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臺灣台語查詞目

部分符合 「hi5」 有116筆,第3頁

序號41鰇魚羹
序號 41
詞目 鰇魚羹
音讀 jiû-hî-kenn/liû-hû-kinn
釋義 一種小吃,用魷魚作成的羹湯。
序號42鰇魚鬚
序號 42
詞目 鰇魚鬚
音讀 jiû-hî-tshiu/liû-hû-tshiu
釋義 魷魚的觸手。 以魷魚的觸手製成的零食。
序號43加網魚
序號 43
詞目 加網魚
音讀 ka-bāng-hî/ka-bāng-hû
釋義 魚類。有黑加網魚和紅加網魚,為深海魚類,肉質細,少刺的高級魚類,為屏東縣東港鎮的特產之一。
序號44蛤仔
序號 44
詞目 蛤仔
音讀 kap-á
釋義 田蛙、青蛙。兩棲類動物。頭寬扁、闊嘴、大眼。背部呈青綠色,腹部灰白,表皮光滑。有蹼,善跳躍、游泳。
序號45狗母魚
序號 45
詞目 狗母魚
音讀 káu-bó-hî/káu-bó-hû
釋義 魚名。狗母魚科。活動於沿岸沙泥海域,有時會進入河口,因肉質較差,刺又多,常用來做成魚鬆等加工品。
序號46嘓魚
序號 46
詞目 嘓魚
音讀 kho̍k-hî/kho̍k-hû
釋義 木魚。唸經時用來控制節奏的法器。
序號47鱷魚
序號 47
詞目 鱷魚
音讀 kho̍k-hî/kho̍k-hû
釋義 爬蟲類動物。外形像蜥蜴,全身有灰褐色硬皮,前有五趾,後有四趾,趾間有蹼。捕食魚、蛙和鳥類等,也會吃人、畜。
序號48旗魚
序號 48
詞目 旗魚
音讀 kî-hî/kî-hû
釋義 魚類。體長可達一丈餘,呈紡錘狀。嘴尖而細長,無鱗,背鰭大而似旗,故名為旗魚。好游泳於海水上層,每年春季向北洄游,秋季則向南遷徙。肉多刺少,高油質,是重要的經濟魚類。
序號49鹹魚
序號 49
詞目 鹹魚
音讀 kiâm-hî/kiâm-hû
釋義 用鹽醃漬過的魚。
序號50鹹鰱魚
序號 50
詞目 鹹鰱魚
音讀 kiâm-liân-hî/kiâm-liân-hû
釋義 用鹽醃漬的鮭魚。鮭魚又稱「紅鰱魚」(âng-liân-hî)。
序號51鹹水魚
序號 51
詞目 鹹水魚
音讀 kiâm-tsuí-hî/kiâm-tsuí-hû
釋義 生長在海裡的魚類。如帶魚、黃魚、鱈魚、沙丁魚等。
序號52金魚
序號 52
詞目 金魚
音讀 kim-hî/kim-hû
釋義 魚類。由鯽魚經過不斷的人工選種、配種、淘汰而成。特徵為凸眼、體形略呈圓球形,顏色鮮豔,鱗片有金光,鰭大,尾部分三分或四分,多作為觀賞用。
序號53鱖
序號 53
詞目
音讀 kuè/kè
釋義 魚類。體側扁,顏色淡黃帶褐色,具不規則的黑色斑紋。肉質鮮嫩,為淡水食用魚。
序號54鱖魚
序號 54
詞目 鱖魚
音讀 kuè-hî/kè-hû
釋義 魚類。體側扁,顏色淡黃帶褐色,具不規則的黑色斑紋。肉質鮮嫩,為淡水食用魚。
序號55鯉魚
序號 55
詞目 鯉魚
音讀 lí-hî/lí-hû
釋義 魚類。嘴的外觀呈鈍圓形,有長短觸鬚各一對。脊鰭長、尾鰭分叉。以水草及魚蝦貝類為食物。現在大多以人工飼養為主,主要做為食用魚。
序號56鯰魚
序號 56
詞目 鯰魚
音讀 liâm-hî/liâm-hû
釋義 魚類。頭扁大,無鱗,皮膚多黏液,胸鰭上的棘刺有毒。生長於湖泊池沼中,白晝棲伏水底泥中,夜晚出來活動,專吃小魚、貝類、蛙類等。
序號57鰱魚
序號 57
詞目 鰱魚
音讀 liân-hî/liân-hû
釋義 白鰱、黑鰱。魚類,身體側扁,鱗細,背部青黑色,腹部白色,為臺灣重要的淡水養殖魚。魚頭適合用來做沙鍋魚頭。
序號58鱸魚
序號 58
詞目 鱸魚
音讀 lôo-hî/lôo-hû
釋義 動物名。是一種常見的海魚。清燉的鱸魚,有助於傷口的癒合,是手術後病人極佳的補品。
序號59鰻仔栽
序號 59
詞目 鰻仔栽
音讀 muâ-á-tsai
釋義 鰻魚苗,鰻苗。
序號60麻虱目
序號 60
詞目 麻虱目
音讀 muâ-sat-ba̍k
釋義 虱目魚。魚類。體呈紡錘形,側扁,為臺灣淡鹹水養殖魚中的名種。
部分符合 「hi5」 有116筆,第3頁
序號 詞目 音讀 釋義
41 鰇魚羹 jiû-hî-kenn/liû-hû-kinn 一種小吃,用魷魚作成的羹湯。
42 鰇魚鬚 jiû-hî-tshiu/liû-hû-tshiu 魷魚的觸手。 以魷魚的觸手製成的零食。
43 加網魚 ka-bāng-hî/ka-bāng-hû 魚類。有黑加網魚和紅加網魚,為深海魚類,肉質細,少刺的高級魚類,為屏東縣東港鎮的特產之一。
44 蛤仔 kap-á 田蛙、青蛙。兩棲類動物。頭寬扁、闊嘴、大眼。背部呈青綠色,腹部灰白,表皮光滑。有蹼,善跳躍、游泳。
45 狗母魚 káu-bó-hî/káu-bó-hû 魚名。狗母魚科。活動於沿岸沙泥海域,有時會進入河口,因肉質較差,刺又多,常用來做成魚鬆等加工品。
46 嘓魚 kho̍k-hî/kho̍k-hû 木魚。唸經時用來控制節奏的法器。
47 鱷魚 kho̍k-hî/kho̍k-hû 爬蟲類動物。外形像蜥蜴,全身有灰褐色硬皮,前有五趾,後有四趾,趾間有蹼。捕食魚、蛙和鳥類等,也會吃人、畜。
48 旗魚 kî-hî/kî-hû 魚類。體長可達一丈餘,呈紡錘狀。嘴尖而細長,無鱗,背鰭大而似旗,故名為旗魚。好游泳於海水上層,每年春季向北洄游,秋季則向南遷徙。肉多刺少,高油質,是重要的經濟魚類。
49 鹹魚 kiâm-hî/kiâm-hû 用鹽醃漬過的魚。
50 鹹鰱魚 kiâm-liân-hî/kiâm-liân-hû 用鹽醃漬的鮭魚。鮭魚又稱「紅鰱魚」(âng-liân-hî)。
51 鹹水魚 kiâm-tsuí-hî/kiâm-tsuí-hû 生長在海裡的魚類。如帶魚、黃魚、鱈魚、沙丁魚等。
52 金魚 kim-hî/kim-hû 魚類。由鯽魚經過不斷的人工選種、配種、淘汰而成。特徵為凸眼、體形略呈圓球形,顏色鮮豔,鱗片有金光,鰭大,尾部分三分或四分,多作為觀賞用。
53 kuè/kè 魚類。體側扁,顏色淡黃帶褐色,具不規則的黑色斑紋。肉質鮮嫩,為淡水食用魚。
54 鱖魚 kuè-hî/kè-hû 魚類。體側扁,顏色淡黃帶褐色,具不規則的黑色斑紋。肉質鮮嫩,為淡水食用魚。
55 鯉魚 lí-hî/lí-hû 魚類。嘴的外觀呈鈍圓形,有長短觸鬚各一對。脊鰭長、尾鰭分叉。以水草及魚蝦貝類為食物。現在大多以人工飼養為主,主要做為食用魚。
56 鯰魚 liâm-hî/liâm-hû 魚類。頭扁大,無鱗,皮膚多黏液,胸鰭上的棘刺有毒。生長於湖泊池沼中,白晝棲伏水底泥中,夜晚出來活動,專吃小魚、貝類、蛙類等。
57 鰱魚 liân-hî/liân-hû 白鰱、黑鰱。魚類,身體側扁,鱗細,背部青黑色,腹部白色,為臺灣重要的淡水養殖魚。魚頭適合用來做沙鍋魚頭。
58 鱸魚 lôo-hî/lôo-hû 動物名。是一種常見的海魚。清燉的鱸魚,有助於傷口的癒合,是手術後病人極佳的補品。
59 鰻仔栽 muâ-á-tsai 鰻魚苗,鰻苗。
60 麻虱目 muâ-sat-ba̍k 虱目魚。魚類。體呈紡錘形,側扁,為臺灣淡鹹水養殖魚中的名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