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臺灣閩南語查詞目

完全符合 「瘡」 有2筆

序號1瘡
序號 1
詞目
音讀 tshng
釋義 皮膚或黏膜上的潰瘍的總稱。
序號2瘡
序號 2
詞目
音讀 tshong
釋義 (單字不成詞者 ,無義項)
完全符合 「瘡」 有2筆
序號 詞目 音讀 釋義
1 tshng 皮膚或黏膜上的潰瘍的總稱。
2 tshong (單字不成詞者 ,無義項)

部分符合 「瘡」 有5筆

序號1疳瘡
序號 1
詞目 疳瘡
音讀 kam-tshng
釋義 潰瘍。病名。中醫所說各種生於皮膚或黏膜上的小疹丘所產生紅腫、化膿等潰瘍現象,尤其是小孩子容易長在臉上。 下疳、梅毒。病名。中醫上又特指性交後陰部產生的潰瘍,其中「硬性」者為梅毒初期症狀,「軟性」者為一種流行於熱帶地區的性病。臺灣稱這兩種症狀皆為「疳瘡」。
序號2歹囝症
序號 2
詞目 歹囝症
音讀 pháinn-kiánn-tsìng
釋義 花柳病。性病的俗稱。由性接觸引起的傳染病,包括梅毒、淋病、軟性下疳、腹股溝肉芽腫等。
序號3生檨仔
序號 3
詞目 生檨仔
音讀 senn-suāinn-á/sinn-suāinn-á
釋義 橫痃。病名。性病引起的腹股溝淋巴腺發炎及腫大,為第一期梅毒病癥。
序號4痔
序號 4
詞目
音讀
釋義 直腸末端或肛門附近的靜脈曲張,而形成的突出物,會造成疼痛及血便。
序號5痔瘡
序號 5
詞目 痔瘡
音讀 tī-tshng
釋義 病名。主要是由於直腸內靜脈血管擴大曲張而成,因發生部位不同,有內痔與外痔之分。
部分符合 「瘡」 有5筆
序號 詞目 音讀 釋義
1 疳瘡 kam-tshng 潰瘍。病名。中醫所說各種生於皮膚或黏膜上的小疹丘所產生紅腫、化膿等潰瘍現象,尤其是小孩子容易長在臉上。 下疳、梅毒。病名。中醫上又特指性交後陰部產生的潰瘍,其中「硬性」者為梅毒初期症狀,「軟性」者為一種流行於熱帶地區的性病。臺灣稱這兩種症狀皆為「疳瘡」。
2 歹囝症 pháinn-kiánn-tsìng 花柳病。性病的俗稱。由性接觸引起的傳染病,包括梅毒、淋病、軟性下疳、腹股溝肉芽腫等。
3 生檨仔 senn-suāinn-á/sinn-suāinn-á 橫痃。病名。性病引起的腹股溝淋巴腺發炎及腫大,為第一期梅毒病癥。
4 直腸末端或肛門附近的靜脈曲張,而形成的突出物,會造成疼痛及血便。
5 痔瘡 tī-tshng 病名。主要是由於直腸內靜脈血管擴大曲張而成,因發生部位不同,有內痔與外痔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