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行春
|
kiânn-tshun
|
拜年。過年時到親友家拜訪。這是較古雅的說法,現在也用「拜年」(pài-nî)。
踏青。春天時到郊外散步遊玩。
|
|
2
|
新春
|
sin-tshun
|
指初春,陰曆的第一個月。
指農曆新年。
|
|
3
|
青春
|
tshing-tshun
|
指年輕的歲月。
|
|
4
|
春仔花
|
tshun-á-hue
|
日日春、長春花。花名。
草本植物。莖細長而強健、葉痕明顯,葉子呈橢圓形,為濃綠色。花有五瓣,顏色多,全年都能開花。
年節在供桌上所插的人造花也稱為「春仔花」。
喜慶時,婦女在頭上裝飾用的花。
|
|
5
|
春牛圖
|
tshun-gû-tôo
|
上面繪有牧童(即芒神)手持柳枝,鞭牛前行的圖案,為舊時民間簡要的年曆,標有十二月份及農事二十四個節氣的日期,同時可藉著圖畫裡春牛及芒神的顏色、形態,而看出四季變化、農桑收成的情形。
|
|
6
|
春風
|
tshun-hong
|
春天和煦的風。
形容一個人得意的神情。
|
|
7
|
春假
|
tshun-ká
|
學校在三月底、四月初所放的假。
|
|
8
|
春聯
|
tshun-liân
|
門聯。農曆新年時,以紅紙書寫的吉祥話,常張貼在門的兩側。
|
|
9
|
春飯
|
tshun-pn̄g
|
陰曆年過年時,用來供奉神明及祖先的飯。以飯碗盛滿堆高的白飯,並在尖端處插一小朵花,過年期間放在神龕上。
|
|
10
|
春天
|
tshun-thinn
|
春季。四季之首。
|
|
11
|
春節
|
tshun-tseh/tshun-tsueh
|
過年、新年。
|
|
12
|
陽春
|
iông-tshun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
13
|
滿面春風
|
muá-bīn-tshun-hong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
14
|
第二春
|
tē-jī-tshun/tuē-lī-tshun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
15
|
春夏
|
tshun-hā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
16
|
春暉
|
tshun-hui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
17
|
恆春鎮
|
Hîng-tshun-tìn
|
屏東縣行政區(附錄-地名-臺灣縣市行政區名)
|
|
18
|
永春
|
Íng-tshun
|
臺北捷運板南線站名
|
|
19
|
立春
|
li̍p-tshun
|
約當國曆二月四日或五日,這一天是春季的開始。
|
|
20
|
春分
|
tshun-hun
|
約當國曆三月二十一或二十二日,這一天南北半球的晝夜長短平均。
|
|
21
|
春日鄉
|
Tshun-ji̍t-hiong
|
屏東縣行政區(附錄-地名-臺灣縣市行政區名)
|
|
22
|
春雺曝死鬼,夏雺做大水。
|
Tshun bông pha̍k-sí kuí, hā bông tsò-tuā-tsuí.
|
春天起霧曬死鬼,夏天起霧鬧水災。此為前人經過長期觀察、累積經驗而來的氣象諺語。春天早晨若大霧籠罩,濕氣很重,霧氣一旦散開後就會是大晴天甚至是大熱天;夏天早晨若大霧籠罩,白天時空氣對流旺盛下,暖空氣上升,容易形成大雷雨甚至造成水災。
|
|
23
|
春天後母面,欲變一時間。
|
Tshun-thinn āu-bú-bīn, beh piàn tsi̍t-sî-kan.
|
春天繼母臉,要變一剎那。以人前人後表現截然不同的繼母形容春季的天氣多變。舊時代,繼母給人的形象都很差,對待繼子繼女,人前慈愛,人後虐待,因此被用來形容春天的天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