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牛仔褲
|
gû-á-khòo
|
原來為一種藍色帆布做成的工作褲,後來成為流行的服裝。早期叫「拍鐵仔褲」(phah-thih-á-khòo)。
|
|
2
|
牛仔囝
|
gû-á-kiánn
|
犢。小牛。
|
|
3
|
牛母
|
gû-bó
|
母牛。
|
|
4
|
牛角
|
gû-kak
|
牛的頭角。
|
|
5
|
牛角花
|
gû-kak-hue
|
金合歡。木本植物。可入藥,根部可治瘧疾,樹皮可作收斂劑,治咳嗽。
|
|
6
|
牛角𨂿仔
|
gû-kak-uainnh-á
|
天牛。昆蟲名。
|
|
7
|
牛犅
|
gû-káng
|
公牛。
|
|
8
|
牛犅𨂿
|
gû-káng-uainnh
|
天牛。昆蟲名,天牛科,鞘翅目昆蟲的一個科。已知有兩萬六千種以上,皆為完全變態的昆蟲。以食草為主,包括多種嚴重的害蟲。幼蟲會鑽進木材裡,不僅會破壞林木、果樹,連木造建築物也會被破壞。
|
|
9
|
牛杙仔
|
gû-khi̍t-á
|
用來栓牛的小木樁。
|
|
10
|
牛貫
|
gû-kǹg
|
耕牛的穿鼻環。
|
|
11
|
牛腩
|
gû-lám
|
牛腹部近肋骨處的鬆軟肌肉。
|
|
12
|
牛𡳞脬檨
|
gû-lān-pha-suāinn
|
瓜果類。芒果的一種品名,大小及外形像牛的陰囊。
|
|
13
|
牛奶
|
gû-ling/gû-ni
|
牛的乳汁。
|
|
14
|
牛奶粉
|
gû-ling-hún/gû-ni-hún
|
一種食品。將牛的乳汁脫水製成易於保存的粉末,食用時加水沖調。
|
|
15
|
牛奶色
|
gû-ling-sik/gû-ni-sik
|
奶白色。像牛奶色澤一樣的白色,比純白色略黃。
|
|
16
|
牛奶糖
|
gû-ling-thn̂g/gû-ni-thn̂g
|
以牛奶和糖為主要原料而做成的糖果。
|
|
17
|
牛奶喙仔
|
gû-ling-tshuì-á/gû-ni-tshuì-á
|
奶嘴,用來裝在奶瓶上供嬰兒吸奶,或用來安撫嬰幼兒。
|
|
18
|
牛陵
|
gû-niā
|
牛的背脊。
|
|
19
|
牛郎
|
Gû-nn̂g
|
牧牛的人。此音讀指傳統民間故事「牛郎織女」中的牛郎。
|
|
20
|
牛鼻圈
|
gû-phīnn-khian
|
牛鼻環。用來套在牛鼻子上的器具。外觀為一個鐵環。
|
|
21
|
牛螕
|
gû-pi
|
昆蟲名。體形為長橢圓形。胸腹部有花紋,夏季常出現於水邊。會吸食牛、馬血液,對牛、馬家畜為害甚大。
形容吝嗇的人,就像牛螕吸血一樣只有進沒有出。
|
|
22
|
牛屎龜
|
gû-sái-ku
|
大牛糞金龜、蜣螂。昆蟲名,全身黑色,胸部和腳有黑褐色的長毛,以動物的屍體或糞尿為食物,常把糞便滾成球形。
|
|
23
|
牛屎色
|
gû-sái-sik
|
牛糞色、糞黃色。黃褐帶綠的顏色,也用來形容顏色不好看。
|
|
24
|
牛屎鳥仔
|
gû-sái-tsiáu-á
|
鶺鴒。禽鳥類。體長約五至六寸。體色有黑白相間、黃綠相間和黑灰相間等三種形態。因為喜歡在牛屎中找昆蟲吃,所以被稱為「牛屎鳥仔」。
|
|
25
|
牛聲馬喉
|
gû-siann-bé-âu
|
破嗓子。形容人歌聲難聽。
大聲吆喝。
|
|
26
|
牛索
|
gû-soh
|
一端綁在牛鼻環上用來牽牛的繩子。
|
|
27
|
牛捽仔
|
gû-sut-á
|
趕牛的時候,用來抽打牛的鞭子。
|
|
28
|
牛擔
|
gû-tann
|
牛軛。一種架在牛背或脖子上以負載牛車或犁的拉力的器具。
|
|
29
|
牛頭
|
gû-thâu
|
牛的頭部。
陰間的差役,具有人的身體,頭部為牛的形象,專門拘提在陽間做惡的人。
放牛班學生的班頭、學生領導人。聯考升學的教育年代習慣稱中學的非升學班為「放牛班」,其中常帶領同學作怪的學生就稱作「牛頭」。
|
|
30
|
牛牢
|
gû-tiâu
|
牛舍、牛欄。養牛的欄舍。
|
|
31
|
牛肚
|
gû-tōo
|
指牛的四個胃。
|
|
32
|
牛喙罨
|
gû-tshuì-am
|
用來將牛嘴套住的器具。防止牛在耕作時吃東西。
戲稱口罩。
|
|
33
|
牛種仔
|
gû-tsíng-á
|
種牛。有的地方指母牛,有的地方指公牛。
|
|
34
|
牛頓草
|
gû-tùn-tsháu
|
牛筋草、草霸王。草本植物。俗稱「草霸王」,早期的小孩子遊戲,將兩根草莖互相打結,然後拉扯至斷做為輸贏的遊戲。
|
|
35
|
牽牛
|
khan-gû
|
拉牛前進。
天牛。昆蟲的一種。
|
|
36
|
黃牛
|
n̂g-gû
|
一種毛短且全身呈褐黃的牛。
一種專門在車站或戲院等處壟斷票源,再以高價售出而從中獲利的人。
|
|
37
|
犀牛
|
sai-gû
|
哺乳動物。體型大,外形像牛,頭部有一或兩個角,常作為攻擊性武器。以草、樹葉、嫩枝為食。
|
|
38
|
犀牛照角
|
sai-gû-tsiò-kak
|
大眼瞪小眼。如同兩隻犀牛以犄角互瞄對方,比喻兩人怒目相視互不退讓,或是兩人意見不合,一見面就爭吵。
眉目傳情。用來調侃感情恩愛夫妻或情侶,眉目傳情、相看兩不厭的表情。
|
|
39
|
地牛翻身
|
tē-gû-huan-sin/tuē-gû-huan-sin
|
地震。由地球內部的變動所引起的地殼震動。
|
|
40
|
鐵牛仔
|
thih-gû-á
|
耕耘機。用來代替牛隻耕地的機械化農具。
|
|
41
|
塗牛翻身
|
thôo-gû-huan-sin
|
由地球內部的變動所引起的地殼震動。
|
|
42
|
青盲牛
|
tshenn-mê-gû/tshinn-mî-gû
|
文盲。指不識字的人。
|
|
43
|
赤牛
|
tshiah-gû
|
黃牛。哺乳動物。是早期農業社會裡的主要農耕動物之一。
|
|
44
|
春牛圖
|
tshun-gû-tôo
|
上面繪有牧童(即芒神)手持柳枝,鞭牛前行的圖案,為舊時民間簡要的年曆,標有十二月份及農事二十四個節氣的日期,同時可藉著圖畫裡春牛及芒神的顏色、形態,而看出四季變化、農桑收成的情形。
|
|
45
|
水牛
|
tsuí-gû
|
哺乳動物。體型大,毛色灰黑,擅長耕田。原產於中國南方及印度,荷蘭統治臺灣時自閩南地區引進。
|
|
46
|
牛肉
|
gû-bah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
47
|
牛油
|
gû-iû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
48
|
牛排
|
gû-pâi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
49
|
牛頭馬面
|
gû-thâu bé-bīn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
50
|
牛車
|
gû-tshia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