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華語查全文

對應華語、釋義或例句華語欄位符合 「成」 有1606筆,第45頁

序號881魬魚
序號 881
詞目 魬魚
音讀 puánn-hî/puánn-hû
釋義 魬鯛。體側扁呈卵圓形,腹部為銀色,背鰭上有三、四個延長成絲狀的棘,生活在大陸棚海域。為高經濟性食用魚,多以拖網捕獲。
序號882半世人
序號 882
詞目 半世人
音讀 puànn-sì-lâng
釋義 半輩子,半生。
序號883半丁
序號 883
詞目 半丁
音讀 puànn-ting
釋義 不成材的人。 病夫。體質孱弱容易生病的人。
序號884肥
序號 884
詞目
音讀 puî
釋義 脂肪較多。一般用來形容動物體形龐大。 腴美、厚實。 多脂肪的。 水肥。 植物或農地的營養劑,早期多用糞便,現代有化學合成品。
序號885本底
序號 885
詞目 本底
音讀 pún-té/pún-tué
釋義 本來、原本。
序號886糞口蟲
序號 886
詞目 糞口蟲
音讀 pùn-kháu-thâng
釋義 蟯蟲。一種白色寄生蟲。雌蟲夜間在肛門處產卵,成蟲寄生於盲腸或腸道中。泥土為其傳播媒介,常寄生在兒童身上。
序號887歕風
序號 887
詞目 歕風
音讀 pûn-hong
釋義 吹氣。 形容小孩子成長快速,好像氣球一樣一吹就膨脹。
序號888抔
序號 888
詞目
音讀 put
釋義 把東西掃成堆再撥進容器中。
序號889佛祖
序號 889
詞目 佛祖
音讀 Pu̍t-tsóo
釋義 成佛作祖者,通常指的是釋迦牟尼佛。
序號890沙拉油
序號 890
詞目 沙拉油
音讀 sa-lá-iû
釋義 一種由植物種子精煉而成的食用油。
序號891沙茶
序號 891
詞目 沙茶
音讀 sa-te
釋義 用扁魚、蒜酥、麻粉和各種香料調製而成的一種調味料。多用於吃火鍋時的沾醬。 一種由沙茶及椰油為作料的烤肉醬,流行於南洋一帶,在臺灣是指沙茶醬。借自印尼語satay。
序號892西北雨
序號 892
詞目 西北雨
音讀 sai-pak-hōo
釋義 熱雷雨、雷陣雨。臺灣溼熱的夏季午後,因為空氣受太陽輻射加熱作用,使得強烈上升氣流發展形成積雨雲所下的雨。此雨特徵為強度大、雨時短、雨區小、常伴有雷電和短暫強風。
序號893捒做堆
序號 893
詞目 捒做堆
音讀 sak-tsò-tui/sak-tsuè-tui
釋義 一種不舉行婚禮的成親方式。通常是童養媳長大後直接和男方成為夫婦的成親方式。這種儀式大都利用除夕夜一家團圓時準備豐盛的年夜飯做為婚禮的酒席,便不需再選黃道吉日,亦不需鋪張。
序號894三文魚
序號 894
詞目 三文魚
音讀 sam-bûn-hî/sam-bûn-hû
釋義 指鮭魚。過去常用來製成罐頭。借自英語salmon。
序號895三線路
序號 895
詞目 三線路
音讀 sam-suànn-lōo
釋義 日治時期將臺北府城拆除,興建由安全島分隔成3個分隔道的道路,約如今日之中山南路、愛國西路、中華路、忠孝西路。也指由樹木安全島分隔成的三線大道。
序號896山伯英台
序號 896
詞目 山伯英台
音讀 San-phik-Ing-tâi
釋義 著名的民間故事及戲曲劇目人物。梁山伯與祝英台同窗三年,才知英台是女扮男裝,二人相愛欲成夫妻,祝家卻將英台許配權貴,山伯相思而死,英台跳入山伯墳塚而亡,二人化為彩蝶,比翼雙飛。後也用來比喻苦戀的悲劇人物。
序號897煞
序號 897
詞目
音讀 sannh
釋義 岔氣。激烈運動後,氣凝在胸口,造成呼吸困難。 心理受到強烈衝擊,或渴望、迷戀某些事物。 被風迎面掃到而感到氣息不順。
序號898雪文
序號 898
詞目 雪文
音讀 sap-bûn
釋義 肥皂。一種清潔衣物等的用品,現在多用化學方法製成。借自法語savon。
序號899蝨母
序號 899
詞目 蝨母
音讀 sat-bó
釋義 蝨子。昆蟲名。頭小,口突,腹大,無翅,以吸食動物血液或植物體液為生。會傳染疾病。常會因為音變的緣故而唸成「sap-bó」。
序號900蝨篦
序號 900
詞目 蝨篦
音讀 sat-pìn
釋義 細齒梳。用竹子做成,中間有梁,梳齒比較窄密的梳子。因為早期衛生習慣較差,且醫藥不發達,人們便發明此用具來梳落頭蝨。
對應華語、釋義或例句華語欄位符合 「成」 有1606筆,第45頁
序號 詞目 音讀 釋義
881 魬魚 puánn-hî/puánn-hû 魬鯛。體側扁呈卵圓形,腹部為銀色,背鰭上有三、四個延長成絲狀的棘,生活在大陸棚海域。為高經濟性食用魚,多以拖網捕獲。
882 半世人 puànn-sì-lâng 半輩子,半生。
883 半丁 puànn-ting 不成材的人。 病夫。體質孱弱容易生病的人。
884 puî 脂肪較多。一般用來形容動物體形龐大。 腴美、厚實。 多脂肪的。 水肥。 植物或農地的營養劑,早期多用糞便,現代有化學合成品。
885 本底 pún-té/pún-tué 本來、原本。
886 糞口蟲 pùn-kháu-thâng 蟯蟲。一種白色寄生蟲。雌蟲夜間在肛門處產卵,成蟲寄生於盲腸或腸道中。泥土為其傳播媒介,常寄生在兒童身上。
887 歕風 pûn-hong 吹氣。 形容小孩子成長快速,好像氣球一樣一吹就膨脹。
888 put 把東西掃成堆再撥進容器中。
889 佛祖 Pu̍t-tsóo 成佛作祖者,通常指的是釋迦牟尼佛。
890 沙拉油 sa-lá-iû 一種由植物種子精煉而成的食用油。
891 沙茶 sa-te 用扁魚、蒜酥、麻粉和各種香料調製而成的一種調味料。多用於吃火鍋時的沾醬。 一種由沙茶及椰油為作料的烤肉醬,流行於南洋一帶,在臺灣是指沙茶醬。借自印尼語satay。
892 西北雨 sai-pak-hōo 熱雷雨、雷陣雨。臺灣溼熱的夏季午後,因為空氣受太陽輻射加熱作用,使得強烈上升氣流發展形成積雨雲所下的雨。此雨特徵為強度大、雨時短、雨區小、常伴有雷電和短暫強風。
893 捒做堆 sak-tsò-tui/sak-tsuè-tui 一種不舉行婚禮的成親方式。通常是童養媳長大後直接和男方成為夫婦的成親方式。這種儀式大都利用除夕夜一家團圓時準備豐盛的年夜飯做為婚禮的酒席,便不需再選黃道吉日,亦不需鋪張。
894 三文魚 sam-bûn-hî/sam-bûn-hû 指鮭魚。過去常用來製成罐頭。借自英語salmon。
895 三線路 sam-suànn-lōo 日治時期將臺北府城拆除,興建由安全島分隔成3個分隔道的道路,約如今日之中山南路、愛國西路、中華路、忠孝西路。也指由樹木安全島分隔成的三線大道。
896 山伯英台 San-phik-Ing-tâi 著名的民間故事及戲曲劇目人物。梁山伯與祝英台同窗三年,才知英台是女扮男裝,二人相愛欲成夫妻,祝家卻將英台許配權貴,山伯相思而死,英台跳入山伯墳塚而亡,二人化為彩蝶,比翼雙飛。後也用來比喻苦戀的悲劇人物。
897 sannh 岔氣。激烈運動後,氣凝在胸口,造成呼吸困難。 心理受到強烈衝擊,或渴望、迷戀某些事物。 被風迎面掃到而感到氣息不順。
898 雪文 sap-bûn 肥皂。一種清潔衣物等的用品,現在多用化學方法製成。借自法語savon。
899 蝨母 sat-bó 蝨子。昆蟲名。頭小,口突,腹大,無翅,以吸食動物血液或植物體液為生。會傳染疾病。常會因為音變的緣故而唸成「sap-bó」。
900 蝨篦 sat-pìn 細齒梳。用竹子做成,中間有梁,梳齒比較窄密的梳子。因為早期衛生習慣較差,且醫藥不發達,人們便發明此用具來梳落頭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