。 供人遊樂的場所。 | 
| 序號 | 28 | 
|---|---|
| 詞目 | 農場 | 
| 音讀 | lông-tiûnn | 
| 華語釋義 | 大規模栽培農產品或改良品種的場所。 | 
| 序號 | 29 | 
|---|---|
| 詞目 | 農村 | 
| 音讀 | lông-tshun | 
| 華語釋義 | 農民聚居的村落。 | 
| 序號 | 30 | 
|---|---|
| 詞目 | 烏暗 | 
| 音讀 | oo-àm | 
| 華語釋義 | 黑暗、不明亮。 比喻風氣腐爛、敗壞,沒有公理正義。 | 
| 序號 | 31 | 
|---|---|
| 詞目 | 僻靜 | 
| 音讀 | phiah-tsīng | 
| 華語釋義 | 形容地方偏僻而寂靜。 | 
| 序號 | 32 | 
|---|---|
| 詞目 | 偏僻 | 
| 音讀 | phian-phiah | 
| 華語釋義 | 偏離某一地區的中心位置或距主要部分較遠。 | 
| 序號 | 33 | 
|---|---|
| 詞目 | 噴水池 | 
| 音讀 | phùn-tsuí-tî | 
| 華語釋義 | 為點綴周遭環境而裝設的人造噴水設備的池子。 | 
| 序號 | 34 | 
|---|---|
| 詞目 | 埤 | 
| 音讀 | pi | 
| 華語釋義 | 低窪潮溼之處,也特指灌溉用的貯水池。 | 
| 序號 | 35 | 
|---|---|
| 詞目 | 佈置 | 
| 音讀 | pòo-tì | 
| 華語釋義 | 分佈安排。 | 
| 序號 | 36 | 
|---|---|
| 詞目 | 社 | 
| 音讀 | siā | 
| 華語釋義 | 公共聚落。 部落。 為工作、生活或共同目標結合成的組織、團體。 泛指公司行號。 | 
| 序號 | 37 | 
|---|---|
| 詞目 | 社頭 | 
| 音讀 | siā-thâu | 
| 華語釋義 | 村落。鄉民居住聚集的地方。原指平埔族聚落,謂之「番社」(huan-siā),今臺灣各地有許多以社為名的地名,如「東社」(tang-siā)、「西社」(sai-siā)、「社頭」(siā-thâu)、「社口」(siā-kháu)等,均與番社有關。 地名。在彰化縣境內,當地以蕭為大姓,所以當地有句諺語「社頭蕭了了」(Siā-thâu Siau--liáu-liáu),表示社頭姓蕭的很多。 | 
| 序號 | 38 | 
|---|---|
| 詞目 | 城 | 
| 音讀 | 白 siânn | 
| 華語釋義 | 城牆。 都市。指範圍大、人口多,為文化、政治、經濟的都市。相對於「鄉」(hiong)。 城池。 | 
| 序號 | 39 | 
|---|---|
| 詞目 | 城市 | 
| 音讀 | siânn-tshī | 
| 華語釋義 | 都市。人口集中,工商業發達,居民多為外來人口,通常是周圍地區的經濟、政治、文化及流行中心。 | 
| 序號 | 40 | 
|---|---|
| 詞目 | 城 | 
| 音讀 | 文 sîng | 
| 華語釋義 | 釋義參見【城】siânn 條。 | 
| 序號 | 詞目 | 音讀 | 華語釋義 | 
|---|---|---|---|
| 21 | 環境 | khuân-kíng | 周圍地方的狀況。 泛指地表上影響人類及其他生物賴以生活、生存的空間、資源以和其他相關的綜合事物。 | 
| 22 | 宮 | 文 kiong | 房舍、住宅。 | 
| 23 | 公園 | kong-hn̂g | 經過規劃處理或保留其自然狀態,以做為民眾戶外遊憩及享受大自然的特定場所。 | 
| 24 | 廣 | 文 kóng | 寬大、寬闊。 | 
| 25 | 里 | lí | 行政區域名。指居所、居處或聚落。 計算長度的單位。古代以三百六十步為一里,現今一里等於五百公尺,一公里等於一千公尺,也等於三千三百台尺。 | 
| 26 | 涼亭 | liâng-tîng | 供行人休息或避雨的亭子。 | 
| 27 | 樂園 | lo̍k-hn̂g | 幸福安樂的園地。 供人遊樂的場所。 | 
| 28 | 農場 | lông-tiûnn | 大規模栽培農產品或改良品種的場所。 | 
| 29 | 農村 | lông-tshun | 農民聚居的村落。 | 
| 30 | 烏暗 | oo-àm | 黑暗、不明亮。 比喻風氣腐爛、敗壞,沒有公理正義。 | 
| 31 | 僻靜 | phiah-tsīng | 形容地方偏僻而寂靜。 | 
| 32 | 偏僻 | phian-phiah | 偏離某一地區的中心位置或距主要部分較遠。 | 
| 33 | 噴水池 | phùn-tsuí-tî | 為點綴周遭環境而裝設的人造噴水設備的池子。 | 
| 34 | 埤 | pi | 低窪潮溼之處,也特指灌溉用的貯水池。 | 
| 35 | 佈置 | pòo-tì | 分佈安排。 | 
| 36 | 社 | siā | 公共聚落。 部落。 為工作、生活或共同目標結合成的組織、團體。 泛指公司行號。 | 
| 37 | 社頭 | siā-thâu | 村落。鄉民居住聚集的地方。原指平埔族聚落,謂之「番社」(huan-siā),今臺灣各地有許多以社為名的地名,如「東社」(tang-siā)、「西社」(sai-siā)、「社頭」(siā-thâu)、「社口」(siā-kháu)等,均與番社有關。 地名。在彰化縣境內,當地以蕭為大姓,所以當地有句諺語「社頭蕭了了」(Siā-thâu Siau--liáu-liáu),表示社頭姓蕭的很多。 | 
| 38 | 城 | 白 siânn | 城牆。 都市。指範圍大、人口多,為文化、政治、經濟的都市。相對於「鄉」(hiong)。 城池。 | 
| 39 | 城市 | siânn-tshī | 都市。人口集中,工商業發達,居民多為外來人口,通常是周圍地區的經濟、政治、文化及流行中心。 | 
| 40 | 城 | 文 sîng | 釋義參見【城】siânn 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