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臺灣台語查詞目
完全符合 「蛤」 有1筆
序號 | 1 |
---|---|
詞目 | 蛤 |
音讀 | kap |
華語釋義 | (單字不成詞者 ,無義項) |
序號 | 詞目 | 音讀 | 華語釋義 |
---|---|---|---|
1 | 蛤 | kap | (單字不成詞者 ,無義項) |
部份符合 「蛤」 有10筆
序號 | 1 |
---|---|
詞目 | 蚶 |
音讀 | ham |
華語釋義 | 貝類。肉可以食用。生活在淺海泥沙中,可以人工養殖。 用來稱呼像貝扇形狀,並且可以開合的東西,尤其是指眼皮部分。 |
序號 | 2 |
---|---|
詞目 | 花蛤仔 |
音讀 | hue-kap-á |
華語釋義 | 花蛤。一種在海邊沙灘生長的食用蛤蜊。 |
序號 | 3 |
---|---|
詞目 | 蛤仔 |
音讀 | kap-á |
華語釋義 | 田蛙、青蛙。兩棲類動物。頭寬扁、闊嘴、大眼。背部呈青綠色,腹部灰白,表皮光滑。有蹼,善跳躍、游泳。 |
序號 | 4 |
---|---|
詞目 | 四跤仔 |
音讀 | sì-kha-á |
華語釋義 | 青蛙。兩棲類動物。腳上有蹼,擅長跳躍、游泳。多生活在水邊,常在夜間活動。 |
序號 | 5 |
---|---|
詞目 | 四跤仔泅 |
音讀 | sì-kha-á-siû |
華語釋義 | 蛙式的游泳姿勢。 |
序號 | 6 |
---|---|
詞目 | 肚胿仔 |
音讀 | tōo-kuai-á |
華語釋義 | 蝌蚪。青蛙或蟾蜍的水生幼體。多為黑色,頭大而橢圓,尾部扁平。成長時逐漸生出四肢,尾漸縮小至不留痕跡,最後變成蛙或蟾蜍。 |
序號 | 7 |
---|---|
詞目 | 田蛤仔 |
音讀 | tshân-kap-á |
華語釋義 | 田蛙、青蛙。兩棲類動物。頭寬扁、闊嘴、大眼。背部呈青綠色,腹部灰白,表皮光滑。有蹼,善跳躍、游泳。 |
序號 | 8 |
---|---|
詞目 | 水雞 |
音讀 | tsuí-ke/tsuí-kue |
華語釋義 | 青蛙。兩棲類動物。腳上有蹼,擅長跳躍、游泳。多生活在水邊,常在夜間活動。 女人的生殖器。臺灣南部的閩南話「水雞」又指女性的生殖器,為了避諱,便把青蛙叫做「四跤仔」(sì-kha-á)。 |
序號 | 9 |
---|---|
詞目 | 水雞泅 |
音讀 | tsuí-ke-siû/tsuí-kue-siû |
華語釋義 | 蛙泳、蛙式。游泳的四種標準姿勢之一。腹部朝下,雙手撥水,雙腳踢水,頭部在水面上吸氣,然後在水中吐氣,動作像青蛙在水池中游泳的樣子。 |
序號 | 10 |
---|---|
詞目 | 蛤仔難 |
音讀 | Kap-á-lān |
華語釋義 | 宜蘭(附錄-地名-舊地名) |
序號 | 詞目 | 音讀 | 華語釋義 |
---|---|---|---|
1 | 蚶 | ham | 貝類。肉可以食用。生活在淺海泥沙中,可以人工養殖。 用來稱呼像貝扇形狀,並且可以開合的東西,尤其是指眼皮部分。 |
2 | 花蛤仔 | hue-kap-á | 花蛤。一種在海邊沙灘生長的食用蛤蜊。 |
3 | 蛤仔 | kap-á | 田蛙、青蛙。兩棲類動物。頭寬扁、闊嘴、大眼。背部呈青綠色,腹部灰白,表皮光滑。有蹼,善跳躍、游泳。 |
4 | 四跤仔 | sì-kha-á | 青蛙。兩棲類動物。腳上有蹼,擅長跳躍、游泳。多生活在水邊,常在夜間活動。 |
5 | 四跤仔泅 | sì-kha-á-siû | 蛙式的游泳姿勢。 |
6 | 肚胿仔 | tōo-kuai-á | 蝌蚪。青蛙或蟾蜍的水生幼體。多為黑色,頭大而橢圓,尾部扁平。成長時逐漸生出四肢,尾漸縮小至不留痕跡,最後變成蛙或蟾蜍。 |
7 | 田蛤仔 | tshân-kap-á | 田蛙、青蛙。兩棲類動物。頭寬扁、闊嘴、大眼。背部呈青綠色,腹部灰白,表皮光滑。有蹼,善跳躍、游泳。 |
8 | 水雞 | tsuí-ke/tsuí-kue | 青蛙。兩棲類動物。腳上有蹼,擅長跳躍、游泳。多生活在水邊,常在夜間活動。 女人的生殖器。臺灣南部的閩南話「水雞」又指女性的生殖器,為了避諱,便把青蛙叫做「四跤仔」(sì-kha-á)。 |
9 | 水雞泅 | tsuí-ke-siû/tsuí-kue-siû | 蛙泳、蛙式。游泳的四種標準姿勢之一。腹部朝下,雙手撥水,雙腳踢水,頭部在水面上吸氣,然後在水中吐氣,動作像青蛙在水池中游泳的樣子。 |
10 | 蛤仔難 | Kap-á-lān | 宜蘭(附錄-地名-舊地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