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飲料、煙酒

有910筆,第16頁

序號751菜脯米
序號 751
詞目 菜脯米
音讀 tshài-póo-bí
華語釋義 蘿蔔刨成籤絲的形狀,再曬乾而成的蘿蔔乾,通常加味烹調後做為內餡使用。
序號752菜脯簽
序號 752
詞目 菜脯簽
音讀 tshài-póo-tshiam
華語釋義 將蘿蔔切割成又細又短的條狀物,再加以曬乾而成的食物。
序號753菜蔬
序號 753
詞目 菜蔬
音讀 tshài-se
華語釋義 蔬菜。一切可供食用的青菜瓜果。
序號754菜心
序號 754
詞目 菜心
音讀 tshài-sim
華語釋義 大心菜。又稱大菜心、大骨芥菜。 萵筍。萵苣的嫩莖,又稱小菜心,可以炒食,也可醃漬。
序號755菜豆
序號 755
詞目 菜豆
音讀 tshài-tāu
華語釋義 豇豆。豆類。果實也稱為「菜豆」,呈橢圓形,藏在長莢裡,有白、褐或黑色等不同顏色,豆莢及果實可供食用。
序號756菜底
序號 756
詞目 菜底
音讀 tshài-té/tshài-tué
華語釋義 吃剩下的菜餚。
序號757菜頭
序號 757
詞目 菜頭
音讀 tshài-thâu
華語釋義 蘿蔔。根莖類。莖高尺餘,根呈長圓柱形或球形,皮白色或紅色。根多肉質,可食,有利尿助消化的功效。因和「彩頭」諧音,喜慶時多會準備來討個吉利。
序號758菜頭粿
序號 758
詞目 菜頭粿
音讀 tshài-thâu-kué/tshài-thâu-ké
華語釋義 蘿蔔糕。在來米漿拌入炒過的蘿蔔絲、蝦米等配料,蒸製而成的食品。
序號759菜湯
序號 759
詞目 菜湯
音讀 tshài-thng
華語釋義 菜餚的湯汁。
序號760菜桌
序號 760
詞目 菜桌
音讀 tshài-toh
華語釋義 素席。全是素菜的宴席。
序號761菜粽
序號 761
詞目 菜粽
音讀 tshài-tsàng
華語釋義 素粽子。
序號762菜子油
序號 762
詞目 菜子油
音讀 tshài-tsí-iû
華語釋義 利用油菜的種子所壓榨出來的食用油。
序號763菜蟳
序號 763
詞目 菜蟳
音讀 tshài-tsîm
華語釋義 甲殼類動物。蟳類的一種,多肉。
序號764蠶豆
序號 764
詞目 蠶豆
音讀 tshân-tāu
華語釋義 豆類。春天開蝶形花,有清香。莢果為狹長橢圓形、稍扁平、肥厚。種子橢圓形,可食用及入藥,莖葉可作綠肥。也稱為「馬齒豆」。
序號765蔥仔
序號 765
詞目 蔥仔
音讀 tshang-á
華語釋義 蔥。
序號766蔥仔珠
序號 766
詞目 蔥仔珠
音讀 tshang-á-tsu
華語釋義 切碎的蔥粒、如碎花般細小的青蔥切塊。常佐拌食物,用以調味。
序號767蔥頭
序號 767
詞目 蔥頭
音讀 tshang-thâu
華語釋義 根莖類。指蔥的根莖部分。 洋蔥。草本植物。原產在地中海東岸、西亞細亞、伊朗。葉子中空,形狀像蔥但很細。花小,色白。長在地下的鱗莖也稱為「洋蔥」,為扁球狀,紅紫色或白、褐等色,可供食用。
序號768草蝦
序號 768
詞目 草蝦
音讀 tsháu-hê
華語釋義 草對蝦。甲殼類節肢動物。全身覆蓋土色及黑褐色條紋,尾扇為紅色,可食用。現多為人工養殖,是臺灣重要水產養殖對象之一。
序號769草魚
序號 769
詞目 草魚
音讀 tsháu-hî/tsháu-hû
華語釋義 魚名。一種可食用的淡水魚,身體近似圓筒形,青黃色,有側腺,吃水草維生。
序號770草菇
序號 770
詞目 草菇
音讀 tsháu-koo
華語釋義 蕈菇類。呈灰色,有黑褐色條紋,足長冠薄,多生長於草堆上,可以食用。
序號771臭柿仔
序號 771
詞目 臭柿仔
音讀 tshàu-khī-á
華語釋義 番茄。植物名。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呈扁圓形或小球形。成熟時為紅色,味道甜而略酸。
序號772臭豆腐
序號 772
詞目 臭豆腐
音讀 tshàu-tāu-hū
華語釋義 一種食品。用豆腐醃製,再以石灰封藏於缸內。因發酵後會有臭味,所以稱為「臭豆腐」。其獨特的風味,加上油炸或蒸滷,而成為很受喜愛的小吃。
序號773粞
序號 773
詞目
音讀 tshè/tshuè
華語釋義 去水的糯米團。糯米浸泡後磨成漿,裝入布袋中,上放石塊或木棍壓一段時間,使其排去水分成糯米塊,可用來做粿、湯圓等。
序號774脆柿
序號 774
詞目 脆柿
音讀 tshè-khī
華語釋義 脆柿子。將摘取下來的柿子經過脫澀處理後的柿子,口感香脆甜美,營養價值高。
序號775菁仔
序號 775
詞目 菁仔
音讀 tshenn-á/tshinn-á
華語釋義 未加工的檳榔。
序號776生冷
序號 776
詞目 生冷
音讀 tshenn-líng/tshinn-líng
華語釋義 因氣溫低而感到寒冷。 未煮或已經冷卻的食物。
序號777生菜
序號 777
詞目 生菜
音讀 tshenn-tshài/tshinn-tshài
華語釋義 未經烹煮過,但可食用的青菜。
序號778青菜
序號 778
詞目 青菜
音讀 tshenn-tshài/tshinn-tshài
華語釋義 泛指綠色或其他蔬菜。
序號779腥臊
序號 779
詞目 腥臊
音讀 tshenn-tshau/tshe-tshau
華語釋義 指菜色豐盛。
序號780青草仔茶
序號 780
詞目 青草仔茶
音讀 tshenn-tsháu-á-tê/tshinn-tsháu-á-tê
華語釋義 泛指用草藥熬煮而成的飲料。清涼退火。
序號781鼠麴粿
序號 781
詞目 鼠麴粿
音讀 tshí-khak-kué/tshú-khak-ké
華語釋義 一種鹹龜粿,用糯米粿皮,內摻曬乾磨碎的鼠麴草,呈墨綠色或黑褐色,內可包甜、鹹餡料,如碎豬肉、蝦米、蘿蔔絲乾、南瓜等。通常用於祭祖、掃墓、中元普渡。
序號782鼠麴草
序號 782
詞目 鼠麴草
音讀 tshí-khak-tsháu/tshú-khak-tsháu
華語釋義 草本植物。高一尺多,葉長而互生,有白色的軟毛,春夏開小黃花,可作鎮咳、袪痰等藥。
序號783刺䲅
序號 783
詞目 刺䲅
音讀 tshì-kui
華語釋義 六斑刺河豚。魚類。全身除吻端和尾鰭外,密佈長棘,頭部的棘較身體上之棘為長,無毒,味道鮮美,是饕客喜歡品嚐的一種海鮮。
序號784刺竹筍
序號 784
詞目 刺竹筍
音讀 tshì-tik-sún
華語釋義 刺竹所生的筍子,帶有稍許的苦味,少人食用,食用前必須先將苦水煮出來,或是作成「酸筍」(sng-sún),以避免苦味。
序號785飼料
序號 785
詞目 飼料
音讀 tshī-liāu
華語釋義 餵養動物的食物。
序號786赤肉
序號 786
詞目 赤肉
音讀 tshiah-bah
華語釋義 瘦肉、精肉。
序號787赤牛
序號 787
詞目 赤牛
音讀 tshiah-gû
華語釋義 黃牛。哺乳動物。是早期農業社會裡的主要農耕動物之一。
序號788赤砂
序號 788
詞目 赤砂
音讀 tshiah-sua
華語釋義 二砂。赤色砂糖簡稱。甘蔗經壓榨、去雜質結晶而成,顏色微黃。可用作家庭調味,或是食品加工用糖。
序號789赤鯮
序號 789
詞目 赤鯮
音讀 tshiah-tsang
華語釋義 魚類。腹部呈白色,體側扁而鮮紅,身體多處部位有黃色斑點或斑紋。身長約二十到二十五公分,遍布臺灣四周的海域,以小魚、小蝦及透抽等為食。是屬於較高級的魚類。
序號790蠘仔
序號 790
詞目 蠘仔
音讀 tshi̍h-á
華語釋義 梭子蟹。甲殼類動物。殼兩端尖,狀如梭子,螯較為細長,有鋸齒。棲息於海底,可食用,肉質鮮美。
序號791摵仔麵
序號 791
詞目 摵仔麵
音讀 tshi̍k-á-mī
華語釋義 一種臺灣傳統麵食。利用類似竹籠的撈麵用具,在熱湯中上下搖晃抖動,待煮熟後,再加上湯頭和佐料而成。
序號792凊糜
序號 792
詞目 凊糜
音讀 tshìn-muê/tshìn-bê
華語釋義 冷掉的稀飯。
序號793凊飯
序號 793
詞目 凊飯
音讀 tshìn-pn̄g
華語釋義 冷飯、隔夜飯。
序號794清糜
序號 794
詞目 清糜
音讀 tshing-muê/tshing-bê
華語釋義 稀飯、粥。
序號795清茶
序號 795
詞目 清茶
音讀 tshing-tê
華語釋義 用綠茶沖泡的茶水。 不太濃的茶水。 指用來供奉神佛的淨茶。
序號796清酒
序號 796
詞目 清酒
音讀 tshing-tsiú
華語釋義 醇酒。乾淨純正的酒。 一種用米釀造的日本酒。
序號797鮮
序號 797
詞目
音讀 tshinn
華語釋義 食物新鮮。 衣服光鮮亮麗。
序號798手路菜
序號 798
詞目 手路菜
音讀 tshiú-lōo-tshài
華語釋義 拿手好菜。
序號799樹奶糖
序號 799
詞目 樹奶糖
音讀 tshiū-ling-thn̂g/tshiū-ni-thn̂g
華語釋義 口香糖。一種可以咀嚼,不可吞食的膠質休閒食品。
序號800樹豆
序號 800
詞目 樹豆
音讀 tshiū-tāu
華語釋義 豆類。可採食,也可榨油。多分布在印度東部和埃及,臺灣各地也常可見到零星栽培。因為食用過後,會使人放屁,所以在南部又叫「放屁豆仔」。
有910筆,第16頁
序號 詞目 音讀 華語釋義
751 菜脯米 tshài-póo-bí 蘿蔔刨成籤絲的形狀,再曬乾而成的蘿蔔乾,通常加味烹調後做為內餡使用。
752 菜脯簽 tshài-póo-tshiam 將蘿蔔切割成又細又短的條狀物,再加以曬乾而成的食物。
753 菜蔬 tshài-se 蔬菜。一切可供食用的青菜瓜果。
754 菜心 tshài-sim 大心菜。又稱大菜心、大骨芥菜。 萵筍。萵苣的嫩莖,又稱小菜心,可以炒食,也可醃漬。
755 菜豆 tshài-tāu 豇豆。豆類。果實也稱為「菜豆」,呈橢圓形,藏在長莢裡,有白、褐或黑色等不同顏色,豆莢及果實可供食用。
756 菜底 tshài-té/tshài-tué 吃剩下的菜餚。
757 菜頭 tshài-thâu 蘿蔔。根莖類。莖高尺餘,根呈長圓柱形或球形,皮白色或紅色。根多肉質,可食,有利尿助消化的功效。因和「彩頭」諧音,喜慶時多會準備來討個吉利。
758 菜頭粿 tshài-thâu-kué/tshài-thâu-ké 蘿蔔糕。在來米漿拌入炒過的蘿蔔絲、蝦米等配料,蒸製而成的食品。
759 菜湯 tshài-thng 菜餚的湯汁。
760 菜桌 tshài-toh 素席。全是素菜的宴席。
761 菜粽 tshài-tsàng 素粽子。
762 菜子油 tshài-tsí-iû 利用油菜的種子所壓榨出來的食用油。
763 菜蟳 tshài-tsîm 甲殼類動物。蟳類的一種,多肉。
764 蠶豆 tshân-tāu 豆類。春天開蝶形花,有清香。莢果為狹長橢圓形、稍扁平、肥厚。種子橢圓形,可食用及入藥,莖葉可作綠肥。也稱為「馬齒豆」。
765 蔥仔 tshang-á 蔥。
766 蔥仔珠 tshang-á-tsu 切碎的蔥粒、如碎花般細小的青蔥切塊。常佐拌食物,用以調味。
767 蔥頭 tshang-thâu 根莖類。指蔥的根莖部分。 洋蔥。草本植物。原產在地中海東岸、西亞細亞、伊朗。葉子中空,形狀像蔥但很細。花小,色白。長在地下的鱗莖也稱為「洋蔥」,為扁球狀,紅紫色或白、褐等色,可供食用。
768 草蝦 tsháu-hê 草對蝦。甲殼類節肢動物。全身覆蓋土色及黑褐色條紋,尾扇為紅色,可食用。現多為人工養殖,是臺灣重要水產養殖對象之一。
769 草魚 tsháu-hî/tsháu-hû 魚名。一種可食用的淡水魚,身體近似圓筒形,青黃色,有側腺,吃水草維生。
770 草菇 tsháu-koo 蕈菇類。呈灰色,有黑褐色條紋,足長冠薄,多生長於草堆上,可以食用。
771 臭柿仔 tshàu-khī-á 番茄。植物名。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呈扁圓形或小球形。成熟時為紅色,味道甜而略酸。
772 臭豆腐 tshàu-tāu-hū 一種食品。用豆腐醃製,再以石灰封藏於缸內。因發酵後會有臭味,所以稱為「臭豆腐」。其獨特的風味,加上油炸或蒸滷,而成為很受喜愛的小吃。
773 tshè/tshuè 去水的糯米團。糯米浸泡後磨成漿,裝入布袋中,上放石塊或木棍壓一段時間,使其排去水分成糯米塊,可用來做粿、湯圓等。
774 脆柿 tshè-khī 脆柿子。將摘取下來的柿子經過脫澀處理後的柿子,口感香脆甜美,營養價值高。
775 菁仔 tshenn-á/tshinn-á 未加工的檳榔。
776 生冷 tshenn-líng/tshinn-líng 因氣溫低而感到寒冷。 未煮或已經冷卻的食物。
777 生菜 tshenn-tshài/tshinn-tshài 未經烹煮過,但可食用的青菜。
778 青菜 tshenn-tshài/tshinn-tshài 泛指綠色或其他蔬菜。
779 腥臊 tshenn-tshau/tshe-tshau 指菜色豐盛。
780 青草仔茶 tshenn-tsháu-á-tê/tshinn-tsháu-á-tê 泛指用草藥熬煮而成的飲料。清涼退火。
781 鼠麴粿 tshí-khak-kué/tshú-khak-ké 一種鹹龜粿,用糯米粿皮,內摻曬乾磨碎的鼠麴草,呈墨綠色或黑褐色,內可包甜、鹹餡料,如碎豬肉、蝦米、蘿蔔絲乾、南瓜等。通常用於祭祖、掃墓、中元普渡。
782 鼠麴草 tshí-khak-tsháu/tshú-khak-tsháu 草本植物。高一尺多,葉長而互生,有白色的軟毛,春夏開小黃花,可作鎮咳、袪痰等藥。
783 刺䲅 tshì-kui 六斑刺河豚。魚類。全身除吻端和尾鰭外,密佈長棘,頭部的棘較身體上之棘為長,無毒,味道鮮美,是饕客喜歡品嚐的一種海鮮。
784 刺竹筍 tshì-tik-sún 刺竹所生的筍子,帶有稍許的苦味,少人食用,食用前必須先將苦水煮出來,或是作成「酸筍」(sng-sún),以避免苦味。
785 飼料 tshī-liāu 餵養動物的食物。
786 赤肉 tshiah-bah 瘦肉、精肉。
787 赤牛 tshiah-gû 黃牛。哺乳動物。是早期農業社會裡的主要農耕動物之一。
788 赤砂 tshiah-sua 二砂。赤色砂糖簡稱。甘蔗經壓榨、去雜質結晶而成,顏色微黃。可用作家庭調味,或是食品加工用糖。
789 赤鯮 tshiah-tsang 魚類。腹部呈白色,體側扁而鮮紅,身體多處部位有黃色斑點或斑紋。身長約二十到二十五公分,遍布臺灣四周的海域,以小魚、小蝦及透抽等為食。是屬於較高級的魚類。
790 蠘仔 tshi̍h-á 梭子蟹。甲殼類動物。殼兩端尖,狀如梭子,螯較為細長,有鋸齒。棲息於海底,可食用,肉質鮮美。
791 摵仔麵 tshi̍k-á-mī 一種臺灣傳統麵食。利用類似竹籠的撈麵用具,在熱湯中上下搖晃抖動,待煮熟後,再加上湯頭和佐料而成。
792 凊糜 tshìn-muê/tshìn-bê 冷掉的稀飯。
793 凊飯 tshìn-pn̄g 冷飯、隔夜飯。
794 清糜 tshing-muê/tshing-bê 稀飯、粥。
795 清茶 tshing-tê 用綠茶沖泡的茶水。 不太濃的茶水。 指用來供奉神佛的淨茶。
796 清酒 tshing-tsiú 醇酒。乾淨純正的酒。 一種用米釀造的日本酒。
797 tshinn 食物新鮮。 衣服光鮮亮麗。
798 手路菜 tshiú-lōo-tshài 拿手好菜。
799 樹奶糖 tshiū-ling-thn̂g/tshiū-ni-thn̂g 口香糖。一種可以咀嚼,不可吞食的膠質休閒食品。
800 樹豆 tshiū-tāu 豆類。可採食,也可榨油。多分布在印度東部和埃及,臺灣各地也常可見到零星栽培。因為食用過後,會使人放屁,所以在南部又叫「放屁豆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