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臺灣閩南語查詞目

完全符合 「酺」 有1筆

序號1酺
序號 1
詞目
音讀 pôo
釋義 含有大量活微生物及酶類糖化發酵劑。 製作湯圓時,將糯米團「粞」(tshè),取一小塊先蒸熟,便成為像「粿」(kué)一樣且具有黏性的「酺」(pôo),再將它揉入「粞」(tshè)當中使其均勻,就可以用來搓成湯圓。
完全符合 「酺」 有1筆
序號 詞目 音讀 釋義
1 pôo 含有大量活微生物及酶類糖化發酵劑。 製作湯圓時,將糯米團「粞」(tshè),取一小塊先蒸熟,便成為像「粿」(kué)一樣且具有黏性的「酺」(pôo),再將它揉入「粞」(tshè)當中使其均勻,就可以用來搓成湯圓。

部分符合 「酺」 有4筆

序號1蔭豉仔
序號 1
詞目 蔭豉仔
音讀 ìm-sīnn-á
釋義 豆豉。把黃豆或黑豆泡透蒸熟或煮熟,經發酵而成的食品。常用來做為菜餚的佐料。
序號2粿酺
序號 2
詞目 粿酺
音讀 kué-pôo/ké-pôo
釋義 煮熟的糯米團。將「粞」(tshè)(糯米團)取一小塊先蒸熟,成為像「粿」(kué)一樣且具有黏性的「酺」(pôo),稱為「粿酺」,再將「粿酺」揉入「粞」當中使其均勻,就可以用來搓成湯圓。
序號3豆酺
序號 3
詞目 豆酺
音讀 tāu-pôo
釋義 豆麴。把黃豆或黑豆浸在水中泡透,然後蒸熟或煮熟,經過最後的發酵即完成。再加工便可製成醬油或味噌。
序號4豆豉
序號 4
詞目 豆豉
音讀 tāu-sīnn
釋義 食品。把黃豆或黑豆泡透煮熟後,經過發酵而製成。可當菜肴的調味料。
部分符合 「酺」 有4筆
序號 詞目 音讀 釋義
1 蔭豉仔 ìm-sīnn-á 豆豉。把黃豆或黑豆泡透蒸熟或煮熟,經發酵而成的食品。常用來做為菜餚的佐料。
2 粿酺 kué-pôo/ké-pôo 煮熟的糯米團。將「粞」(tshè)(糯米團)取一小塊先蒸熟,成為像「粿」(kué)一樣且具有黏性的「酺」(pôo),稱為「粿酺」,再將「粿酺」揉入「粞」當中使其均勻,就可以用來搓成湯圓。
3 豆酺 tāu-pôo 豆麴。把黃豆或黑豆浸在水中泡透,然後蒸熟或煮熟,經過最後的發酵即完成。再加工便可製成醬油或味噌。
4 豆豉 tāu-sīnn 食品。把黃豆或黑豆泡透煮熟後,經過發酵而製成。可當菜肴的調味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