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臺灣台語查詞目
部分符合 「bi2」 有123筆,第3頁
序號 | 41 |
---|---|
詞目 | 挨米 |
音讀 | e-bí |
釋義 | 礱米、碾米。舊時用塗礱去除稻穀的外皮,現代改為機器去除稻穀的外皮,仍叫做「挨米」。 磨米。將米磨成米漿。 |
序號 | 42 |
---|---|
詞目 | 蝦米 |
音讀 | hê-bí |
釋義 | 去殼晒乾的小蝦子。 |
序號 | 43 |
---|---|
詞目 | 蓬萊米 |
音讀 | hông-lâi-bí |
釋義 | 粳米,圓短、透明,為一般食用米。由日本引進種米,在臺灣栽培育成。因為要與臺灣生產的在來米和日本原產的米有所區別,因此命名為「蓬萊米」。多用來煮乾飯。 |
序號 | 44 |
---|---|
詞目 | 番麥 |
音讀 | huan-be̍h |
釋義 | 玉米、玉蜀黍。穀類。一年生草本植物,莖高兩、三公尺,葉子長而大,果實可供食用或製成澱粉。 |
序號 | 45 |
---|---|
詞目 | 優美 |
音讀 | iu-bí |
釋義 | 優雅、美好。形容人、事物、動作優婉嫻雅,令人產生舒服的美感。 |
序號 | 46 |
---|---|
詞目 | 金龜 |
音讀 | kim-ku |
釋義 | 金龜子。昆蟲名。背有甲殼,具光澤,前端有觸角。種類繁多,其形狀、大小、顏色及生活習性各不相同。 |
序號 | 47 |
---|---|
詞目 | 磅米芳 |
音讀 | pōng-bí-phang |
釋義 | 爆米花。先將米放進一種特殊加熱器,下面升炭火加熱,裡面的米粒會急速膨脹,過一段時間,把加熱器打開,此時會發出砰的一聲巨響,同時冒出許多白煙。隨後再加入糖漿使其黏合,再切成塊狀食用。 |
序號 | 48 |
---|---|
詞目 | 黍仔 |
音讀 | sé-á/sué-á |
釋義 | 穀類。小米,或者泛稱大多數的五穀雜糧。 |
序號 | 49 |
---|---|
詞目 | 宋米仔 |
音讀 | sòng-bí-á |
釋義 | 指小蝦乾。由呂宋進口的蝦米,故名。 |
序號 | 50 |
---|---|
詞目 | 秮仔 |
音讀 | tai-á |
釋義 | 小米。穀類。高約一點五公尺,花小而密集,呈圓錐花序。可以食用,也可以入藥,有清熱、解毒、滋補等療效。 |
序號 | 51 |
---|---|
詞目 | 筒仔米糕 |
音讀 | tâng-á-bí-ko |
釋義 | 竹筒米糕。著名的臺灣小吃。將米糕放在切成杯狀的竹筒中蒸煮,會有竹子的香氣,十分美味,現多已改用金屬杯子來蒸煮。 |
序號 | 52 |
---|---|
詞目 | 豆醬 |
音讀 | tāu-tsiùnn |
釋義 | 味噌。用黃豆發酵所製成的醬。 |
序號 | 53 |
---|---|
詞目 | 茶米 |
音讀 | tê-bí |
釋義 | 茶葉。 |
序號 | 54 |
---|---|
詞目 | 茶米茶 |
音讀 | tê-bí-tê |
釋義 | 用茶葉泡的茶。主要是為了和「麥仔茶」(be̍h-á-tê)做區分。 |
序號 | 55 |
---|---|
詞目 | 茶心 |
音讀 | tê-sim |
釋義 | 茶葉。茶的嫩葉,用火烘烤乾之後,可加熱水沖泡飲用。可依製造方法中的發酵程度、烘焙程度等加以區分,也可依照氣候季節來區分,如春茶、冬茶等。 |
序號 | 56 |
---|---|
詞目 | 篩仔 |
音讀 | thai-á |
釋義 | 篩子。一種竹片、鐵絲編成的過濾器具。有許多小孔,可使細碎物漏下去,而將較粗成塊的留在上面。 |
序號 | 57 |
---|---|
詞目 | 糶米 |
音讀 | thiò-bí |
釋義 | 出售米糧。 |
序號 | 58 |
---|---|
詞目 | 糴米 |
音讀 | tia̍h-bí |
釋義 | 買入米糧、五穀等。 |
序號 | 59 |
---|---|
詞目 | 在來米 |
音讀 | tsāi-lâi-bí |
釋義 | 臺灣稻米類型之一。屬於秈稻型的稻米。臺灣早期由中國大陸引入秈稻品種,日治時代由日本人引進粳稻品種。為了區別起見,改良後的秈稻品種稱作「在來米」;改良後的粳稻品種則稱作「蓬萊米」(hông-lâi-bí)。 |
序號 | 60 |
---|---|
詞目 | 菜脯米 |
音讀 | tshài-póo-bí |
釋義 | 蘿蔔刨成籤絲的形狀,再曬乾而成的蘿蔔乾,通常加味烹調後做為內餡使用。 |
序號 | 詞目 | 音讀 | 釋義 |
---|---|---|---|
41 | 挨米 | e-bí | 礱米、碾米。舊時用塗礱去除稻穀的外皮,現代改為機器去除稻穀的外皮,仍叫做「挨米」。 磨米。將米磨成米漿。 |
42 | 蝦米 | hê-bí | 去殼晒乾的小蝦子。 |
43 | 蓬萊米 | hông-lâi-bí | 粳米,圓短、透明,為一般食用米。由日本引進種米,在臺灣栽培育成。因為要與臺灣生產的在來米和日本原產的米有所區別,因此命名為「蓬萊米」。多用來煮乾飯。 |
44 | 番麥 | huan-be̍h | 玉米、玉蜀黍。穀類。一年生草本植物,莖高兩、三公尺,葉子長而大,果實可供食用或製成澱粉。 |
45 | 優美 | iu-bí | 優雅、美好。形容人、事物、動作優婉嫻雅,令人產生舒服的美感。 |
46 | 金龜 | kim-ku | 金龜子。昆蟲名。背有甲殼,具光澤,前端有觸角。種類繁多,其形狀、大小、顏色及生活習性各不相同。 |
47 | 磅米芳 | pōng-bí-phang | 爆米花。先將米放進一種特殊加熱器,下面升炭火加熱,裡面的米粒會急速膨脹,過一段時間,把加熱器打開,此時會發出砰的一聲巨響,同時冒出許多白煙。隨後再加入糖漿使其黏合,再切成塊狀食用。 |
48 | 黍仔 | sé-á/sué-á | 穀類。小米,或者泛稱大多數的五穀雜糧。 |
49 | 宋米仔 | sòng-bí-á | 指小蝦乾。由呂宋進口的蝦米,故名。 |
50 | 秮仔 | tai-á | 小米。穀類。高約一點五公尺,花小而密集,呈圓錐花序。可以食用,也可以入藥,有清熱、解毒、滋補等療效。 |
51 | 筒仔米糕 | tâng-á-bí-ko | 竹筒米糕。著名的臺灣小吃。將米糕放在切成杯狀的竹筒中蒸煮,會有竹子的香氣,十分美味,現多已改用金屬杯子來蒸煮。 |
52 | 豆醬 | tāu-tsiùnn | 味噌。用黃豆發酵所製成的醬。 |
53 | 茶米 | tê-bí | 茶葉。 |
54 | 茶米茶 | tê-bí-tê | 用茶葉泡的茶。主要是為了和「麥仔茶」(be̍h-á-tê)做區分。 |
55 | 茶心 | tê-sim | 茶葉。茶的嫩葉,用火烘烤乾之後,可加熱水沖泡飲用。可依製造方法中的發酵程度、烘焙程度等加以區分,也可依照氣候季節來區分,如春茶、冬茶等。 |
56 | 篩仔 | thai-á | 篩子。一種竹片、鐵絲編成的過濾器具。有許多小孔,可使細碎物漏下去,而將較粗成塊的留在上面。 |
57 | 糶米 | thiò-bí | 出售米糧。 |
58 | 糴米 | tia̍h-bí | 買入米糧、五穀等。 |
59 | 在來米 | tsāi-lâi-bí | 臺灣稻米類型之一。屬於秈稻型的稻米。臺灣早期由中國大陸引入秈稻品種,日治時代由日本人引進粳稻品種。為了區別起見,改良後的秈稻品種稱作「在來米」;改良後的粳稻品種則稱作「蓬萊米」(hông-lâi-bí)。 |
60 | 菜脯米 | tshài-póo-bí | 蘿蔔刨成籤絲的形狀,再曬乾而成的蘿蔔乾,通常加味烹調後做為內餡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