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暗光鳥
|
àm-kong-tsiáu
|
夜鷺。禽鳥類。嘴黑,上嘴嚙喙先端有缺刻,頸肥短,有白色飾羽,胸腹白,背覆羽有同色三角斑,腳暗黃,跗蹠被網目狀鱗。
貓頭鷹。禽鳥類。頭部有角狀的羽毛,眼睛大,白天潛伏,夜晚才出來覓食,以麻雀、老鼠等動物為食,常在夜裡發出淒厲的叫聲,迷信的人認為是不吉利的一種鳥。
夜貓子。用來稱呼習慣在夜間工作或活動的人。
|
2
|
牛屎鳥仔
|
gû-sái-tsiáu-á
|
鶺鴒。禽鳥類。體長約五至六寸。體色有黑白相間、黃綠相間和黑灰相間等三種形態。因為喜歡在牛屎中找昆蟲吃,所以被稱為「牛屎鳥仔」。
|
3
|
粉鳥
|
hún-tsiáu
|
鴿子。常見家禽的一種。飛行迅速,記憶力強,經過訓練以後可以傳遞書信。個性溫和,常被當作和平的象徵。
|
4
|
客鳥
|
kheh-tsiáu
|
喜鵲。禽鳥類。雜食性動物,嘴尖,尾長,身體大部分為深藍色,腰、體側、腹、肩和翼尖為白色,叫聲嘈雜。
|
5
|
孤鳥
|
koo-tsiáu
|
孤落單的鳥。比喻孤獨的人。
|
6
|
過冬鳥
|
kuè-tang-tsiáu/kè-tang-tsiáu
|
候鳥。隨著季節變化,進行方向確定的、有規律的和長距離遷居活動的鳥類。
|
7
|
𡳞鳥
|
lān-tsiáu
|
陰莖、陽具。雄性生殖器官長在體外的部分。
|
8
|
貓頭鳥
|
niau-thâu-tsiáu
|
貓頭鷹、夜鴞。禽鳥類。眼睛大而圓,肉食性,晝伏夜出,捕捉鼠、麻雀等小動物。
|
9
|
放粉鳥
|
pàng-hún-tsiáu
|
放鴿子。指養鴿者把鴿子帶到遠方去放飛,和其他養鴿者比賽。
不照原來的約定之行程或過程,中途拋棄或爽約。
|
10
|
拍鳥帽
|
phah-tsiáu-bō
|
英國式鴨舌帽、狩獵帽。本詞源自日語「鳥打帽」(とりうちぼう)。帽頂平,向前方下斜,前沿底下有稍微突出的帽舌。日治時代引進臺灣,風行一時。
|
11
|
飛鳥
|
pue-tsiáu
|
指飛禽、鳥類。
|
12
|
山後鳥
|
suann-āu-tsiáu
|
灰面鵟鷹、灰面鷲。禽鳥類。每年十月初至十月底從北半球南下至東南亞一帶渡冬,於臺灣過境期間,可在恆春滿州里附近觀賞。到來年三月底至四月中旬又北返,在彰化八卦山或臺北觀音山地區可看見;因為是由南路而來,又稱為「南路鷹」。
|
13
|
頭目鳥
|
thâu-ba̍k-tsiáu
|
頭目、頭子。
形容很熟悉某地、對某地方知道很多、很道地。
|
14
|
渡鳥
|
tōo-tsiáu
|
候鳥。
|
15
|
菜鳥仔
|
tshài-tsiáu-á
|
新手、菜鳥。戲稱團體中的新進人員,或一項行業的新手。
|
16
|
粟鳥仔
|
tshik-tsiáu-á
|
麻雀。禽鳥類。圓頭,短尾,栗褐色,身上雜有黑褐色斑點,翅膀短小,善於跳躍,以穀粒和昆蟲為主要食物。
|
17
|
厝角鳥仔
|
tshù-kak-tsiáu-á
|
麻雀。禽鳥類。圓頭,短尾,栗褐色,身上雜有黑褐色斑點,翅膀短小,善於跳躍,以穀粒和昆蟲為主要食物。
|
18
|
鳥仔
|
tsiáu-á
|
小鳥。鳥類的通稱。
|
19
|
鳥仔岫
|
tsiáu-á-siū
|
鳥巢。
|
20
|
鳥仔踏
|
tsiáu-á-ta̍h
|
用來獵捕伯勞鳥的器具。秋冬之後,伯勞鳥南下做季節性遷徙,性喜停留於突出的樹枝或竹枝上,故此陷阱將樹枝削成Y字形,上有扣環,伯勞鳥休憩於上,便被夾住懸掛空中。
|
21
|
鳥梨仔
|
tsiáu-lâi-á
|
鳥梨。木本植物。一種似梨而小的水果,有澀味,所以通常醃漬食用,也可做成糖葫蘆。
|
22
|
鳥擗仔
|
tsiáu-phia̍k-á
|
彈弓。Y字形木頭的兩端綁上強力橡皮筋,再扣住石頭,利用橡皮筋的彈力將石頭彈出,用來打落小鳥。
|
23
|
鳥銃
|
tsiáu-tshìng
|
專門用來打鳥的獵槍。
|
24
|
鳥隻
|
tsiáu-tsiah
|
鳥兒。原指單隻的鳥,後引申為泛稱。
|
25
|
老鳥
|
lāu-tsiáu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26
|
鴕鳥
|
tô-tsiáu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27
|
菜鳥
|
tshài-tsiáu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28
|
鳥類
|
tsiáu-luī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29
|
水鳥
|
tsuí-tsiáu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30
|
鳥松跤
|
Tsiáu-tshîng-kha
|
高雄市蔦松(附錄-地名-舊地名)
|
31
|
鳥松區
|
Tsiáu-tshîng-khu
|
高雄市行政區(附錄-地名-臺灣縣市行政區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