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
浪蕩
|
lōng-tōng
|
遊手好閒。指放蕩不羈,四處閒遊不務正業。
|
102
|
亂世
|
luān-sè
|
動盪不安的時代。
|
103
|
輪火鬮
|
lûn-hué-khau/lûn-hé-khau
|
兄弟輪流奉養年長父母的方式。
|
104
|
命運
|
miā-ūn
|
人天生注定的貧富禍福。
|
105
|
摸飛
|
moo-hui
|
摸魚。不做正事偷溜去做別的事情。
|
106
|
冒險
|
mōo-hiám
|
冒著生命危險。
|
107
|
年關
|
nî-kuan
|
指舊曆年底。舊俗在舊曆年底要清償所有的帳款,不能再拖欠,讓欠債者覺得好像遭逢關卡一樣,所以稱為「年關」。
|
108
|
年冬
|
nî-tang
|
年分、年歲。
收成、收穫。
|
109
|
年節
|
nî-tseh/nî-tsueh
|
逢年過節。
春節前後的日子。
|
110
|
唔唔睏
|
onn-onn-khùn
|
睡覺的通俗說法,常用在哄小孩子睡覺的時候。
|
111
|
烏暗
|
oo-àm
|
黑暗、不明亮。
比喻風氣腐爛、敗壞,沒有公理正義。
|
112
|
飽眠
|
pá-bîn
|
睡眠充足。形容睡得安穩、沉熟。
|
113
|
爸老囝幼
|
pē-lāu-kiánn-iù
|
父親年事已高,兒子年紀尚小,彼此雙方年歲相差甚大。
|
114
|
拋拋走
|
pha-pha-tsáu
|
四處亂跑。
|
115
|
拍損
|
phah-sńg
|
浪費、蹧蹋。
可惜、惋惜。
小孩子夭折。
|
116
|
拍觸衰
|
phah-tshik-sue
|
觸霉頭。遇到倒霉、不愉快、不順暢的事。
|
117
|
歹睏
|
pháinn-khùn
|
很難入睡。
|
118
|
歹過
|
pháinn-kuè/phái-kè
|
生活困苦、不易度過。
|
119
|
歹路
|
pháinn-lōo
|
指不好的途徑、方向。
|
120
|
歹命
|
pháinn-miā
|
苦命、不幸。命運不好、沒有福份。
|
121
|
歹年冬
|
pháinn-nî-tang
|
荒年、歉歲。農作物收成不好的年頭。
|
122
|
歹運
|
pháinn-ūn
|
背運、倒楣。運氣不好。
|
123
|
冇替
|
phànn
|
鬆軟。結構不紮實。
手頭闊綽。
|
124
|
浮沉
|
phû-tîm
|
隨波逐流,漫無目的。
浮標。釣魚時用來分辨魚兒上鉤與否的小工具,多成紡錘狀,可浮於水上。
|
125
|
悲慘
|
pi-tshám
|
形容很悽慘、不幸的狀況。
|
126
|
拚暝工
|
piànn-mê-kang/piànn-mî-kang
|
開夜車、熬夜。比喻為了趕時間,利用夜晚休息時間繼續工作或學習。
|
127
|
平安
|
pîng-an
|
平穩、安定。
|
128
|
平順
|
pîng-sūn
|
平穩順暢,沒有波折。
|
129
|
平靜
|
pîng-tsīng
|
形容平和安靜。
|
130
|
補眠
|
póo-bîn
|
補充不足的睡眠。
|
131
|
富
|
白
pù
|
充裕的財產、財物。
|
132
|
散凶
|
sàn-hiong
|
貧窮、窮困。缺乏錢財,生活拮据困乏。
|
133
|
散赤
|
sàn-tshiah
|
貧窮、窮困。缺乏錢財,生活拮据困乏。
|
134
|
散食
|
sàn-tsia̍h
|
貧窮。缺乏錢財,生活拮据困乏。
|
135
|
散食人
|
sàn-tsia̍h-lâng
|
窮人。指收入所得比一般水準來得低的人。又作「散赤人」(sàn-tshiah-lâng)。
|
136
|
世情
|
sè-tsîng
|
世故、世態人生。指一切關於生活上的事務。
|
137
|
死路
|
sí-lōo
|
不能通行的路。
比喻死亡之路。
|
138
|
死坐活食
|
sí-tsē-ua̍h-tsia̍h
|
吃閒飯。比喻只消費而不事生產。
|
139
|
四界趖
|
sì-kè-sô/sì-kuè-sô
|
遊蕩。不務正業,到處閒遊。
|
140
|
逍遙
|
siau-iâu
|
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
141
|
辛苦
|
sin-khóo
|
辛勞。形容身心勞累。
慰勞別人的敬語。
|
142
|
新年
|
sin-nî
|
一年的開始。
|
143
|
新春
|
sin-tshun
|
指初春,陰曆的第一個月。
指農曆新年。
|
144
|
新正
|
sin-tsiann
|
過年、新年。
|
145
|
生活
|
sing-ua̍h
|
生計。泛指一切飲食起居、開支用度等方面的情況、境遇。
生存、活著。讓生命持續下去。
|
146
|
上元
|
Siōng-guân
|
元宵節、上元節。我國傳統民俗節日之一。農曆正月十五日為天官大帝誕辰,清晨會祭拜三界公。
|
147
|
習慣
|
si̍p-kuàn
|
逐漸適應。
長時間養成,不容易改變的行為模式或地方風尚。
|
148
|
失眠
|
sit-bîn
|
夜晚不能自然入睡。
|
149
|
失電
|
sit-tiān
|
停電。停止供電,或者是因為故障導致斷電。
|
150
|
失蹤
|
sit-tsong
|
生死不明,不知去向。
|
151
|
受苦
|
siū-khóo
|
吃苦、受難。遭受痛苦、困難或遭受磨難。
|
152
|
受罪
|
siū-tsuē
|
接受罪責、處罰。
承受痛苦。
|
153
|
束縛
|
sok-pa̍k
|
拘束、被限制。
|
154
|
暑假
|
sú-ká
|
各級學校因為夏天暑熱而放假,時間通常是在七月、八月。
|
155
|
衰
|
sue
|
指倒楣,運氣差。
低賤、落魄、晦氣。
|
156
|
踏差
|
ta̍h-tsha
|
失足。
|
157
|
東風
|
tang-hong
|
春風。春天所吹的風。
從東邊吹過來的風。
亞洲人、東方人的價值觀或流行風潮;相對於歐洲、美洲人、西方人的價值觀或流行風潮而言。
|
158
|
擔頭
|
tànn-thâu
|
擔子,引申為所肩負的責任。
|
159
|
投靠
|
tâu-khò
|
投效、依靠他人生活。
|
160
|
地址
|
tē-tsí/tuē-tsí
|
住址。居住或通信的地點。
|
161
|
太平
|
thài-pîng
|
指天下安定無事。
沒爭端。
|
162
|
踢被
|
that phuē/that phē
|
踢被子。
|
163
|
貼人食
|
thiap-lâng-tsia̍h
|
搭伙。預付伙食費,由別人準備飯菜,再和他們共食,是隻身在外的人料理三餐的方法。
|
164
|
停跤
|
thîng-kha
|
歇腳、休息。
|
165
|
停睏
|
thîng-khùn
|
停止、休息。
|
166
|
討債
|
thó-tsè
|
浪費、蹧蹋。沒有節制、無益的耗費。
|
167
|
拖磨
|
thua-buâ
|
辛苦操勞。
|
168
|
吊鼎
|
tiàu-tiánn
|
斷炊。無米可煮,所以把鍋子吊起來閒置;比喻斷炊。
|
169
|
沉重
|
tîm-tāng
|
形容病勢嚴重或壓力、負擔很大。
|
170
|
中元
|
Tiong-guân
|
中元節。我國傳統民俗節日之一。農曆七月十五日,在這一天除了要參加廟裡為孤魂野鬼所舉辦的普渡之外,也會準備豐盛的飯菜在自家門口祭拜好兄弟,俗稱「拜門口」(pài mn̂g-kháu)。傳說如果供品太少或飯菜不夠豐盛就會遭到好兄弟的報復,所以中元節是一年之中祭品最多的節日。
|
171
|
中秋
|
Tiong-tshiu
|
中秋節、八月節。我國傳統民俗節日之一。農曆八月十五日,與春節、端午節並列為民間三大傳統節日。通常這天全家會團聚在一起吃月餅、吃柚子、賞月。
|
172
|
中秋節
|
Tiong-tshiu-tseh/Tiong-tshiu-tsueh
|
中秋節、八月節。我國傳統民俗節日之一。農曆八月十五日,與春節、端午節並列為民間三大傳統節日。通常這天全家會團聚在一起吃月餅、吃柚子、賞月。
|
173
|
重陽節
|
Tiông-iông-tseh/Tiông-iông-tsueh
|
我國傳統民俗節日之一。農曆九月九日,故又稱九九重陽。起源於為了除去瘟疫,在這天要配戴茱萸葉子、飲菊花酒、舉家登高。臺灣則盛行於此日放風箏,並定為敬老節。
|
174
|
逃亡
|
tô-bông
|
指罪犯為逃避罪責而流亡在外。
|
175
|
度小月
|
tōo-sió-gue̍h/tōo-sió-ge̍h
|
指度過較不景氣的時機。
臺南擔仔麵的名店。
|
176
|
早睏
|
tsá-khùn
|
早睡。
|
177
|
走袂開跤
|
tsáu-bē-khui-kha/tsáu-buē-khui-kha
|
分不開身。
|
178
|
走江湖
|
tsáu-kang-ôo
|
闖蕩江湖。
|
179
|
走路
|
tsáu-lōo
|
跑路、逃亡。
|
180
|
走跳
|
tsáu-thiàu
|
闖蕩。出外謀生,尋求發展。
形容有活力的樣子。
|
181
|
走傱
|
tsáu-tsông
|
奔波忙碌。
慌張忙亂。
|
182
|
節日
|
tseh-ji̍t/tsueh-li̍t
|
值得慶祝或紀念的日子。如國慶日、中秋節等。
|
183
|
悽慘落魄
|
tshi-tshám-lo̍k-phik
|
慘不忍睹、慘兮兮。形容非常的悽慘。
|
184
|
奢華
|
tshia-hua
|
奢侈、浪費。
|
185
|
淺眠
|
tshián-bîn
|
入睡不深,容易醒來。
|
186
|
請人客
|
tshiánn-lâng-kheh
|
請客、宴客。
|
187
|
超生
|
tshiau-sing
|
佛教用語。指人死後靈魂投胎為人。
脫離困境而獲得新生。
|
188
|
清寒
|
tshing-hân
|
清貧、貧寒。
|
189
|
清閒
|
tshing-îng
|
悠閒、閒散。
|
190
|
請假
|
tshíng-ká
|
因病或事情而請求准許休假。
|
191
|
七娘媽生
|
Tshit-niû-má-senn/Tshit-niû-má-sinn
|
農曆七月初七。七星娘娘誕辰。「七娘媽」就是七星娘娘,傳說是孩童的保護神。以前農業社會醫藥不發達,孩子常夭折或生病,所以人們會祈求「七娘媽」保佑小孩平安長大,因此等到孩童十六歲(舊時十六歲即成年)七月初七當天,便舉行祭祀以酬謝「七娘媽」。
|
192
|
七夕
|
tshit-sia̍h
|
農曆七月初七夜晚。相傳天上的牛郎、織女會在當晚相會。對臺灣人來說,七月初七是「七娘媽生」(Tshit-niû-má-senn),臺南還有「做十六歲」(tsò tsa̍p-la̍k huè)的習俗。
|
193
|
手爪
|
tshiú-jiáu/tshiú-niáu
|
原意為手指,引申為「行為、習慣」的意思。
|
194
|
手頭
|
tshiú-thâu
|
指個人一時的經濟狀況。
指正在掌握或正在進行的狀況。
醫生在開立處方時所用藥劑的份量。
|
195
|
醋
|
tshòo
|
以米、麥、高粱等釀成,用來調味的酸味液體。
|
196
|
春假
|
tshun-ká
|
學校在三月底、四月初所放的假。
|
197
|
春飯
|
tshun-pn̄g
|
陰曆年過年時,用來供奉神明及祖先的飯。以飯碗盛滿堆高的白飯,並在尖端處插一小朵花,過年期間放在神龕上。
|
198
|
伸長手
|
tshun-tn̂g-tshiú
|
伸手向親友要錢。
|
199
|
春節
|
tshun-tseh/tshun-tsueh
|
過年、新年。
|
200
|
伸手
|
tshun-tshiú
|
伸出手臂來。
向人要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