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臺灣閩南語查詞目

完全符合 「田」 有3筆

序號1田
序號 1
詞目
音讀 tshân
釋義 可供耕作或作資源開發的土地。「田」裡有水,在閩南話中,「田」是指「水田」,「園」是指「旱田」。
序號2田
序號 2
詞目
音讀 tiân
釋義 (單字不成詞者 ,無義項)
序號3田
序號 3
詞目
音讀 Tiân
釋義 附錄-百家姓
完全符合 「田」 有3筆
序號 詞目 音讀 釋義
1 tshân 可供耕作或作資源開發的土地。「田」裡有水,在閩南話中,「田」是指「水田」,「園」是指「旱田」。
2 tiân (單字不成詞者 ,無義項)
3 Tiân 附錄-百家姓

部分符合 「田」 有67筆,第1頁

序號1蟯
序號 1
詞目
音讀 giô
釋義 文蛤。貝類。殼略呈三角形,大的長二、三寸,殼表彩色或暗褐或灰白。生於沿海的沙中,以藻類為食。肉味鮮美,極富營養。 借指女性生殖器。
序號2蟯仔
序號 2
詞目 蟯仔
音讀 giô-á
釋義 文蛤。甲殼類動物。殼略呈三角形,有暗褐、灰白或彩色。生活在沿海的沙中,以藻類為食。
序號3蟯桮
序號 3
詞目 蟯桮
音讀 giô-pue
釋義 大的蚌殼。也用來比喻女性的生殖器官。
序號4蚶仔
序號 4
詞目 蚶仔
音讀 ham-á
釋義 蛤蜊、文蛤。雙殼貝類。殼外觀略呈三角形,殼表為彩色、褐色或灰白。生於沿海的沙中,以藻類為食。其肉味鮮美,營養豐富,可以人工養殖,為常見食材。
序號5粉蟯
序號 5
詞目 粉蟯
音讀 hún-giô
釋義 文蛤。一種雙殼貝類,殼略呈三角形,大的長二、三寸,殼表彩色或暗褐或灰白。生於沿海的沙中,以藻類為食。肉味鮮美,極富營養。其殼可以研磨為蛤粉,也可入藥。有的地區會把「粉蟯」當成「女性生殖器」的替代語。
序號6壅田
序號 6
詞目 壅田
音讀 ìng tshân
釋義 施肥。施灑肥料在田裡。
序號7蛤仔
序號 7
詞目 蛤仔
音讀 kap-á
釋義 田蛙、青蛙。兩棲類動物。頭寬扁、闊嘴、大眼。背部呈青綠色,腹部灰白,表皮光滑。有蹼,善跳躍、游泳。
序號8湳田
序號 8
詞目 湳田
音讀 làm-tshân
釋義 爛泥田。
序號9犁田
序號 9
詞目 犁田
音讀 lê-tshân
釋義 耕田。用犁翻攪田土,準備耕種。 摔車、撇輪。騎摩托車摔車。摩托車頭沒控制好而翻覆在地上,很像牛犁在犁田一樣。是近年新創的詞。
序號10拈田嬰
序號 10
詞目 拈田嬰
音讀 liam-tshân-enn/liam-tshân-inn
釋義 捉蜻蜓。悄悄的走近蜻蜓後面,輕輕的用雙指捉住蜻蜓尾巴。是從前夏天常見的小孩子遊戲。
序號11贌田
序號 11
詞目 贌田
音讀 pa̍k-tshân
釋義 租田。租用田地耕作。
序號12佈田
序號 12
詞目 佈田
音讀 pòo-tshân
釋義 插秧。將稻的秧苗插植於水田中。為水稻栽培的過程之一。
序號13佈田花
序號 13
詞目 佈田花
音讀 pòo-tshân-hue
釋義 杜鵑花。植物名。常綠灌木或落葉灌木,植株低矮,葉為互生或簇生,喜好陰涼、溼潤的環境。春天插秧時開花,才有「佈田花」之名。因為長滿絨毛的葉片,既能調節水分又能吸住灰塵,不怕都市污濁的空氣,常見栽植於公園或道路旁安全島,發揮清淨空氣的功能。為臺北市、新竹市的市花。
序號14佈田管
序號 14
詞目 佈田管
音讀 pòo-tshân-kóng
釋義 蒔田管。一種用竹管或鐵皮作成,套在拇指上,朝外的部分呈尖刃形,專門用來插秧的農具。
序號15瘦田
序號 15
詞目 瘦田
音讀 sán tshân
釋義 瘠田、薄田,貧瘠的田地。
序號16四跤仔
序號 16
詞目 四跤仔
音讀 sì-kha-á
釋義 青蛙。兩棲類動物。腳上有蹼,擅長跳躍、游泳。多生活在水邊,常在夜間活動。
序號17四跤仔泅
序號 17
詞目 四跤仔泅
音讀 sì-kha-á-siû
釋義 蛙式的游泳姿勢。
序號18丹田
序號 18
詞目 丹田
音讀 tan-tiân
釋義 指人肚臍下面一寸半或三寸的地方。
序號19佃戶
序號 19
詞目 佃戶
音讀 tiān-hōo
釋義 租借他人土地耕種,按期納租的農家。
序號20竹田嬰
序號 20
詞目 竹田嬰
音讀 tik-tshân-enn/tik-tshân-inn
釋義 竹蜻蜓。一種古老的兒童玩具。簡單的製作法是在螺旋槳狀的竹片中央插入細竹棒作軸,狀似蜻蜓,搓轉細軸,可使其整個飛轉而出。
部分符合 「田」 有67筆,第1頁
序號 詞目 音讀 釋義
1 giô 文蛤。貝類。殼略呈三角形,大的長二、三寸,殼表彩色或暗褐或灰白。生於沿海的沙中,以藻類為食。肉味鮮美,極富營養。 借指女性生殖器。
2 蟯仔 giô-á 文蛤。甲殼類動物。殼略呈三角形,有暗褐、灰白或彩色。生活在沿海的沙中,以藻類為食。
3 蟯桮 giô-pue 大的蚌殼。也用來比喻女性的生殖器官。
4 蚶仔 ham-á 蛤蜊、文蛤。雙殼貝類。殼外觀略呈三角形,殼表為彩色、褐色或灰白。生於沿海的沙中,以藻類為食。其肉味鮮美,營養豐富,可以人工養殖,為常見食材。
5 粉蟯 hún-giô 文蛤。一種雙殼貝類,殼略呈三角形,大的長二、三寸,殼表彩色或暗褐或灰白。生於沿海的沙中,以藻類為食。肉味鮮美,極富營養。其殼可以研磨為蛤粉,也可入藥。有的地區會把「粉蟯」當成「女性生殖器」的替代語。
6 壅田 ìng tshân 施肥。施灑肥料在田裡。
7 蛤仔 kap-á 田蛙、青蛙。兩棲類動物。頭寬扁、闊嘴、大眼。背部呈青綠色,腹部灰白,表皮光滑。有蹼,善跳躍、游泳。
8 湳田 làm-tshân 爛泥田。
9 犁田 lê-tshân 耕田。用犁翻攪田土,準備耕種。 摔車、撇輪。騎摩托車摔車。摩托車頭沒控制好而翻覆在地上,很像牛犁在犁田一樣。是近年新創的詞。
10 拈田嬰 liam-tshân-enn/liam-tshân-inn 捉蜻蜓。悄悄的走近蜻蜓後面,輕輕的用雙指捉住蜻蜓尾巴。是從前夏天常見的小孩子遊戲。
11 贌田 pa̍k-tshân 租田。租用田地耕作。
12 佈田 pòo-tshân 插秧。將稻的秧苗插植於水田中。為水稻栽培的過程之一。
13 佈田花 pòo-tshân-hue 杜鵑花。植物名。常綠灌木或落葉灌木,植株低矮,葉為互生或簇生,喜好陰涼、溼潤的環境。春天插秧時開花,才有「佈田花」之名。因為長滿絨毛的葉片,既能調節水分又能吸住灰塵,不怕都市污濁的空氣,常見栽植於公園或道路旁安全島,發揮清淨空氣的功能。為臺北市、新竹市的市花。
14 佈田管 pòo-tshân-kóng 蒔田管。一種用竹管或鐵皮作成,套在拇指上,朝外的部分呈尖刃形,專門用來插秧的農具。
15 瘦田 sán tshân 瘠田、薄田,貧瘠的田地。
16 四跤仔 sì-kha-á 青蛙。兩棲類動物。腳上有蹼,擅長跳躍、游泳。多生活在水邊,常在夜間活動。
17 四跤仔泅 sì-kha-á-siû 蛙式的游泳姿勢。
18 丹田 tan-tiân 指人肚臍下面一寸半或三寸的地方。
19 佃戶 tiān-hōo 租借他人土地耕種,按期納租的農家。
20 竹田嬰 tik-tshân-enn/tik-tshân-inn 竹蜻蜓。一種古老的兒童玩具。簡單的製作法是在螺旋槳狀的竹片中央插入細竹棒作軸,狀似蜻蜓,搓轉細軸,可使其整個飛轉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