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臺灣閩南語查詞目

完全符合 「圍」 有2筆

序號1圍
序號 1
詞目
音讀
華語釋義 從四周環繞、包攏。
序號2圍
序號 2
詞目
音讀 û
華語釋義 (單字不成詞者 ,無義項)
完全符合 「圍」 有2筆
序號 詞目 音讀 華語釋義
1 從四周環繞、包攏。
2 û (單字不成詞者 ,無義項)

部份符合 「圍」 有29筆,第1頁

序號1頷垂
序號 1
詞目 頷垂
音讀 ām-sê
華語釋義 圍兜。小孩子穿掛在胸前,用來承接口水,防止衣服弄髒的衣物。
序號2月圍箍
序號 2
詞目 月圍箍
音讀 gue̍h uî-khoo/ge̍h uî-khoo
華語釋義 月暈。月亮周圍有月暈。月亮周圍出現光圈。
序號3範圍
序號 3
詞目 範圍
音讀 huān-uî
華語釋義 界限、領域。
序號4解圍
序號 4
詞目 解圍
音讀 kái-uî
華語釋義 解救。
序號5瀾垂
序號 5
詞目 瀾垂
音讀 nuā-sê
華語釋義 指掛在胸前,用來防止口水滴落的圍巾。
序號6包圍
序號 6
詞目 包圍
音讀 pau-uî
華語釋義 從四面八方圍住。
序號7四箍圍仔
序號 7
詞目 四箍圍仔
音讀 sì-khoo-uî-á
華語釋義 四周。
序號8四邊
序號 8
詞目 四邊
音讀 sì-pinn
華語釋義 周邊。四周圍。
序號9牆仔
序號 9
詞目 牆仔
音讀 tshiûnn-á
華語釋義 圍牆。頂端無蓋,不能擋風雨,只做為分界的牆。
序號10牆圍
序號 10
詞目 牆圍
音讀 tshiûnn-uî
華語釋義 圍牆。
序號11周圍
序號 11
詞目 周圍
音讀 tsiu-uî
華語釋義 環繞在物體四周的部分。
序號12煮食裙仔
序號 12
詞目 煮食裙仔
音讀 tsú-tsia̍h-kûn-á
華語釋義 圍裙。煮飯時圍在身上防止弄髒衣服的掛布。
序號13圍棋
序號 13
詞目 圍棋
音讀 uî-kî
華語釋義 一種棋藝。相傳為堯帝所發明。棋盤上縱橫各有十九道線,交錯成三百六十一個交點,雙方分別拿黑白棋子放在交點上,用來圍攻對方的棋子和圍占交點,最後再依所占的交點多寡來決定勝負。
序號14圍巾
序號 14
詞目 圍巾
音讀 uî-kin/uî-kun
華語釋義 圍在脖子上的長條形領巾。具有保暖、禦寒、裝飾等功用。
序號15圍爐
序號 15
詞目 圍爐
音讀 uî-lôo
華語釋義 除夕夜的時候,全家人一起圍著吃年夜飯。
序號16圍軀裙
序號 16
詞目 圍軀裙
音讀 uî-su-kûn
華語釋義 圍裙。工作時圍在身前的裙子。多用布或橡膠製成,可避免弄髒衣服。
序號17圍牆
序號 17
詞目 圍牆
音讀 uî-tshiûnn
華語釋義 護牆。房屋的護牆,用來分界的牆。
序號18外圍
序號 18
詞目 外圍
音讀 guā-uî
華語釋義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序號19入圍
序號 19
詞目 入圍
音讀 ji̍p-uî/li̍p-uî
華語釋義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序號20圍觀
序號 20
詞目 圍觀
音讀 uî-kuan
華語釋義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部份符合 「圍」 有29筆,第1頁
序號 詞目 音讀 華語釋義
1 頷垂 ām-sê 圍兜。小孩子穿掛在胸前,用來承接口水,防止衣服弄髒的衣物。
2 月圍箍 gue̍h uî-khoo/ge̍h uî-khoo 月暈。月亮周圍有月暈。月亮周圍出現光圈。
3 範圍 huān-uî 界限、領域。
4 解圍 kái-uî 解救。
5 瀾垂 nuā-sê 指掛在胸前,用來防止口水滴落的圍巾。
6 包圍 pau-uî 從四面八方圍住。
7 四箍圍仔 sì-khoo-uî-á 四周。
8 四邊 sì-pinn 周邊。四周圍。
9 牆仔 tshiûnn-á 圍牆。頂端無蓋,不能擋風雨,只做為分界的牆。
10 牆圍 tshiûnn-uî 圍牆。
11 周圍 tsiu-uî 環繞在物體四周的部分。
12 煮食裙仔 tsú-tsia̍h-kûn-á 圍裙。煮飯時圍在身上防止弄髒衣服的掛布。
13 圍棋 uî-kî 一種棋藝。相傳為堯帝所發明。棋盤上縱橫各有十九道線,交錯成三百六十一個交點,雙方分別拿黑白棋子放在交點上,用來圍攻對方的棋子和圍占交點,最後再依所占的交點多寡來決定勝負。
14 圍巾 uî-kin/uî-kun 圍在脖子上的長條形領巾。具有保暖、禦寒、裝飾等功用。
15 圍爐 uî-lôo 除夕夜的時候,全家人一起圍著吃年夜飯。
16 圍軀裙 uî-su-kûn 圍裙。工作時圍在身前的裙子。多用布或橡膠製成,可避免弄髒衣服。
17 圍牆 uî-tshiûnn 護牆。房屋的護牆,用來分界的牆。
18 外圍 guā-uî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19 入圍 ji̍p-uî/li̍p-uî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
20 圍觀 uî-kuan (臺華共同詞 ,無義項)