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
白賊七仔
|
pe̍h-tsha̍t-tshit--á
|
民間故事裡擅長用謊言騙人的人物,現在多用來指說謊的人。
|
52
|
白賊話
|
pe̍h-tsha̍t-uē
|
謊話。
|
53
|
白鯧
|
pe̍h-tshiunn
|
白鯧魚。魚類。體為側扁橢圓形,上下頜有細齒,主鰓蓋骨有鋸齒緣,或光滑。有背鰭一枚,尾鰭深分叉。非純白色,背部為淡淡的青黑色,腹部色較淡。
|
54
|
白醋
|
pe̍h-tshòo
|
顏色透明的醋,成分包括米、酒精等。
|
55
|
白食
|
pe̍h-tsia̍h
|
白吃。吃東西不給錢。
|
56
|
白汫無味
|
pe̍h-tsiánn-bô-bī
|
指食物味道淡,沒什麼滋味。
平淡無奇。指事物平凡,沒什麼特別。
|
57
|
白帶魚
|
pe̍h-tuà-hî/pe̍h-tuà-hû
|
魚類。體特長,兩側扁平,如同帶子,色銀白,無腹鰭。
|
58
|
白話
|
pe̍h-uē
|
明白易懂的口語,與文言相對。
|
59
|
白話字
|
Pe̍h-uē-jī/Pe̍h-uē-lī
|
教會羅馬字。三四百年前,基督宗教的西洋傳教士來到南洋、中國、臺灣等地,因為當時東方人的教育不普及,他們便利用羅馬字母系統來拼寫當地的口語白話,以翻譯聖經、聖詩,編寫教材、文學作品,方便向民眾宣教。又稱作「教會羅馬字」,簡稱「教羅」。早年教會人士常將文言漢文字稱為「孔子字」(Khóng-tsú-jī),將官話漢文字稱為「唐人字」(Tn̂g-lâng-jī), 將書寫在地白話的教會羅馬字稱為「白話字」(教羅寫法是 Pe̍h-ōe-jī,目前的討論者常簡寫為 POJ)。廈門話及臺灣話的白話字累積了特別豐富的文獻,至今也仍有愛用者、推廣者,早已超出教會的範圍。
|
60
|
漂白
|
phiò-pe̍h
|
用藥劑浸洗布、紙等纖維品,使沾染的雜色褪去而變成潔白。
|
61
|
漂白粉
|
phiò-pe̍h-hún
|
一種無機化合物。通氯氣於熟石灰中,或以生石灰和氯氣化合製成的白色粉末。可用於漂白、去漬和消毒。
|
62
|
反白睚
|
píng-pe̍h-kâinn
|
翻白眼。黑眼球往上吊,露出白眼球,表示不以為然、不滿的情緒或是快要死的樣子。
|
63
|
半精白
|
puànn-tsiann-pe̍h
|
半肥半瘦的肉。
|
64
|
小白菜
|
sió-pe̍h-tshài
|
葉菜類。形似油菜,葉柄呈白色,可食用,也可以入藥。
|
65
|
山東白仔
|
suann-tang-pe̍h-á
|
包心白菜、山東白菜。葉菜類。營養豐富,具有清熱利尿、降血壓、預防感冒、健胃整腸等功效。
|
66
|
太白粉
|
thài-pe̍h-hún
|
將樹薯或玉米磨碎並乾燥成粉狀,於烹調時用作勾芡用。
|
67
|
太白酒
|
thài-pe̍h-tsiú
|
相傳為李白所愛喝的酒,用高粱和豌豆等原料做成,主要產在四川省萬縣,臺灣的太白酒以澱粉為釀造原料,主要生產地為埔里酒廠。
番薯酒。用番薯澱粉做的酒。
|
68
|
拆白講
|
thiah-pe̍h-kóng
|
挑明說。
|
69
|
當頭白日
|
tng-thâu-pe̍h-ji̍t/tng-thâu-pe̍h-li̍t
|
大白天。特別強調說話的當時為白天。
|
70
|
青磅白磅
|
tshenn-pōng-pe̍h-pōng/tshinn-pōng-pe̍h-pōng
|
突如其來。形容出乎意料的突然來到或發生。
|
71
|
喙白
|
tshuì-pe̍h
|
挑食。
|
72
|
空白
|
khàng-pe̍h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73
|
告白
|
kò-pe̍h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74
|
白米
|
pe̍h-bí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75
|
白雲
|
pe̍h-hûn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76
|
白金
|
pe̍h-kim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77
|
白人
|
pe̍h-lâng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78
|
白痴
|
pe̍h-tshi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79
|
對白
|
tuì-pe̍h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80
|
白河區
|
Pe̍h-hô-khu
|
臺南市行政區(附錄-地名-臺灣縣市行政區名)
|
81
|
白露
|
pe̍h-lōo
|
約當國曆九月八日前後。
|
82
|
白沙鄉
|
Pe̍h-sua-hiong
|
澎湖縣行政區(附錄-地名-臺灣縣市行政區名)
|
83
|
白沙屯
|
Pe̍h-sua-tun
|
火車線站名
|
84
|
白白布染甲烏。
|
Pe̍h-pe̍h pòo ní kah oo.
|
白布硬要染成黑色。比喻刻意汙衊抹黑,顛倒是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