á 仔
部分符合 「á 仔」 有1081筆
序號 | 381 |
---|---|
詞目 | 糊仔 |
音讀 | kôo-á |
釋義 | 漿糊。 |
序號 | 382 |
---|---|
詞目 | 龜仔 |
音讀 | ku-á |
釋義 | 甲蟲,鞘翅目昆蟲的統稱。被稱為「龜仔」的通常是金龜子、瓢蟲、甲蟲。 |
序號 | 383 |
---|---|
詞目 | 舅仔 |
音讀 | kū-á |
釋義 | 舅子。稱謂。丈夫對他人稱妻子的兄弟。 |
序號 | 384 |
---|---|
詞目 | 舅仔探房 |
音讀 | kū-á-thàm-pâng |
釋義 | 結婚後的第三天,新娘的兄弟前來男方家,探望新婦嫁後的起居情況,而男方家須以禮款待。 |
序號 | 385 |
---|---|
詞目 | 歌仔 |
音讀 | kua-á |
釋義 | 民謠、小調。 |
序號 | 386 |
---|---|
詞目 | 歌仔戲 |
音讀 | kua-á-hì |
釋義 | 一種民間戲曲。流行於臺、閩地區。融合了錦歌、採茶曲等民間藝術和當地的民歌、說唱。又受京戲、四平戲的影響,逐漸發展成獨立戲種。 |
序號 | 387 |
---|---|
詞目 | 歌仔先 |
音讀 | kua-á-sian |
釋義 | 說唱藝人。從事職業彈唱的民間藝人。 「歌仔冊」(kua-á-tsheh)的編作者。 |
序號 | 388 |
---|---|
詞目 | 歌仔冊 |
音讀 | kua-á-tsheh |
釋義 | 歌仔冊。盛行於清末、日治、民國初期,臺灣、閩南、潮州等地區的民間俗文學,通常為約六十四開小冊,多以七字一句、四句一韻之形式成篇,以閩南語、客語書寫,題材包羅萬象,為臺灣重要俗文學資料。 |
序號 | 389 |
---|---|
詞目 | 割稻仔 |
音讀 | kuah-tiū-á |
釋義 | 收割稻子。 |
序號 | 390 |
---|---|
詞目 | 割稻仔尾 |
音讀 | kuah-tiū-á-bué/kuah-tiū-á-bé |
釋義 | 坐享其成。原意為收割稻子,引申為罵人不勞而獲。 |
序號 | 391 |
---|---|
詞目 | 枴仔 |
音讀 | kuái-á |
釋義 | 枴杖。 |
序號 | 392 |
---|---|
詞目 | 罐仔 |
音讀 | kuàn-á |
釋義 | 罐子。罐子類的通稱。 |
序號 | 393 |
---|---|
詞目 | 罐頭開仔 |
音讀 | kuàn-thâu-khui-á |
釋義 | 開罐器。一般多簡稱作「開仔(khui-á)」。 |
序號 | 394 |
---|---|
詞目 | 寒熱仔 |
音讀 | kuânn-jia̍t-á/kuânn-lia̍t-á |
釋義 | 瘧疾、冷熱病。病名。以瘧蚊為媒介而散播的急性傳染病,其症狀為週期性的發冷發熱。 |
序號 | 395 |
---|---|
詞目 | 捾桶仔 |
音讀 | kuānn-tháng-á |
釋義 | 附有提把,可供手提的桶子。 |
序號 | 396 |
---|---|
詞目 | 瓜仔 |
音讀 | kue-á |
釋義 | 泛指瓜類的總稱。 醃過的小黃瓜。 |
序號 | 397 |
---|---|
詞目 | 瓜仔哖 |
音讀 | kue-á-nî |
釋義 | 小黃瓜。瓜果類。「胡瓜」的品種之一。比稱為「刺瓜仔」(tshì-kue-á)的大黃瓜體型更小,常用來涼拌或作為料理的配色。 |
序號 | 398 |
---|---|
詞目 | 瓜笠仔 |
音讀 | kue-le̍h-á |
釋義 | 用竹篾和竹葉做成的斗笠。 |
序號 | 399 |
---|---|
詞目 | 粿仔 |
音讀 | kué-á/ké-á |
釋義 | 河粉、粄條。白米磨碎加水蒸煮,煮熟後可切成薄條加料炒食或煮食。 |
序號 | 400 |
---|---|
詞目 | 髻仔鬃 |
音讀 | kuè-á-tsang/kè-á-tsang |
釋義 | 假髮束。 |
序號 | 詞目 | 音讀 | 釋義 |
---|---|---|---|
381 | 糊仔 | kôo-á | 漿糊。 |
382 | 龜仔 | ku-á | 甲蟲,鞘翅目昆蟲的統稱。被稱為「龜仔」的通常是金龜子、瓢蟲、甲蟲。 |
383 | 舅仔 | kū-á | 舅子。稱謂。丈夫對他人稱妻子的兄弟。 |
384 | 舅仔探房 | kū-á-thàm-pâng | 結婚後的第三天,新娘的兄弟前來男方家,探望新婦嫁後的起居情況,而男方家須以禮款待。 |
385 | 歌仔 | kua-á | 民謠、小調。 |
386 | 歌仔戲 | kua-á-hì | 一種民間戲曲。流行於臺、閩地區。融合了錦歌、採茶曲等民間藝術和當地的民歌、說唱。又受京戲、四平戲的影響,逐漸發展成獨立戲種。 |
387 | 歌仔先 | kua-á-sian | 說唱藝人。從事職業彈唱的民間藝人。 「歌仔冊」(kua-á-tsheh)的編作者。 |
388 | 歌仔冊 | kua-á-tsheh | 歌仔冊。盛行於清末、日治、民國初期,臺灣、閩南、潮州等地區的民間俗文學,通常為約六十四開小冊,多以七字一句、四句一韻之形式成篇,以閩南語、客語書寫,題材包羅萬象,為臺灣重要俗文學資料。 |
389 | 割稻仔 | kuah-tiū-á | 收割稻子。 |
390 | 割稻仔尾 | kuah-tiū-á-bué/kuah-tiū-á-bé | 坐享其成。原意為收割稻子,引申為罵人不勞而獲。 |
391 | 枴仔 | kuái-á | 枴杖。 |
392 | 罐仔 | kuàn-á | 罐子。罐子類的通稱。 |
393 | 罐頭開仔 | kuàn-thâu-khui-á | 開罐器。一般多簡稱作「開仔(khui-á)」。 |
394 | 寒熱仔 | kuânn-jia̍t-á/kuânn-lia̍t-á | 瘧疾、冷熱病。病名。以瘧蚊為媒介而散播的急性傳染病,其症狀為週期性的發冷發熱。 |
395 | 捾桶仔 | kuānn-tháng-á | 附有提把,可供手提的桶子。 |
396 | 瓜仔 | kue-á | 泛指瓜類的總稱。 醃過的小黃瓜。 |
397 | 瓜仔哖 | kue-á-nî | 小黃瓜。瓜果類。「胡瓜」的品種之一。比稱為「刺瓜仔」(tshì-kue-á)的大黃瓜體型更小,常用來涼拌或作為料理的配色。 |
398 | 瓜笠仔 | kue-le̍h-á | 用竹篾和竹葉做成的斗笠。 |
399 | 粿仔 | kué-á/ké-á | 河粉、粄條。白米磨碎加水蒸煮,煮熟後可切成薄條加料炒食或煮食。 |
400 | 髻仔鬃 | kuè-á-tsang/kè-á-tsang | 假髮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