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臺灣台語查詞目
完全符合 「tsho2」 有2筆
序號 | 1 |
---|---|
詞目 | 草 |
音讀 | 文 tshó |
釋義 | 馬虎、粗率、不細膩。 初步、尚未決定的。 書法的一種。 蓪草及其製品。 |
序號 | 2 |
---|---|
詞目 | 楚 |
音讀 | tshó |
釋義 | (單字不成詞者 ,無義項) |
序號 | 詞目 | 音讀 | 釋義 |
---|---|---|---|
1 | 草 | 文 tshó | 馬虎、粗率、不細膩。 初步、尚未決定的。 書法的一種。 蓪草及其製品。 |
2 | 楚 | tshó | (單字不成詞者 ,無義項) |
部分符合 「tsho2」 有10筆
序號 | 1 |
---|---|
詞目 | 甘草 |
音讀 | kam-tshó |
釋義 | 草本植物。奇數羽狀複葉,藍紫色蝶形花。根與地下莖都可以入藥,有益氣、瀉火、解毒等功用,味道甘甜。 |
序號 | 2 |
---|---|
詞目 | 橄欖 |
音讀 | kan-ná |
釋義 | 橄欖樹的果實。果實呈橢圓形,初為黃綠色,後轉為黑黃色,可以生吃,也可以用來鹽漬或做成蜜餞。 |
序號 | 3 |
---|---|
詞目 | 潦草 |
音讀 | ló-tshó |
釋義 | 形容做事粗率、不仔細。 形容寫字凌亂、不工整。 |
序號 | 4 |
---|---|
詞目 | 蓪草 |
音讀 | thong-tshó |
釋義 | 木本植物。葉形七裂,前端再各分成兩叉,葉片大,花序也大,僅次於芭蕉。髓心色白,細密而細緻,可作為紙、帽襯的材料。多在秋冬開花,分布在二千公尺以下山區,臺灣的東北地部最適合生長。 |
序號 | 5 |
---|---|
詞目 | 鼠麴粿 |
音讀 | tshí-khak-kué/tshú-khak-ké |
釋義 | 一種鹹龜粿,用糯米粿皮,內摻曬乾磨碎的鼠麴草,呈墨綠色或黑褐色,內可包甜、鹹餡料,如碎豬肉、蝦米、蘿蔔絲乾、南瓜等。通常用於祭祖、掃墓、中元普渡。 |
序號 | 6 |
---|---|
詞目 | 草橄欖 |
音讀 | tshó-kan-ná |
釋義 | 用甘草醃製的橄欖。 |
序號 | 7 |
---|---|
詞目 | 草窒仔 |
音讀 | tshó-that-á |
釋義 | 軟木塞。原本是用草稈做成的塞子,現在大多是用軟木做成塞子。 |
序號 | 8 |
---|---|
詞目 | 起草 |
音讀 | khí-tshó |
釋義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序號 | 9 |
---|---|
詞目 | 清楚 |
音讀 | tshing-tshó |
釋義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序號 | 10 |
---|---|
詞目 | 草案 |
音讀 | tshó-àn |
釋義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序號 | 詞目 | 音讀 | 釋義 |
---|---|---|---|
1 | 甘草 | kam-tshó | 草本植物。奇數羽狀複葉,藍紫色蝶形花。根與地下莖都可以入藥,有益氣、瀉火、解毒等功用,味道甘甜。 |
2 | 橄欖 | kan-ná | 橄欖樹的果實。果實呈橢圓形,初為黃綠色,後轉為黑黃色,可以生吃,也可以用來鹽漬或做成蜜餞。 |
3 | 潦草 | ló-tshó | 形容做事粗率、不仔細。 形容寫字凌亂、不工整。 |
4 | 蓪草 | thong-tshó | 木本植物。葉形七裂,前端再各分成兩叉,葉片大,花序也大,僅次於芭蕉。髓心色白,細密而細緻,可作為紙、帽襯的材料。多在秋冬開花,分布在二千公尺以下山區,臺灣的東北地部最適合生長。 |
5 | 鼠麴粿 | tshí-khak-kué/tshú-khak-ké | 一種鹹龜粿,用糯米粿皮,內摻曬乾磨碎的鼠麴草,呈墨綠色或黑褐色,內可包甜、鹹餡料,如碎豬肉、蝦米、蘿蔔絲乾、南瓜等。通常用於祭祖、掃墓、中元普渡。 |
6 | 草橄欖 | tshó-kan-ná | 用甘草醃製的橄欖。 |
7 | 草窒仔 | tshó-that-á | 軟木塞。原本是用草稈做成的塞子,現在大多是用軟木做成塞子。 |
8 | 起草 | khí-tshó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9 | 清楚 | tshing-tshó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
10 | 草案 | tshó-àn |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