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器具、活動
有413筆,第4頁
序號 | 61 |
---|---|
詞目 | 耶穌 |
音讀 | Iâ-soo |
華語釋義 | 人名。猶太人,基督教的創始者。 |
序號 | 62 |
---|---|
詞目 | 妖術 |
音讀 | iau-su̍t |
華語釋義 | 妖怪的法術。 裝神弄鬼的騙人方法。 |
序號 | 63 |
---|---|
詞目 | 妖道 |
音讀 | iau-tō |
華語釋義 | 邪惡的道術或者道人。 |
序號 | 64 |
---|---|
詞目 | 陰魂 |
音讀 | im-hûn |
華語釋義 | 人死後的靈魂。 |
序號 | 65 |
---|---|
詞目 | 陰間 |
音讀 | im-kan |
華語釋義 | 民間傳說人死後靈魂所去的地方。 |
序號 | 66 |
---|---|
詞目 | 陰曆 |
音讀 | im-li̍k |
華語釋義 | 陰曆。根據月球繞地球公轉的周期所制定的曆法,又稱為「太陰曆」。如回教世界通行的回曆,一年有三百五十四或三百五十五天。漢族傳統的農曆則屬於「陰陽合曆」。 |
序號 | 67 |
---|---|
詞目 | 陰桮 |
音讀 | im-pue |
華語釋義 | 陰筊。求神擲筊時,平面的兩面都朝下,表示未獲神的認可或允諾。 |
序號 | 68 |
---|---|
詞目 | 陰地 |
音讀 | im-tē/im-tuē |
華語釋義 | 墓地。 |
序號 | 69 |
---|---|
詞目 | 蔭身 |
音讀 | ìm-sin |
華語釋義 | 死後屍體未腐爛。 |
序號 | 70 |
---|---|
詞目 | 因果 |
音讀 | in-kó |
華語釋義 | 原因和結果。事情演變的前後關連。 佛教語。即因和果。佛教認為一切的生命形態和生活遭遇,都是過去意志、行為的果,而過去意志、行為則是造成果的因。因和果之間是相對的關係。 |
序號 | 71 |
---|---|
詞目 | 引魂 |
音讀 | ín-hûn |
華語釋義 | 指招回生者或死者之魂。 |
序號 | 72 |
---|---|
詞目 | 寅 |
音讀 | în |
華語釋義 | 地支的第三位。 |
序號 | 73 |
---|---|
詞目 | 挹墓粿 |
音讀 | ip-bōng-kué/ip-bōo-ké |
華語釋義 | 一種習俗。掃墓完時,將祭品分給附近的貧困兒童,一方面是憐恤,另一方面是防止他們破壞墳地。 |
序號 | 74 |
---|---|
詞目 | 入教 |
音讀 | ji̍p-kàu/li̍p-kàu |
華語釋義 | 信教、皈依。 |
序號 | 75 |
---|---|
詞目 | 潤餅𩛩 |
音讀 | jūn-piánn-kauh/lūn-piánn-kauh |
華語釋義 | 春捲。將麵糰攤薄烙熟後,捲包五花肉絲、豆芽、香菜、紅蘿蔔絲及筍絲等製成的食品。 |
序號 | 76 |
---|---|
詞目 | 甲馬 |
音讀 | kah-bé |
華語釋義 | 祭祀神明用的紙錢的一種,黃底紅字,上面印有盔甲、弓刀、長靴、或是神馬、馬夫等圖案,用來迎神及送神。 |
序號 | 77 |
---|---|
詞目 | 解厄 |
音讀 | kái-eh |
華語釋義 | 消災。消解災難、免除災禍。 |
序號 | 78 |
---|---|
詞目 | 解脫 |
音讀 | kái-thuat |
華語釋義 | 擺脫。佛教用語,擺脫苦惱,得到自在。 死亡。 |
序號 | 79 |
---|---|
詞目 | 改運 |
音讀 | kái-ūn |
華語釋義 | 民間信仰上改變原來的命運或運氣的儀式。多藉助算命先生或江湖術士的操作。 |
序號 | 80 |
---|---|
詞目 | 誡 |
音讀 | kài |
華語釋義 | 格言、教條。 |
序號 | 詞目 | 音讀 | 華語釋義 |
---|---|---|---|
61 | 耶穌 | Iâ-soo | 人名。猶太人,基督教的創始者。 |
62 | 妖術 | iau-su̍t | 妖怪的法術。 裝神弄鬼的騙人方法。 |
63 | 妖道 | iau-tō | 邪惡的道術或者道人。 |
64 | 陰魂 | im-hûn | 人死後的靈魂。 |
65 | 陰間 | im-kan | 民間傳說人死後靈魂所去的地方。 |
66 | 陰曆 | im-li̍k | 陰曆。根據月球繞地球公轉的周期所制定的曆法,又稱為「太陰曆」。如回教世界通行的回曆,一年有三百五十四或三百五十五天。漢族傳統的農曆則屬於「陰陽合曆」。 |
67 | 陰桮 | im-pue | 陰筊。求神擲筊時,平面的兩面都朝下,表示未獲神的認可或允諾。 |
68 | 陰地 | im-tē/im-tuē | 墓地。 |
69 | 蔭身 | ìm-sin | 死後屍體未腐爛。 |
70 | 因果 | in-kó | 原因和結果。事情演變的前後關連。 佛教語。即因和果。佛教認為一切的生命形態和生活遭遇,都是過去意志、行為的果,而過去意志、行為則是造成果的因。因和果之間是相對的關係。 |
71 | 引魂 | ín-hûn | 指招回生者或死者之魂。 |
72 | 寅 | în | 地支的第三位。 |
73 | 挹墓粿 | ip-bōng-kué/ip-bōo-ké | 一種習俗。掃墓完時,將祭品分給附近的貧困兒童,一方面是憐恤,另一方面是防止他們破壞墳地。 |
74 | 入教 | ji̍p-kàu/li̍p-kàu | 信教、皈依。 |
75 | 潤餅𩛩 | jūn-piánn-kauh/lūn-piánn-kauh | 春捲。將麵糰攤薄烙熟後,捲包五花肉絲、豆芽、香菜、紅蘿蔔絲及筍絲等製成的食品。 |
76 | 甲馬 | kah-bé | 祭祀神明用的紙錢的一種,黃底紅字,上面印有盔甲、弓刀、長靴、或是神馬、馬夫等圖案,用來迎神及送神。 |
77 | 解厄 | kái-eh | 消災。消解災難、免除災禍。 |
78 | 解脫 | kái-thuat | 擺脫。佛教用語,擺脫苦惱,得到自在。 死亡。 |
79 | 改運 | kái-ūn | 民間信仰上改變原來的命運或運氣的儀式。多藉助算命先生或江湖術士的操作。 |
80 | 誡 | kài | 格言、教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