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器具、活動

有414筆,第1頁

序號1安靈
序號 1
詞目 安靈
音讀 an-lîng
華語釋義 傳統喪葬禮俗中的一項儀式。意指將靈柩落葬之後,把迎回的靈位設於靈桌之上。
序號2安宅
序號 2
詞目 安宅
音讀 an-the̍h
華語釋義 新居落成或家中不平安時,祭拜天地以求平安。 地名。澎湖縣馬公市地名,舊名「宅跤嶼」(The̍h-kha-sū)。
序號3安床
序號 3
詞目 安床
音讀 an-tshn̂g
華語釋義 結婚的時候擇日安置新的床位。
序號4案桌
序號 4
詞目 案桌
音讀 àn-toh
華語釋義 置於神佛前之供桌。
序號5尪架桌
序號 5
詞目 尪架桌
音讀 ang-kè-toh
華語釋義 祭桌。擺設祭品以祭祀神明、供奉祖先的桌子。
序號6肉粽
序號 6
詞目 肉粽
音讀 bah-tsàng
華語釋義 用竹葉或月桃葉等包裹糯米、肉、香菇等食料,然後蒸煮製成的食品,是端午節的節慶食品。
序號7肉粽節
序號 7
詞目 肉粽節
音讀 Bah-tsàng-tseh/Bah-tsàng-tsueh
華語釋義 端午節、五月節。與春節、中秋節並列為民間三大傳統節日之一。有吃粽子和龍舟競渡等風俗,也有插蒲艾、喝雄黃酒、掛鍾馗像來除瘟辟邪。
序號8米糕糜
序號 8
詞目 米糕糜
音讀 bí-ko-muê/bí-ko-bê
華語釋義 糯米粥。是將糯米和桂圓、砂糖、紅棗等佐料一同蒸煮、炊燉後的粥品。具有補氣的效果,有時也作為立冬或冬至等節日的祭拜食品。
序號9民俗
序號 9
詞目 民俗
音讀 bîn-sio̍k
華語釋義 民間百姓的風俗習慣和傳統。
序號10冥婚
序號 10
詞目 冥婚
音讀 bîng-hun
華語釋義 人與鬼或鬼與鬼通婚,是民間信仰的一種儀式。一般稱為「娶神主牌仔」(tshuā sîn-tsú-pâi-á),即迎娶牌位之意。
序號11廟
序號 11
詞目
音讀 biō
華語釋義 祭祀神明的建築。
序號12廟仔
序號 12
詞目 廟仔
音讀 biō-á
華語釋義 小廟。
序號13廟寺
序號 13
詞目 廟寺
音讀 biō-sī
華語釋義 寺廟、寺院。佛寺的通稱。
序號14廟埕
序號 14
詞目 廟埕
音讀 biō-tiânn
華語釋義 廟宇前面的大廣場。
序號15亡魂
序號 15
詞目 亡魂
音讀 bông-hûn
華語釋義 死者的靈魂。
序號16茉草
序號 16
詞目 茉草
音讀 bua̍h-tsháu
華語釋義 銳葉小槐花。木本植物。長一到兩公尺,葉子互生,三出複葉,葉片披針形,花黃色或綠白色,產在臺灣中北部的山野。主要治療吐血、肝病、婦女病、腹痛、燙傷潰爛等。民間也作為避邪草。浸泡在熱水後,擦拭手腳或全身,以求消災去厄。
序號17尾牙
序號 17
詞目 尾牙
音讀 bué-gê/bé-gê
華語釋義 每逢初二、十六祭拜土地公稱做「做牙」﹔農曆十二月十六日為一年當中最後一次做牙,稱為「尾牙」。商家與公司行號通常會在這一天聚餐以犒賞員工。
序號18牙
序號 18
詞目
音讀
華語釋義 人和動物口腔內咀嚼研磨的器官。 一種民間習俗。商家在農曆每月初二、十六日備牲禮祭拜土地公和孤魂野鬼等,祈求生意興隆,稱為做牙。
序號19鈃
序號 19
詞目
音讀 giang
華語釋義 小搖鈴。 鈴聲響起來。
序號20業債
序號 20
詞目 業債
音讀 gia̍p-tsè
華語釋義 罪業、孽債。
有414筆,第1頁
序號 詞目 音讀 華語釋義
1 安靈 an-lîng 傳統喪葬禮俗中的一項儀式。意指將靈柩落葬之後,把迎回的靈位設於靈桌之上。
2 安宅 an-the̍h 新居落成或家中不平安時,祭拜天地以求平安。 地名。澎湖縣馬公市地名,舊名「宅跤嶼」(The̍h-kha-sū)。
3 安床 an-tshn̂g 結婚的時候擇日安置新的床位。
4 案桌 àn-toh 置於神佛前之供桌。
5 尪架桌 ang-kè-toh 祭桌。擺設祭品以祭祀神明、供奉祖先的桌子。
6 肉粽 bah-tsàng 用竹葉或月桃葉等包裹糯米、肉、香菇等食料,然後蒸煮製成的食品,是端午節的節慶食品。
7 肉粽節 Bah-tsàng-tseh/Bah-tsàng-tsueh 端午節、五月節。與春節、中秋節並列為民間三大傳統節日之一。有吃粽子和龍舟競渡等風俗,也有插蒲艾、喝雄黃酒、掛鍾馗像來除瘟辟邪。
8 米糕糜 bí-ko-muê/bí-ko-bê 糯米粥。是將糯米和桂圓、砂糖、紅棗等佐料一同蒸煮、炊燉後的粥品。具有補氣的效果,有時也作為立冬或冬至等節日的祭拜食品。
9 民俗 bîn-sio̍k 民間百姓的風俗習慣和傳統。
10 冥婚 bîng-hun 人與鬼或鬼與鬼通婚,是民間信仰的一種儀式。一般稱為「娶神主牌仔」(tshuā sîn-tsú-pâi-á),即迎娶牌位之意。
11 biō 祭祀神明的建築。
12 廟仔 biō-á 小廟。
13 廟寺 biō-sī 寺廟、寺院。佛寺的通稱。
14 廟埕 biō-tiânn 廟宇前面的大廣場。
15 亡魂 bông-hûn 死者的靈魂。
16 茉草 bua̍h-tsháu 銳葉小槐花。木本植物。長一到兩公尺,葉子互生,三出複葉,葉片披針形,花黃色或綠白色,產在臺灣中北部的山野。主要治療吐血、肝病、婦女病、腹痛、燙傷潰爛等。民間也作為避邪草。浸泡在熱水後,擦拭手腳或全身,以求消災去厄。
17 尾牙 bué-gê/bé-gê 每逢初二、十六祭拜土地公稱做「做牙」﹔農曆十二月十六日為一年當中最後一次做牙,稱為「尾牙」。商家與公司行號通常會在這一天聚餐以犒賞員工。
18 人和動物口腔內咀嚼研磨的器官。 一種民間習俗。商家在農曆每月初二、十六日備牲禮祭拜土地公和孤魂野鬼等,祈求生意興隆,稱為做牙。
19 giang 小搖鈴。 鈴聲響起來。
20 業債 gia̍p-tsè 罪業、孽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