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華語查全文
對應華語、釋義或例句華語欄位符合 「成」 有1606筆,第22頁
序號 | 421 |
---|---|
詞目 | 吸石 |
音讀 | khip-tsio̍h |
釋義 | 磁鐵、磁石。以天然磁鐵礦加工製成,或以鋼、合金鋼經磁化後製成的磁體。具有吸引鐵、鈷、鎳等金屬的性質。 |
序號 | 422 |
---|---|
詞目 | 乞龜 |
音讀 | khit-ku |
釋義 | 廟宇在上元節或作平安醮時辦理的一種祈福活動,以米或麵粉製作成龜形的食物,如米龜、麵龜、紅龜粿等,供民眾向神明擲筊,應允後帶回去吃以保平安,隔年再回到廟宇還願的活動。 |
序號 | 423 |
---|---|
詞目 | 乞食琴 |
音讀 | khit-tsia̍h-khîm |
釋義 | 月琴。弦樂器。用木頭製成,琴身為扁圓形或八角形,有四絃或三絃,用撥子彈奏。臺灣的月琴只有兩絃,俗稱為「乞食琴」。 |
序號 | 424 |
---|---|
詞目 | 煡替 |
音讀 | khi̍t |
釋義 | 邊煮邊攪,把東西煮成糊狀。 |
序號 | 425 |
---|---|
詞目 | 搝後跤 |
音讀 | khiú-āu-kha |
釋義 | 扯後腿、在背後阻撓、破壞,使人無法達到目的。 |
序號 | 426 |
---|---|
詞目 | 洘旱 |
音讀 | khó-huānn |
釋義 | 大旱、旱災。長期不雨所造成的嚴重乾旱。 |
序號 | 427 |
---|---|
詞目 | 觳仔炱 |
音讀 | khok-á-te |
釋義 | 一種油炸小吃,先將豆芽菜、韭菜舖在鮮蠔上,再摻上一層麵粉漿,下鍋炸成圓扁形。吃時沾上醬料,口感酥脆,在彰化王功一帶最著名。 |
序號 | 428 |
---|---|
詞目 | 悾悾 |
音讀 | khong-khong |
釋義 | 傻傻的、呆頭呆腦的。 |
序號 | 429 |
---|---|
詞目 | 礦物 |
音讀 | khòng-bu̍t |
釋義 | 一種經自然作用所形成的無機物。具有固定的化學成分和物理特性,除水銀外,多以固體形態呈現。如銅、鐵、煤等。 |
序號 | 430 |
---|---|
詞目 | 炕窯 |
音讀 | khòng-iô |
釋義 | 用土塊堆成一個小土窯,再把柴火丟到土窯中加以燃燒,放入番薯後,再把土窯推平,利用高溫餘熱把番薯燜熟,是一種民間常見窯燒番薯的方法。 |
序號 | 431 |
---|---|
詞目 | 呼 |
音讀 | 白 khoo |
釋義 | 吆喝。出聲叫喚使人向自己靠攏或集中。 吹(口哨)。手指成環狀,放進口中吹出聲響。 發出特別的聲音來呼叫動物。 打手機或叩機。 |
序號 | 432 |
---|---|
詞目 | 箍 |
音讀 | khoo |
釋義 | 圈子。 圓形或環形的塊狀物品。 用來指人或人的體型。是比較口語、不禮貌的用法。 團狀物品的外圍、邊緣。 元、塊錢。計算金錢的單位。 周圍呈圓形的物品。 用竹篾或鐵絲束緊。 繞。 |
序號 | 433 |
---|---|
詞目 | 箍絡 |
音讀 | khoo-lo̍h |
釋義 | 奴才。以前的人在搬運物品的時候需要使用繩子來綑綁,這種繩子稱為「箍絡索」,所以「箍絡」被引申有「搬運工」的意思,而後才再被引申成「奴才」的意思。 |
序號 | 434 |
---|---|
詞目 | 呼噎仔 |
音讀 | khoo-uh-á |
釋義 | 連續打嗝、打氣嗝。指因食道抽搐造成的連續打嗝。 |
序號 | 435 |
---|---|
詞目 | 苦無 |
音讀 | khóo-bô |
釋義 | 強烈而急切地希望完成某事或出現某種情况。 |
序號 | 436 |
---|---|
詞目 | 苦瓜 |
音讀 | khóo-kue |
釋義 | 瓜果類。帶有苦味的瓜類植物,果實是長圓形或卵圓形,兩頭尖,表面有許多瘤狀突起,用來燉湯或炒鹹蛋、豆豉等。也可入藥,做成苦瓜丹。 |
序號 | 437 |
---|---|
詞目 | 苦瓜封 |
音讀 | khóo-kue-hong |
釋義 | 苦瓜封。一道臺灣料理。將苦瓜切成一段一段的圈狀,去籽,內填絞肉餡料,放入鍋內加水烹調而成。 |
序號 | 438 |
---|---|
詞目 | 苦楝仔 |
音讀 | khóo-līng-á |
釋義 | 苦苓、苦楝子。木本植物,葉子呈羽狀複葉,前端尖銳,靠近葉柄呈圓形,每年五月下旬開淺紫色花。多分布於中國南方各省、印度和日本。由於材質硬度適中,可製成家具,也常栽培用來作行道樹。有些地區因為忌諱「苦」,所以不用苦楝樹的木材來做椅子,因為這樣會「坐苦」。 |
序號 | 439 |
---|---|
詞目 | 苦楝舅 |
音讀 | khóo-līng-kū |
釋義 | 臺灣欒樹。為臺灣特有原生種,因葉子形狀像苦楝而得名。 |
序號 | 440 |
---|---|
詞目 | 苦茶油 |
音讀 | khóo-tê-iû |
釋義 | 由苦茶樹的種子壓榨製成的油。具有潤肝、清血、健胃整腸的功用。可當作一般食用油烹煮食物,也可製成護髮劑或治療燙傷的藥膏。 |
序號 | 詞目 | 音讀 | 釋義 |
---|---|---|---|
421 | 吸石 | khip-tsio̍h | 磁鐵、磁石。以天然磁鐵礦加工製成,或以鋼、合金鋼經磁化後製成的磁體。具有吸引鐵、鈷、鎳等金屬的性質。 |
422 | 乞龜 | khit-ku | 廟宇在上元節或作平安醮時辦理的一種祈福活動,以米或麵粉製作成龜形的食物,如米龜、麵龜、紅龜粿等,供民眾向神明擲筊,應允後帶回去吃以保平安,隔年再回到廟宇還願的活動。 |
423 | 乞食琴 | khit-tsia̍h-khîm | 月琴。弦樂器。用木頭製成,琴身為扁圓形或八角形,有四絃或三絃,用撥子彈奏。臺灣的月琴只有兩絃,俗稱為「乞食琴」。 |
424 | 煡替 | khi̍t | 邊煮邊攪,把東西煮成糊狀。 |
425 | 搝後跤 | khiú-āu-kha | 扯後腿、在背後阻撓、破壞,使人無法達到目的。 |
426 | 洘旱 | khó-huānn | 大旱、旱災。長期不雨所造成的嚴重乾旱。 |
427 | 觳仔炱 | khok-á-te | 一種油炸小吃,先將豆芽菜、韭菜舖在鮮蠔上,再摻上一層麵粉漿,下鍋炸成圓扁形。吃時沾上醬料,口感酥脆,在彰化王功一帶最著名。 |
428 | 悾悾 | khong-khong | 傻傻的、呆頭呆腦的。 |
429 | 礦物 | khòng-bu̍t | 一種經自然作用所形成的無機物。具有固定的化學成分和物理特性,除水銀外,多以固體形態呈現。如銅、鐵、煤等。 |
430 | 炕窯 | khòng-iô | 用土塊堆成一個小土窯,再把柴火丟到土窯中加以燃燒,放入番薯後,再把土窯推平,利用高溫餘熱把番薯燜熟,是一種民間常見窯燒番薯的方法。 |
431 | 呼 | 白 khoo | 吆喝。出聲叫喚使人向自己靠攏或集中。 吹(口哨)。手指成環狀,放進口中吹出聲響。 發出特別的聲音來呼叫動物。 打手機或叩機。 |
432 | 箍 | khoo | 圈子。 圓形或環形的塊狀物品。 用來指人或人的體型。是比較口語、不禮貌的用法。 團狀物品的外圍、邊緣。 元、塊錢。計算金錢的單位。 周圍呈圓形的物品。 用竹篾或鐵絲束緊。 繞。 |
433 | 箍絡 | khoo-lo̍h | 奴才。以前的人在搬運物品的時候需要使用繩子來綑綁,這種繩子稱為「箍絡索」,所以「箍絡」被引申有「搬運工」的意思,而後才再被引申成「奴才」的意思。 |
434 | 呼噎仔 | khoo-uh-á | 連續打嗝、打氣嗝。指因食道抽搐造成的連續打嗝。 |
435 | 苦無 | khóo-bô | 強烈而急切地希望完成某事或出現某種情况。 |
436 | 苦瓜 | khóo-kue | 瓜果類。帶有苦味的瓜類植物,果實是長圓形或卵圓形,兩頭尖,表面有許多瘤狀突起,用來燉湯或炒鹹蛋、豆豉等。也可入藥,做成苦瓜丹。 |
437 | 苦瓜封 | khóo-kue-hong | 苦瓜封。一道臺灣料理。將苦瓜切成一段一段的圈狀,去籽,內填絞肉餡料,放入鍋內加水烹調而成。 |
438 | 苦楝仔 | khóo-līng-á | 苦苓、苦楝子。木本植物,葉子呈羽狀複葉,前端尖銳,靠近葉柄呈圓形,每年五月下旬開淺紫色花。多分布於中國南方各省、印度和日本。由於材質硬度適中,可製成家具,也常栽培用來作行道樹。有些地區因為忌諱「苦」,所以不用苦楝樹的木材來做椅子,因為這樣會「坐苦」。 |
439 | 苦楝舅 | khóo-līng-kū | 臺灣欒樹。為臺灣特有原生種,因葉子形狀像苦楝而得名。 |
440 | 苦茶油 | khóo-tê-iû | 由苦茶樹的種子壓榨製成的油。具有潤肝、清血、健胃整腸的功用。可當作一般食用油烹煮食物,也可製成護髮劑或治療燙傷的藥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