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臺灣閩南語查詞目

完全符合 「筍」 有1筆

序號1筍
序號 1
詞目
音讀 sún
釋義 竹子的地下莖生出的嫩芽,可食用。
完全符合 「筍」 有1筆
序號 詞目 音讀 釋義
1 sún 竹子的地下莖生出的嫩芽,可食用。

部分符合 「筍」 有20筆

序號1茭白筍
序號 1
詞目 茭白筍
音讀 kha-pe̍h-sún
釋義 根莖類。菰的嫩莖,因受黑穗菌寄生而肥大成筍狀,可供食用,也叫「茭白」。
序號2劍筍
序號 2
詞目 劍筍
音讀 kiàm-sún
釋義 箭筍、箭竹筍。箭竹所生出來的筍子。味道苦中帶甘。
序號3金龜
序號 3
詞目 金龜
音讀 kim-ku
釋義 金龜子。昆蟲名。背有甲殼,具光澤,前端有觸角。種類繁多,其形狀、大小、顏色及生活習性各不相同。
序號4桂竹筍
序號 4
詞目 桂竹筍
音讀 kuì-tik-sún
釋義 桂竹所生的筍子。桂竹筍的形狀比其他種的竹筍細長,盛產於四、五月間,筍期短。稍微有酸味。
序號5綠竹筍
序號 5
詞目 綠竹筍
音讀 li̍k-tik-sún
釋義 根莖類。一種體積比麻竹筍小,前端略微彎曲,肉質細嫩的竹筍。夏季很受歡迎的食材,煮湯、炒食、涼拌皆宜。
序號6蘆筍
序號 6
詞目 蘆筍
音讀 lôo-sún
釋義 草本植物。葉子呈鱗片狀,濃綠細長,六月開白色小花。嫩莖可食用。
序號7麻竹筍
序號 7
詞目 麻竹筍
音讀 muâ-tik-sún
釋義 麻竹所生的筍子。筍殼為深色,有絨毛,形體比其他種的筍子壯碩。生長快速,一天可以長半尺長,纖維比較粗,可以製成筍乾、筍尾、筍絲、筍片、醬筍。
序號8半天筍
序號 8
詞目 半天筍
音讀 puàn-thian-sún
釋義 檳榔的嫩莖,可供食用。
序號9酸筍
序號 9
詞目 酸筍
音讀 sng-sún
釋義 竹筍經由發酵、曬乾等過程,製成帶有酸味口感的「酸筍」。
序號10筍仔
序號 10
詞目 筍仔
音讀 sún-á
釋義 筍子。
序號11筍龜
序號 11
詞目 筍龜
音讀 sún-ku
釋義 臺灣大象鼻蟲。竹子園裡最常見的蟲,體形約如金龜子,專挑嫩竹啃食莖部。
序號12筍乾
序號 12
詞目 筍乾
音讀 sún-kuann
釋義 將竹筍煮熟後,先裝桶壓實,再取出晒乾而製成的食品。
序號13筍絲
序號 13
詞目 筍絲
音讀 sún-si
釋義 切成絲狀的竹筍。
序號14冬筍
序號 14
詞目 冬筍
音讀 tang-sún
釋義 冬筍。
序號15桶筍
序號 15
詞目 桶筍
音讀 tháng-sún
釋義 將桂竹筍去殼、蒸煮三十分鐘殺青,然後放在馬口鐵製成的桶子內封蓋貯存,可以保持桂竹筍原味及鮮度,並可以長久存置販賣。有特殊的香酸味。
序號16竹筍
序號 16
詞目 竹筍
音讀 tik-sún
釋義 竹子地下莖所生的嫩芽。可供食用,亦可入藥,有消渴、利尿的療效。
序號17刺竹筍
序號 17
詞目 刺竹筍
音讀 tshì-tik-sún
釋義 刺竹所生的筍子,帶有稍許的苦味,少人食用,食用前必須先將苦水煮出來,或是作成「酸筍」(sng-sún),以避免苦味。
序號18箭竹仔筍
序號 18
詞目 箭竹仔筍
音讀 tsìnn-tik-á-sún
釋義 箭竹新發的幼筍。
序號19歹竹出好筍。
序號 19
詞目 歹竹出好筍。
音讀 Pháinn tik tshut hó sún.
釋義 壞竹子卻長出好筍子。比喻在惡劣的外在環境下仍能養成優秀的人。
序號20歹竹出好筍,好竹出痀崙。
序號 20
詞目 歹竹出好筍,好竹出痀崙。
音讀 Pháinn tik tshut hó sún, hó tik tshut ku-lún.
釋義 不好的竹子生出好的筍子,好的竹子生出奇形怪狀的竹子。比喻出身不好的人也能養成好的後代,富貴之人也會出不成才的子孫。
部分符合 「筍」 有20筆
序號 詞目 音讀 釋義
1 茭白筍 kha-pe̍h-sún 根莖類。菰的嫩莖,因受黑穗菌寄生而肥大成筍狀,可供食用,也叫「茭白」。
2 劍筍 kiàm-sún 箭筍、箭竹筍。箭竹所生出來的筍子。味道苦中帶甘。
3 金龜 kim-ku 金龜子。昆蟲名。背有甲殼,具光澤,前端有觸角。種類繁多,其形狀、大小、顏色及生活習性各不相同。
4 桂竹筍 kuì-tik-sún 桂竹所生的筍子。桂竹筍的形狀比其他種的竹筍細長,盛產於四、五月間,筍期短。稍微有酸味。
5 綠竹筍 li̍k-tik-sún 根莖類。一種體積比麻竹筍小,前端略微彎曲,肉質細嫩的竹筍。夏季很受歡迎的食材,煮湯、炒食、涼拌皆宜。
6 蘆筍 lôo-sún 草本植物。葉子呈鱗片狀,濃綠細長,六月開白色小花。嫩莖可食用。
7 麻竹筍 muâ-tik-sún 麻竹所生的筍子。筍殼為深色,有絨毛,形體比其他種的筍子壯碩。生長快速,一天可以長半尺長,纖維比較粗,可以製成筍乾、筍尾、筍絲、筍片、醬筍。
8 半天筍 puàn-thian-sún 檳榔的嫩莖,可供食用。
9 酸筍 sng-sún 竹筍經由發酵、曬乾等過程,製成帶有酸味口感的「酸筍」。
10 筍仔 sún-á 筍子。
11 筍龜 sún-ku 臺灣大象鼻蟲。竹子園裡最常見的蟲,體形約如金龜子,專挑嫩竹啃食莖部。
12 筍乾 sún-kuann 將竹筍煮熟後,先裝桶壓實,再取出晒乾而製成的食品。
13 筍絲 sún-si 切成絲狀的竹筍。
14 冬筍 tang-sún 冬筍。
15 桶筍 tháng-sún 將桂竹筍去殼、蒸煮三十分鐘殺青,然後放在馬口鐵製成的桶子內封蓋貯存,可以保持桂竹筍原味及鮮度,並可以長久存置販賣。有特殊的香酸味。
16 竹筍 tik-sún 竹子地下莖所生的嫩芽。可供食用,亦可入藥,有消渴、利尿的療效。
17 刺竹筍 tshì-tik-sún 刺竹所生的筍子,帶有稍許的苦味,少人食用,食用前必須先將苦水煮出來,或是作成「酸筍」(sng-sún),以避免苦味。
18 箭竹仔筍 tsìnn-tik-á-sún 箭竹新發的幼筍。
19 歹竹出好筍。 Pháinn tik tshut hó sún. 壞竹子卻長出好筍子。比喻在惡劣的外在環境下仍能養成優秀的人。
20 歹竹出好筍,好竹出痀崙。 Pháinn tik tshut hó sún, hó tik tshut ku-lún. 不好的竹子生出好的筍子,好的竹子生出奇形怪狀的竹子。比喻出身不好的人也能養成好的後代,富貴之人也會出不成才的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