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臺灣閩南語查詞目

完全符合 「香」 有3筆

序號1香
序號 1
詞目
音讀 hiunn
釋義 用木屑加香料製成的細條,燃燒後能發出特殊的氣味,常用在祭拜之時,或驅趕蚊蟲。 身體纖細、瘦弱。 消瘦。
序號2香
序號 2
詞目
音讀 hiang
釋義 (單字不成詞者 ,無義項)
序號3香
序號 3
詞目
音讀 hiong
釋義 (單字不成詞者 ,無義項)
完全符合 「香」 有3筆
序號 詞目 音讀 釋義
1 hiunn 用木屑加香料製成的細條,燃燒後能發出特殊的氣味,常用在祭拜之時,或驅趕蚊蟲。 身體纖細、瘦弱。 消瘦。
2 hiang (單字不成詞者 ,無義項)
3 hiong (單字不成詞者 ,無義項)

部分符合 「香」 有41筆,第1頁

序號1案桌
序號 1
詞目 案桌
音讀 àn-toh
釋義 置於神佛前之供桌。
序號2蠓仔香
序號 2
詞目 蠓仔香
音讀 báng-á-hiunn
釋義 蚊香。一種燃燒後可以用煙熏驅趕蚊子的線香。
序號3攑香綴拜
序號 3
詞目 攑香綴拜
音讀 gia̍h-hiunn-tuè-pài/gia̍h-hiunn-tè-pài
釋義 無主見的人盲目跟隨他人行事。
序號4攑頭香
序號 4
詞目 攑頭香
音讀 gia̍h-thâu-hiunn
釋義 燒頭香。在農曆大年初一或是其他重要的節慶時,信徒們爭相禮神拜佛並在香爐中插下第一柱香,以示虔誠和祈求賜福。 拔頭籌、捷足先登。原意是指信徒爭燒第一柱香,後來比喻為搶先一步得到先機。
序號5月來香
序號 5
詞目 月來香
音讀 gue̍h-lâi-hiong/ge̍h-lâi-hiong
釋義 夜來香。花名。地下有球形的根,地上的莖高達六十多公分。秋天開白色的花,微黃。花被呈現漏斗的形狀,雄蕊有六枚,通常每二朵並生。因為在月亮出現時散發香味,所以稱做「月來香」。
序號6香油
序號 6
詞目 香油
音讀 hiang-iû
釋義 芝麻油。用芝麻種子榨取的油,有香味,可食用或點燃照明。
序號7香港跤
序號 7
詞目 香港跤
音讀 hiong-káng-kha
釋義 香港腳、腳癬。病名。一種因為溼熱環境所引起的腳部皮膚癬,具有傳染性。
序號8香烌
序號 8
詞目 香烌
音讀 hiunn-hu
釋義 香灰。燃香或燒符所餘下的灰燼,道士或巫師常用來摻在水裡,給人服用,藉以治病或驅邪。
序號9香火
序號 9
詞目 香火
音讀 hiunn-hué/hiunn-hé
釋義 供佛敬神所點的線香和蠟燭。 祭祀祖先用的香燭。後多用以指子孫或文化的傳承者。 裝香灰的紅色小袋,民間風俗習慣以為掛在身上可趨吉避凶。
序號10香煙
序號 10
詞目 香煙
音讀 hiunn-ian
釋義 香火。燒香拜拜所產生的煙塵。 可以延續祭祀祖先牌位的男性子孫。亦指家系。
序號11香櫞瓜
序號 11
詞目 香櫞瓜
音讀 hiunn-înn-kue
釋義 佛手瓜。瓜果類,有塊狀根,葉子是五角的掌狀葉,葉心有卷鬚。果實為長橢圓形,形狀像佛手,顏色為淡綠色或淺黃色,可以食用。嫩莖和葉心卷鬚也可以食用,是土生龍鬚菜材料。
序號12香跤
序號 12
詞目 香跤
音讀 hiunn-kha
釋義 線香的基底部,即香燒完剩餘下半截紅色細竹枝的部分。
序號13香菇
序號 13
詞目 香菇
音讀 hiunn-koo
釋義 蕈菇類。原產於中國、日本。目前以人工培養居多,可食用,是高級食用材料。
序號14香菇肉糜
序號 14
詞目 香菇肉糜
音讀 hiunn-koo-bah-muê/hiunn-koo-bah-bê
釋義 香菇肉粥。用香菇和豬肉為佐料所煮成的鹹稀飯,是一種臺灣常見的小吃。
序號15香爐
序號 15
詞目 香爐
音讀 hiunn-lôo
釋義 焚香的器具,用陶瓷或金屬製成。
序號16香芳
序號 16
詞目 香芳
音讀 hiunn-phang
釋義 香包。裝有香料的小包,民間習俗在端午節佩戴,可以避邪。
序號17香袋仔
序號 17
詞目 香袋仔
音讀 hiunn-tē-á
釋義 香包。裝有香料的小包,民間習俗在端午節佩戴,可以避邪。
序號18香案
序號 18
詞目 香案
音讀 hiunn-uànn
釋義 放置香爐、燭臺或者其他祭品的長條形桌子。
序號19佛手柑
序號 19
詞目 佛手柑
音讀 hu̍t-tshiú-kam
釋義 佛手柑。又稱香櫞。植物名,芸香科,常綠喬木。葉互生,長橢圓形。花白色而厚,有芳香。果實成熟時會分裂成細長彎曲的果瓣,狀如手指,故名佛手柑。可做藥物或食品原料,果皮與花均可提取香油。
序號20抾錢
序號 20
詞目 抾錢
音讀 khioh-tsînn
釋義 集資、募捐。
部分符合 「香」 有41筆,第1頁
序號 詞目 音讀 釋義
1 案桌 àn-toh 置於神佛前之供桌。
2 蠓仔香 báng-á-hiunn 蚊香。一種燃燒後可以用煙熏驅趕蚊子的線香。
3 攑香綴拜 gia̍h-hiunn-tuè-pài/gia̍h-hiunn-tè-pài 無主見的人盲目跟隨他人行事。
4 攑頭香 gia̍h-thâu-hiunn 燒頭香。在農曆大年初一或是其他重要的節慶時,信徒們爭相禮神拜佛並在香爐中插下第一柱香,以示虔誠和祈求賜福。 拔頭籌、捷足先登。原意是指信徒爭燒第一柱香,後來比喻為搶先一步得到先機。
5 月來香 gue̍h-lâi-hiong/ge̍h-lâi-hiong 夜來香。花名。地下有球形的根,地上的莖高達六十多公分。秋天開白色的花,微黃。花被呈現漏斗的形狀,雄蕊有六枚,通常每二朵並生。因為在月亮出現時散發香味,所以稱做「月來香」。
6 香油 hiang-iû 芝麻油。用芝麻種子榨取的油,有香味,可食用或點燃照明。
7 香港跤 hiong-káng-kha 香港腳、腳癬。病名。一種因為溼熱環境所引起的腳部皮膚癬,具有傳染性。
8 香烌 hiunn-hu 香灰。燃香或燒符所餘下的灰燼,道士或巫師常用來摻在水裡,給人服用,藉以治病或驅邪。
9 香火 hiunn-hué/hiunn-hé 供佛敬神所點的線香和蠟燭。 祭祀祖先用的香燭。後多用以指子孫或文化的傳承者。 裝香灰的紅色小袋,民間風俗習慣以為掛在身上可趨吉避凶。
10 香煙 hiunn-ian 香火。燒香拜拜所產生的煙塵。 可以延續祭祀祖先牌位的男性子孫。亦指家系。
11 香櫞瓜 hiunn-înn-kue 佛手瓜。瓜果類,有塊狀根,葉子是五角的掌狀葉,葉心有卷鬚。果實為長橢圓形,形狀像佛手,顏色為淡綠色或淺黃色,可以食用。嫩莖和葉心卷鬚也可以食用,是土生龍鬚菜材料。
12 香跤 hiunn-kha 線香的基底部,即香燒完剩餘下半截紅色細竹枝的部分。
13 香菇 hiunn-koo 蕈菇類。原產於中國、日本。目前以人工培養居多,可食用,是高級食用材料。
14 香菇肉糜 hiunn-koo-bah-muê/hiunn-koo-bah-bê 香菇肉粥。用香菇和豬肉為佐料所煮成的鹹稀飯,是一種臺灣常見的小吃。
15 香爐 hiunn-lôo 焚香的器具,用陶瓷或金屬製成。
16 香芳 hiunn-phang 香包。裝有香料的小包,民間習俗在端午節佩戴,可以避邪。
17 香袋仔 hiunn-tē-á 香包。裝有香料的小包,民間習俗在端午節佩戴,可以避邪。
18 香案 hiunn-uànn 放置香爐、燭臺或者其他祭品的長條形桌子。
19 佛手柑 hu̍t-tshiú-kam 佛手柑。又稱香櫞。植物名,芸香科,常綠喬木。葉互生,長橢圓形。花白色而厚,有芳香。果實成熟時會分裂成細長彎曲的果瓣,狀如手指,故名佛手柑。可做藥物或食品原料,果皮與花均可提取香油。
20 抾錢 khioh-tsînn 集資、募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