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華語查全文
對應華語、釋義或例句華語欄位符合 「成」 有1606筆,第2頁
序號 | 21 |
---|---|
詞目 | 紅毛塗 |
音讀 | âng-mn̂g-thôo |
釋義 | 水泥。可以和沙、碎石和水攪拌成混凝土,是常用的建材。因為是由洋人(紅毛番)先製造生產出來的,所以稱為「紅毛塗」。澎湖人叫「鐵仔土」。 |
序號 | 22 |
---|---|
詞目 | 紅豆仔 |
音讀 | âng-tāu-á |
釋義 | 豆類。葉為複葉,由三枚小葉組成,莢細長,表面光滑無毛,內含七至十粒暗紅色種子,此種子即為「紅豆仔」。 |
序號 | 23 |
---|---|
詞目 | 紅糟 |
音讀 | âng-tsau |
釋義 | 以紅麴釀酒後剩餘的渣滓製成的調味品,烹調時常加在魚、肉等上,使帶紅色。 |
序號 | 24 |
---|---|
詞目 | 紅菜頭 |
音讀 | âng-tshài-thâu |
釋義 | 胡蘿蔔、紅蘿蔔。根莖類。因為它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所以在日治時代又叫「人蔘」,也有臺灣人學日語「人蔘」發音,稱之為jîn-jín 或lîn-jím。 |
序號 | 25 |
---|---|
詞目 | 紅蔥仔頭 |
音讀 | âng-tshang-á-thâu |
釋義 | 紅蔥頭。以珠蔥植珠,成熟時會結出肥大的蔥球,等蔥葉乾紅了就可以採收。顏色偏紅,供食用,一般主要用來爆香、包餡。 |
序號 | 26 |
---|---|
詞目 | 紅蟳 |
音讀 | âng-tsîm |
釋義 | 甲殼類動物。指青蟹中有卵的母蟳,經過烹調之後,顏色會變成紅色,所以稱為紅蟳,一般民間多視為補品。 |
序號 | 27 |
---|---|
詞目 | 遏 |
音讀 | at |
釋義 | 折。雙手在使力的狀態下將物品弄斷成兩半。 以湯瓢壓住米粒或湯料,舀去湯表面的浮渣。 |
序號 | 28 |
---|---|
詞目 | 漚 |
音讀 | au |
釋義 | 把東西放在水中做長時間的浸泡。 堆積成一堆使腐爛。 賭客將手邊剩餘的錢全部押注,企圖翻本。 |
序號 | 29 |
---|---|
詞目 | 漚鹹菜 |
音讀 | au-kiâm-tshài |
釋義 | 把芥菜製成鹹菜。 譏笑人不整理衣物,亂亂的皺成一團。 |
序號 | 30 |
---|---|
詞目 | 漚肥 |
音讀 | au-puî |
釋義 | 堆肥;將植物枝葉或動物排泄物等材料混合堆積,使其腐化發酵而成有機肥料。 |
序號 | 31 |
---|---|
詞目 | 拗彎 |
音讀 | áu-uan |
釋義 | 把東西從直的折成彎的。 |
序號 | 32 |
---|---|
詞目 | 後壁 |
音讀 | āu-piah |
釋義 | 背面、後面。 背後、暗中。 地名。位於臺南市最北端,嘉南平原中北方,為八掌溪與急水溪沖積而成的狹長型沖積平原。地勢東高西低,北邊和西邊以八掌溪與嘉義縣的水上鄉、鹿草鄉為界。東邊與白河區、東山區相鄰,南邊則與新營區毗連。 |
序號 | 33 |
---|---|
詞目 | 後謝 |
音讀 | āu-siā |
釋義 | 尾款。受託人完成任務後,委託人支付的酬勞、尾款。 |
序號 | 34 |
---|---|
詞目 | 後齻 |
音讀 | āu-tsan |
釋義 | 泛稱所有的臼齒。 智齒。也就是第三大臼齒,因為該齒位於上下顎最深處,通常由門牙正中算起第八顆的牙齒就稱為智齒。由於其萌出之時間常在十六至二十歲左右,恰好是發育過程中邁入成人,智慧較成熟的階段,故稱為智齒。 |
序號 | 35 |
---|---|
詞目 | 後出世 |
音讀 | āu-tshut-sì |
釋義 | 下輩子、來世、來生。 |
序號 | 36 |
---|---|
詞目 | 肉替 |
音讀 | bah |
釋義 | 動物體中介於皮和骨骼之間的柔韌組織。 果核外可以食用的部分。 刀刃以外的刀身部分。 以肉類為材料作成的食品。 指人豐腴的樣子。 |
序號 | 37 |
---|---|
詞目 | 肉幼仔 |
音讀 | bah-iù-á |
釋義 | 肉屑。 引申為剩下較細小的或較沒有用處的部分。 亦指息肉或皮贅。 |
序號 | 38 |
---|---|
詞目 | 肉羹 |
音讀 | bah-kenn/bah-kinn |
釋義 | 將肉搥打成漿並抓成條狀,或將肉片裹上肉漿或芡粉後再煮熟的食品。 將肉漿條或肉漿片調味煮成的湯。 |
序號 | 39 |
---|---|
詞目 | 肉瘤 |
音讀 | bah-liû |
釋義 | 生物體內組織細胞因為某些因素刺激,失去正常的生長狀態,形成一個塊狀的贅瘤,即俗稱的「肉瘤」。肉瘤可分為良性和惡性兩種,惡性的肉瘤會對人體造成極大的傷害。 |
序號 | 40 |
---|---|
詞目 | 肉脯 |
音讀 | bah-póo |
釋義 | 肉干。用肉類焙乾製造而成的片狀食品。 |
序號 | 詞目 | 音讀 | 釋義 |
---|---|---|---|
21 | 紅毛塗 | âng-mn̂g-thôo | 水泥。可以和沙、碎石和水攪拌成混凝土,是常用的建材。因為是由洋人(紅毛番)先製造生產出來的,所以稱為「紅毛塗」。澎湖人叫「鐵仔土」。 |
22 | 紅豆仔 | âng-tāu-á | 豆類。葉為複葉,由三枚小葉組成,莢細長,表面光滑無毛,內含七至十粒暗紅色種子,此種子即為「紅豆仔」。 |
23 | 紅糟 | âng-tsau | 以紅麴釀酒後剩餘的渣滓製成的調味品,烹調時常加在魚、肉等上,使帶紅色。 |
24 | 紅菜頭 | âng-tshài-thâu | 胡蘿蔔、紅蘿蔔。根莖類。因為它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所以在日治時代又叫「人蔘」,也有臺灣人學日語「人蔘」發音,稱之為jîn-jín 或lîn-jím。 |
25 | 紅蔥仔頭 | âng-tshang-á-thâu | 紅蔥頭。以珠蔥植珠,成熟時會結出肥大的蔥球,等蔥葉乾紅了就可以採收。顏色偏紅,供食用,一般主要用來爆香、包餡。 |
26 | 紅蟳 | âng-tsîm | 甲殼類動物。指青蟹中有卵的母蟳,經過烹調之後,顏色會變成紅色,所以稱為紅蟳,一般民間多視為補品。 |
27 | 遏 | at | 折。雙手在使力的狀態下將物品弄斷成兩半。 以湯瓢壓住米粒或湯料,舀去湯表面的浮渣。 |
28 | 漚 | au | 把東西放在水中做長時間的浸泡。 堆積成一堆使腐爛。 賭客將手邊剩餘的錢全部押注,企圖翻本。 |
29 | 漚鹹菜 | au-kiâm-tshài | 把芥菜製成鹹菜。 譏笑人不整理衣物,亂亂的皺成一團。 |
30 | 漚肥 | au-puî | 堆肥;將植物枝葉或動物排泄物等材料混合堆積,使其腐化發酵而成有機肥料。 |
31 | 拗彎 | áu-uan | 把東西從直的折成彎的。 |
32 | 後壁 | āu-piah | 背面、後面。 背後、暗中。 地名。位於臺南市最北端,嘉南平原中北方,為八掌溪與急水溪沖積而成的狹長型沖積平原。地勢東高西低,北邊和西邊以八掌溪與嘉義縣的水上鄉、鹿草鄉為界。東邊與白河區、東山區相鄰,南邊則與新營區毗連。 |
33 | 後謝 | āu-siā | 尾款。受託人完成任務後,委託人支付的酬勞、尾款。 |
34 | 後齻 | āu-tsan | 泛稱所有的臼齒。 智齒。也就是第三大臼齒,因為該齒位於上下顎最深處,通常由門牙正中算起第八顆的牙齒就稱為智齒。由於其萌出之時間常在十六至二十歲左右,恰好是發育過程中邁入成人,智慧較成熟的階段,故稱為智齒。 |
35 | 後出世 | āu-tshut-sì | 下輩子、來世、來生。 |
36 | 肉替 | bah | 動物體中介於皮和骨骼之間的柔韌組織。 果核外可以食用的部分。 刀刃以外的刀身部分。 以肉類為材料作成的食品。 指人豐腴的樣子。 |
37 | 肉幼仔 | bah-iù-á | 肉屑。 引申為剩下較細小的或較沒有用處的部分。 亦指息肉或皮贅。 |
38 | 肉羹 | bah-kenn/bah-kinn | 將肉搥打成漿並抓成條狀,或將肉片裹上肉漿或芡粉後再煮熟的食品。 將肉漿條或肉漿片調味煮成的湯。 |
39 | 肉瘤 | bah-liû | 生物體內組織細胞因為某些因素刺激,失去正常的生長狀態,形成一個塊狀的贅瘤,即俗稱的「肉瘤」。肉瘤可分為良性和惡性兩種,惡性的肉瘤會對人體造成極大的傷害。 |
40 | 肉脯 | bah-póo | 肉干。用肉類焙乾製造而成的片狀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