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臺灣閩南語查詞目

完全符合 「蝛」 有1筆

序號1蝛
序號 1
詞目
音讀 bui
釋義 (單字不成詞者 ,無義項)
完全符合 「蝛」 有1筆
序號 詞目 音讀 釋義
1 bui (單字不成詞者 ,無義項)

部分符合 「蝛」 有8筆

序號1蠓
序號 1
詞目
音讀 báng
釋義 蚊子。昆蟲名。形體細長,胸部有一對翅膀和三對細長的腳。雄蚊主食花蜜和植物汁液,雌蚊吸人畜的血後產卵。卵產於水面,孵化為水生幼蟲孑孓。
序號2蠓仔
序號 2
詞目 蠓仔
音讀 báng-á
釋義 蚊子。昆蟲名。形體細長,胸部有一對翅膀和三對細長的腳。雄蚊主食花蜜和植物汁液,雌蚊吸人畜的血後產卵。卵產於水面,孵化為水生幼蟲孑孓。
序號3蛤仔
序號 3
詞目 蛤仔
音讀 kap-á
釋義 田蛙、青蛙。兩棲類動物。頭寬扁、闊嘴、大眼。背部呈青綠色,腹部灰白,表皮光滑。有蹼,善跳躍、游泳。
序號4烏蝛
序號 4
詞目 烏蝛
音讀 oo-bui
釋義 臺灣鋏蠓、小黑蚊。昆蟲名。體長約一點五公釐,頭部黑色,觸角及口器深褐色,胸部、腹部呈黑褐色,翅脈黑色,翅及翅脈上都有短毛分布。只有雌成蟲才會吸血,症狀較一般蚊蟲叮咬明顯且嚴重。
序號5四跤仔
序號 5
詞目 四跤仔
音讀 sì-kha-á
釋義 青蛙。兩棲類動物。腳上有蹼,擅長跳躍、游泳。多生活在水邊,常在夜間活動。
序號6肚胿仔
序號 6
詞目 肚胿仔
音讀 tōo-kuai-á
釋義 蝌蚪。青蛙或蟾蜍的水生幼體。多為黑色,頭大而橢圓,尾部扁平。成長時逐漸生出四肢,尾漸縮小至不留痕跡,最後變成蛙或蟾蜍。
序號7田蛤仔
序號 7
詞目 田蛤仔
音讀 tshân-kap-á
釋義 田蛙、青蛙。兩棲類動物。頭寬扁、闊嘴、大眼。背部呈青綠色,腹部灰白,表皮光滑。有蹼,善跳躍、游泳。
序號8水雞
序號 8
詞目 水雞
音讀 tsuí-ke/tsuí-kue
釋義 青蛙。兩棲類動物。腳上有蹼,擅長跳躍、游泳。多生活在水邊,常在夜間活動。 女人的生殖器。臺灣南部的閩南話「水雞」又指女性的生殖器,為了避諱,便把青蛙叫做「四跤仔」(sì-kha-á)。
部分符合 「蝛」 有8筆
序號 詞目 音讀 釋義
1 báng 蚊子。昆蟲名。形體細長,胸部有一對翅膀和三對細長的腳。雄蚊主食花蜜和植物汁液,雌蚊吸人畜的血後產卵。卵產於水面,孵化為水生幼蟲孑孓。
2 蠓仔 báng-á 蚊子。昆蟲名。形體細長,胸部有一對翅膀和三對細長的腳。雄蚊主食花蜜和植物汁液,雌蚊吸人畜的血後產卵。卵產於水面,孵化為水生幼蟲孑孓。
3 蛤仔 kap-á 田蛙、青蛙。兩棲類動物。頭寬扁、闊嘴、大眼。背部呈青綠色,腹部灰白,表皮光滑。有蹼,善跳躍、游泳。
4 烏蝛 oo-bui 臺灣鋏蠓、小黑蚊。昆蟲名。體長約一點五公釐,頭部黑色,觸角及口器深褐色,胸部、腹部呈黑褐色,翅脈黑色,翅及翅脈上都有短毛分布。只有雌成蟲才會吸血,症狀較一般蚊蟲叮咬明顯且嚴重。
5 四跤仔 sì-kha-á 青蛙。兩棲類動物。腳上有蹼,擅長跳躍、游泳。多生活在水邊,常在夜間活動。
6 肚胿仔 tōo-kuai-á 蝌蚪。青蛙或蟾蜍的水生幼體。多為黑色,頭大而橢圓,尾部扁平。成長時逐漸生出四肢,尾漸縮小至不留痕跡,最後變成蛙或蟾蜍。
7 田蛤仔 tshân-kap-á 田蛙、青蛙。兩棲類動物。頭寬扁、闊嘴、大眼。背部呈青綠色,腹部灰白,表皮光滑。有蹼,善跳躍、游泳。
8 水雞 tsuí-ke/tsuí-kue 青蛙。兩棲類動物。腳上有蹼,擅長跳躍、游泳。多生活在水邊,常在夜間活動。 女人的生殖器。臺灣南部的閩南話「水雞」又指女性的生殖器,為了避諱,便把青蛙叫做「四跤仔」(sì-kha-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