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
布身
|
pòo-sin
|
布料的質地。
|
102
|
裒
|
pôo
|
衣裙的褶邊。
計算衣裙褶邊的單位。
|
103
|
衫
|
sann
|
衣服。
|
104
|
衫仔褲
|
sann-á-khòo
|
衣服和褲子。泛指衣服。
|
105
|
衫仔裾
|
sann-á-ki/sann-á-ku
|
衣服的下襬。
|
106
|
衫仔弓
|
sann-á-king
|
衣架。
|
107
|
衫仔櫥
|
sann-á-tû
|
衣櫥、衣櫃。供人放置衣物的櫃子。
|
108
|
三角褲
|
sann-kak-khòo
|
一種三角樣式的貼身內褲。
|
109
|
紗仔
|
se-á
|
薄絲絹布。
|
110
|
紗仔衫
|
se-á-sann
|
汗衫、竹紗衫。紗布材質的汗衫。
|
111
|
西裝
|
se-tsong
|
男人穿的西洋式服裝,較為正式。
|
112
|
絲仔襪
|
si-á-bue̍h
|
絲襪。天然或尼龍絲所織成的襪子。
|
113
|
壽衣
|
siū-i
|
預先裁製好,等候入殮時所穿的衣服。
|
114
|
繏腰
|
sǹg io
|
束緊腰部。
|
115
|
束腰
|
sok-io
|
型塑腰部的內衣,使腰部看起來更纖細。
束緊腰部,使腰圍看起來變細。
|
116
|
罩衫
|
tà-sann
|
加在衣服外面,非正式、寬鬆的外套。
|
117
|
觸鈕仔
|
tak-liú-á
|
扣子的一種,需要按壓才能扣上。
|
118
|
短褲
|
té-khòo
|
長度不超過膝蓋的褲子。
|
119
|
短䘼
|
té-ńg
|
短袖。長度不超過上臂的袖子。
|
120
|
褪褲𡳞
|
thǹg-khòo-lān
|
光屁股。專指男孩子沒穿褲子。
|
121
|
褪腹裼
|
thǹg-pak-theh
|
打赤膊。光著上身。
|
122
|
託
|
thok
|
交付。
借故推辭。
請託。
|
123
|
砧皮鞋
|
tiam-phuê-ê/tiam-phê-uê
|
修補皮鞋。
|
124
|
吊䘥仔
|
tiàu-kah-á
|
吊帶背心之通稱;通常指男性無袖內衣、汗衫。
|
125
|
重穿
|
tiōng-tshīng
|
指一個人注重穿著。
|
126
|
綢仔
|
tiû-á
|
綢。絲織品的通稱。
|
127
|
長䘼
|
tn̂g-ńg
|
長袖。
|
128
|
長衫
|
tn̂g-sann
|
舊時的禮服,指男子穿的大褂。
指好穿的旗袍。
|
129
|
肚綰
|
tóo-kuānn
|
肚兜。用來保護胸腹部的菱形布圍,為古代婦女或是未成年的人所穿的貼身小衣。
|
130
|
棕蓑
|
tsang-sui
|
蓑衣。早期農村用棕毛做成的雨具,可以披穿在身上防雨。
|
131
|
制服
|
tsè-ho̍k
|
統一規定式樣的服裝。
|
132
|
柴屐
|
tshâ-kia̍h
|
木屐。以木材做底的拖板鞋。
|
133
|
草鞋
|
tsháu-ê/tsháu-uê
|
用草編製的鞋。
|
134
|
淺拖仔
|
tshián-thua-á
|
拖鞋。
|
135
|
穿替
|
tshīng
|
著、套上衣襪等。
|
136
|
穿插
|
tshīng-tshah
|
穿著、打扮。
|
137
|
鮮
|
白
tshinn
|
食物新鮮。
衣服光鮮亮麗。
|
138
|
手橐仔
|
tshiú-lok-á
|
手套。
|
139
|
手囊
|
tshiú-lông
|
袖套。因工作需要而穿套在胳臂或衣袖外面的衣物。
手套。
|
140
|
手䘼
|
tshiú-ńg
|
衣袖。衣服的袖子,也就是從肩膀以下的部分。
|
141
|
粗布
|
tshoo-pòo
|
不精緻、粗俗的布料。
|
142
|
粗穿
|
tshoo-tshīng
|
居家做家事時穿著。
|
143
|
裝
|
文
tsong
|
衣服、服飾。
|
144
|
煮食裙仔
|
tsú-tsia̍h-kûn-á
|
圍裙。煮飯時圍在身上防止弄髒衣服的掛布。
|
145
|
對襟仔
|
tuì-khim-á
|
一種舊式衣服的款式。兩襟相對,而且胸前有一排鈕扣。
|
146
|
對襟仔衫
|
tuì-khim-á-sann
|
一種早期的服飾。衣服兩襟相對,在胸前排一行鈕扣的款式。
|
147
|
圍巾
|
uî-kin/uî-kun
|
圍在脖子上的長條形領巾。具有保暖、禦寒、裝飾等功用。
|
148
|
圍軀裙
|
uî-su-kûn
|
圍裙。工作時圍在身前的裙子。多用布或橡膠製成,可避免弄髒衣服。
|
149
|
服飾
|
ho̍k-sik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150
|
男裝
|
lâm-tsong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