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華語查全文
對應華語、釋義或例句華語欄位符合 「成」 有1606筆,第20頁
序號 | 381 |
---|---|
詞目 | 格 |
音讀 | 白 keh |
釋義 | 方形的空框或用線條組成的四方形。 計算容器刻度的單位。 架子的分層。 人品、氣量、風度、情操的泛稱。 指一定的標準、樣式。 指體型、架式。 描述分水嶺地形的一種特有說法。 |
序號 | 382 |
---|---|
詞目 | 扴味 |
音讀 | ke̍h-bī |
釋義 | 因為摻合不同食材,造成味道彼此不相合。 |
序號 | 383 |
---|---|
詞目 | 羹 |
音讀 | 白 kenn/kinn |
釋義 | 芶芡而成的濃稠湯汁。 |
序號 | 384 |
---|---|
詞目 | 羹麵 |
音讀 | kenn-mī/kinn-mī |
釋義 | 大滷麵。一種將麵條、木耳、豆腐乾、肉絲等多種材料,加以勾芡、烹煮而成的麵食。 |
序號 | 385 |
---|---|
詞目 | 經布 |
音讀 | kenn-pòo/kinn-pòo |
釋義 | 織布。以棉、麻、絲、毛等線編製成布匹。 |
序號 | 386 |
---|---|
詞目 | 耞仔 |
音讀 | kénn-á/kínn-á |
釋義 | 連耞。用以敲打穀物、豆類的農具,用竹、木製成,在頂端穿孔接榫,綁著兩束活動的竹筒。使用時,先把收割下來還連著稻穀的稻子平擺在廣場上,農人拿著連耞在稻穗上拍打,稻穀就會陸續掉落在地上,達到脫穀的目的。 |
序號 | 387 |
---|---|
詞目 | 跤後肚 |
音讀 | kha-āu-tóo |
釋義 | 小腿肚。小腿後面由腓腸肌等所形成的隆起部位。 |
序號 | 388 |
---|---|
詞目 | 茭白筍 |
音讀 | kha-pe̍h-sún |
釋義 | 根莖類。菰的嫩莖,因受黑穗菌寄生而肥大成筍狀,可供食用,也叫「茭白」。 |
序號 | 389 |
---|---|
詞目 | 跤肚 |
音讀 | kha-tóo |
釋義 | 小腿肚。小腿後面由腓腸肌形成的隆起部位。 |
序號 | 390 |
---|---|
詞目 | 牽粉 |
音讀 | khan-hún |
釋義 | 勾芡。烹飪菜餚時,將芡粉用水調勻,加入菜中,使成濃稠狀。 |
序號 | 391 |
---|---|
詞目 | 牽教 |
音讀 | khan-kà |
釋義 | 前輩對後輩提攜和教導;有時具反諷用法,意指多方教唆,把人帶壞。 |
序號 | 392 |
---|---|
詞目 | 牽羹 |
音讀 | khan-kenn/khan-kinn |
釋義 | 勾芡。烹飪菜餚時,將芡粉用水調勻,加入菜中,使成濃稠狀。 |
序號 | 393 |
---|---|
詞目 | 牽藤 |
音讀 | khan-tîn |
釋義 | 指蔓生植物,如葡萄等,攀附在別的東西上延伸成長。 |
序號 | 394 |
---|---|
詞目 | 坩替 |
音讀 | khann |
釋義 | 一種用陶土燒製成的鍋,通常做為烹煮食物的鍋具,亦可當成花盆。 計算以鍋子為容器的東西。 |
序號 | 395 |
---|---|
詞目 | 鬮 |
音讀 | khau |
釋義 | 用紙條做成的籤,憑運氣抽取以決定做法。 |
序號 | 396 |
---|---|
詞目 | 溪哥仔 |
音讀 | khe-ko-á/khue-ko-á |
釋義 | 溪哥、粗首。魚名。屬鯉科,體型約十五公分長,成雄魚身上有約十條的淺藍色條紋。分佈於臺灣各溪流中下游及湖泊,是臺灣特有的溪魚。 |
序號 | 397 |
---|---|
詞目 | 契 |
音讀 | khè/khuè |
釋義 | 因結拜而約定成為親屬關係的。 合同、權狀。 |
序號 | 398 |
---|---|
詞目 | 客人 |
音讀 | Kheh-lâng |
釋義 | 客家人。東晉五胡亂華以後,由中原南遷的一支移民,主要分布於閩西、粵北及贛南交界之廣大地區,後來形成支系;因與在地的先住民有別,故得客籍之稱,即今天的客家人。 |
序號 | 399 |
---|---|
詞目 | 起家 |
音讀 | khí-ke |
釋義 | 興家立業、成家立業。 發跡、出身。 |
序號 | 400 |
---|---|
詞目 | 起底 |
音讀 | khí-té/khí-tué |
釋義 | 建立基礎、作為資本。 起家、發跡。 |
序號 | 詞目 | 音讀 | 釋義 |
---|---|---|---|
381 | 格 | 白 keh | 方形的空框或用線條組成的四方形。 計算容器刻度的單位。 架子的分層。 人品、氣量、風度、情操的泛稱。 指一定的標準、樣式。 指體型、架式。 描述分水嶺地形的一種特有說法。 |
382 | 扴味 | ke̍h-bī | 因為摻合不同食材,造成味道彼此不相合。 |
383 | 羹 | 白 kenn/kinn | 芶芡而成的濃稠湯汁。 |
384 | 羹麵 | kenn-mī/kinn-mī | 大滷麵。一種將麵條、木耳、豆腐乾、肉絲等多種材料,加以勾芡、烹煮而成的麵食。 |
385 | 經布 | kenn-pòo/kinn-pòo | 織布。以棉、麻、絲、毛等線編製成布匹。 |
386 | 耞仔 | kénn-á/kínn-á | 連耞。用以敲打穀物、豆類的農具,用竹、木製成,在頂端穿孔接榫,綁著兩束活動的竹筒。使用時,先把收割下來還連著稻穀的稻子平擺在廣場上,農人拿著連耞在稻穗上拍打,稻穀就會陸續掉落在地上,達到脫穀的目的。 |
387 | 跤後肚 | kha-āu-tóo | 小腿肚。小腿後面由腓腸肌等所形成的隆起部位。 |
388 | 茭白筍 | kha-pe̍h-sún | 根莖類。菰的嫩莖,因受黑穗菌寄生而肥大成筍狀,可供食用,也叫「茭白」。 |
389 | 跤肚 | kha-tóo | 小腿肚。小腿後面由腓腸肌形成的隆起部位。 |
390 | 牽粉 | khan-hún | 勾芡。烹飪菜餚時,將芡粉用水調勻,加入菜中,使成濃稠狀。 |
391 | 牽教 | khan-kà | 前輩對後輩提攜和教導;有時具反諷用法,意指多方教唆,把人帶壞。 |
392 | 牽羹 | khan-kenn/khan-kinn | 勾芡。烹飪菜餚時,將芡粉用水調勻,加入菜中,使成濃稠狀。 |
393 | 牽藤 | khan-tîn | 指蔓生植物,如葡萄等,攀附在別的東西上延伸成長。 |
394 | 坩替 | khann | 一種用陶土燒製成的鍋,通常做為烹煮食物的鍋具,亦可當成花盆。 計算以鍋子為容器的東西。 |
395 | 鬮 | khau | 用紙條做成的籤,憑運氣抽取以決定做法。 |
396 | 溪哥仔 | khe-ko-á/khue-ko-á | 溪哥、粗首。魚名。屬鯉科,體型約十五公分長,成雄魚身上有約十條的淺藍色條紋。分佈於臺灣各溪流中下游及湖泊,是臺灣特有的溪魚。 |
397 | 契 | khè/khuè | 因結拜而約定成為親屬關係的。 合同、權狀。 |
398 | 客人 | Kheh-lâng | 客家人。東晉五胡亂華以後,由中原南遷的一支移民,主要分布於閩西、粵北及贛南交界之廣大地區,後來形成支系;因與在地的先住民有別,故得客籍之稱,即今天的客家人。 |
399 | 起家 | khí-ke | 興家立業、成家立業。 發跡、出身。 |
400 | 起底 | khí-té/khí-tué | 建立基礎、作為資本。 起家、發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