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臺灣閩南語查詞目

完全符合 「雞」 有1筆

序號1雞
序號 1
詞目
音讀 ke/kue
釋義 常見家禽的一種。品種多,嘴短,頭部有紅色肉冠,雄雞的肉冠較大,且在清晨破曉時刻會啼叫報時,蛋、肉皆日常食材,飛行能力差。十二生肖排序第十的生肖。
完全符合 「雞」 有1筆
序號 詞目 音讀 釋義
1 ke/kue 常見家禽的一種。品種多,嘴短,頭部有紅色肉冠,雄雞的肉冠較大,且在清晨破曉時刻會啼叫報時,蛋、肉皆日常食材,飛行能力差。十二生肖排序第十的生肖。

部分符合 「雞」 有114筆,第1頁

序號1涵空龜
序號 1
詞目 涵空龜
音讀 âm-khang-ku
釋義 井底之蛙。涵洞裡的烏龜,比喻老是待在家裡,不愛出門的人;或是見識淺薄、孤陋寡聞的人。
序號2鴟鴞
序號 2
詞目 鴟鴞
音讀 bā-hio̍h
釋義 老鷹。禽鳥類。全身呈褐色,尾形像魚尾,翼大擅於飛翔,嘴形鉤曲,眼睛非常銳利,趾有銳利的爪,嘴腳皆強勁有力。捕食魚類、青蛙、蛇類、鳥類等。
序號3肉雞仔
序號 3
詞目 肉雞仔
音讀 bah-ke-á/bah-kue-á
釋義 肉雞。專門供作食用的雞。
序號4肉繭仔
序號 4
詞目 肉繭仔
音讀 bah-kián-á
釋義 用網紗油裹肉餡後油炸的一種肉卷。「肉繭仔」為南部人的稱呼。見【雞卷】ke-kńg 條。
序號5䆀手
序號 5
詞目 䆀手
音讀 bái-tshiú
釋義 左撇子。慣用左手的人。
序號6覕相揣
序號 6
詞目 覕相揣
音讀 bih-sio-tshuē/bih-sio-tshē
釋義 捉迷藏。一種遊戲。玩的時候,大家選出一個人當鬼來負責抓人,其他的成員就躲起來讓這個人去找,被找到的就換他當鬼。
序號7仿仔雞
序號 7
詞目 仿仔雞
音讀 hóng-á-ke/hóng-á-kue
釋義 常見家禽的一種。不同品種相互混生的半土雞。
序號8火雞
序號 8
詞目 火雞
音讀 hué-ke/hé-kue
釋義 禽鳥類。體高三尺餘,頭部有紅色肉瘤,雄者喉部有下垂的紅色肉瓣。其羽毛隨品種而異,雄火雞時常展開尾羽,如同一把扇子,且發出咕嘍咕嘍的聲音,能做短距離的飛行。
序號9火雞母
序號 9
詞目 火雞母
音讀 hué-ke-bó/hé-kue-bó
釋義 母火雞、老母雞。 形容說話快速、嘰哩呱啦、聒噪的女人。
序號10野雞仔車
序號 10
詞目 野雞仔車
音讀 iá-ke-á-tshia/iá-kue-á-tshia
釋義 野雞車、非法客運。未經登記而非法營業的客運。
序號11閹雞
序號 11
詞目 閹雞
音讀 iam-ke/iam-kue
釋義 被閹割過的公雞。現在外面的招牌都戲稱「太監雞」。
序號12閹雞行
序號 12
詞目 閹雞行
音讀 iam-ke-kiânn/iam-kue-kiânn
釋義 老漢推車。一種身軀俯臥,由他人輔助抬起雙腿,再自行用雙手撐起身體交替前進的體能遊戲。 倒立行走。 走矮子、矮子功。宜蘭傳統戲曲「本地歌仔」的一種身段。男性丑角三花以屈膝半蹲半走的姿勢繞台走唱,狀似被閹割的公雞沒有氣概的樣子。
序號13潤餅𩛩
序號 13
詞目 潤餅𩛩
音讀 jūn-piánn-kauh/lūn-piánn-kauh
釋義 春捲。將麵糰攤薄烙熟後,捲包五花肉絲、豆芽、香菜、紅蘿蔔絲及筍絲等製成的食品。
序號14蛤仔
序號 14
詞目 蛤仔
音讀 kap-á
釋義 田蛙、青蛙。兩棲類動物。頭寬扁、闊嘴、大眼。背部呈青綠色,腹部灰白,表皮光滑。有蹼,善跳躍、游泳。
序號15雞仔
序號 15
詞目 雞仔
音讀 ke-á/kue-á
釋義 雞。常見家禽的一種。頭上有紅色肉冠,雄雞較雌雞大,翅短,飛行能力不佳。
序號16雞仔目
序號 16
詞目 雞仔目
音讀 ke-á-ba̍k/kue-á-ba̍k
釋義 夜盲症。病名。大多是由於遺傳或缺乏維他命A,造成眼睛的視網膜桿狀細胞機能障礙,使人在昏暗的地方或光線不足時,看不見東西。 雞眼。因為角質層增生形成的小圓硬塊,常生在腳掌或腳趾,樣子像雞的眼睛,所以稱為「雞仔目」。
序號17雞仔囝
序號 17
詞目 雞仔囝
音讀 ke-á-kiánn/kue-á-kiánn
釋義 雛雞、小雞。
序號18雞母
序號 18
詞目 雞母
音讀 ke-bó/kue-bó
釋義 母雞。常見家禽的一種,雌性的雞。
序號19雞母皮
序號 19
詞目 雞母皮
音讀 ke-bó-phuê/kue-bó-phê
釋義 雞皮疙瘩。
序號20雞母蟲
序號 20
詞目 雞母蟲
音讀 ke-bó-thâng/kue-bó-thâng
釋義 土蠶、蠐螬。金龜子的幼蟲。體肥色白,生活在土中,以植物的根莖為食,常危害農作物。因為以前人喜歡捉來餵食母雞,所以叫「雞母蟲」。後來也泛指生活在腐植土中,白白胖胖的大蟲。
部分符合 「雞」 有114筆,第1頁
序號 詞目 音讀 釋義
1 涵空龜 âm-khang-ku 井底之蛙。涵洞裡的烏龜,比喻老是待在家裡,不愛出門的人;或是見識淺薄、孤陋寡聞的人。
2 鴟鴞 bā-hio̍h 老鷹。禽鳥類。全身呈褐色,尾形像魚尾,翼大擅於飛翔,嘴形鉤曲,眼睛非常銳利,趾有銳利的爪,嘴腳皆強勁有力。捕食魚類、青蛙、蛇類、鳥類等。
3 肉雞仔 bah-ke-á/bah-kue-á 肉雞。專門供作食用的雞。
4 肉繭仔 bah-kián-á 用網紗油裹肉餡後油炸的一種肉卷。「肉繭仔」為南部人的稱呼。見【雞卷】ke-kńg 條。
5 䆀手 bái-tshiú 左撇子。慣用左手的人。
6 覕相揣 bih-sio-tshuē/bih-sio-tshē 捉迷藏。一種遊戲。玩的時候,大家選出一個人當鬼來負責抓人,其他的成員就躲起來讓這個人去找,被找到的就換他當鬼。
7 仿仔雞 hóng-á-ke/hóng-á-kue 常見家禽的一種。不同品種相互混生的半土雞。
8 火雞 hué-ke/hé-kue 禽鳥類。體高三尺餘,頭部有紅色肉瘤,雄者喉部有下垂的紅色肉瓣。其羽毛隨品種而異,雄火雞時常展開尾羽,如同一把扇子,且發出咕嘍咕嘍的聲音,能做短距離的飛行。
9 火雞母 hué-ke-bó/hé-kue-bó 母火雞、老母雞。 形容說話快速、嘰哩呱啦、聒噪的女人。
10 野雞仔車 iá-ke-á-tshia/iá-kue-á-tshia 野雞車、非法客運。未經登記而非法營業的客運。
11 閹雞 iam-ke/iam-kue 被閹割過的公雞。現在外面的招牌都戲稱「太監雞」。
12 閹雞行 iam-ke-kiânn/iam-kue-kiânn 老漢推車。一種身軀俯臥,由他人輔助抬起雙腿,再自行用雙手撐起身體交替前進的體能遊戲。 倒立行走。 走矮子、矮子功。宜蘭傳統戲曲「本地歌仔」的一種身段。男性丑角三花以屈膝半蹲半走的姿勢繞台走唱,狀似被閹割的公雞沒有氣概的樣子。
13 潤餅𩛩 jūn-piánn-kauh/lūn-piánn-kauh 春捲。將麵糰攤薄烙熟後,捲包五花肉絲、豆芽、香菜、紅蘿蔔絲及筍絲等製成的食品。
14 蛤仔 kap-á 田蛙、青蛙。兩棲類動物。頭寬扁、闊嘴、大眼。背部呈青綠色,腹部灰白,表皮光滑。有蹼,善跳躍、游泳。
15 雞仔 ke-á/kue-á 雞。常見家禽的一種。頭上有紅色肉冠,雄雞較雌雞大,翅短,飛行能力不佳。
16 雞仔目 ke-á-ba̍k/kue-á-ba̍k 夜盲症。病名。大多是由於遺傳或缺乏維他命A,造成眼睛的視網膜桿狀細胞機能障礙,使人在昏暗的地方或光線不足時,看不見東西。 雞眼。因為角質層增生形成的小圓硬塊,常生在腳掌或腳趾,樣子像雞的眼睛,所以稱為「雞仔目」。
17 雞仔囝 ke-á-kiánn/kue-á-kiánn 雛雞、小雞。
18 雞母 ke-bó/kue-bó 母雞。常見家禽的一種,雌性的雞。
19 雞母皮 ke-bó-phuê/kue-bó-phê 雞皮疙瘩。
20 雞母蟲 ke-bó-thâng/kue-bó-thâng 土蠶、蠐螬。金龜子的幼蟲。體肥色白,生活在土中,以植物的根莖為食,常危害農作物。因為以前人喜歡捉來餵食母雞,所以叫「雞母蟲」。後來也泛指生活在腐植土中,白白胖胖的大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