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臺灣台語查詞目

部分符合 「suann1」 有171筆,第9頁

序號161大霸尖山
序號 161
詞目 大霸尖山
音讀 Tuā-pà-tsiam-suann
釋義 附錄-地名-山脈名
序號162大山
序號 162
詞目 大山
音讀 Tuā-suann
釋義 火車線站名
序號163大雪山
序號 163
詞目 大雪山
音讀 Tuā-suat-suann
釋義 附錄-地名-山脈名
序號164大肚山
序號 164
詞目 大肚山
音讀 Tuā-tōo-suann
釋義 附錄-地名-山脈名
序號165大屯山
序號 165
詞目 大屯山
音讀 Tuā-tūn-suann
釋義 附錄-地名-山脈名
序號166徛懸山,看馬相踢。
序號 166
詞目 徛懸山,看馬相踢。
音讀 Khiā kuân suann, khuànn bé sio-that.
釋義 站在高岡上,看著山腳下的馬互踢。比喻置身事外,袖手旁觀,有幸災樂禍看好戲之意。
序號167靠山山會崩,靠水水會焦。
序號 167
詞目 靠山山會崩,靠水水會焦。
音讀 Khò suann suann ē pang, khò tsuí tsuí ē ta.
釋義 依靠山,山會有崩塌的時候;依靠河流,河流會有乾涸的時候。比喻無論有多穩當的後臺或再多的財產,總有失勢的一天,勸人凡事要自立自強,不可太依賴別人。
序號168近山剉無柴,近溪擔無水。
序號 168
詞目 近山剉無柴,近溪擔無水。
音讀 Kīn suann tshò bô tshâ, kīn khe tann bô tsuí.
釋義 靠近山卻砍不到柴,靠近溪邊卻挑不到水。反諷人往往捨近求遠,忽略了身邊隨手可得的資源,去追求遙不可及的事物。 或指人往往輕忽有把握的事,反而坐失良機,以致失敗。
序號169大甲溪放草魚──有準無。
序號 169
詞目 大甲溪放草魚──有準無。
音讀 Tāi-kah-khe pàng tsháu-hî──ū tsún bô.
釋義 在大甲溪邊流放魚苗,一旦放出去就不會回頭,形容東西離手了,就再也不會回來。比喻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序號170上山看山勢,入門看人意。
序號 170
詞目 上山看山勢,入門看人意。
音讀 Tsiūnn-suann khuànn suann-sì, ji̍p-mn̂g khuànn lâng ì.
釋義 上山要觀察山勢,進門要觀察主人心意。指做人要隨時注意環境的變化,懂得察顏觀色,行事才能合宜。
序號171有唐山公,無唐山媽。
序號 171
詞目 有唐山公,無唐山媽。
音讀 Ū Tn̂g-suann kong, bô Tn̂g-suann má.
釋義 有來自唐山的父系祖先,沒有來自唐山的母系祖先。清初在渡臺禁令下,來臺開墾者多為單身的男性,往往與當時母系社會的平埔族女性通婚,而產生此現象。
部分符合 「suann1」 有171筆,第9頁
序號 詞目 音讀 釋義
161 大霸尖山 Tuā-pà-tsiam-suann 附錄-地名-山脈名
162 大山 Tuā-suann 火車線站名
163 大雪山 Tuā-suat-suann 附錄-地名-山脈名
164 大肚山 Tuā-tōo-suann 附錄-地名-山脈名
165 大屯山 Tuā-tūn-suann 附錄-地名-山脈名
166 徛懸山,看馬相踢。 Khiā kuân suann, khuànn bé sio-that. 站在高岡上,看著山腳下的馬互踢。比喻置身事外,袖手旁觀,有幸災樂禍看好戲之意。
167 靠山山會崩,靠水水會焦。 Khò suann suann ē pang, khò tsuí tsuí ē ta. 依靠山,山會有崩塌的時候;依靠河流,河流會有乾涸的時候。比喻無論有多穩當的後臺或再多的財產,總有失勢的一天,勸人凡事要自立自強,不可太依賴別人。
168 近山剉無柴,近溪擔無水。 Kīn suann tshò bô tshâ, kīn khe tann bô tsuí. 靠近山卻砍不到柴,靠近溪邊卻挑不到水。反諷人往往捨近求遠,忽略了身邊隨手可得的資源,去追求遙不可及的事物。 或指人往往輕忽有把握的事,反而坐失良機,以致失敗。
169 大甲溪放草魚──有準無。 Tāi-kah-khe pàng tsháu-hî──ū tsún bô. 在大甲溪邊流放魚苗,一旦放出去就不會回頭,形容東西離手了,就再也不會回來。比喻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170 上山看山勢,入門看人意。 Tsiūnn-suann khuànn suann-sì, ji̍p-mn̂g khuànn lâng ì. 上山要觀察山勢,進門要觀察主人心意。指做人要隨時注意環境的變化,懂得察顏觀色,行事才能合宜。
171 有唐山公,無唐山媽。 Ū Tn̂g-suann kong, bô Tn̂g-suann má. 有來自唐山的父系祖先,沒有來自唐山的母系祖先。清初在渡臺禁令下,來臺開墾者多為單身的男性,往往與當時母系社會的平埔族女性通婚,而產生此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