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業
有144筆,第2頁
| 序號 | 21 | 
|---|---|
| 詞目 | 戽斗 | 
| 音讀 | hòo-táu | 
| 華語釋義 | 農家用來舀水的器具,形狀略似斗狀。 下排齒比上排齒突出的嘴形。俗稱「地包天」。 | 
| 序號 | 22 | 
|---|---|
| 詞目 | 戽水 | 
| 音讀 | hòo-tsuí | 
| 華語釋義 | 潑水、灑水。 引水灌溉。 | 
| 序號 | 23 | 
|---|---|
| 詞目 | 掖秧仔 | 
| 音讀 | iā ng-á | 
| 華語釋義 | 播稻種。秧田做好時,將發芽的稻穀撒在秧田裡,數日後便會長出秧苗。 | 
| 序號 | 24 | 
|---|---|
| 詞目 | 掖種 | 
| 音讀 | iā-tsíng | 
| 華語釋義 | 播種、撒種。散播種子在土壤中,使其生長。 | 
| 序號 | 25 | 
|---|---|
| 詞目 | 舀肥 | 
| 音讀 | iúnn-puî | 
| 華語釋義 | 指舊式的農業社會中,舀取排泄物做為肥料的行為。 | 
| 序號 | 26 | 
|---|---|
| 詞目 | 爪仔 | 
| 音讀 | jiáu-á/niáu-á | 
| 華語釋義 | 竹製或鐵製的耙草爪形農具。 爪子。 | 
| 序號 | 27 | 
|---|---|
| 詞目 | 尿桸 | 
| 音讀 | jiō-hia/liō-hia | 
| 華語釋義 | 農人在施肥時,用來舀水肥的杓子。 | 
| 序號 | 28 | 
|---|---|
| 詞目 | 茭荖仔 | 
| 音讀 | ka-ló-á | 
| 華語釋義 | 簍。一種用來裝米的農具。 | 
| 序號 | 29 | 
|---|---|
| 詞目 | 加擔 | 
| 音讀 | ka-tann | 
| 華語釋義 | 牛拉東西時架在牛脖子上的東西。 | 
| 序號 | 30 | 
|---|---|
| 詞目 | 甲箬笠 | 
| 音讀 | kah-ha̍h-le̍h | 
| 華語釋義 | 用竹葉做成的斗笠。 | 
| 序號 | 31 | 
|---|---|
| 詞目 | 𩛩肥 | 
| 音讀 | kauh-puî | 
| 華語釋義 | 將糞便、枯葉、垃圾等腐爛的有機廢棄物置於挖好的坑內,加水浸泡一段時間,讓它分解、發酵成為肥料。 | 
| 序號 | 32 | 
|---|---|
| 詞目 | 鍥 | 
| 音讀 | keh/kueh | 
| 華語釋義 | 用來割草的農具,類似鐮刀。 | 
| 序號 | 33 | 
|---|---|
| 詞目 | 鍥仔 | 
| 音讀 | keh-á/kueh-á | 
| 華語釋義 | 一種鐮刀,用來收割穀物或割茅草等。 | 
| 序號 | 34 | 
|---|---|
| 詞目 | 耞仔 | 
| 音讀 | kénn-á/kínn-á | 
| 華語釋義 | 連耞。用以敲打穀物、豆類的農具,用竹、木製成,在頂端穿孔接榫,綁著兩束活動的竹筒。使用時,先把收割下來還連著稻穀的稻子平擺在廣場上,農人拿著連耞在稻穗上拍打,稻穀就會陸續掉落在地上,達到脫穀的目的。 | 
| 序號 | 35 | 
|---|---|
| 詞目 | 牽牛 | 
| 音讀 | khan-gû | 
| 華語釋義 | 拉牛前進。 天牛。昆蟲的一種。 | 
| 序號 | 36 | 
|---|---|
| 詞目 | 筧替 | 
| 音讀 | khiò | 
| 華語釋義 | 導水用的竹管,最常用於田裡。通常是竹管劈成兩半,打通各個關節,連接成一條水橋。 用導水管導水。 | 
| 序號 | 37 | 
|---|---|
| 詞目 | 杙替 | 
| 音讀 | khi̍t | 
| 華語釋義 | 栓繫獸類或車船用的小木樁。 | 
| 序號 | 38 | 
|---|---|
| 詞目 | 杙仔 | 
| 音讀 | khi̍t-á | 
| 華語釋義 | 木樁。形狀像釘子,下端尖尖可釘入地上。 車船邊木,用於堆高貨物防止掉落。 栓繫獸類或車船用的小木樁。如牧人隨身帶著,可隨時打在地上,方便繫牛繩的木樁。 | 
| 序號 | 39 | 
|---|---|
| 詞目 | 鋸 | 
| 音讀 | kì/kù | 
| 華語釋義 | 用鋸子鋸物。 用來斷開木頭的工具,邊緣有尖齒。 | 
| 序號 | 40 | 
|---|---|
| 詞目 | 激腦 | 
| 音讀 | kik-ló | 
| 華語釋義 | 蒸製樟腦油。以前提煉樟腦,是將樟樹皮削掉,再放入大木桶中,再用高壓氣蒸煮,來提煉樟腦。 | 
| 序號 | 詞目 | 音讀 | 華語釋義 | 
|---|---|---|---|
| 21 | 戽斗 | hòo-táu | 農家用來舀水的器具,形狀略似斗狀。 下排齒比上排齒突出的嘴形。俗稱「地包天」。 | 
| 22 | 戽水 | hòo-tsuí | 潑水、灑水。 引水灌溉。 | 
| 23 | 掖秧仔 | iā ng-á | 播稻種。秧田做好時,將發芽的稻穀撒在秧田裡,數日後便會長出秧苗。 | 
| 24 | 掖種 | iā-tsíng | 播種、撒種。散播種子在土壤中,使其生長。 | 
| 25 | 舀肥 | iúnn-puî | 指舊式的農業社會中,舀取排泄物做為肥料的行為。 | 
| 26 | 爪仔 | jiáu-á/niáu-á | 竹製或鐵製的耙草爪形農具。 爪子。 | 
| 27 | 尿桸 | jiō-hia/liō-hia | 農人在施肥時,用來舀水肥的杓子。 | 
| 28 | 茭荖仔 | ka-ló-á | 簍。一種用來裝米的農具。 | 
| 29 | 加擔 | ka-tann | 牛拉東西時架在牛脖子上的東西。 | 
| 30 | 甲箬笠 | kah-ha̍h-le̍h | 用竹葉做成的斗笠。 | 
| 31 | 𩛩肥 | kauh-puî | 將糞便、枯葉、垃圾等腐爛的有機廢棄物置於挖好的坑內,加水浸泡一段時間,讓它分解、發酵成為肥料。 | 
| 32 | 鍥 | keh/kueh | 用來割草的農具,類似鐮刀。 | 
| 33 | 鍥仔 | keh-á/kueh-á | 一種鐮刀,用來收割穀物或割茅草等。 | 
| 34 | 耞仔 | kénn-á/kínn-á | 連耞。用以敲打穀物、豆類的農具,用竹、木製成,在頂端穿孔接榫,綁著兩束活動的竹筒。使用時,先把收割下來還連著稻穀的稻子平擺在廣場上,農人拿著連耞在稻穗上拍打,稻穀就會陸續掉落在地上,達到脫穀的目的。 | 
| 35 | 牽牛 | khan-gû | 拉牛前進。 天牛。昆蟲的一種。 | 
| 36 | 筧替 | khiò | 導水用的竹管,最常用於田裡。通常是竹管劈成兩半,打通各個關節,連接成一條水橋。 用導水管導水。 | 
| 37 | 杙替 | khi̍t | 栓繫獸類或車船用的小木樁。 | 
| 38 | 杙仔 | khi̍t-á | 木樁。形狀像釘子,下端尖尖可釘入地上。 車船邊木,用於堆高貨物防止掉落。 栓繫獸類或車船用的小木樁。如牧人隨身帶著,可隨時打在地上,方便繫牛繩的木樁。 | 
| 39 | 鋸 | kì/kù | 用鋸子鋸物。 用來斷開木頭的工具,邊緣有尖齒。 | 
| 40 | 激腦 | kik-ló | 蒸製樟腦油。以前提煉樟腦,是將樟樹皮削掉,再放入大木桶中,再用高壓氣蒸煮,來提煉樟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