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節令

有507筆,第7頁

序號301頂晡
序號 301
詞目 頂晡
音讀 tíng-poo
華語釋義 早上、上午。
序號302頂半暝
序號 302
詞目 頂半暝
音讀 tíng-puànn-mê/tíng-puànn-mî
華語釋義 上半夜、前半夜。夜晚以後到午夜十二點之間的時間。
序號303頂冬
序號 303
詞目 頂冬
音讀 tíng-tang
華語釋義 去年。
序號304定期
序號 304
詞目 定期
音讀 tīng-kî
華語釋義 預定或固定的日期或期限。
序號305著時
序號 305
詞目 著時
音讀 tio̍h-sî
華語釋義 符合時宜。 當季、符合節令。
序號306中元
序號 306
詞目 中元
音讀 Tiong-guân
華語釋義 中元節。我國傳統民俗節日之一。農曆七月十五日,在這一天除了要參加廟裡為孤魂野鬼所舉辦的普渡之外,也會準備豐盛的飯菜在自家門口祭拜好兄弟,俗稱「拜門口」(pài mn̂g-kháu)。傳說如果供品太少或飯菜不夠豐盛就會遭到好兄弟的報復,所以中元節是一年之中祭品最多的節日。
序號307中古
序號 307
詞目 中古
音讀 tiong-kóo
華語釋義 半新不舊。 歷史上的時代分期。多指中國自秦漢至唐宋的時期,或是指西羅馬帝國滅亡至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時期,說法不一。
序號308中旬
序號 308
詞目 中旬
音讀 tiong-sûn
華語釋義 每月當中的十一日至二十日。
序號309中晝
序號 309
詞目 中晝
音讀 tiong-tàu
華語釋義 中午、午時。 指午餐。
序號310中晝時
序號 310
詞目 中晝時
音讀 tiong-tàu-sî
華語釋義 中午。
序號311中秋
序號 311
詞目 中秋
音讀 Tiong-tshiu
華語釋義 中秋節、八月節。我國傳統民俗節日之一。農曆八月十五日,與春節、端午節並列為民間三大傳統節日。通常這天全家會團聚在一起吃月餅、吃柚子、賞月。
序號312中秋節
序號 312
詞目 中秋節
音讀 Tiong-tshiu-tseh/Tiong-tshiu-tsueh
華語釋義 中秋節、八月節。我國傳統民俗節日之一。農曆八月十五日,與春節、端午節並列為民間三大傳統節日。通常這天全家會團聚在一起吃月餅、吃柚子、賞月。
序號313重陽節
序號 313
詞目 重陽節
音讀 Tiông-iông-tseh/Tiông-iông-tsueh
華語釋義 我國傳統民俗節日之一。農曆九月九日,故又稱九九重陽。起源於為了除去瘟疫,在這天要配戴茱萸葉子、飲菊花酒、舉家登高。臺灣則盛行於此日放風箏,並定為敬老節。
序號314當咧
序號 314
詞目 當咧
音讀 tng-teh
華語釋義 正在、正值。表示進行貌與持續貌。
序號315當頭白日
序號 315
詞目 當頭白日
音讀 tng-thâu-pe̍h-ji̍t/tng-thâu-pe̍h-li̍t
華語釋義 大白天。特別強調說話的當時為白天。
序號316長
序號 316
詞目
音讀 tn̂g
華語釋義 形容時間的久遠。 形容物體或空間兩端的距離較大、較遠。
序號317當年
序號 317
詞目 當年
音讀 tong-nî
華語釋義 從前。
序號318當時
序號 318
詞目 當時
音讀 tong-sî
華語釋義 從前、那時候。
序號319當初時
序號 319
詞目 當初時
音讀 tong-tshe-sî/tong-tshue-sî
華語釋義 當初、那時候。
序號320同時
序號 320
詞目 同時
音讀 tông-sî
華語釋義 同一個時候。
序號321昨暗
序號 321
詞目 昨暗
音讀 tsa-àm
華語釋義 昨晚、昨夜。
序號322昨昏
序號 322
詞目 昨昏
音讀 tsa-hng
華語釋義 昨天。
序號323昨暝
序號 323
詞目 昨暝
音讀 tsa-mê/tsa-mî
華語釋義 昨夜。
序號324早
序號 324
詞目
音讀 tsá
華語釋義 早上、清晨。 初始的、以前的。 不晚、不遲。 事情已經發生一段時間。 比一般時間提前的。
序號325早暗
序號 325
詞目 早暗
音讀 tsá-àm
華語釋義 早晚。早晨與晚間。
序號326早慢
序號 326
詞目 早慢
音讀 tsá-bān
華語釋義 遲早。指不拘時間快慢,一定會發生。
序號327早日
序號 327
詞目 早日
音讀 tsá-ji̍t/tsá-li̍t
華語釋義 從前。 提早。比預定的時程早。
序號328早起
序號 328
詞目 早起
音讀 tsá-khí
華語釋義 早上、早晨。 早餐。
序號329早起時仔
序號 329
詞目 早起時仔
音讀 tsá-khí-sî-á
華語釋義 早上。
序號330早年
序號 330
詞目 早年
音讀 tsá-nî
華語釋義 指往年、先前。
序號331早前
序號 331
詞目 早前
音讀 tsá-tsîng
華語釋義 早先、以前。
序號332早晏
序號 332
詞目 早晏
音讀 tsá-uànn
華語釋義 早晚。早晨與晚間。
序號333載
序號 333
詞目
音讀 tsáinn
華語釋義 計算時間的單位。相當於「年」。
序號334站
序號 334
詞目
音讀 tsām
華語釋義 旅途中供人暫駐、休息或轉換交通工具的地方。 機關團體為方便聯絡與服務,在各地設立的小型單位。 陣子。指一段一段的時間。
序號335節
序號 335
詞目
音讀 tseh/tsueh
華語釋義 節日。 季節。
序號336節日
序號 336
詞目 節日
音讀 tseh-ji̍t/tsueh-li̍t
華語釋義 值得慶祝或紀念的日子。如國慶日、中秋節等。
序號337節氣
序號 337
詞目 節氣
音讀 tseh-khuì/tsueh-khuì
華語釋義 農曆根據地球在公轉軌道上運行的位置,每十五度設一個,將每個太陽年分為二十四節氣,並配合時令命名,以做為安排農業活動的參考。
序號338初一
序號 338
詞目 初一
音讀 tshe-it/tshue-it
華語釋義 指曆法中每個月的第一天。
序號339深夜
序號 339
詞目 深夜
音讀 tshim-iā
華語釋義 半夜、子夜。深更半夜。
序號340七娘媽生
序號 340
詞目 七娘媽生
音讀 Tshit-niû-má-senn/Tshit-niû-má-sinn
華語釋義 農曆七月初七。七星娘娘誕辰。「七娘媽」就是七星娘娘,傳說是孩童的保護神。以前農業社會醫藥不發達,孩子常夭折或生病,所以人們會祈求「七娘媽」保佑小孩平安長大,因此等到孩童十六歲(舊時十六歲即成年)七月初七當天,便舉行祭祀以酬謝「七娘媽」。
序號341七夕
序號 341
詞目 七夕
音讀 tshit-sia̍h
華語釋義 農曆七月初七夜晚。相傳天上的牛郎、織女會在當晚相會。對臺灣人來說,七月初七是「七娘媽生」(Tshit-niû-má-senn),臺南還有「做十六歲」(tsò tsa̍p-la̍k huè)的習俗。
序號342七早八早
序號 342
詞目 七早八早
音讀 tshit-tsá-peh-tsá/tshit-tsá-pueh-tsá
華語釋義 一大清早。 形容時間還早。
序號343秋
序號 343
詞目
音讀 tshiu
華語釋義 一年中的第三季。 時期、時候。
序號344手下
序號 344
詞目 手下
音讀 tshiú-hā
華語釋義 部下、部屬。
序號345初一
序號 345
詞目 初一
音讀 tshoo-it
華語釋義 指初中一年級。
序號346初初
序號 346
詞目 初初
音讀 tshoo-tshoo
華語釋義 起初、起先。剛開始的時候。
序號347春
序號 347
詞目
音讀 tshun
華語釋義 一年四季中的第一季。 用紅絲綢扎成的小花朵,婦女在節日或喜慶的時候會插在髮髻上做為裝飾。 用紅色紙剪成小花朵,貼上金箔,過年時插在發糕或米飯,供于神桌。 指新年。 指年輕的歲月。
序號348春牛圖
序號 348
詞目 春牛圖
音讀 tshun-gû-tôo
華語釋義 上面繪有牧童(即芒神)手持柳枝,鞭牛前行的圖案,為舊時民間簡要的年曆,標有十二月份及農事二十四個節氣的日期,同時可藉著圖畫裡春牛及芒神的顏色、形態,而看出四季變化、農桑收成的情形。
序號349春假
序號 349
詞目 春假
音讀 tshun-ká
華語釋義 學校在三月底、四月初所放的假。
序號350春天
序號 350
詞目 春天
音讀 tshun-thinn
華語釋義 春季。四季之首。
有507筆,第7頁
序號 詞目 音讀 華語釋義
301 頂晡 tíng-poo 早上、上午。
302 頂半暝 tíng-puànn-mê/tíng-puànn-mî 上半夜、前半夜。夜晚以後到午夜十二點之間的時間。
303 頂冬 tíng-tang 去年。
304 定期 tīng-kî 預定或固定的日期或期限。
305 著時 tio̍h-sî 符合時宜。 當季、符合節令。
306 中元 Tiong-guân 中元節。我國傳統民俗節日之一。農曆七月十五日,在這一天除了要參加廟裡為孤魂野鬼所舉辦的普渡之外,也會準備豐盛的飯菜在自家門口祭拜好兄弟,俗稱「拜門口」(pài mn̂g-kháu)。傳說如果供品太少或飯菜不夠豐盛就會遭到好兄弟的報復,所以中元節是一年之中祭品最多的節日。
307 中古 tiong-kóo 半新不舊。 歷史上的時代分期。多指中國自秦漢至唐宋的時期,或是指西羅馬帝國滅亡至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時期,說法不一。
308 中旬 tiong-sûn 每月當中的十一日至二十日。
309 中晝 tiong-tàu 中午、午時。 指午餐。
310 中晝時 tiong-tàu-sî 中午。
311 中秋 Tiong-tshiu 中秋節、八月節。我國傳統民俗節日之一。農曆八月十五日,與春節、端午節並列為民間三大傳統節日。通常這天全家會團聚在一起吃月餅、吃柚子、賞月。
312 中秋節 Tiong-tshiu-tseh/Tiong-tshiu-tsueh 中秋節、八月節。我國傳統民俗節日之一。農曆八月十五日,與春節、端午節並列為民間三大傳統節日。通常這天全家會團聚在一起吃月餅、吃柚子、賞月。
313 重陽節 Tiông-iông-tseh/Tiông-iông-tsueh 我國傳統民俗節日之一。農曆九月九日,故又稱九九重陽。起源於為了除去瘟疫,在這天要配戴茱萸葉子、飲菊花酒、舉家登高。臺灣則盛行於此日放風箏,並定為敬老節。
314 當咧 tng-teh 正在、正值。表示進行貌與持續貌。
315 當頭白日 tng-thâu-pe̍h-ji̍t/tng-thâu-pe̍h-li̍t 大白天。特別強調說話的當時為白天。
316 tn̂g 形容時間的久遠。 形容物體或空間兩端的距離較大、較遠。
317 當年 tong-nî 從前。
318 當時 tong-sî 從前、那時候。
319 當初時 tong-tshe-sî/tong-tshue-sî 當初、那時候。
320 同時 tông-sî 同一個時候。
321 昨暗 tsa-àm 昨晚、昨夜。
322 昨昏 tsa-hng 昨天。
323 昨暝 tsa-mê/tsa-mî 昨夜。
324 tsá 早上、清晨。 初始的、以前的。 不晚、不遲。 事情已經發生一段時間。 比一般時間提前的。
325 早暗 tsá-àm 早晚。早晨與晚間。
326 早慢 tsá-bān 遲早。指不拘時間快慢,一定會發生。
327 早日 tsá-ji̍t/tsá-li̍t 從前。 提早。比預定的時程早。
328 早起 tsá-khí 早上、早晨。 早餐。
329 早起時仔 tsá-khí-sî-á 早上。
330 早年 tsá-nî 指往年、先前。
331 早前 tsá-tsîng 早先、以前。
332 早晏 tsá-uànn 早晚。早晨與晚間。
333 tsáinn 計算時間的單位。相當於「年」。
334 tsām 旅途中供人暫駐、休息或轉換交通工具的地方。 機關團體為方便聯絡與服務,在各地設立的小型單位。 陣子。指一段一段的時間。
335 tseh/tsueh 節日。 季節。
336 節日 tseh-ji̍t/tsueh-li̍t 值得慶祝或紀念的日子。如國慶日、中秋節等。
337 節氣 tseh-khuì/tsueh-khuì 農曆根據地球在公轉軌道上運行的位置,每十五度設一個,將每個太陽年分為二十四節氣,並配合時令命名,以做為安排農業活動的參考。
338 初一 tshe-it/tshue-it 指曆法中每個月的第一天。
339 深夜 tshim-iā 半夜、子夜。深更半夜。
340 七娘媽生 Tshit-niû-má-senn/Tshit-niû-má-sinn 農曆七月初七。七星娘娘誕辰。「七娘媽」就是七星娘娘,傳說是孩童的保護神。以前農業社會醫藥不發達,孩子常夭折或生病,所以人們會祈求「七娘媽」保佑小孩平安長大,因此等到孩童十六歲(舊時十六歲即成年)七月初七當天,便舉行祭祀以酬謝「七娘媽」。
341 七夕 tshit-sia̍h 農曆七月初七夜晚。相傳天上的牛郎、織女會在當晚相會。對臺灣人來說,七月初七是「七娘媽生」(Tshit-niû-má-senn),臺南還有「做十六歲」(tsò tsa̍p-la̍k huè)的習俗。
342 七早八早 tshit-tsá-peh-tsá/tshit-tsá-pueh-tsá 一大清早。 形容時間還早。
343 tshiu 一年中的第三季。 時期、時候。
344 手下 tshiú-hā 部下、部屬。
345 初一 tshoo-it 指初中一年級。
346 初初 tshoo-tshoo 起初、起先。剛開始的時候。
347 tshun 一年四季中的第一季。 用紅絲綢扎成的小花朵,婦女在節日或喜慶的時候會插在髮髻上做為裝飾。 用紅色紙剪成小花朵,貼上金箔,過年時插在發糕或米飯,供于神桌。 指新年。 指年輕的歲月。
348 春牛圖 tshun-gû-tôo 上面繪有牧童(即芒神)手持柳枝,鞭牛前行的圖案,為舊時民間簡要的年曆,標有十二月份及農事二十四個節氣的日期,同時可藉著圖畫裡春牛及芒神的顏色、形態,而看出四季變化、農桑收成的情形。
349 春假 tshun-ká 學校在三月底、四月初所放的假。
350 春天 tshun-thinn 春季。四季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