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臺灣台語查詞目
部分符合 「hu5」 有118筆,第2頁
序號 | 21 |
---|---|
詞目 | 魚釣仔 |
音讀 | hî-tiò-á/hû-tiò-á |
釋義 | 釣竿。 |
序號 | 22 |
---|---|
詞目 | 魚栽 |
音讀 | hî-tsai/hû-tsai |
釋義 | 魚苗。剛由魚卵孵化成的雛魚。 |
序號 | 23 |
---|---|
詞目 | 魚鰓 |
音讀 | hî-tshi/hû-tshi |
釋義 | 鰓。魚類的呼吸器官,位於頭部兩側。 |
序號 | 24 |
---|---|
詞目 | 魚刺 |
音讀 | hî-tshì/hû-tshì |
釋義 | 魚的細骨頭。 |
序號 | 25 |
---|---|
詞目 | 魚翅 |
音讀 | hî-tshì/hû-tshì |
釋義 | 鯊魚的鰭。分為白翅與黑翅兩種。以魚翅加工烹調的菜餚,向為傳統宴席中的上等食品。但由於獵補鯊魚割鰭的方式過於殘忍,目前已有加拿大等多國立法禁止,國際保育組織亦致力於宣導鯊魚保育的觀念。 |
序號 | 26 |
---|---|
詞目 | 魚鮮 |
音讀 | hî-tshinn/hû-tshinn |
釋義 | 魚貨的總稱。 |
序號 | 27 |
---|---|
詞目 | 魚臊 |
音讀 | hî-tsho/hû-tsho |
釋義 | 魚蝦等水產食物的總稱。 |
序號 | 28 |
---|---|
詞目 | 魚子 |
音讀 | hî-tsí/hû-tsí |
釋義 | 魚卵。特別用來指稱烏魚的卵。 |
序號 | 29 |
---|---|
詞目 | 魚漿 |
音讀 | hî-tsiunn/hû-tsiunn |
釋義 | 一種以魚肉製作的食品。取脂肪量低的去皮魚肉切碎或絞碎,持續低溫攪拌,直至鹽溶性蛋白溶解出來,呈濃稠漿狀而成。魚漿廣泛運用於加工食品,如:肉羹、魚丸、花枝丸、日式的魚板、天婦羅等。 |
序號 | 30 |
---|---|
詞目 | 魚丸 |
音讀 | hî-uân/hû-uân |
釋義 | 用魚肉加工製作的食品,外型呈球狀。 |
序號 | 31 |
---|---|
詞目 | 魚塭 |
音讀 | hî-ùn/hû-ùn |
釋義 | 在沿海地區的平地上,掘土作池,引水養魚,此種養殖魚類的池塘稱為「魚塭」。 |
序號 | 32 |
---|---|
詞目 | 香火 |
音讀 | hiunn-hué/hiunn-hé |
釋義 | 供佛敬神所點的線香和蠟燭。 祭祀祖先用的香燭。後多用以指子孫或文化的傳承者。 裝香灰的紅色小袋,民間風俗習慣以為掛在身上可趨吉避凶。 |
序號 | 33 |
---|---|
詞目 | 鰗鰡 |
音讀 | hôo-liu |
釋義 | 泥鰍。溫帶淡水魚類。體形圓長,腹部扁平,背部蒼黑色,腹部淡褐色或灰黃色,用腸管吸氣,肛門排氣。全身無鱗片,黏滑難捉。 |
序號 | 34 |
---|---|
詞目 | 護身符 |
音讀 | hōo-sin-hû |
釋義 | 佩帶在身上,可以避邪消災、保護生命的東西。 |
序號 | 35 |
---|---|
詞目 | 符仔 |
音讀 | hû-á |
釋義 | 符籙。一種道家用來役使鬼神的神祕文字。焚燒符籙治療頑疾或祈求平安是臺灣常見的民俗療法。 |
序號 | 36 |
---|---|
詞目 | 符合 |
音讀 | hû-ha̍p |
釋義 | 相合、吻合。 |
序號 | 37 |
---|---|
詞目 | 符號 |
音讀 | hû-hō |
釋義 | 含特別意義以供辨識的記號。 |
序號 | 38 |
---|---|
詞目 | 扶養 |
音讀 | hû-ióng |
釋義 | 扶育教養下一代。 |
序號 | 39 |
---|---|
詞目 | 扶插 |
音讀 | hû-tshah |
釋義 | 攙扶。用手架住對方的胳膊以支撐對方。 |
序號 | 40 |
---|---|
詞目 | 扶持 |
音讀 | hû-tshî |
釋義 | 攙扶。 保護。 |
序號 | 詞目 | 音讀 | 釋義 |
---|---|---|---|
21 | 魚釣仔 | hî-tiò-á/hû-tiò-á | 釣竿。 |
22 | 魚栽 | hî-tsai/hû-tsai | 魚苗。剛由魚卵孵化成的雛魚。 |
23 | 魚鰓 | hî-tshi/hû-tshi | 鰓。魚類的呼吸器官,位於頭部兩側。 |
24 | 魚刺 | hî-tshì/hû-tshì | 魚的細骨頭。 |
25 | 魚翅 | hî-tshì/hû-tshì | 鯊魚的鰭。分為白翅與黑翅兩種。以魚翅加工烹調的菜餚,向為傳統宴席中的上等食品。但由於獵補鯊魚割鰭的方式過於殘忍,目前已有加拿大等多國立法禁止,國際保育組織亦致力於宣導鯊魚保育的觀念。 |
26 | 魚鮮 | hî-tshinn/hû-tshinn | 魚貨的總稱。 |
27 | 魚臊 | hî-tsho/hû-tsho | 魚蝦等水產食物的總稱。 |
28 | 魚子 | hî-tsí/hû-tsí | 魚卵。特別用來指稱烏魚的卵。 |
29 | 魚漿 | hî-tsiunn/hû-tsiunn | 一種以魚肉製作的食品。取脂肪量低的去皮魚肉切碎或絞碎,持續低溫攪拌,直至鹽溶性蛋白溶解出來,呈濃稠漿狀而成。魚漿廣泛運用於加工食品,如:肉羹、魚丸、花枝丸、日式的魚板、天婦羅等。 |
30 | 魚丸 | hî-uân/hû-uân | 用魚肉加工製作的食品,外型呈球狀。 |
31 | 魚塭 | hî-ùn/hû-ùn | 在沿海地區的平地上,掘土作池,引水養魚,此種養殖魚類的池塘稱為「魚塭」。 |
32 | 香火 | hiunn-hué/hiunn-hé | 供佛敬神所點的線香和蠟燭。 祭祀祖先用的香燭。後多用以指子孫或文化的傳承者。 裝香灰的紅色小袋,民間風俗習慣以為掛在身上可趨吉避凶。 |
33 | 鰗鰡 | hôo-liu | 泥鰍。溫帶淡水魚類。體形圓長,腹部扁平,背部蒼黑色,腹部淡褐色或灰黃色,用腸管吸氣,肛門排氣。全身無鱗片,黏滑難捉。 |
34 | 護身符 | hōo-sin-hû | 佩帶在身上,可以避邪消災、保護生命的東西。 |
35 | 符仔 | hû-á | 符籙。一種道家用來役使鬼神的神祕文字。焚燒符籙治療頑疾或祈求平安是臺灣常見的民俗療法。 |
36 | 符合 | hû-ha̍p | 相合、吻合。 |
37 | 符號 | hû-hō | 含特別意義以供辨識的記號。 |
38 | 扶養 | hû-ióng | 扶育教養下一代。 |
39 | 扶插 | hû-tshah | 攙扶。用手架住對方的胳膊以支撐對方。 |
40 | 扶持 | hû-tshî | 攙扶。 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