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ī 離
完全符合 「lī 離」 有1筆
| 序號 | 1 | 
|---|---|
| 詞目 | 離 | 
| 音讀 | lī | 
| 釋義 | 分開。 距,表相隔的遠近程度。 盡、完,表示動作完成,常用於否定句型。 | 
| 序號 | 詞目 | 音讀 | 釋義 | 
|---|---|---|---|
| 1 | 離 | lī | 分開。 距,表相隔的遠近程度。 盡、完,表示動作完成,常用於否定句型。 | 
部分符合 「lī 離」 有18筆
| 序號 | 1 | 
|---|---|
| 詞目 | 離婚 | 
| 音讀 | lī-hun | 
| 釋義 | 離異。夫妻依照法定手續解除婚姻關係。 | 
| 序號 | 2 | 
|---|---|
| 詞目 | 離緣 | 
| 音讀 | lī-iân | 
| 釋義 | 離婚。夫婦依照法定手續解除婚姻關係。 | 
| 序號 | 3 | 
|---|---|
| 詞目 | 離跤手 | 
| 音讀 | lī-kha-tshiú | 
| 釋義 | 孩子長大,父母不需要再全心照顧了。 | 
| 序號 | 4 | 
|---|---|
| 詞目 | 離開 | 
| 音讀 | lī-khui | 
| 釋義 | 分散走開。 | 
| 序號 | 5 | 
|---|---|
| 詞目 | 離經 | 
| 音讀 | lī-king | 
| 釋義 | 離譜、荒謬。 形容人遭受到嚴重的損失、精神打擊等不幸。 | 
| 序號 | 6 | 
|---|---|
| 詞目 | 離離 | 
| 音讀 | lī-lī | 
| 釋義 | 完全地離開。 | 
| 序號 | 7 | 
|---|---|
| 詞目 | 離譜 | 
| 音讀 | lī-phóo | 
| 釋義 | 不合道理。 | 
| 序號 | 8 | 
|---|---|
| 詞目 | 離別 | 
| 音讀 | lī-pia̍t | 
| 釋義 | 分離。 | 
| 序號 | 9 | 
|---|---|
| 詞目 | 離手 | 
| 音讀 | lī-tshiú | 
| 釋義 | 下好了賭注,不得再變更。 放手。 | 
| 序號 | 10 | 
|---|---|
| 詞目 | 脫離 | 
| 音讀 | thuat-lī | 
| 釋義 | 離開、逃脫。 | 
| 序號 | 11 | 
|---|---|
| 詞目 | 走袂離 | 
| 音讀 | tsáu-bē-lī/tsáu-buē-lī | 
| 釋義 | 脫逃不了或閃躲不及。 | 
| 序號 | 12 | 
|---|---|
| 詞目 | 分離 | 
| 音讀 | hun-lī | 
| 釋義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 序號 | 13 | 
|---|---|
| 詞目 | 隔離 | 
| 音讀 | keh-lī | 
| 釋義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 序號 | 14 | 
|---|---|
| 詞目 | 離家出走 | 
| 音讀 | lī-ka-tshut-tsáu | 
| 釋義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 序號 | 15 | 
|---|---|
| 詞目 | 撤離 | 
| 音讀 | thiat-lī | 
| 釋義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 序號 | 16 | 
|---|---|
| 詞目 | 遠離 | 
| 音讀 | uán-lī | 
| 釋義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 序號 | 17 | 
|---|---|
| 詞目 | 離鄉,無離腔。 | 
| 音讀 | Lī hiunn, bô lī khiunn. | 
| 釋義 | 雖然離開故鄉,卻很難改變故鄉的口音腔調。 | 
| 序號 | 18 | 
|---|---|
| 詞目 | 收瀾收離離,明年招小弟。 | 
| 音讀 | Siu-nuā siu-lī-lī, mê-nî tsio sió-tī. | 
| 釋義 | 收口水收得乾乾淨淨,明年又可以招來一個小弟弟。臺灣民間習俗,嬰兒出生滿四個月的那一天,要舉行「收瀾」(收涎)的儀式,當天用紅線把12塊、24塊或48塊中間有圓孔的小餅乾串在嬰兒頸上,由母親抱著到親友鄰居處走動,親友掰下一塊口酥餅,在嬰兒嘴邊擦一、兩下,口中就一邊唸著這句吉祥話。過去農業社會重男輕女,故以「招小弟」祝福其家可再添男丁。 | 
| 序號 | 詞目 | 音讀 | 釋義 | 
|---|---|---|---|
| 1 | 離婚 | lī-hun | 離異。夫妻依照法定手續解除婚姻關係。 | 
| 2 | 離緣 | lī-iân | 離婚。夫婦依照法定手續解除婚姻關係。 | 
| 3 | 離跤手 | lī-kha-tshiú | 孩子長大,父母不需要再全心照顧了。 | 
| 4 | 離開 | lī-khui | 分散走開。 | 
| 5 | 離經 | lī-king | 離譜、荒謬。 形容人遭受到嚴重的損失、精神打擊等不幸。 | 
| 6 | 離離 | lī-lī | 完全地離開。 | 
| 7 | 離譜 | lī-phóo | 不合道理。 | 
| 8 | 離別 | lī-pia̍t | 分離。 | 
| 9 | 離手 | lī-tshiú | 下好了賭注,不得再變更。 放手。 | 
| 10 | 脫離 | thuat-lī | 離開、逃脫。 | 
| 11 | 走袂離 | tsáu-bē-lī/tsáu-buē-lī | 脫逃不了或閃躲不及。 | 
| 12 | 分離 | hun-lī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 13 | 隔離 | keh-lī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 14 | 離家出走 | lī-ka-tshut-tsáu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 15 | 撤離 | thiat-lī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 16 | 遠離 | uán-lī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 17 | 離鄉,無離腔。 | Lī hiunn, bô lī khiunn. | 雖然離開故鄉,卻很難改變故鄉的口音腔調。 | 
| 18 | 收瀾收離離,明年招小弟。 | Siu-nuā siu-lī-lī, mê-nî tsio sió-tī. | 收口水收得乾乾淨淨,明年又可以招來一個小弟弟。臺灣民間習俗,嬰兒出生滿四個月的那一天,要舉行「收瀾」(收涎)的儀式,當天用紅線把12塊、24塊或48塊中間有圓孔的小餅乾串在嬰兒頸上,由母親抱著到親友鄰居處走動,親友掰下一塊口酥餅,在嬰兒嘴邊擦一、兩下,口中就一邊唸著這句吉祥話。過去農業社會重男輕女,故以「招小弟」祝福其家可再添男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