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
|
毛蟹
|
môo-hē
|
淡水螃蟹的一種。甲殼類動物。全身布滿甲殼,螯及腳上覆短毛。有五對腳,第一對為螯,是用來捕捉食物或攻擊敵人。可供食用。
|
402
|
毛呼
|
môo-honn
|
農曆七月盂蘭盆會祭鬼用的一種沒包餡料的糕點。
|
403
|
蘑菇
|
môo-koo
|
蕈菇類。生長在枯樹幹上,蓋小柄大,味道鮮美,可作食品,品目不一。
|
404
|
麻
|
白
muâ
|
桑本科植物的總稱,草本植物,莖部強韌,纖維長,可為紡織材料,果實可榨油或做為飼料。
喪服、孝服的名稱,是用「麻」的粗纖維做成的。
芝麻。
|
405
|
鰻
|
muâ
|
魚類。身體為細長圓柱狀,頭尖,皮厚,富黏液,滑溜難抓。背面黑,腹側白,無腹鰭;背鰭、臀鰭和尾鰭連在一起。生活在淡水中,游至海中產卵。
|
406
|
麻穎
|
muâ-ínn
|
黃麻的嫩芽,盛產於夏季,臺灣中部地區常用來煮湯。
|
407
|
麻油
|
muâ-iû
|
用芝麻種子榨取的油,可供食用和照明。
|
408
|
麻油酒
|
muâ-iû-tsiú
|
麻油雞。以薑及大量的麻油、米酒燉雞,是一道常見食補,產婦坐月子時必備的藥膳。
|
409
|
麻粩
|
muâ-láu
|
麻團。一種用糯米製成的食品。內裡中空,經過油炸之後,再裹以芝麻,是節日祭拜時常用的供品。
|
410
|
麻虱目
|
muâ-sat-ba̍k
|
虱目魚。魚類。體呈紡錘形,側扁,為臺灣淡鹹水養殖魚中的名種。
|
411
|
麻竹
|
muâ-tik
|
禾本科植物。枝幹巨大,莖高達二十餘公尺,徑三十公分許。葉長可達三十公分。端午節包粽子所用的竹葉以麻竹葉為佳,因為它的韌度較好,所包的粽子有一股清香的竹葉味。麻竹的地下莖所生的嫩芽即麻竹筍,可供食用。
|
412
|
麻竹筍
|
muâ-tik-sún
|
麻竹所生的筍子。筍殼為深色,有絨毛,形體比其他種的筍子壯碩。生長快速,一天可以長半尺長,纖維比較粗,可以製成筍乾、筍尾、筍絲、筍片、醬筍。
|
413
|
麻糍
|
muâ-tsî
|
餈粑、麻糬。一種傳統的米食,做法有兩種,一種是將糯米浸泡之後磨成漿,然後將水分瀝乾,變成米胚,再把米胚蒸熟就完成了。另外一種是將糯米煮成飯之後,直接將糯米飯放入舂臼捶打,讓飯變成糊狀的飯糰。吃的時候可以沾糖粉或花生粉。
|
414
|
糜
|
muâi/bê
|
稀飯。
像稀飯一樣糊糊的東西。
|
415
|
梅
|
白
muê/m̂
|
木本植物。性質耐寒,葉成卵形,於春冬之際開花,花瓣五片,紅或白色。果實味道極酸,常做成各種醃漬品。
|
416
|
梅仔
|
muê-á/m̂-á
|
梅子。梅樹的果實。是一種核果,味道酸,可以醃製成蜜餞,生津止渴。
|
417
|
梅仔餅
|
muê-á-piánn/m̂-á-piánn
|
將梅實搗碎,混合香粉、甘草粉、糖等物品,將其放入直徑約五、六公分的圓形模板裡,壓縮成小圓餅,取出乾燥後,就成為「梅仔餅」。
|
418
|
糜飯
|
muê-pn̄g/bê-pn̄g
|
稀飯和乾飯,常用來泛稱三餐。
|
419
|
林菝仔
|
ná-pua̍t-á
|
番石榴、芭樂。瓜果類。葉對生,花白色,可以食用,富含維生素C。
|
420
|
荔枝
|
nāi-tsi
|
水果名。呈球形或卵圓形,外皮有紋狀,果肉白色多汁,味道甘美。其極品有名「玉荷包」者,價格甚為昂貴。
|
421
|
黃魚
|
n̂g-hî/n̂g-hû
|
魚名。多分佈在中國大陸東南海域,體側及背部灰黃色,腹部金黃色,肉質鮮美,各種烹調皆適宜,臺灣沿海較少見,馬祖海域較常捕獲。目前市面上販售者大多為養殖的黃魚。
|
422
|
黃豆
|
n̂g-tāu
|
大豆。曬乾的毛豆。表皮呈現黃色的豆類,可用來製做豆腐、豆漿等食物。
|
423
|
黃酒
|
n̂g-tsiú
|
以糯米、大米或黍米加紅麴釀成的酒,因顏色偏黃,故稱黃酒。有許多種類,除名為「黃酒」者外,紹興酒亦為黃酒的一種。
|
424
|
𩵱替
|
ngóo
|
馬鱍魚。魚類。喜歡棲息在沙泥底質地形中,在臺灣沿岸、河口、紅樹林等半淡鹹水域中可以看到蹤跡。每年秋末到來年初春是主要的漁期,是高經濟價值魚種。
|
425
|
五香
|
ngóo-hiang
|
指茴香、花椒、八角、桂皮、丁香五種香料,是烹調食物時所添加的佐料。
|
426
|
五仁
|
ngóo-jîn/ngóo-lîn
|
插科打諢。形容人行為滑稽、詼諧,逗人發笑。
詼諧的笑話。
一種由五種果仁綜合而成的餡料。
|
427
|
五加皮
|
ngóo-ka-pî
|
以五加樹的根部的樹皮所泡製而成的藥酒。藥性辛溫無毒,有袪風溼、強筋骨的功效,可治疝氣、腹病及陽痿。
|
428
|
五穀
|
ngóo-kok
|
泛指各種主要的穀物。普通說法以稻、小米、高梁、大麥、豆類為五穀。
|
429
|
五柳居
|
ngóo-liú-ki/ngóo-liú-ku
|
糖醋魚。菜餚名稱,一種臺灣閩南菜系的糖醋魚烹調法。
|
430
|
糧
|
niû
|
穀類食物。
田稅。
|
431
|
糧草
|
niû-tsháu
|
軍中人、馬所吃的糧食與草料。
|
432
|
軟絲仔
|
nńg-si-á
|
萊氏擬烏賊的俗稱。軟體動物。身體兩側有兩片寬大的肉鰭,兩鰭在尾部相接,體內有寬大的透明角質內殼,棲息於淺海礁岩區,為臺灣東北角著名的頭足類海鮮。
|
433
|
卵
|
白
nn̄g
|
鳥類和爬蟲類為繁殖後代所生下來的蛋。
|
434
|
卵仁
|
nn̄g-jîn/nn̄g-lîn
|
蛋黃。鳥類卵裡的黃色膠狀物體。幼鳥由此發育生長。
|
435
|
卵包
|
nn̄g-pau
|
荷包蛋。
|
436
|
卵清
|
nn̄g-tshing
|
蛋白。包在蛋黃外面的透明黏液,是未孵化幼鳥的養料來源。
|
437
|
蚵替
|
ô
|
牡蠣。軟體動物。右殼小而且薄,左殼大而且凸,生長於淺海泥沙之中。肉質細嫩鮮美。
|
438
|
蚵仔
|
ô-á
|
牡蠣、蠔。軟體動物。具雙殼,右殼小而薄,左殼大而凸,產於淺海泥沙中,肉味美,營養豐富。
|
439
|
蚵仔麵線
|
ô-á-mī-suànn
|
一種地方小吃,將蒸過的土黃色麵線煮成糊狀,加入裹粉略微煮過的青蚵,有時也加入大腸,是十分具有臺灣特色的美味小吃。
|
440
|
蚵仔煎
|
ô-á-tsian
|
臺灣著名的小吃。用鮮蚵加上地瓜粉,摻水攪和至濃稀適度,放進平底鍋裡和青菜、雞蛋等一起油煎。
|
441
|
蚵炱
|
ô-te
|
一種油炸的地方小吃,將鮮蠔摻上豆芽菜、韮菜,裹以麵粉漿,下鍋炸成圓扁形,吃的時候沾上醬料,酥脆可口。
|
442
|
王梨
|
ông-lâi
|
鳳梨。瓜果類。原產南美洲,臺灣於清代康熙末年開始栽培。鳳梨一年四季都有生產,但生產旺季在四至八月。依照民間習俗,在商家開市拜拜或候選人競選時,大家總是拿鳳梨來祈福,因為它除了食用外,還存有閩南語「旺來」的吉祥含意。
|
443
|
烏甕串
|
oo-àng-tshǹg
|
北方黑鮪、黑鮪。魚類。體型最長約可至三公尺,胸鰭特短,腹白,眼眶小,體側有十數條淡色橫紋帶,在北太平洋海域洄游。因背部黑如墨,體大如甕,故稱為「烏甕串」。為世界上最大的鮪類。肉質鮮美,營養價值高,肚肉更是生魚片中極品。是屏東東港地區的三寶之一。
|
444
|
烏魚
|
oo-hî/oo-hû
|
鯔魚、鱧魚。魚類。體形圓長,頭部和背部扁平,眼皮厚,體長約三十到八十公分,多生於鹹淡水交界的河口,也可以人工養殖。每年冬季洄游到臺灣南部西岸產卵,漁民捕獲烏魚,取出魚卵曬成烏魚子,是昂貴的食材,也是漁民重要收入。
|
445
|
烏魚鰾
|
oo-hî-piō/oo-hû-piō
|
公烏魚的精囊。和「烏魚子」(oo-hî-tsí)皆是廣受大眾喜愛的高貴料理食材。
|
446
|
烏魚子
|
oo-hî-tsí/oo-hû-tsí
|
臺灣南部的名產之一。取雌烏魚的卵清洗後用針將魚卵的血管刺破除去血液,然後灑少量的鹽,排在木板上輕輕壓扁,隔天曬太陽、風乾後再壓扁,乾燥五、六天後就可做成。
|
447
|
烏格仔
|
oo-keh-á
|
黑鯛。魚類。體長可達五十公分,體側扁,有若干黑色縱帶。幼魚時全為雄性,長到三、四年後才變為雌性。屬溫、熱帶沿岸雜食性底棲魚類,以貝類、蝦類、海藻類等為食。是高級海產魚類。
|
448
|
烏骨雞
|
oo-kut-ke/oo-kut-kue
|
雞的品種之一,皮、骨都是黑色的,常用來燉補藥。
|
449
|
烏龍茶
|
oo-liông-tê
|
主要產於廣東、福建、臺灣三地的半發酵茶,發酵程度達百分之六十到七十。是臺灣最早製造銷售的茶葉,在歐美頗受歡迎。南投縣鹿谷鄉凍頂山所產的凍頂烏龍茶以及新竹縣北埔鄉、峨眉鄉所產的白毫心烏龍茶(又稱椪風茶或東方美人茶)頗富盛名。
|
450
|
烏麻仔
|
oo-muâ-á
|
植物名,通稱芝麻,種子為黑色。
胡麻的種子。
|
451
|
烏麻油
|
oo-muâ-iû
|
胡麻油。從胡麻的種子中所提煉出來的精製油。可以做為製藥輔助劑、肌肉注射劑的溶媒,具有營養補助、助瀉、滑潤、潤膚的功效。
|
452
|
烏梅仔酒
|
oo-muê-á-tsiú/oo-m̂-á-tsiú
|
烏梅酒。以李子、梅子為材料釀製的酒。帶有甜味。酒精濃度為百分之十六。
|
453
|
烏璇石
|
oo-suān-tsio̍h
|
黑鑽石。瓜果類。一種蓮霧的品種。產於高雄市六龜區,果形大,無子多汁,果色深紅,甜度高,為了與屏東產的「烏真珠」(oo-tsin-tsu)一別苗頭,故命名為「烏璇石」。
|
454
|
烏豆
|
oo-tāu
|
黑豆。草本豆科植物。莢果有短柄,扁平線狀呈長橢圓形。可製成醬油做為調味料,或於中醫入藥,有解毒利尿的功效。
|
455
|
烏糖
|
oo-thn̂g
|
紅糖。糖的一種,深褐色,可供食用。
|
456
|
烏糖粿
|
oo-thn̂g-kué/oo-thn̂g-ké
|
黑糖糕。主要以黑糖漿做成。原是澎湖人用來祭祖或拜神的節慶食品,和臺灣的「發粿」(huat-kué)意思相同,象徵發財。是澎湖很受歡迎的名特產。
|
457
|
烏甜仔菜
|
oo-tinn-á-tshài
|
龍葵。草本植物。葉互生,橢圓形,葉緣也有呈波狀,花白色,漿果球形,成熟時為黑色。可用做藥物。嫩葉為一種野生蔬菜,炒或作湯皆可。
|
458
|
烏鯧
|
oo-tshiunn
|
黑鯧魚。魚類。身體的形狀像白鯧魚一樣呈現菱形,顏色為灰黑色。是立夏時節的重要漁獲品,主要的捕獲地點是在彰化附近的海域。
|
459
|
烏醋
|
oo-tshòo
|
黑醋。顏色呈黑色的醋。成分包括釀造醋、糖、鹽、麥芽、蔬菜、果實、香辛調味料等。
|
460
|
烏真珠
|
oo-tsin-tsu
|
黑珍珠。瓜果類。一種蓮霧品種的外號。盛產於屏東縣林邊鄉。因汁多,味甜,果皮顏色紅中帶黑,而且發亮,所以稱為「烏真珠」,是名貴的水果。
|
461
|
烏棗
|
oo-tsó
|
黑棗。瓜果類。呈球形或橢圓形,原色為黃色,貯藏一段時間後就會變成黑褐色,味甜。可食及作藥用。
|
462
|
芋仔
|
ōo-á
|
植物名。多年生草本。地下莖呈圓形或橢圓形,俗稱「芋頭」,含有豐富的澱粉質,為一般我們食用的部分。其地上莖稱芋稈(ōo-kuáinn),可做蔬菜。
|
463
|
芋圓
|
ōo-înn
|
臺灣著名的小吃。將地瓜粉加入芋泥中製成。芋圓以滾水煮熟後,通常加入糖水之中食用。
|
464
|
芋粿
|
ōo-kué/ōo-ké
|
臺灣小吃的一種。以米漿和芋頭為主要材料,蒸熟後食用。
|
465
|
芋粿曲
|
ōo-kué-khiau/ōo-ké-khiau
|
用芋頭、在來米、紅蔥頭、蝦米等,蒸製而成的一種食品。形狀如弧形而得名。
|
466
|
芋泥
|
ōo-nî
|
把芋頭去皮蒸熟後,加入糖、油等調味料搗成泥狀而成的一種食品。
|
467
|
芋冰
|
ōo-ping
|
指用芋頭製成的冰棒或冰品,或者特指芋頭口味的冰淇淋。
|
468
|
巴郎
|
pa-lang
|
竹筴魚、四破。魚類。為「真鰺」(竹筴魚)和「藍圓鰺」(四破)的混稱,成魚長度大約為三十公分,以小型蝦蟹類為食,棲息在海底礁石上方的水面海域,一般以外銷日本鮮售為主。
|
469
|
排骨酥
|
pâi-kut-soo
|
一種食品。將小塊排骨醃過之後,再裹粉油炸即成,但通常會再加工煮成羹湯。
|
470
|
斑節蝦
|
pan-tsat-hê
|
甲殼類動物。蝦子的一種。身體上有黑褐色和白色斑點,尾鰭上有藍色和黃色條紋,肉質鮮美,蛋白質豐富。
|
471
|
板膋
|
pán-lâ
|
板油。豬的體腔內壁呈板狀的脂肪。
|
472
|
放屁豆
|
pàng-phuì-tāu
|
豆類。可採食,也可榨油。多分布在印度東部和埃及,臺灣各地也常可見到零星栽培。因為食用過後,會使人放屁,所以在南部又叫「放屁豆仔」。
|
473
|
八珍
|
pat-tin
|
漢方藥劑的名稱,包含:當歸、川芎、白芍、熟地、人參、白朮、茯苓、甘草。
三八。形容人的言行不莊重。
|
474
|
包仔
|
pau-á
|
包子。用麵皮包餡,蒸熟可吃的食品。
|
475
|
鮑魚
|
pau-hî/pau-hû
|
黑鮑、石決明。軟體動物。外殼為橢圓形,肉為扁平形狀像耳朵,生活在淺海岩礁底,肉可食,外殼可入藥。
|
476
|
包種茶
|
pau-tsióng-tê
|
一種半醱酵茶。茶葉經烘焙製程後,以方形毛邊紙兩片內外相襯,放入茶葉四兩,包成長方形細方包,包外蓋上茶名及行號印章,此為包種茶之由來,以「文山包種茶」而聞名。
|
477
|
八角
|
peh-kak/pueh-kak
|
八角茴香的果實。茶褐色,呈星狀排列,一般多用作食品的佐料。
|
478
|
白肉
|
pe̍h-bah
|
肥肉。
形容皮膚白。
|
479
|
白木耳
|
pe̍h-bo̍k-ní
|
銀耳。蕈菇類植物。性喜潮溼多雨之處,形體呈雞冠形或耳狀,外表有平滑柔軟的膠質褶襞保護著。
|
480
|
白柚
|
pe̍h-iū
|
瓜果類。一種肉白汁多的柚子品種,形狀渾圓,體積比文旦大。
|
481
|
白仁
|
pe̍h-jîn/pe̍h-lîn
|
眼白、白眼球。
蛋白。
|
482
|
白韭菜
|
pe̍h-kú-tshài
|
韭黃,葉菜類。以遮光方式培育出來的韭菜,因為未行光合作用,所以顏色偏白黃,因此得名。
|
483
|
白滾水
|
pe̍h-kún-tsuí
|
不添加其他物而且經過煮沸的開水。
|
484
|
白麻
|
pe̍h-muâ
|
白芝麻。
|
485
|
白麻油
|
pe̍h-muâ-iû
|
芝麻油。用白芝麻的種子所榨取的油。
|
486
|
白腹仔
|
pe̍h-pak-á
|
臺灣馬加鰆。魚類。體型長而扁,魚腹部位呈銀白色,魚身長大約三十至四十公分左右,是一種經濟價值高的食用魚。
|
487
|
白飯
|
pe̍h-pn̄g
|
白米飯。
|
488
|
白糖
|
pe̍h-thn̂g
|
白砂糖。
|
489
|
白糖蔥
|
pe̍h-thn̂g-tshang
|
一種古早的小吃,用特選白糖,加一點檸檬,即可拉出延展性極高的黏糖膠,風乾變硬後再將其切成段,即可食用。
|
490
|
白菜
|
pe̍h-tshài
|
大白菜。葉菜類,又稱結球白菜。一種可食用的蔬菜,莖扁薄而白,葉闊大,呈淡綠色。
|
491
|
白鯧
|
pe̍h-tshiunn
|
白鯧魚。魚類。體為側扁橢圓形,上下頜有細齒,主鰓蓋骨有鋸齒緣,或光滑。有背鰭一枚,尾鰭深分叉。非純白色,背部為淡淡的青黑色,腹部色較淡。
|
492
|
白醋
|
pe̍h-tshòo
|
顏色透明的醋,成分包括米、酒精等。
|
493
|
白汫無味
|
pe̍h-tsiánn-bô-bī
|
指食物味道淡,沒什麼滋味。
平淡無奇。指事物平凡,沒什麼特別。
|
494
|
白帶魚
|
pe̍h-tuà-hî/pe̍h-tuà-hû
|
魚類。體特長,兩側扁平,如同帶子,色銀白,無腹鰭。
|
495
|
拍某菜
|
phah-bóo-tshài
|
茼蒿。植物名。菊科茼蒿屬,一年生草本。高至70公分,葉互生,邊緣有不規則羽狀分裂。頭狀花序,花黃色或白色。嫩莖及葉可食,為臺灣地區冬季盛產蔬菜之一。一般常用來搭配火鍋或鹹湯圓,由於莖葉的水分多,煮過後會大量失水,只剩一點點,會讓丈夫誤以為被妻子吃掉,所以舊時又稱之為「拍某菜」。
|
496
|
覆菜
|
phak-tshài
|
梅干菜。原料是新鮮大芥菜,經日曬、鹽醃,裝在缸中倒立貯放,經長期發酵作用,使其成為獨特風味的鹹酸菜。
|
497
|
蜂蜜
|
phang-bi̍t
|
蜜蜂採花液所釀成的黃白色黏稠蜜汁,可供食用和藥用。
|
498
|
芳瓜
|
phang-kue
|
香瓜。瓜果類。一年生蔓生草本,原產於熱帶地方的印度和非洲一帶,可以食用。因為果實帶有香氣,所以稱「芳瓜」。
|
499
|
芳料
|
phang-liāu
|
香料。含有香味的配料。
|
500
|
冇蟳
|
phànn-tsîm
|
沒有蟹黃的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