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臺灣閩南語查詞目

完全符合 「粉」 有1筆

序號1粉
序號 1
詞目
音讀 hún
釋義 指細末狀的物質。 名詞後綴。利用穀類磨成粉末所製成的食品,常會加上「粉」字,如「米粉」(bí-hún),就是用米磨成粉末之後再加工製造而成的細長狀食品。
完全符合 「粉」 有1筆
序號 詞目 音讀 釋義
1 hún 指細末狀的物質。 名詞後綴。利用穀類磨成粉末所製成的食品,常會加上「粉」字,如「米粉」(bí-hún),就是用米磨成粉末之後再加工製造而成的細長狀食品。

部分符合 「粉」 有49筆,第1頁

序號1䆀豆仔
序號 1
詞目 䆀豆仔
音讀 bái-tāu-á
釋義 粉豆、醜豆。和「敏豆仔」(四季豆)豆莢長度相近,同屬於豆科菜豆屬(但是豆莢很長的「菜豆仔」是豆科豇豆屬)。「敏豆仔」是圓莢型;而「䆀豆仔」是扁莢型,市面上有兩種,一種豆莢較薄,一種較厚。因為外觀易凹凸扭曲,不甚美觀,所以戲稱為「䆀豆仔」,具粉嫩口感,所以也稱為「粉豆」。
序號2米粉
序號 2
詞目 米粉
音讀 bí-hún
釋義 一種食品。米加水磨成漿,再製成細條狀,曬乾後可以或炒或煮而食。
序號3米粉炒
序號 3
詞目 米粉炒
音讀 bí-hún-tshá
釋義 一種有名的臺式料理。把食材和調味料連同米粉,用油炒熟後做成。
序號4味素粉
序號 4
詞目 味素粉
音讀 bī-sòo-hún
釋義 味精。
序號5抹粉
序號 5
詞目 抹粉
音讀 buah-hún
釋義 敷粉、打粉底,指化妝。
序號6蟯
序號 6
詞目
音讀 giô
釋義 文蛤。貝類。殼略呈三角形,大的長二、三寸,殼表彩色或暗褐或灰白。生於沿海的沙中,以藻類為食。肉味鮮美,極富營養。 借指女性生殖器。
序號7蟯仔
序號 7
詞目 蟯仔
音讀 giô-á
釋義 文蛤。甲殼類動物。殼略呈三角形,有暗褐、灰白或彩色。生活在沿海的沙中,以藻類為食。
序號8蟯桮
序號 8
詞目 蟯桮
音讀 giô-pue
釋義 大的蚌殼。也用來比喻女性的生殖器官。
序號9牛奶粉
序號 9
詞目 牛奶粉
音讀 gû-ling-hún/gû-ni-hún
釋義 一種食品。將牛的乳汁脫水製成易於保存的粉末,食用時加水沖調。
序號10蚶仔
序號 10
詞目 蚶仔
音讀 ham-á
釋義 蛤蜊、文蛤。雙殼貝類。殼外觀略呈三角形,殼表為彩色、褐色或灰白。生於沿海的沙中,以藻類為食。其肉味鮮美,營養豐富,可以人工養殖,為常見食材。
序號11番薯粉
序號 11
詞目 番薯粉
音讀 han-tsî-hún/han-tsû-hún
釋義 用番薯製成的粉,可以加工成粉絲、粉皮等食品,也可以於做菜時用來勾芡。
序號12胡椒
序號 12
詞目 胡椒
音讀 hôo-tsio
釋義 多年生藤本植物,果實成熟時呈紅色,味道辛辣 ,可用來調味,也可藥用。
序號13發粉
序號 13
詞目 發粉
音讀 huat-hún
釋義 酵素。能使食物發酵的粉劑。
序號14粉蟯
序號 14
詞目 粉蟯
音讀 hún-giô
釋義 文蛤。一種雙殼貝類,殼略呈三角形,大的長二、三寸,殼表彩色或暗褐或灰白。生於沿海的沙中,以藻類為食。肉味鮮美,極富營養。其殼可以研磨為蛤粉,也可入藥。有的地區會把「粉蟯」當成「女性生殖器」的替代語。
序號15粉圓
序號 15
詞目 粉圓
音讀 hún-înn
釋義 一種用番薯粉和紅糖做成的食品。外表為圓形,煮熟後變透明狀。夏天可以涼食,冬天可以熱食。臺灣地區流行加入奶茶,稱為「珍珠奶茶」。
序號16粉肝
序號 16
詞目 粉肝
音讀 hún-kuann
釋義 肉質細嫩的豬肝。
序號17粉粿
序號 17
詞目 粉粿
音讀 hún-kué/hún-ké
釋義 涼粉。用番薯粉做成的粿類食品。
序號18粉餅
序號 18
詞目 粉餅
音讀 hún-piánn
釋義 一種女性化妝品。將修容用的有色細粉壓製成餅形,便於隨身攜帶。
序號19粉筆
序號 19
詞目 粉筆
音讀 hún-pit
釋義 用白堊土或石膏做成的筆,可以在黑板上書寫。
序號20粉條
序號 20
詞目 粉條
音讀 hún-tiâu
釋義 化妝用品。用來改變膚色的條狀粉底。 一種用綠豆、白薯等製成的細條狀食品,可做為甜湯或刨冰的材料,口感滑溜有彈性。
部分符合 「粉」 有49筆,第1頁
序號 詞目 音讀 釋義
1 䆀豆仔 bái-tāu-á 粉豆、醜豆。和「敏豆仔」(四季豆)豆莢長度相近,同屬於豆科菜豆屬(但是豆莢很長的「菜豆仔」是豆科豇豆屬)。「敏豆仔」是圓莢型;而「䆀豆仔」是扁莢型,市面上有兩種,一種豆莢較薄,一種較厚。因為外觀易凹凸扭曲,不甚美觀,所以戲稱為「䆀豆仔」,具粉嫩口感,所以也稱為「粉豆」。
2 米粉 bí-hún 一種食品。米加水磨成漿,再製成細條狀,曬乾後可以或炒或煮而食。
3 米粉炒 bí-hún-tshá 一種有名的臺式料理。把食材和調味料連同米粉,用油炒熟後做成。
4 味素粉 bī-sòo-hún 味精。
5 抹粉 buah-hún 敷粉、打粉底,指化妝。
6 giô 文蛤。貝類。殼略呈三角形,大的長二、三寸,殼表彩色或暗褐或灰白。生於沿海的沙中,以藻類為食。肉味鮮美,極富營養。 借指女性生殖器。
7 蟯仔 giô-á 文蛤。甲殼類動物。殼略呈三角形,有暗褐、灰白或彩色。生活在沿海的沙中,以藻類為食。
8 蟯桮 giô-pue 大的蚌殼。也用來比喻女性的生殖器官。
9 牛奶粉 gû-ling-hún/gû-ni-hún 一種食品。將牛的乳汁脫水製成易於保存的粉末,食用時加水沖調。
10 蚶仔 ham-á 蛤蜊、文蛤。雙殼貝類。殼外觀略呈三角形,殼表為彩色、褐色或灰白。生於沿海的沙中,以藻類為食。其肉味鮮美,營養豐富,可以人工養殖,為常見食材。
11 番薯粉 han-tsî-hún/han-tsû-hún 用番薯製成的粉,可以加工成粉絲、粉皮等食品,也可以於做菜時用來勾芡。
12 胡椒 hôo-tsio 多年生藤本植物,果實成熟時呈紅色,味道辛辣 ,可用來調味,也可藥用。
13 發粉 huat-hún 酵素。能使食物發酵的粉劑。
14 粉蟯 hún-giô 文蛤。一種雙殼貝類,殼略呈三角形,大的長二、三寸,殼表彩色或暗褐或灰白。生於沿海的沙中,以藻類為食。肉味鮮美,極富營養。其殼可以研磨為蛤粉,也可入藥。有的地區會把「粉蟯」當成「女性生殖器」的替代語。
15 粉圓 hún-înn 一種用番薯粉和紅糖做成的食品。外表為圓形,煮熟後變透明狀。夏天可以涼食,冬天可以熱食。臺灣地區流行加入奶茶,稱為「珍珠奶茶」。
16 粉肝 hún-kuann 肉質細嫩的豬肝。
17 粉粿 hún-kué/hún-ké 涼粉。用番薯粉做成的粿類食品。
18 粉餅 hún-piánn 一種女性化妝品。將修容用的有色細粉壓製成餅形,便於隨身攜帶。
19 粉筆 hún-pit 用白堊土或石膏做成的筆,可以在黑板上書寫。
20 粉條 hún-tiâu 化妝用品。用來改變膚色的條狀粉底。 一種用綠豆、白薯等製成的細條狀食品,可做為甜湯或刨冰的材料,口感滑溜有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